雍正登位,为何善待废太子胤礽,而不宽恕大阿哥胤褆?

这正是雍正的明智选择和正确做法。

废太子胤礽:嫡皇子,康熙皇帝和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

胤礽出生不到两个时辰,母亲就去逝。康熙帝和赫舍里氏感情深厚,悲痛欲绝,对胤礽十分怜爱,将对赫舍里氏的深爱,全部倾注在胤礽的身上。以皇帝之尊,亲自养育教导胤礽。

胤礽刚满周岁,即被公开册封为皇太子,可见康熙皇帝对胤礽的希望和宠爱。胤礽也聪明伶俐,十分好学。诸子百家、弓马骑射无所不精,对得起“文武双全”这个词。康熙皇帝十分满意,万分高兴。

胤礽慢慢长大,康熙皇帝逐渐委以重任,时不时地让胤礽监国,提高胤礽的治国理政的水平和能力。

胤礽34岁时,祸从天降,胤礽突然被废皇太子之位。35岁时,又被复立为皇太子。38岁时,第二次被废去皇太子之位。

胤礽为甚被两次废去皇太子之位?

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树大招风:胤礽两次被废,皆是风言风语所致。皇太子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储,未来的皇帝。自然就有觊觎皇太子之位的皇子。康熙皇帝的儿子众多,且大多都不是平庸之辈。所谓的“三人成虎”,“唾沫星子淹死人”,你不服都不行。胤礽是人,不是圣,难免有错。夸大其词者有之,黑白颠倒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每个皇子身后都站着许多贪图富贵的势力之徒,更不缺一些投机钻营的野心家们。要知道,站对队,赌对了人,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据后来考证和研究,有证据证明,胤礽所谓的“罪行”和“错误”,有一大半以上都是无中生有或夸大其词。偏偏康熙皇帝就信了,胤礽的悲剧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犯了大忌:前面我提到过,胤礽曾多次担任监国(代理皇帝),据说政绩还不错,为康熙皇帝减轻了许多工作负担。可就是监国,让胤礽不知不觉地犯了帝王的大忌——猜忌、疑心。

我们都知道,信任非常重要。夫妻之间缺乏了信任,可能婚姻就会亮起红灯。政治上缺乏了信任,估计就别想什么前程似锦,委以重任之词了,几乎政治生命就结束了。

我们也知道,帝王的猜忌和疑心,后果往往很严重。哪怕是父子、叔侄、兄弟、母子、夫妻等,严重的会出人命的。轻者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偏偏康熙皇帝对胤礽就有了猜忌和疑心:

提拔重要官员不请示或少请示,重要决策不汇报或少汇报等。胤礽多次监国,执掌朝政,很想有所作为,以博得父皇的青睐。胤礽也可能有的重要决策要立马处理,以显得自己雷厉风行,当机立断。先斩后奏、“马后炮”的事难免发生。胤礽也有可能倚仗着父皇的厚爱,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

够了!这些事足以让康熙皇帝不痛快了。不怀好意的人,不同政见的人,煽风点火的人在康熙皇帝耳边说得多了,康熙皇帝大发雷霆的情况就多了,最终裂痕出现,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而是康熙皇帝对胤礽这个亲儿子的感受和印象。在皇权面前,亲情是那么的渺小。

大阿哥胤禔:典型的绣花枕头!胤禔英俊,玉树临风。说他志大才疏一点也不为过。少年时头脑简单,康熙皇帝还觉得你是可爱。成年了还头脑简单,康熙皇帝就感到你是个脑残。

胤禔作为大阿哥有点野心是正常的,想进步是个好事,也算一个有理想的人。可他做的那些事,骂他是个傻逼青年,一点也不冤枉:

请杀胤礽:皇太子胤礽被废后,胤禔利令智昏,竟奏请杀掉胤礽,说:“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说这话的人,不是个脑残就是个傻逼。

康熙帝听了,非常惊异,意识到胤禔与胤禩结党谋储位,竟欲杀害胤礽,若是得逞,后果严重。康熙帝一再批评胤禔,指出其杀弟之念: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国法,皆所不容。

推荐胤禩:胤禔见自己夺储无望,便想推荐与己关系密切的八弟胤禩(胤禩少时为长兄胤禔生母惠妃所抚养)。认为一旦保对人选,自己便会飞黄腾达。

可是他想错了,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父皇早已看透了胤禩伪善,根本瞧不起一个官女子所生的儿子。

巫术镇魇:皇三子胤祉检举揭发,经查胤禔用巫术镇魇胤礽,阴谋暗害亲兄弟,证据确凿。康熙帝不忍杀亲子,革其王爵,终身幽禁。都到大清朝了,还不吸取教训,弄个什么巫术?要知道历代帝王最恨的就是巫术。胤祉此举就是“老鼠舔猫鼻——找死!”

自古废太子的下场没几个好的,大多都死于非命。胤礽还算不错!自古皇室,行巫蛊之术的人,下场极惨。胤禔活着也算不错!

雍正登位,为何善待废太子胤礽,而不宽恕大阿哥胤褆?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雍正在位 13 年,远不及其父康熙的 61 年和其子乾隆的 60 年,但雍正在民间的认知度和话题性却不输康乾二人。

(康熙)

雍正是康熙第四子,经过「九龙夺嫡」的残酷竞争,最终登基为帝。「九龙夺嫡」本来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其继位之谜和死因之谜,更是被人津津乐道,众说纷纭。

民间对雍正继位有一种经典说法,即雍正修改传位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听起来很有说服力,但这却不符合历史常识。

古文中「于」并不与现今的「于」等同。其次,清朝的诏书一般为汉满两种,即便修改了汉文诏书中的「于」字,满文诏书又怎么修改?这其实极大可能是失势的八爷党等人造谣中伤雍正而向民间放出的烟雾弹而已,不足为信。(老大 胤禔)

所谓「九龙夺嫡」,是指康熙儿子中的 9 个主要的皇位争夺者,即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和老十四。太子老二两度被废,八爷党也最终失败,老大早被踢出局,最终雍正从斜刺里杀出,坐上了龙椅。

雍正即位后,其他参与夺嫡的诸位皇子的下场均不太好,除了和雍正关系比较好的老十三胤祥。即便是雍正的同胞兄弟老十四胤禵,也因站在老八的一边,被雍正幽禁。

从这个层面上说,其实不存在雍正善待谁,而又不善待谁的问题。老大和太子老二在康熙年间就被康熙圈禁起来,这和雍正也没有直接关系。老二死于雍正三年,老大死于雍正十三年,结局基本一致,但雍正对二人的态度确实有一些差异。

(老二 废太子胤礽)

废太子老二被康熙圈禁之后,自然丧失了人生自由,再也没能东山再起。雍正即位后,经常派太监带着食物前去,老二每次都问送食物的太监这是不是皇帝送的,太监都一言不发。其实这是雍正的安排,因为如果告知老二这是自己送的,那么作为兄长的废太子就必须向自己磕头谢恩,雍正其实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所以雍正也一直没有前去探望老二。

雍正三年,废太子死后,其葬礼规格雍正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其子也被雍正封王,对其家人也颇多照顾。雍正还亲自前去为废太子祭灵,其实这是不符合礼法的。因为废太子是罪人之身,先帝所定罪之人,但雍正还是在百官劝阻的情况下毅然前往。

老大从康熙 47 年被圈禁,至雍正 13 年去世,丧失人生自由长达 26 年。但老大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那种圈禁,他的生活还是有滋有味的。在圈禁的几十年时间内,娶妻生子,子孙成群,只是没有人生自由和封号爵位。雍正也并没有趁机对其施予杀手,只不过让其自娱自乐,自生自灭罢了。

(雍正)

这种在形式上一致,在心理上却有所偏差的原因,其实也并不难,这就得从当年九龙夺嫡的基本态势说起。

「九龙夺嫡」并非个个都争先恐后冲着皇帝的宝座去,而是结成了一些集团,相互扶持,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以老二为首的太子党,以及老八为首的八爷党。

老大和老四雍正比较特殊。老二被废除太子之位后,老大自以为自己年长很有希望。在太子被圈禁期间,老大曾向康熙进言「如果要杀太子,我可以动手,不用将罪责放在康熙身上」。老大自以为为康熙分忧,猜透了康熙的心思,没想到这却是一步臭棋。从此之后,老大便彻底失去了争夺太子的机会,从而转向老八为首的八爷党。

雍正前期是太子党的成员之一,在太子被废后才逐渐潜心经营,发展自己的势力,彻底将目标瞄准皇帝的宝座。从这个意义上讲,废太子既是雍正的兄长,也曾经算是雍正的主子,这份情感是存在的。

雍正无疑拥有极深的城府和高超的政治手段,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看到刘备哭就指定是收买人心,看到宋江拜就指定是假仁假义,这种说法既违反常识,也违反人性。

雍正虽为君王,其本质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于废太子,在其对自己皇位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手足之情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

老二的废太子身份对其自身既是一种枷锁,也是一种保障。康熙在临终前也交代雍正,要善待太子。如果对一个对自己毫无威胁的人下杀手,对于自己的名声和在朝臣中的形象是有害无益的,雍正自然不会出此下策。

(老八 胤祀)

从另一个角度说,在雍正看来,不管是老大还是废太子老二,即便都经过九龙夺嫡的残酷竞争,但那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一个机会,是在其父亲康熙年间发生的事情,是可以被理解和原谅的。

所以废太子老二卒于圈禁之中,老大也活到了雍正十三年,虽无自由,也算善终。

八爷党的核心人物老八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除了是九龙夺嫡斗争中的绝对对手,在雍正继位之后,老八也并没有完全死心。对于这种情况,雍正自然是无法容忍的,下手也比较狠,最终将其圈禁起来,于雍正四年去世。

雍正登位,为何善待废太子胤礽,而不宽恕大阿哥胤褆?

雍正登基后,针对胤礽的待遇谈不上多优厚,只是给了他一个住处,好吃好喝供着,其实是变相的圈禁起来。无论是圈禁他,还是善待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个,胤礽的身份——废太子。

康熙晚年那时候,君臣纲常的理念深入进满清贵族的人心,顺治后裔是唯一的皇位拥有者,已被天下共识,像刚开始那时候各个旗主对皇位都有觊觎之心的事情不可能存在了。 胤礽作为嫡长子,很小就被康熙册立为太子,作为国家储君将近40年。在大臣们眼里,即便是被废掉,他也依然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子,也是自己叩拜了40年的代理君主。

雍正善待他,一方面是为了安抚那些臣子,毕竟胤礽给过那些人不少的恩遇,胤礽的善终,可以对外显现出他仁慈的一面。另一方面,雍正曾经是太子党里面的核心人物,胤礽当过他的多年的主子,如果他一继位就把自己曾经的上司杀了,会与所有人都离心离德。所以,给予他一定的礼遇,但是不给他自由,虽然是废掉的太子,但是不知道他在群臣里面的影响力有多大,否则哪天他振臂一呼,肯定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至于他大哥胤禔,那就不一样了,虽然他是长子,但是他一直是活在太子的阴影里面。并且他针对太子干过太多见不得人的事情:1.镇魇胤礽;2.胤礽出事时竟然想杀掉他;3,.投靠老八;4.勾结江湖术士。以上这几件事情都是不容于人的,所以雍正怎么处理他都不过分,不会遭到太多的非议。

我是东岳巍巍汶水幽幽,以后迎评论关注!

雍正登位,为何善待废太子胤礽,而不宽恕大阿哥胤褆?

我是爱历史的小姐姐,我非常喜欢看《雍正王朝》电视剧,以及相关评论文章,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为什么不宽恕大阿哥胤褆呢?

因为胤褆不但是魇镇太子胤礽的事情被曝光后,遭到父皇以及所有兄弟指责之外,还曾凭借皇长子的身份先后算计过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可以说人品完全败坏,失道寡助!最后被康熙皇帝囚禁时,竟然没有一位皇子为他求情!

大阿哥胤褆早年间曾经跟随康熙皇帝远征葛尔丹,并斩获很多军功,年纪轻轻就被康熙封王重用!到了后来由于受到舅姥爷明珠的唆使,大阿哥利欲熏心,感觉自己可以和皇太子胤礽争夺起皇位了!当时大阿哥生母惠妃是康熙皇帝后宫四妃之首,舅老爷明珠权倾朝野,身边聚集了很多人支持他争夺皇位!于是大阿哥变得飞扬跋扈起来,除了平日不断给其他一些皇子下绊子之外,甚至偷偷买通太子身边的人,企图用邪术魇镇太子!

2、为何善待废太子胤礽?

四阿哥胤禛下定决心夺嫡之前,和十三阿哥胤祥一起,本身就是太子胤礽一派的。太子胤礽虽然并非英主,但也不是一个残暴不仁的人。作为屡遭陷害的资质平庸的储君,相反他却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人。如果说胤禛无望成为储君,要他从诸皇子中选出一人继位的话,他仍然会选择支持胤礽的!

雍正继位后对废太子非常友善,不仅派人送去日常用品,而且封其子弘晳为理郡王,允许他携家眷移居京郊郑家庄。就在胤礽临终前,雍正将早已封存的太子銮驾赐还给他。在胤礽死后,雍正追封其为和硕理亲王,并且按亲王礼制下葬。虽皇位只有一个,但雍正内心对胤礽之兄弟情谊可见一斑。

雍正登位,为何善待废太子胤礽,而不宽恕大阿哥胤褆?

根据李朝的史料记载,康熙去世前,把皇位传给了雍正,并且向雍正交代,让雍正要善待他的大哥胤禔和二哥胤礽。那么雍正当了皇帝以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雍正当了皇帝以后,立刻封二哥胤礽的次子弘皙为果郡王,同时,他还让弘晳带着一家老小,搬到北京郊区的别墅里面去住(当然胤礽除外,因为那时候胤礽处在被圈禁之中),同时,雍正还把二哥胤礽的那些幼小的孩子们,都收为了养子。第二年,圈禁中的胤礽去世了。胤礽去世以后,雍正把他追封为果亲王,而且雍正还亲自前往胤礽的灵前哭祭。

从这里可以看出,雍正对二哥胤礽确实是非常友善的,是严格执行了康熙的遗诏的。

(胤禔剧照)

那么雍正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大哥胤禔的呢?

当时,胤禔和胤礽一样,也处在被圈禁之中。雍正上台以后,并没有把他放出来,也没有去看过他。直到雍正十二年底的时候,他在圈禁中去世。他死了以后,雍正也没有给他什么追封,让他以庶人身份下葬。胤禔的那些儿子们,前后有十五个,包括胤禔在圈禁期间所生的那些儿子们,雍正也是一个都没有给他们封爵。他们作为平民身份,生活凄凉。

由此可见,雍正对大哥一家人,是没有任何一点善待的表现的。

对于雍正的这个做法,其实我们是不太理解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照理说,胤礽曾经两度为太子,在朝中是有很多人脉,受到很大的追捧。胤礽以及他的后人的存在,对雍正的皇位是有威胁的。善待他们,雍正不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胤禔不一样,他在很早的时候,就被圈禁起来了。所生的这些孩子,大都是在圈禁以后才生的。可以说,胤禔和他的家族,在朝中都没有什么影响力。无论放不放出来,不可能对雍正构成任何威胁。

(胤礽剧照)

既然如此,雍正正应该提防二哥善待大哥才对。为什么雍正反其道而行之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雍正当了皇帝以后,对他兄弟们的各种处理,其根本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确保他的皇位不会受到威胁。所以他对大哥胤禔和二哥胤礽的处理,最根本的目的也应该是这个。

不过呢,其实无论是大哥胤禔还是二哥胤礽,实际上在皇位上都不可能对雍正构成威胁,为什么说这两个人对他的皇位都不可能构成威胁呢?

我们先来看看对雍正皇位构成威胁的另外两个人:八弟胤禩和十四弟胤禵。

胤禩之所以构成威胁,是因为他没有被圈禁起来,并且一直得到着非常多的拥戴。在整个皇族以及朝中大臣中,他都有非常多的追随者。这是很可怕的。连十四弟胤禵都听他的。当年康熙去世后,胤禵从边疆回来,不愿意向当了皇帝的雍正下跪。但是胤禩走出来,对胤禵说了一句,你应该下跪。于是胤禵一句话都不说了,流着泪,默默地跪在地上。这事对雍正的刺激是非常大的,他已经看出来了,胤禩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雍正剧照)

胤禵构成威胁,是因为康熙生前曾对胤禵非常重视。不但派胤禵前往边关平乱,而且用非常高规格的待遇对待他,完全把他皇位继承人来对待。所以,大家普遍认为,雍正获得皇位,是一场阴谋。这个皇位,本来是应该胤禵得到的。

但是大哥胤禔和二哥胤礽不一样,因为他们早已被康熙否定了,而且也没有什么拥戴者。因此,他们实际上对雍正的皇位是不构成威胁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雍正善待胤礽及其后人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体现出雍正的宽厚仁慈以及懂得感恩。毕竟如果康熙不废掉胤礽,雍正什么也得不到。同时,胤礽不久就去世了,更起不了作用了。因此,善待胤礽,可以有效地缓解舆论谴责。让大家认为雍正其实并不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他对胤禩、胤禵等人的打击,是应该的。

大哥胤禔则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再加上胤禔是当年被康熙严厉打击的一个人,所以雍正没有必要为他平反,平了反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由此可见,雍正的所有做法,都是出于政治稳定性来考虑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雍正登位,为何善待废太子胤礽,而不宽恕大阿哥胤褆?

大家好,我是夏目爱看书,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问的是雍正登基之后为何善待废太子胤礽,而不宽恕大阿哥胤褆?正史我没有读过,下面我按照我看的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王朝》来分析一下吧,我觉的只是一部很棒的小说,也基本上符合史实!

千古一帝——康熙

康熙皇帝一辈子可以说是经历了很多事的事情,比如说削平三藩,巩固国家的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抵抗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巩固边疆,康熙皇帝的功绩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但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康熙晚年发生的“九子夺嫡”,爱新觉罗.胤礽刚出生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但是上面其实还有一个哥哥叫做胤褆,这就导致大阿哥胤提表示很难受,但是胤礽从出生开始就深受康熙皇帝的喜爱。在康熙皇帝的培养下,胤礽在父亲御驾亲征准噶尔的时候表现的非常出色,这也就让其他的阿哥对太子之位表示对这位太子心存嫉妒,知道不当皇帝大家都有机会。

九子夺嫡

表面一派祥和,但是实际上派系林立。四爷,十三爷是太子党;九爷,十爷是八爷党;大阿哥自己一党,其他的还有十四阿哥等等。皇长子胤褆自觉自己是长子如果绊倒了太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自己的机会最大。于是皇长子首先发难,联合其他阿哥说太子残暴不仁,罗列了大量的证据。同时在随行的途中皇十八子病逝,但是胤礽完全没有伤心的样子,这就让康熙皇帝非常寒心。康熙二十九年,康熙重病,但是太子没有前来关心和慰问,康熙就觉得认为如果自己活着还好,要是等自己死了之后,其他的兄弟还不都要被这太子杀光?

康熙四十七年35岁的太子被废,大阿哥胤褆直接向皇上提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要杀掉胤礽,这样歹毒的心不仅让皇帝胆寒,同时也让跪在殿外的诸位阿哥感到胆寒。其中四阿哥,十三阿哥力保太子,皇帝心中也是门清,此时三阿哥补刀,说是胤褆在太子的枕头中放了小人,这可是在宫中禁止的巫蛊之术康熙大怒,认为胤褆连自己的兄弟都不放过,于是将其圈禁。这次之后各个阿哥都对大阿哥怀恨在心,就不要提太子党的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了!

太子再废,雍正登基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在王掞的多次请求下,又念在与太子的父子之情上面,复立太子。但是太子上位之后积极的打击在其被废处之时,支持八爷的人,导致国家瘫痪。更有甚者太子唆使托合齐帮他早日登基,这就使得太子完全与康熙对立,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再次被康熙废黜。此时太子党的四爷开始抬头与八爷党的十四爷竞争,最后当然是四爷在十三子胤祥的帮助下完成了登基,并且在康熙皇帝殡天的时候曾经告诫过胤禛不要对自己的兄弟过于苛刻,也导致雍正在日后的日子,对于太子还是很友善的。

总而言之:因为太子党已经被康熙完全的清除了,这就导致雍正完全不必要防着太子党。同时还可以用太子来表现出自己的大度与豁达,毕竟八爷九爷是要杀掉的,所以也可以表示自己的怀仁之心。至于胤褆要杀兄弟,显然是不能把这只老虎放出来乱咬人的,还是羁押起来比较好。所以最后雍正善待废太子而没有宽恕胤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些许的帮助,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