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看的书法会被书法家们说成是俗书?
“好看”是什么?这个词组太宽泛大而空,没有内容。试想:你不论对什么东西要说“好看”时,你是以什么为标准而说这一词呢?纯粹是个人的东西,你不会考虑什么标准,潜意识就来句“好看”,怎么样?“好看”这个词表达自己的思想,你要别人认可你,如何认可呢?所以后边的问题就不说了,自说自话,没有标准不好评论书法的,书法是一种文化,怎么就两字“好看”结束了吗?
就跟有的人说“丑书”,你以什么标准来论述呢?没有标准,就一个“丑”字如何评论书法呢?
为什么好看的书法会被书法家们说成是俗书?
这个问得好,好看的字,只是字结构匀称,用笔精到。普通人认为美而靓,这是固定俗成的欣赏习惯和标准,为俗字。这是写字,与书法无关。任何人通过几年临帖,都可以写得这样美的字。
另,改正你说的,好看的书法,应改为:好看的字,为正确。另书法,从法过度到【道】正确讲应为【书道】。
书法家从他读字和交流见识中,慢慢有自己对书法的新认识,加之长期对大量书论研究中,欣赏不断提升,才有:普通人为好字,靓字,而书法家反而说是俗字,匠字。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字不耐看。完
另:书法家写的字,幼拙,奇错,书卷而金石,或筒淡,或无为而清远的风书,普通书者,所谓【书法家】的人,反而说是丑书😄还不如他村上写对联的【隔壁老王】大叔的字好,靓。😄😄书法家的字看似不靓,但有思想内涵,有人文情怀和耐看等。完。
为什么好看的书法会被书法家们说成是俗书?
好书法一定要藏奇藏巧,这样也才有看头,有噱头,有内涵,有余味。而印刷体一样的正书,虽横平竖直、结构匀称,规规矩矩、四平八稳,但因美得过于直白,便显得空洞而了无趣味。
我个人始终认为,各种书体的出现虽有先后之分,但两千年的孕育发酵,各自之间早已成为“血亲”,相互影响启发,有着千丝万缕扯不断的关系。宋代之后,正书与妍美不再流行,而“会意”的拙书地位逐渐抬升,一直到明清时期,正书被彻底“馆阁”,变成了所谓的俗书。
俗书的俗,就是美得不够抽象,或者说美得太直白,不能给人更多立体的、多元的、持久的审美体验。就像是写诗,直不如隔,隔不如藏。以田英章楷书为例,看他的书法视频教程,他这一撇还没写完,看过练过欧楷的朋友就知道他的捺一定会是那样的。所以不少朋友认为,田英章的楷书就是当今俗书的代表。
为什么这么多次兰亭书赛,写正楷入围者寥寥,而大奖获得者往往是清一色的“拙书”“丑书”,其实是眼光层次、审美角度、评判标准的问题,这也正说明在今日的书法界,仍然是正不如奇、妍不如拙,“俗书”仍旧不入上流。
至于“主流”之中有没有、有多少是故弄玄虚滥竽充数的,相信历史终究会沉淀过滤出“真相”。
抱庸妄谈。
为什么好看的书法会被书法家们说成是俗书?
最近有朋友问我,一些书法家,他们所写的字,其实是非常端庄秀美的,但是好多人说这种书法并不是真正美的艺术,他们只是媚俗书法的表现,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当人们认为一种艺术风格是美的时候,它能够被大众所接受,这就说明大众的审美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和这个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观点是一致的。
而如果一个比较有发言权威的艺术家认为这种艺术并不能真正的代表书法艺术所应该具有的风姿神韵,那么就说明在大众和这个艺术家之间的艺术审美观点和水准存在着明显的鸿沟。
而在当今的美术批评的语境之下,所谓的比较媚俗的书风,其实就是较符合传统书法的一方面,而所谓比较不媚俗的,或者说新潮的书风,则更倾向于以西方为代表的艺术审美。
在一些艺术批评者看来,好看的艺术作品并不能真正的说就是一副好的书法作品,好看并不等于艺术。好看的字也并不等于是书法,他只能说是书写较为秀美端庄的字迹罢了。
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有偏颇之处,他们的问题就在于这些欣赏者往往是以艺术应该不断向前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忽视了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的问题。
一个好的艺术家,他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应该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特质,或者说,它既有大众所能够接受的一面,也有艺术创作上比较高水平的一面,这虽然看起来是比较难的,实际上只要艺术家们能够做到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有自我的艺术创新和艺术自觉,就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一些书法家所写的字,是较为死板和呆滞的,比如说明清两代,有一些书法家所写的馆阁体书法,这种字体是比较呆板的。
我们承认一些馆阁体书法家,他们写的字虽然是馆阁书法,但却具有非常雅健的艺术风格,能够在整齐之中突出灵动。这是比较好的馆阁书法。但是一般甚至低水平的馆阁艺术还是比较呆板的,并不能说只要是馆阁体,他的书法功夫和艺术功底就是好的。
很多馆阁体,单个字自拿出来看,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而之所以能够产生一种比较秀美的感觉,完全是因为章法组合所组成的气韵,在形式上给予人的一种视觉冲击,在艺术上并不具有创新性。
而评价一幅艺术作品是否是俗书还是雅书,具体的来说,是应该看一个艺术家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个人气质,以及精神涵养,如果他是一个较具有高水平的艺术家,那么它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审美就是比较高的,在其平淡的风格之中找到恰当手段来表现他的个人心境。
但是一般的艺术家他们要么在平淡之中没有奇崛,而是将死板的书风作为一种普遍的共性加以表现,呈现出较为板滞的一面 或者过分的追求奇绝的效果,引人注目的视觉冲击力,这方面的代表有一些被称为美术字的书法,他们死板至极。也有一些被称为丑书的书法,它们分别走向了平淡和奇绝这两个艺术中的极端。而一个真正好的艺术家应该是处于这两个之中的,他们应该处在平淡和奇绝之中。如何把握这个度,就成为考验一个艺术家能力的表现。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为什么好看的书法会被书法家们说成是俗书?
一个人的书写功力,是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书写训练才能逐步提升的。书法之雅也是要经过一个漫长过程的求索才能实现的。
首先,从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谈谈好看的书法往往被书法家说成是俗书这个问题。我从小喜欢书法,坚持练字多年,20来岁时在兰州上学期间,每天晚上骑自行车到静宁路小学参加省书协举办的书法培训班,同学们觉得我写的字很好看,我还给每个室友赠送过作品,这些作品到现在他们还保存着。参加工作后,一直保持了练字的习惯,2000年左右即成为省书协会员。从2001年开始给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展览投稿,希望能成为一名中书协会员。投了几次稿都没有入展,心里想,大家都认为我的字是比较好看的,但为什么不能入展呢。我专门到省城去请教一位曾经的书法老师,他也是陇上书法大家。他看了我的习作后说,太俗了。我请教怎么能脱俗。他说,一是向古人的法帖学习,认真临帖,不要受时人甜媚书法的影响;二是多读古代书论,提高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三是博览群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四是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功近利。从此,我埋头临古,注重“用头写字”,并把博览群书特别是学习古诗文作为自己的必修功课,还在《定西日报》上开办了“老槐世说”专栏,坚持一办就是十多年。通过不懈努力,俗气稍脱,终于于2007年加入了中书协会员。
其次,书法的雅与俗也是相对的。即使是古代的书法大家如柳公权者,米芾评曰“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对雅与俗的认识,与观赏者的书法水平、综合素养特别是文化修养有很大的关系。我原来看不出虞世南、禇遂良等古代书法代表人物的作品好在哪里,慢慢才体悟到其中的妙趣。
我知道,自己的字还带有不少俗气,我将不忘初心,坚持努力,探究书法艺术之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的作品,请方家指正。
为什么好看的书法会被书法家们说成是俗书?
答:这里就涉及到什么叫书法,什么叫写字的问题。书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写字的方法或手法。书而有法,才能叫书法。她跟写字是有区别的。
大家都知道,“写字”,是书法的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里,只要把每一个字写得工整、清楚、美丽、大方便行。但是,如果书法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的话,那么,书法也就不成为艺术了。简单地说,把字写好,是我们每个读书人的基本要求。而书法呢?她还要讲究笔法、墨法、结构、章法和各种变化。要求比较高,讲究也多,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目的的。书法,是高级阶段。
我们平时写的字,在普通人的眼睛里,感觉仿佛挺漂亮,以为挺了不起的。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漂亮”,不等于美。“美”是所有艺术里的最高阶段,但是,“漂亮”是初级阶段。――也是最低层次的东西。所以为什么说,好看的书法会被书法家们说成是“俗书”,就是这个道理。
你写的字,若想不俗,就要拼命得多阅读。阅读的范围越广越好,越深也越好。让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学问,去陶冶你的情操。时间长了,你这个人身上的俗气,也会越来越少。这样,你写出来的书法,才会“美”,才会高雅,才会有书卷气。总而言之,才会不俗。那么,你就达到高层次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