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王朝1566》为何曾被“雪藏”十年?
《大明王朝1566》拍摄于2006年,首播2007年,湖南卫视当年的开年大作……而杨角风跟此剧结缘却始于2017年,是《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卫视首播十年之后。这期间整整十年,该剧一直处于雪藏状态。湖南卫视,大名鼎鼎,广受观众喜爱的同时,也让其他众卫视耿耿于怀。本是一家收视率平
-
《大明王朝1566》中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卖傻?
杨金水之所以装疯卖傻,主要是因为海瑞。海瑞夜审郑泌昌和何茂才,捅出了两个案子,一个是“毁堤淹田”真相,一个是转卖沈一石财产之事。但这两件事都牵扯到了织造局,牵扯到了宫里,但是杨金水自己也说了,自己就是嘉靖帝派往浙江的一条狗,是看家的。眼看海瑞这样的折腾,他实在是走投无路,跑到赵贞
-
《雍正王朝》中,李卫逛妓院求雍正帝代为隐瞒,符合逻辑吗?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可谓是一个相当严厉的帝王,眼中容不得沙子,隆科多啊、诺敏啊、年羹尧啊,甚至三阿哥弘时,均死在雍正帝手下。同时呢,雍正帝又很仁慈,尤其是对待李卫身上,李卫任江苏巡抚时,竟然违反禁令找妓女,便装出入歌姬小媚仙家,那么雍正帝为何不罚他还替他隐瞒?一、李卫寻欢歌姬
-
怎么评价《大明王朝1566》里的赵贞吉?
笼统的评价很难评价,单就浙江审案一事做个评价吧,先亮答案:他是野心家!杨金水变疯,嘉靖帝一道圣旨就下达到了浙江,赵贞吉看后思虑万千,自叹艰难,海瑞看后却热泪盈眶:“皇上圣明,大明之福,天下苍生之福!”海瑞读出来的感悟是,嘉靖帝是被蒙蔽了,他一定要替君父担忧,把这个案子一查到底……
-
《大明王朝1566》中赵贞吉和胡宗宪谁的权谋更高?
怎么说呢?这俩人谈不上权谋多么深,主要在于遵循哪条信条做事,这才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胡宗宪是追随的内心,赵贞吉则是一切都是圣意,要解释清楚不用看完整部剧情,只需要看这一集,这两个场景,就把两个人的性格解释的淋漓尽致。如果非要比权谋,显然赵贞吉要高一些,胡宗宪更正派一些!随着嘉靖帝闭
-
《雍正王朝》:为什么太子和九阿哥都牵扯到了刑部冤案,但结局却只有太子遭殃?
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跟牵扯进刑部冤案关系很大,但一个冤案的诞生并不是一方原因。有受贿的必然有行贿的,而且两者都有罪,更重要的是刑部不同于其他部门,行贿的一方还担着其他罪名。在刑部冤案一事上,犯罪方是老九胤禟的门人任伯安弟弟任季安和刘八女,受贿方是刑部官员。因为刑部
-
《雍正王朝》中李卫知道高福是雍正毒死的吗?你怎么认为?
在《雍正王朝》中,李卫曾经面临过一次严峻的考验,一旦没有经受住考验,迎接他的将是灭顶之灾。而这次考验,就发生在坎儿被毒死之后,李卫回京述职之际,那么有一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在思考。那就是李卫跟坎儿是发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会相信年纪轻轻的坎儿死于疾病吗?如果不相信,他知道真相吗,为
-
《大明王朝1566》中赵贞吉是个什么样的人?
赵贞吉是个什么样的人,岂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了?但是我知道,他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后来也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的入了阁!其实他也很难做,就举一个例子吧,那就是海瑞的供词被打回来之后,他怎么做的?因为对嘉靖帝下的圣旨不满,海瑞愤而辞官,可是辞官回家之后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老婆有喜了,按
-
《雍正王朝》中,李卫为何骂官场上那些持才傲物的人?
骂他们是因为他们骨子里就讽刺李卫不识字,是潜邸的奴才,不仅官员们这么认为,连街头的卖字画的先生也这么认为。你说李卫能不骂他们吗?要解释清楚这件事,我们还得从雍正帝南巡开始讲起: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也曾经南巡一次,先后去了河南和江苏,目的是看新政推行情况。河南田文镜那里主要是抗
-
《大明王朝1566》严党怎么会那么傻只分给皇帝一百万,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你怎么看?
其实不是犯傻!严党的倒台,是多种原因夹杂在一起导致的结果,并不是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导致。虽然严嵩在被圈禁在家时,明确地跟严世蕃讲过:“是大明朝离不开你爹!”最终大明朝还是离开了严嵩,但是在倒严的过程中,有一个人的作用不得不提,他就是鄢懋卿。为什么他巡盐归来,成功地完成嘉靖帝的任
-
《大明王朝1566》中的太监吕芳为何能全身而退?
看了下其他人的回答,已经相当精彩了,要想讲明白他能全身而退的原因,除了开头的“三思”,安排冯保,保杨金水,夜访芸娘,再访严嵩等等……其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能说明吕芳能全身而退的原因,这个细节,就是吐掉了嘉靖帝御赐的仙丹!有人讲,你杨角风这不是瞎说嘛,这叫抗旨,怎么能引申出他要全
-
《大明王朝1566》严嵩最后倒台时,六心居的老板来送酱菜,他为什么要当着徐阶的面说要给赵老板题字?
这段剧情发生在严党倒台之际:随着嘉靖帝一声令下,把持朝政达二十年之久的严党,毫无招架之力,顷刻倒台。这也正应了当初严嵩对严世蕃说过的那一句话:“我大明朝只有一个人能呼风唤雨,那便是皇上。”这句话本来还有后一句,也就是说大明朝还有一个人可以遮风挡雨,那就是严嵩。但到了这个局面,严嵩
-
《雍正王朝》胤禛为什么要问乔姐的行踪?阿兰与乔姐谁才是十三爷府上的真正卧底?
在《雍正王朝》中女子众多,且每个女子都交代了结局,唯独一个女子不清不楚的就没了,她就是乔姐。乔姐是老九胤禟知道老十三胤祥好色,硬塞给他的一个美女,老十三胤祥也来者不拒,照收不误。此女出场不多,但在剧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就来考证一下,阿兰和乔姐究竟谁才是卧底?一、乔姐在
-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里的海母?
大明王朝:海母为什么让人生厌?其实海家就是缩小版的大明王朝!一、我们评价海瑞母亲,从海瑞带着母亲和孩子进京后说起,同时李时珍也进京了。李时珍这次进京,主要是给裕王看病的,当然,从他后来的行为来看,他更想看的,其实是嘉靖帝的病。只不过前者医身,后者医心,当然,最后医心的真正持刀者是
-
《大明王朝1566》中太监吕芳40年如履薄冰,如何做到全身而退的?
我来回答:嘉靖四十四年七月,海瑞进了京,随后跑到六必居题字,又赶上清流派对抄家严党的银两处置不当,惹恼嘉靖帝。陈洪跑到裕王府宣旨后被打,回来禀报,嘉靖帝震怒:“真是十步以内必有芳草呀!”那边陈洪跑到镇抚司“除草”,这边嘉靖帝送给吕芳一道符:“跟了朕大半辈子,带着这个,可保你下半辈
-
《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为何希望四阿哥胤禛做一个孤臣?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康熙帝希望老四胤禛做孤臣,其实是中了老四胤禛的计策:《雍正王朝》之所以是一部神剧,全在于越品越香,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都饱含深意,蕴含着大量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及职场潜规则。在剧中,老四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虽然每一次出场都是高大上的形象,实
-
《雍正王朝》胤禩逼宫前到景陵鼓动胤禵,胤禵一句“我不会不管”有什么深意?
先纠正一下问题啊,这段剧情不是发生在八王议政逼宫之前,而是发生在科场舞弊案之后。在《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一直是一个叛逆者的存在,本跟老四胤禵同父同母,偏偏加入了老八胤禩的阵营。后来被康熙帝任命为大将军王,开始作为一支单独的力量参与到夺嫡大战,并最终败下阵来。即使雍正帝即位之后
-
《新白娘子传奇》里面法海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不是说演员,就角色来说?
其实他是好人!说到底,还是因为近年来法海形象崩塌的缘故:今天杨角风不谈《雍正王朝》也不谈《大明王朝》,来给大家讲讲已经叱咤江湖27年的《新白娘子传奇》。《新白娘子传奇》改编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就是比较早的《白蛇传》版本。这里面记载的法海禅师,还是一
-
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知道陈洪的为人为什么还重用他?
这就是帝王之术!一、陈洪在严党没有倒台之前,在司礼监顶多排二号人物,他前面是吕芳,后面是黄锦。之所以会被嘉靖帝重用,完全用的是他的狠,这一点上,不仅嘉靖帝清楚,吕芳也清楚,陈洪同样清楚。嘉靖帝的运气确实爆棚,在十二岁时老爹嗝屁,自己接管了兴王府。又过了两年,明武宗突然嗝屁了,由于
-
《大明王朝1566》中,高翰文提出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和原本的“改稻为桑”,有哪些区别?
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原本的改稻为桑,其实就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但是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并不适合执行。而高翰文提出”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针对毁堤淹田之后的,是为了赈灾。下面我们详解“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政策的执行情况,到底有多难?一、嘉靖四十年,朝廷定下了改稻为桑的国策,但在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