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琏出差,王熙凤每日与平儿胡乱睡下,脂砚斋为何说“奇”?
脂研斋写了个奇字,大有深意。从通篇看,贾琏拈花惹草,从未停手。从“鲍二家的”到“多姑娘儿”、直到后来的尤二姐,就像猪八戒吃贡品,无论好坏,一涝食之。没有女人就过不了日子:在巧姐出痘痘期间,需要斋戒,他还要“选两个清俊小厮出火”。可见性欲旺盛,毫无节制。就算平时,和王熙凤也是大中午
-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为何豪甩100两银子?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和第一次上门“乞讨”是有些区别的。严格地说,刘姥姥并不能和荣国府扯上直接的亲戚关糸。书中交代,当初是板儿他爷爷和王夫人的老子同朝为官,有件事情上帮过忙。因为都姓王,也为了今后能有个互相照顾,这才联了宗,成了一家子。说穿了就是个利益联盟。时过境迁,到了板儿他爹这一
-
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稀少的姓氏?
2016年,我到太原购买渗水地膜搞试验田,渗水地膜销售部开票的姑娘长得很漂亮。拿起票来一看,不禁乐了:姓很特别,名字也起得很有意思——姓啜,叫啜劲宏。……下面就不敢联想了,怕惹事儿。
-
有人问柳宗元《江雪》里,既然已经“人踪灭”了,怎么又冒出个“孤舟蓑笠翁”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这首五绝,用20个字给我们勾勒岀了一幅宏大而又细腻的场景:《江雪》。我们可以闭目想像:往日百鸟穿林、莺歌燕舞、商贾云集、行人如织的热闹场面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一场大雪过后的各鸟归巢,万籁俱寂。就连大路、小路上也见不到人们
-
《红楼梦》有什么文学价值,我实在看不下去?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相比较同为四大名著的文学水平,我个人认为《红楼梦》高居榜首,其驾驭文字的水平是其他三部名著所不能比拟的,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遊记》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不能和《红楼梦》相提并论的。首先,《红楼梦》在遣词用字上特别精细,
-
宝钗黛玉都是作者眷顾的美貌才女。但后人为什么多贬钗赞黛?
这个题目就有问题:说宝钗、黛玉都是作者眷顾的美貌才女,明显是上了作者“真事隐、假语存”的当。作者从一开始,就对二人是区别对待的,只不过是静悄悄地展现事实,而不作评判。让读者自己去看、去想,从而形成贬钗赞黛的思维定势——这也是作者极为高明的运笔手段:使读者一步一步走进他精心设置的思
-
八个样板戏剧,你知道都有哪几个吗?你看过几个?
文革时期的八个样板戏,我全看过。我记得好像是《红灯记》、《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丶《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龙江颂》、《杜鹃山》《海港》等。究竟是不是,不敢肯定全对。印象最深刻的是《红灯记》中李玉和唱的夸铁梅的那一段:提篮小卖拾煤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并对此产生了共鸣:家
-
《红楼梦》贾珍和秦可卿的事情是怎样暴露的?
根据有人对《红楼梦》原作的考证,贾珍和儿媳妇儿秦可卿的关系败露,是秦可卿的贴身丫环瑞珠无意之间撞破的。其情节在书批中说过,原书中有遗簪和更衣一节,畸笏叟认为这样写不妥当,“故命芹溪”把这段文字改了。标题也由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改成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了。《红楼梦》的写作手法,向来是明暗兼
-
胡庸医见尤二姐,不觉魂飞魄散,是惊骇她的美貌还是病势?
胡庸医名叫胡君荣。此人的医术的确不行,早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作者就作了铺垫: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说胡君荣给晴雯看病,虽然诊断出是外感风寒,但是用了麻黄发汗,枳实消积食,又用了石膏等药,且剂量极重。在治疗原则上一味祛邪,而不扶正。相较随后请来的王太医使用的当归
-
《红楼梦》里有哪些一语成谶的话?
《红楼梦》这部旷世大作,每一个字都不是白写的。惜墨如金又心细如发,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是《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最大的特点。而一语成谶的话,是这种特点最直接的用法。小说一开头,便是连用两个谶语:一个是和尚的四句谒言: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霄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另
-
哪个瞬间让你突然觉得没文化好可怕?
1989年,我到乡政府帮乡武装部长修理幸福250摩托车不点火的故障。调完白金间隙,又因为点火时间过于提前,又动手调整了点火大盘。旁边的武装部长问为啥要动点火大盘?不是光动白金就行了?我就给他讲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250发动机起动时顶脚的原因。他说听不懂,你给我调整的不顶脚
-
如何用"风流人物"做一首藏头诗?
风吹塔铃响,流水亦潺潺。人坐佛堂下,物是人非常。
-
读过印象最深刻或者对你人生最有指导意义的书是哪一本,读后感是什么?
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在参加成人自学考试的大学语文课本中,读到了莫泊桑的《项链》。感触至深。说实话,我从小时候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要方方面面比别人强。怎么个强法?却从来不教。反正一说就是考中了状元,就立即成了人上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想干什么别人都不能管,也不敢管……现在想起来,
-
有没有最简单的葬礼方式?
有过这么一回事。那是1997年左右的时候吧?早上刚起床,有个朋友急匆匆地赶来。问我邓某的母亲去世了,他有没有通知去帮忙?我说不知道这个事呀!邓某是我俩共同的朋友。邓的父亲,早在邓成年之前就患病去世了。邓的母亲把他拉扯大后,娶了媳妇。据说是和儿媳过不到一块儿,为免于生气,就在本村邻
-
人死后,衣服都是怎么处理的?
这里有个风俗习惯问题。在我们这里,逝者的衣服,是需要分门别类去处理的:第一类是陪葬的衣服。除了专门从寿衣店买来的寿衣外,去世者生前所有的衣服都要拿到棺木前,进行挑选。首先是剔除带毛、带皮的衣服,如毛衣、毛裤、皮袄等物件——这些东西是不能塞进棺材里的。老辈人有讲究,用带毛的东西陪葬
-
秦可卿为什么要带贾宝玉去自己房中午睡?
《红楼梦》第五回中说道:因宁国府花园内梅花盛开,因此邀请老祖宗贾母并邢、王二夫人等人来此赏花。因为贾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当然要一同前往了。赏花游玩之余,茶、酒之后。宝玉困倦了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于是贾蓉的老婆秦可卿,就接受了这个任务,领着叔叔辈的贾宝玉,到了一个处所。安顿他睡个
-
《红楼梦》描写宝玉与袭人夜里换腰巾的情节,透露了什么信息?
这是对俩人关系很好的一种侧面描写。读《红楼梦》,不能只看书面上的字表述的意思。而要动脑筋去联想,才能知道背后隐藏的意思。否则为什么叫“贾雨村”、“甄士隐”呢?在“假语存、真事隐”这种写作手法下,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和准姨娘花袭人,晚上在睡榻上互相换系了“汗巾子”的事儿,就没有那么简
-
如果家里的老人不明事理,我们要怎么尽孝?
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奉劝各位:千万不要愚孝!否则害人害己,后患无穷。那些“孝顺孝顺,孝不如顺”的歪理邪说,害人不浅!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兄妹三人中排行最末。小时候受尽了没饭吃、没钱花的苦,也目睹了父母因为一些不值当的小事,和邻居们、奶奶、二叔、本家的四爷、六爷等人的吵闹
-
刘邦的《大风歌》有水平么?
凡是能打动人心,使人产生共鸣的作品,都是有水平的。要想读懂刘邦的《大风歌》,必须要分析和了解产生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才能对它看似平淡浅显的文字中,读出英雄迟暮、老骥伏枥、心忧天下、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等多重内容。这首《大风歌》,作于刘邦晚年。这是他打败项羽之后,为了平定天下各处的叛乱
-
读哪些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涵养和文采呢?
读书,贵在明白道理,而不是看热闹。说到涵养,不是光靠读书就能解决的。需要多经事,长见识。从自己的经验和旁观别人的教训中悟出来的东西,再加以实践,方能有了涵养的体认。知道了有涵养的好处,才能懂得涵养的内容;晓得了没涵养的坏处,才能修炼和提升涵养。总之,涵养是理论加实践的多次反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