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监之乱”中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为什么要联殷叛周?
中国历史上同姓王叛乱始自周王朝的"三监之乱“。周武王灭商后,商朝一个大将带了30万军民远逃南美洲外,周朝还是很仁慈地将殷本部交由商纣王之子武庚管理,另外封三个王弟管丶蔡丶霍叔在殷旁立国,监视武庚。两年后武王病逝,成王年幼,四叔周公旦代掌王权。管叔自恃老三当以替代周公,就煽动阿蔡丶
-
周武王分封燕国,春秋战国燕国为何不能成为霸主?
地处北方的燕国,常年寒冷物产匮乏,环境非常恶劣,而且燕国能够分封也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数百年里,与中原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非常有限,因而比较落后。燕国乃是周王室宗亲贵族的诸侯国,国君乃是伯爵。然而最初的燕国,国土狭小,东部是殷商遗民建立的箕子朝鲜,其他地方被戎狄等少数民族所包围
-
周武王定都镐京之后,为什么还要周公营建新的国都洛邑?
西周末年,犬戎攻入镐京将其焚毁,周平王东迁洛阳延续周王朝的国祚,称作东周。如果没有洛阳的存在,那么可能也就没有了后来的东周王朝,可洛阳的兴建,并非是为之前的周天子一早知晓平王东迁的事情,特意为了延续王朝而建设。实际上,西周有两座都城,一座是镐京,一座是洛邑,前者称作宗周,后者称作
-
为什么周武王、姜太公、周公旦等都没有预料到不断分封土地会让周越来越弱小呢?
分封制度是没有问题,是最适合周朝的实际很多人认为分封制使得周朝灭亡,实则分封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分封制度到了明清时期都还有,像土司、藩地等等就是分封。分封制的最大特点是承认天子,自主管理,定时纳贡。周朝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西周的实力并不比商纣时期的商来得强大,西周能取得胜利主要
-
周武王灭亡商朝时,姜子牙断了周武王的退路,这是为什么?
谢史先生相邀。姜子牙断周武王后路指的应该是指武王伐纣时,姜子牙乘舟过黄河后把船全部烧毁,让武王没了回去的船。姜子牙如此断周武王后路,据说是当时周武王意志不坚定,姜子牙为了让周武王不再想着退兵,专心伐纣,才想出这样的办法,让其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毕竟有时候有了退路,就会畏畏缩缩,成
-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它是何时出现的?又是如何“发家”的?
秦人早在远古时期就曾无限接近权力顶峰,却又瞬间星散流亡,一度重新成为重要诸侯,却又一撸到底为“庶民”,终于再次崛起,重列诸侯。其早期历史,可谓大起大落。治水重臣到大禹接班人战国时期,楚国人所写的《容成氏》记载:“禹于是乎让益,启于是乎攻益自取”。大禹继承最高权力后,依禅让制传统,
-
周武王灭殷商,为什么还要把殷王室微子启分封在宋国?
武王伐纣,周公东征。两次战争,周人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不过,周公取胜后,未及班师,就让微子启统领殷商王族,并以宋地为他们的封国。好不容易打垮了殷商,为何周公又要如此急切地给他们封地呢?这,正是周公高瞻远瞩之处!一道难题商、周,及当时天下各族群,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组织。
-
周武王灭商之后骤然离世,新生周王朝是如何站稳脚跟的?
周武王灭殷商三年后(约前1043年),积劳成疾,驾崩,时年四十五岁。虽然,周武王溘然长逝,但新生的西周王朝非但没有乱,而且和之后的东周政权相加绵延了791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生存记录。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是做对了事。周武王灭商后,论功行赏,大封诸侯。战事停息之后,周武
-
周武王死后为什么要周公而不是姜太公辅政?
周公辅政都能发生“三监之乱”,换做姜太公辅政那还不天下大乱。想要弄清楚这些,就要先明白当时的天下格局和周国面临的危机。在商朝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只有商国的国君可以自称为王,其余各国国君都只是诸侯罢了。随着周国的国力不断壮大,引起了商国的注意。毕竟商国当初就是国力壮大后,推翻了夏
-
周武王为何将商朝遗民聚集一个地方建立诸侯国,他的目的是什么?
商纣王帝辛出去打了一波野,回来一看,家被人家给偷了!他立马组织军队,和周武王姬发的大军展开决战,史称牧野之战。一场大战过后,商纣王兵败如山倒,而周武王正式夺取朝歌,灭亡殷商。虽说商纣王被灭了,可殷商还有不少遗民,该如何处理他们呢?周武王和弟弟周公旦商量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支持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