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猪腰子有什么好处?
感谢邀请,
猪腰子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猪肾,香港人称为猪腰,因器形如古代的银锭而得名“银锭盒”。猪腰营养丰富,适宜肾虚之人、腰酸腰痛、遗精、盗汗者食用,老年人肾虚耳聋、耳鸣者也适宜食用,但是血脂偏高者和高胆固醇者忌食。适宜肾虚之人腰酸腰痛、遗精、盗汗者食用;适宜老年人肾虚耳聋、耳鸣者食用。
猪腰富含蛋白质、脂肪,另含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肾壮阳、固精益气的作用。猪腰和核桃同炒食具有补肾平喘的作用,对肾虚、腰痛、遗精、盗汗、等症有一定辅助疗效。猪腰与枸杞子同煮粥食适用于肾虚劳损、阴阳俱亏所致的腰脊疼痛、腰膝酸软、脚足痿弱、头晕等症。猪腰子具有补肾气、通膀胱、消积滞、止消渴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腰痛、水肿、耳聋等症。
中医的传统观点就是吃猪腰能补肾,中医当中“以形补形,以脏补脏”的这种理论流传很广,所以给人们对这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误导。对很多脏腑虚弱的人来说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这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盲目的吃,盲目的多吃很可能给自己的身体带来额外的伤害,因为大量的食用动物的内脏而引发的疾病案例数不胜数。猪腰属于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高,常时间大量食用动物内脏,当心重金属镉损精致使男性不育,据资料显示猪、牛、羊的肝,肾脏等,里面均有不同含量的镉,人们吃补的同时也把镉吃进肚子里,很可能会造成男性不育,如果再加上本身就是吸烟人群,不育几率就会高达六成。
吃猪腰子有什么好处?
猪腰子,也就是猪肾,根据传统的“吃啥补啥”的朴素思想推断,很多人认为吃猪腰子就能补肾,是大补的东西。那么,到底吃猪腰子有什么好处呢?
查询营养成分表可知:
每百克猪腰子(猪肾)热量是96千卡,蛋白质15.4g,脂肪3.2g,维生素A41ugRE,维生素B1(硫胺素)0.31mg,维生素B2(核黄素)1.14mg,铁6.1mg,锌2.56mg,硒111.77ug,胆固醇354mg
而每百克瘦猪肉的热量是143千卡,蛋白质20.3g,脂肪6.2g,维生素A44ugRE,维生素B1(硫胺素)0.54mg,维生素B2(核黄素)0.1mg,铁3mg,锌2.99mg,硒9.5ug,胆固醇81mg
由以上数据和对比可以看出,猪腰子是脂肪和热量较低,营养价值还比较高的食物。相比于瘦猪肉,它的维生素B2、铁和硒的含量明显要更高。维生素B2参与身体的氧化还原反应,与身体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铁大家都比较熟悉,参与血红蛋白的构成,缺乏容易导致贫血。硒可以参与抗氧化成分的构成,能够阻断自由基,研究也发现,充足的硒摄入可以降低部分癌症的发病率。
人和猪同为哺乳动物,肾脏的功能也基本相似,它们的结构和营养成分也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富含优质蛋白、铁、锌和硒的,但这些营养成分通过肉蛋奶都很容易获得,即使猪腰子含量最突出的硒,因为普通成人每天只需要60ug,主要正常吃鱼肉蛋奶等动物性制品,硒缺乏的风险就很小,额外的多补充并不会对肾脏有什么益处。而且硒的最高可耐受摄入量(UL)是每天400ug,每天摄入量超过400ug可能导致中毒,尤其是一些高硒地区(湖北恩施和陕西紫阳等地区)。
总之,猪腰子营养价值不错,偶尔吃一点也是可以的,但并没有特殊的“大补”和“补肾”作用。再考虑到肾脏是身体的排毒器官之一,胆固醇含量又比较高,如果没有贫血(当然,即使贫血肾脏也不是首选,动物肝脏才是),尽量还是应该少吃猪腰子。
吃猪腰子有什么好处?
猪肾为猪科动物猪的肾脏 ,又名猪腰子。
猪肾含有很多营养,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硒、钙、磷、铁等矿物质及核黄素、维生素A、硫胺素、抗坏血酸等维生素成分,具有很高的保健作用。
(1) 猪肾每100克中含硒156.77微克,是肥猪肉(7.78微克)的20倍。人体缺硒会导致克山病和心肌坏死。适量补硒能防治缺硒引起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白内障、癌症、大骨节病等,还能降低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发病率。
(2) 猪肾每100克中含铁4.6毫克,是猪肉(1毫克)的4倍多,适量补铁可治缺铁性贫血、老人耳鸣、耳聋、“主妇综合征”(心悸、气急、全身乏力,做事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情绪易波动、怕冷)等。
(3) 猪肾每100克中含铜0.47毫克,比猪肉(0.05毫克)高约9倍。长期缺铜会发生低血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和心脏肥大,还会使动物精子的活力下降、女性不育,儿童在生长期缺铜不利长高且影响免疫功能。
(4) 猪肾每100克中含锰0.11毫克,比猪肉(0.03毫克)高约3倍,锰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内分泌、神经、骨骼、造血、心血管系统均有重要的作用。
(5) 猪肾每100克中含核黄素0.69毫克、尼克酸6毫克,比猪肉(含核黄素0.05毫克、尼克酸0.9毫克)高很多。核黄素可治疗口角炎和男性阴囊湿疹;尼克酸可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及癞皮病。
(6) 猪肾每100克中含磷232毫克,比猪肉(18毫克)高11倍多。磷是人体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分,也是人类多种酶、生物膜磷脂及骨骼、牙齿的组成部分,对人体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7) 从猪肾制取的猪肾谷酰胺酶较天冬酰胺酶有更强的抗癌作用,因某些癌细胞的谷酰胺合成缓慢而利用较快。与天冬酰胺酶合用,能抑制癌细胞对氨甲喋呤的抗药性,且使其毒性降低。
(8)猪肾也可作为制取磷酸二酯酶的原料,给猫静注此酶可引起血压下降。
吃猪腰子有什么好处?
炎炎夏日,烧烤横行,在众多烧烤中,烤猪腰子一直是烧烤中的座上宾。既然能够经久不衰的占据着美食家们的餐桌,就肯定有过人之处。首先,他的美味自不必言,今天小编主要和大家介绍一下他的药用价值,看看吃猪腰子到底有什么好处?
猪腰子,学名猪肾,为猪科动物猪的肾脏,性平,味咸,无毒,入肾经。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猪肾“止消渴,治产劳虚汗、下利崩中”、肾有虚热者宜食之。若肾气虚寒者,非所宜矣。清代王士雄撰《随息居饮食谱》指出:猪肾甘咸,平。治肾虚腰痛,身面水肿,遗精,盗汗,老人耳聋。猪肾适用于肾气虚弱、腰部酸痛、阳痿、盗汗、遗精、耳聋、泄泻、水肿、小便。因此,猪腰子适合肾虚之人改善腰酸腰痛、遗精、盗汗等症状,同时适合老年人肾虚耳聋、耳鸣者食用。同时,猪肾还可与各种中药配合制成药膳,对肾虚所引起的阳痿、遗精、自汗、盗汗、耳鸣、耳聋、久泻、腰痛、带下等病均有较好疗效。既然有药用作用,那就会有不适合的人群,由于其胆固醇含量高,因此对于血脂、胆固醇偏高者是禁忌的。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吃猪腰子有什么好处?
猪腰子,可以说是一种“被赋予神奇功效的食物”,滋阴补肾、治疗腰酸背痛、治疗不孕不育症等神奇作用,事实上真的有这样神奇?经常吃“猪腰子”对于身体有何影响?如何吃?如何挑选?一篇关于“猪腰子”的较全回答送给大家。
猪腰子,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动物的肾脏”,腰子只是江湖中的一种“俗称”。
猪腰子,有何营养?
说到腰子,可能有些人感觉吃起来很香,其实其中含有最多的是胆固醇物质,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含有重金属铅元素、镉元素等物质;对于健康并没有太多好处。
吃了猪腰子,对于身体有何帮助?有啥作用?
既然其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物质,身体摄入后就会增添不少的脂肪物质,过量摄入很容易增加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至于江湖中流传的食用猪腰子可以“补肾”的说法,其实并没依据,另外如果过多的食用动物内脏还容易引起男性精子减少的问题,还会增加不孕的风险。
有的人说吃腰子补肾是因为“腰子”当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锌元素,甚至还能壮阳,但其实每百克猪腰子中所含的矿物质锌元素仅仅为2.56毫克,并没有多少,相比之下,含量更多的仍然是胆固醇物质。
所以,听到这您应该明白:市面上关于猪腰子的神话并不靠谱,“以形补形”的理论太过牵强,存在科学漏洞,本身就是一则谣言,请您科学看待。
当然,“猪腰子”作为一种食物,可以吃,但是要限量,另外也要靠谱挑选:
腰子们可以吃,但是请大家购买的时候要认真挑选,购买到品质较高的猪腰子。
首先,建议大家在购买猪腰子的时候仔细观察颜色。一般较为新鲜的腰子光泽度较高,颜色为浅红色,而且富有弹性;而不新鲜的腰子颜色发青色,一般被水泡过之后会成为白色,整体质感比较松软,而且并无弹性。
其次,在购买腰子的时候,请您关注它是否存在“出血点”。如果出现过“血点”,绝不建议购买。
最后观看整体感觉,查看是否比其他的腰子更大更肥。
腰子,如何吃更美味。靠谱?
除了烧烤以外,对于腰子来说,还有较多的美食可以帮助您品尝美食。
类似像清炖猪腰子、红枣猪腰参汤等美食都是不错的选择。
小小“猪腰子”,其实并没有特别的营养物质和营养作用,建议您科学看待,吃出真正健康的自己。
注:希望回答内容对各位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吃猪腰子有什么好处?
我老公每次去夜市吃烧烤,总是喜欢来一个烙馍卷羊腰子,烤的滋滋冒油,吃得满嘴流油,我也没发现他有啥不一样的,不过吃的太饱晚上打呼噜声音更响了一些而已。那些吃了一个猪腰子就晚上停不下来的朋友们,你们是打呼噜打到停不下来吧?!
不光猪腰子,还有羊腰子,还有什么牛鞭鹿鞭驴鞭各种鞭,所谓的“以形补形”基本上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一剂安慰剂。如果你以为吃了各种鞭就能“马不停蹄”,甚至幻想就会变得更像它们,那你还不如去买个气球吹吹。
在中医里面,认为猪腰子可以补肾,但是现代人却总把它当成伟哥,要知道“补肾”和“壮阳”并不是一个概念。猪腰子就是猪的肾脏,营养比较丰富,而且有着独特的骚味,有的人就喜欢吃这一口,比如爆炒腰花,煲汤。但是这东西胆固醇含量很高,看看烤腰子冒出来的油就知道了,不能吃多。
其实你吃就吃了,就把它当做一个食物就可以,也别总是一点猪腰子就得提到壮阳,毕竟不管你壮不壮,那是回家后老婆知道的事情,整天把壮阳挂在嘴上,难免会让人觉得:这人得是多不行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