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和魏忠贤,哪个对明朝的危害大?

王、魏二人均为明朝专权宦官,也都做了很多祸国殃民、残害忠良的坏事。但二人谁对明朝的危害更大一点呢?

王振是明英宗朱祁镇身边的大太监。

魏忠贤是明熹宗朱由校身边的大太监。

这两个太监,可真的是把明朝给害惨了。王振带着明英宗去参加了一次北伐,结果20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人给抓了,差点导致明朝南迁。

魏忠贤就更不简单了,他在位期间,把一票正直的大臣都给收拾了。朝中只能有他的孝子贤孙,使得明末党争情绪空前高涨,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论实力这两位是不相上下的,都不是省油的灯。但是论后果,魏忠贤就要略胜一筹了。毕竟王振闯了大祸,好歹还有于谦给他兜着。魏忠贤闯了大祸,可没人有能力给他兜着了。毕竟有能力的人,不是被他赶下台,就是被他提前送到西天去了。

一、王振断送了明朝的盛世。

明朝前期基本也是开挂的存在,朱元璋开创洪武盛世,朱棣搞了个永乐盛世,朱高炽和朱瞻基将盛世推向高峰,搞出了仁宣之治。

等到朱祁镇上台的前8年,仁宣之治还在延续。为啥?因为张老太后和三杨都还掌握权柄。伴随着张老太后和三杨相继去世,朱祁镇掌权以后,大明王朝的浩劫也就来了。

朱祁镇这家伙,说他是明朝垫底的皇帝,一点儿也不为过。他执政以后,王振就成了他的左右手。明朝皇帝喜欢太监,这事儿真没办法。

过去朱元璋严禁太监干政,可朱棣造反的时候,很多太监都帮着他在战场上立功,所以这个规矩也就这么破了。

王振做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以后,几乎是钱权一把抓,说他能呼风唤雨一点儿也不为过。因为朱祁镇从小就有王振陪着,所以两个人感情倍儿好。

在京城嘚瑟了一阵子,王振觉得不过瘾,所以就撺掇朱祁镇亲征瓦剌,他哪里懂什么军事,似乎只要皇帝亲征,就能解决问题。

大臣们苦苦劝说不顶用啊,朱祁镇就听王振的话。他们找来了20万大军,顺带着将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100多位文武官员都给带到了战场上。

结果军政大权却全都落在王振手里,王振懂什么呢?他就知道秀优越感。所以打算把大军拖到他的家乡炫耀一下,结果又担心大军伤了家乡的良田,又打消了这个主意。

可这么一搞,大军就没了方向感,只好仓皇退往宣府。结果半路上被瓦剌大军给追上了!双方在土木堡大战了一场,结果20万明军毁于一旦,王振死于乱军之中,数十万文武大臣都战死沙场,朱祁镇也被瓦剌人给抓了。大明王朝的朝廷几乎被瓦剌给一锅端了。

这场大战,对明朝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要不是前面几代皇帝的太平盛世给朱祁镇攒了不少积蓄,可能这一关就熬不过去了!即使后来熬过去了,大明朝也进入了一蹶不振的状态之中,所以说王振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强了。

二、魏忠贤给明朝灭亡铺好了道路。

魏忠贤就没有王振那么幸运了,他可没有从小就陪着未来的皇帝长大。他是靠巴结皇帝的奶娘客氏,这才得到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赏识。

朱由校这个人天生酷爱木匠活,所以整天躲在后宫做木匠活,压根就不愿意管理朝政。所以朝政大权,一下子就落在了魏忠贤手里。

魏忠贤掌权以后,当然要好好培养一下自己的势力,于是阉党集团就这么出现了。与此同时,跟阉党集团针锋相对的就是东林党。

倒不是说这两个党有什么好坏之分,主要是阉党集团判定忠奸的标准太无脑了。只要臣服于阉党集团的,那就都是忠臣,反对阉党集团的,全部都是奸臣。

按照这个标准去清除朝中奸佞,那得一大片朝臣都没办法过好日子。这么一来,东林党的著名领头人物左光斗、杨涟等人都被魏忠贤折磨致死。

江浙籍人高攀龙、周宗建、缪昌期、周顺昌、黄遵素等人,哪怕辞官不做,也不肯向阉党屈服,结果阉党照样逼得这帮人家破人亡。

那时候是啥情况啊?东北的努尔哈赤已经起兵多年,中原地区的农民起义也在蠢蠢欲动之中。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你把朝廷的精力都放在党争上,这不是害了大明朝嘛!

就算按照很多人所说的,魏忠贤代表着正义,魏忠贤是大明朝最有正义感的太监。那么好了,你倒是做点儿正事儿啊!

对不起,我没有这个能力!他一个没怎么读过书的太监,能有什么治国的能力呢?所以说明朝末期的乱象,经过他这么一搅和,就更加乱了。

因此等到崇祯上台以后,东林党人又开始疯狂报复阉党,真的是什么正事儿都不干了。窝里横几乎成了一种传统。想要发展?对不起,先把反对我的那帮人斗倒了再说!因此明朝末年,崇祯再想努力,也是回天乏术了。

总结:魏忠贤的危害大于王振。

我们会发现,王振掌权期间,于谦、邝埜这样正直的大臣,还是在朝廷中枢工作。这说明王振要的只是钱和名声罢了。他还没有真正发展属于自己的派系。所以危害还没有那么大。

可是魏忠贤上台以后,建立起了自己的阉党,谁跟自己不和就把谁给搞掉。这事儿彻底将党争推向了一个高峰。

以至于明朝末年,大家都不干正事儿了,一股脑儿所有人就在分派系斗争。决策者尚且如此,你说地方上的那些人又该如何自处呢?因此魏忠贤的危害的确要强于王振。

参考资料:《明史》

王振和魏忠贤,哪个对明朝的危害大?

梁启超:魏忠贤其人,犹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这俩人是谁,魏忠贤我相信很多人听过,但是王振很多人没有听过,有点陌生。他们俩是明朝历史上的转折点上的两个关键人物。

首先我们来说说王振,说到王振我们绕不开的就是土木堡之变,这是大明从繁荣走向衰退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土木堡之变说的是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之下,御驾亲征结果被“反杀”的一件事情!

1

王振为了自己一己之利,怂恿明英宗与瓦剌正面对决的一场战争。最终结果是导致大明20万精锐在这场战争中被歼灭,明英宗被俘,大明岌岌可危,差点被瓦剌攻下京师,这是明朝历史上的一次耻辱。

那么王振在这件事上面,起了什么作用呢?首先是王振是明英宗北伐亲征的推手,他为了成就自己的利益,不惜让明英宗冒险,用各种语言刺激明英宗,说他要效仿宋真宗,立了大功就可以巩固自己的权力,成为一世明主,结果把明英宗害惨了!

土木堡之变给大明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首先是土木堡之变,直接导致明英宗被俘,后面是朝内的分裂!在土木堡之战以前,大明的朝局是文武平衡,两大集团各有优势,相互制衡,在此之后,武臣集团几乎是全军覆没!就连兵部尚书都战死在外面,可见有多么的惨烈!

为了制衡文官,后来的皇帝不得不重用宦官,这为后面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其次是明朝的军事力量,几乎是损失大部分以上!大明王朝有三个兵种被歼灭,如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这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军队,特别是神机营,装备了火力最强的火器,结果在这一战中全部损失!

2

再者是明朝的防御方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的防御方向是国土四面八方都有防御,现在改为重点防御北方,而产生的后果就是后来的倭寇横行东南沿海一带!

最后是直接导致原来的藩属国,开始藐视大明。比如东北的女真,高丽,西南方向的藩属等都开始对大明表示不满,也开始不对其进贡,这说明大明的国力在严重的下降!

冯梦龙对王振的评价是:

振,君子之智,亦有一短。小人之智,亦有一长。小人每拾君子之短,所以为小人,君子不弃小人之长,所以为君子。

魏忠贤这个人,可能大家在影视作品上经常看到他的形象改编。

要说魏忠贤有哪些方面祸害大明王朝,我想用这么几个方向来说说:擅权专政;引发党争;打击异己;祸害天下;

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先后短时间内驾崩了,朱由校继位,是为明熹宗!

3

明熹宗这个人是个奇葩,他对当皇帝并不感兴趣,而是喜欢做木工,被历史上戏称为木匠皇帝!

他在位期间,魏忠贤成了他的代言人,什么批阅奏折,上传下达,都有魏忠贤一个人完成!

俨然魏忠贤是一手遮天了,他到处安插自己的亲信,把持重要的岗位,为自己谋利。

魏忠贤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组建了一支内操军,其规模达到一万人之多!整个皇宫都在他的监禁之下!最可怕的是魏忠贤还兼领东厂事务,这个机构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大明的最有实力的特务机构之一!

魏忠贤先后陷害了工部侍郎中万火景、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以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前后数十人。

魏忠贤最为出名的是缉事东厂,他让东厂特务大肆打压搜捕对自己不利的朝臣和民众,就连皇室也不放过,只要对他不满,他就想方设法罗织罪名将对方整垮!所以当时的东林党,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4

《明史》对魏忠贤的记录评价是:

"明代阉宦之祸酷矣,然非诸党人附丽之,羽翼之,张其势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中叶以前,士大夫知重名节,虽以王振、汪直之横,党与未盛。至刘瑾窃权,焦芳以阁臣首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居内阁上。迨神宗末年,讹言朋兴,群相敌仇,门户之争固结而不可解。凶竖乘其沸溃,盗弄太阿,黠桀渠憸,窜身妇寺。淫刑痡毒,快其恶正丑直之私。衣冠填于狴犴,善类殒于刀锯。迄乎恶贯满盈,亟伸宪典,刑书所丽,迹秽简编,而遗孽余烬,终以覆国。"

如果对比王振和魏忠贤两人,谁对大明的危害大,我想用这样的总结来说他们,王振如果是一根搅屎棍的话,那么魏忠贤就像是蛆,王振搅动了整个大明的气运,魏忠贤就侵蚀了大明的骨髓,这两人都是大明的祸根。

王振和魏忠贤,哪个对明朝的危害大?

王振是明英宗的宠臣,他怂恿明英宗亲征瓦剌,结果明军在土木堡战败,这导致明英宗被俘,王振也被自己人杀死。不过,王振死后,他没有留下势力继续祸乱朝纲。面对危局,明代宗和于谦成功发动北京保卫战,击败瓦剌大军,拯救了明朝。

魏忠贤是明憙宗的宠臣。与王振相对,魏忠贤专权乱政则是集体行为,他的麾下有大量朝廷官员,这些朝廷官员很多是东林党的政敌,他们企图依仗魏忠贤的势力打到东林党。因此,魏忠贤专权本质上是朝廷党争的产物,党争不仅会加剧朝廷的内耗,还会让朝廷的派系纷争愈发不可收拾,使国家的政治走向混乱,加速王朝的灭亡。党争危害之大在历史上是有先例的,唐朝的牛李党争,宋朝的新旧党争,都加剧了王朝的灭亡。

魏忠贤专权让明朝走上了唐朝党争和宋朝党争的老路子,明朝灭亡与党争有着莫大的关系。崇祯帝除掉魏忠贤后,树大根深的阉党势力依然遍布朝廷,和东林党明争暗斗,使得明朝的政治愈加腐败。此时,明朝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女真进攻,派系的矛盾使朝廷官员不能团结一致,推行有效对策,以解决内忧外患,反而让农民军和女真人做大,明朝的灭亡指日可待了。

因此,魏忠贤对明朝的危害更大。

崇祯帝和魏忠贤的影视剧形象

王振和魏忠贤,哪个对明朝的危害大?

某种意义上,应该是王振。毕竟魏忠贤虽然只手遮天,但魏忠贤并没送葬明朝主要资源。而且很多事情他都不算自私。

相对王振这个连主子都坑的人才哦[捂脸]还是王振危害比较大。

王振和魏忠贤,哪个对明朝的危害大?

明朝末期最坏的是文官集团,内斗内行,外斗投降。别管什么时候,要钱没有,投降满清一流。

王振和魏忠贤,哪个对明朝的危害大?

王振危害大,王振一手造成了土木堡之变!从土木堡结果来看1.明朝由盛转衰,从此明朝对蒙古战略态势由攻转守!2.开国以来的功臣勋将,一扫而空,包括平定越南的张辅!这直接导致文官集团做大!3.明朝多年集攒的物资装备和最精锐的三大营损失殆尽!4.明英宗被俘,青史留名,与靖康之耻有的一比!5.直接造成后来的北京保卫战,如果没有于谦力挽狂澜,很可能出现南宋的局面!6.明英宗被俘,其弟代宗接位,造成后来夺门之变,自岳飞之后,于谦也是千古奇冤。由于政权交替,成化帝自小内心脆弱,不爱美女爱大妈!7.成为明朝后世宦官的“楷模”皆效仿,刘谨,魏忠贤之流都以此贼为奋斗目标!

反观魏忠贤,虽然坏事做尽,其死有余辜!但客观上起了对抗文官集团的作用,在魏死后,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朝局越来越坏,魏当权时期后金越不过关宁防线!崇祯死前,说诸臣误我!曹化淳说若忠贤在,事必不如此,崇祯听后默然无语,下令重新埋葬魏!客观上魏忠贤危害没有王振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