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肺癌呢?肺癌的症状有什么?
28岁小伙肺癌!医生提醒:身体若“一处”疼痛,可能已癌变
小浩家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小浩不爱学习,录像厅里流行“古惑仔”,小浩每天都去看。
因此,小浩每天都喜欢欺负同学,还经常出去打架,很快,小浩就被学校开除了。辍学后的小浩,更如“脱缰的野马”,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喜欢打架,脾气也越来越变得暴躁。
就这样,今年28岁的小浩,虽然有了工作,但是脾气没有改变,有一点“小事情”都会大发雷霆!前段时间,小浩去吃饭,就与别人打了一架,打完架之后,小浩总感觉自己的左肩痛。一开始小浩也没有注意,以为过几天就好了,然而两个月过去了,小浩的肩部越来越痛,于是他就去医院进行检查。
到了医院以后,医生就让他拍了CT,结果医生看了CT说小浩患了肺癌晚期!
听到这里,小浩立刻就大骂:我肩膀疼,你说我得肺癌了?你会不会看病。
医生便给小浩耐心的解释:肺癌严重时,肿瘤会压迫肩部神经,导致肩痛。听到这里,小浩不吱声了,看到病例后,忽然跪地大哭,求医生救自己一命。
医生经过询问,叹道:2件事做得太多,肺经受不起!原来,小浩虽然28岁,烟龄却十多年了,每天都要吸三包烟!加上小浩平时的脾气不好,易怒也会使各种癌症的几率大大增加!
医生:吸烟的人,身体出现以下4种情况,要立即去医院检查!1、发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经常性的发烧,我们就要考虑发烧的原因了,发烧的原因有很多,由于患上肺部,肺癌而导致的原因则不容忽视。这是由于,患上了肺部疾病,就有可能导致我们出现肺部感染,从而导致我们经常发烧,如果是由于肺部疾病,导致的经常发烧,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有可能是肺癌的前兆,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2、呼吸困难
肺癌的早期只会引起轻微的呼吸困难,会有一种类似换气不上,咽喉部不适的感觉,这个时候容易被误认为是咽喉炎,随着时间的推移,肿块越来越大,对气道的堵塞越来越严重,呼吸困难就会越来越明显。
3、胸部隐痛
肺癌引起的胸痛,往往并没有那么典型,甚至很多时候会被误诊为心绞痛,随着病情的加重,胸痛也会越老越明显,越来越剧烈,这个时候,肿瘤有可能侵犯到了胸膜,肋骨,神经或胸壁。
4、出现毫无原因的咳嗽
如果你没有感冒,而且肺部也没有出现各种炎症,但就是在某一段时间内莫名咳嗽的话,就需要注意了,这很可能就是肺癌早期的症状。因为对于很多肺癌早期的患者来讲,他们常常都会出现各种不知名的咳嗽,而且这些咳嗽通常是没有痰液的干咳,并且这种咳嗽常常多发于劳累过度后,且没有任何的发病规律。
肺不好,怕得癌,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肺癌的发生?1、躬身撑体——调养肺气
端坐,全身放松,调匀呼吸。然后两脚自然交叉,躬身弯腰,两手用力支撑,使身体上抬3~5次为1遍。可根据自己体力反复做3~5遍。注意两臂支撑要用力,用力时宜闭息。
2、避免过劳
不良生活习惯里,酗酒和过度劳累都有引发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抗病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肺癌眷顾。所以,少酗酒、少熬夜就成为预防肺癌的最简单的方法。
3、在工作中防止有害致癌物质
如果你从事的工作是在建筑工地或核电站等能接触到许多有害致癌物质的地方,那么要尽量保护好自己免受这些致癌物质的侵害。事实上,在这种环境中,即便你感到闷热或不舒服,也要坚持戴口罩或使用呼吸器。另外,收工以后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建议去找医生做个肺癌筛查,同时每年也都应该去检查一次。
4、平时喝点养肺茶饮
胖大海金银花养肺茶饮,对于爱抽烟、肺部不好的人很适合,既简单又省钱。
胖大海金银花养肺茶饮,内有8种药材:胖大海、菊花、罗汉果、枇杷叶、甘草、薄荷、金银花、桔梗。
①胖大海。《药材资料汇编》:"甘淡,性凉。"能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②甘草。《本草纲目》记载:可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搭配上述清肺润肺的药物一起饮用,可以渗透细胞清除垃圾,使血液变纯净。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消炎止痛。
③菊花。性甘、微寒,疏散风热、消肿解毒,能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症。
④罗汉果。《本草纲目》: “甘而凉”,清肺止咳,润肠通便,润肺清热、化痰止咳、润嗓护嗓。
⑤薄荷。辛、凉归肺、肝两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以及疏肝解郁。
⑥金银花。《本草纲目》记载: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癖、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
如何预防肺癌呢?肺癌的症状有什么?
对于肺癌来说,虽然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胸部CT检查非常重要,但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诊断。如何获取病理呢,通常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脱落细胞检查(包括痰脱落细胞、胸腹水脱落细胞)、浅表淋巴结活检,依靠以上几种方法获取可疑组织或者细胞,从而明确肺癌的性质。其次,肺部恶性肿瘤还需要排除是其他肿瘤转移到肺部的转移癌,这时候需要做更全面的检查,积极的查找原发灶。
确定肺癌的性质,准确的说是确定肺癌的类型。常见的肺癌的四种类型包括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大细胞肺癌,这四种不同的类型治疗方式和预后都有所不同,所以明确肺癌类型极其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兴起,如今除了要明确肺癌病理类型,其基因型检测同样非常重要,可以指导相应的治疗,并辅助判断其预后。
哪种性质的癌症可以治愈?
可以说,肺癌能否治愈主要的决定因素在于其分期,而不在于哪种性质,对于原位癌和早期肺癌有非常大的几率可以治愈,而中期肺癌治愈的几率就明显下降,晚期肺癌病人治愈的几率微乎其微。如果是极早期肺癌,哪怕是小细胞肺癌这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病理类型,依然有很高的治愈机会。这个就像敌我双方的斗争,当外敌刚刚发展起来,队伍人数少,装备不先进,人员战斗也不是很积极,这时候我方强大的力量(手术等治疗及免疫系统)很快能将其全部消灭。而一旦等敌方队伍不断壮大,力量强大,装备加强,我方对其的打击就相对要难得多。期间自然会有潜伏起来的或者逃脱的敌人,就会引起后期的复发和转移。
获得治愈的效果是每个身患肺癌的病人的美好愿望,早发现、早治疗,这种愿望是可以实现的。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胸部CT发现肺部结节,部分病人经过充分随访之后疑似恶性结节,手术治疗确定是原位癌和早期肺癌,这其中以肺腺癌占绝大多数。近三年,一同学所在医院职工先后通过体检发现了十几个早期肺癌和原位癌,经过手术都已正常上班,可见体检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于肺癌高危人群,每年一次的胸部CT是非常有必要的。肺癌高危人群通常包括有45岁以上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长期抽烟,吸烟指数超过400;长期抽烟且戒烟时间低于15年的老年人;长期接触粉尘、化工污染、放射线物质的人群;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或者肺结核的人。
如何预防肺癌呢?肺癌的症状有什么?
肺癌(主要是原发性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多于女性。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已处于中晚期,生存率低。但需注意的是肺癌是可防可治的,虽然遗传因素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避免接触与肺癌发生的有关因素,同时做好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减少肺癌发病风险和早期发现、早期处理肺癌,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一、避免接触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一)不吸烟或戒烟:烟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吸烟者较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性高4~10倍,我们建议大家远离烟草,不吸烟,已经吸烟的人群,应积极戒烟。
(二)避免接触职业性致癌物:石棉、砷、铬、镍、芥子气、三氯甲醚等职业性因素都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我们要尽量远离。对一些要接触致癌物质的工种,需做好职业防护。(三)保护环境、做好空气污染的防治: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会增加肺癌的发病,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小的方面来说要避免被动吸烟,在室内烹调时的注意通风,不烧煤。大的方面来说,需要政府层面积极防治大气污染。
(四)注意饮食均衡,合理搭配:我们要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注意合理搭配,不能以肉食为主,避免过油、过甜、烧烤、快餐等西方化饮食习惯。二、做好高危人群筛查
根据国内外指南意见我们建议下列人群应常规进行肺癌筛查:①年龄在55~74岁,有吸烟史(现在或既往)≥30包/年,戒烟史<15年;②年龄≥50岁,吸烟史(现在或既往)≥20包/年,另外具有职业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中任一一项的人群。
感谢阅读,祝大家身体健康。本文由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于今日头条&悟空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预防肺癌呢?肺癌的症状有什么?
肺癌几乎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基数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比较常见、且应当引起重视的症状有:偶发咳嗽伴有痰中带血,阵发性短促干咳(无痰),近期同一部位间断性胸痛,体重减轻。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而你又属于高危人群(年龄40岁以上、长期吸烟、居住环境有雾霾等污染、经常接触石棉、镍等粉尘),就应当高度重视,及时去医院检查。
实际上很多肺癌早期没有症状,癌细胞潜伏在阴暗角落凶狠地繁殖,伺机而动。所以从预防角度来讲,即使没有胸部症状也有必要定期体检,建议选用胸部螺旋CT而不是胸部拍片。因为胸部平片有很多盲区和缺陷,对早期肺癌存在一定的漏诊率。
另外,临床上偶尔会遇到一些机缘巧合,有些患者是因为在路上行走,天降横祸,被车撞了,为检查有无肋骨骨折和肺部损伤而做的胸部CT,结果意外发现了肺部肿瘤,
上图这位男性患者31岁,晚饭后散步被车撞了,做了胸部CT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骨折,却意外发现了右下肺腺癌,及时做了手术切除(手术费用并没有让肇事司机负担)。
临床上这种患者也不罕见,我喜欢将这类人称为“幸运女神的偏心”!几乎每年都能遇到!
而幸运女神很忙的,很难照拂到所有人,所以要想更好地预防肺癌,第一,是要去除危险因素(戒烟,回避空气污染,避免接触石棉等致癌物);第二,就是要定期胸部体检。用清亮的胸部图像提醒幸运女神:嗨,我还很健康,但也请多多关照哈!😄💝
如何预防肺癌呢?肺癌的症状有什么?
肺癌是可以预防的。那么如何预防肺癌呢?首先我们一起了解下肺癌
病因
1.吸烟
吸烟是肺癌的最重要的高危因素,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几率越高。此外,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亦明显增加。
2.职业和环境接触
估约10%的肺癌患者有环境和职业接触史。长期接触铍、镉、硅、福尔马林等物质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空气污染,特别是工业废气均能引发肺癌。
3.电离辐射
肺脏是对放射线较为敏感的器官。
4.既往肺部慢性感染
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患者,支气管上皮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可能化生为鳞状上皮致使癌变,但较为少见。
5.遗传等因素
家族聚集、遗传易感性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在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6.大气污染
预防
肺癌是可以预防的。已有研究表明,通过控烟和保护环境后,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1.禁止和控制吸烟
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途径。
2.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是降低肺癌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3.职业因素的预防
减少职业致癌物的暴露就能降低肺癌发病率。
4.科学饮食
增加饮食中蔬菜、水果等可以预防肺癌。
5.筛查
定期体检,可以达到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症状和体征的有无、轻重以及出现的早晚,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有无转移及有无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反应程度和耐受性的差异。肺癌早期症状常较轻微,甚至可无任何不适,常在体检时被发现。肺癌的症状大致分为:局部症状、全身症状、肺外症状、浸润和转移症状。
(一)局部症状
由肿瘤本身在局部生长时刺激、阻塞、浸润和压迫组织所引起的。
1.咳嗽
2.痰中带血或咯血
3.胸痛
4.胸闷、气急
5.声音嘶哑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2.消瘦、贫血和恶病质
(三)肺外症状
由于肺癌所产生的某些特殊活性物质(包括激素、抗原、酶等)所引起的。
1.肺源性骨关节增生症
2.与肿瘤有关的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
3.其他表现
(四)外侵和转移症状
1.淋巴结转移
2.胸膜受侵和/转移
3.上腔静脉综合征
4.肾脏转移
5.消化道转移
6.骨转移
7.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8.心脏受侵和转移
9.周围神经系统症状
如何预防肺癌呢?肺癌的症状有什么?
接台手术前,回答这个邀请问题,其实这个话题已经回答过好多次,是大家没有看到还是不喜欢那种“干巴巴”的书本式“宣教”?我想,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吧!
首先,不能再依靠症状来诊断肺癌! 不能再依靠症状来诊断肺癌!不能再依靠症状来诊断肺癌!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因为还以“肺癌症状”来批讲批讲肺癌、还以听诊器、胸透、胸片来确定肺癌的时代只能回归那70%中晚期、80%无法手术、术后极差的远期生存的“时代”!
因为,只有早期肺癌才可能“治愈”(5年接近98%的生存率),"早期肺癌"、"微小肺癌"的最主要症状就是"没有症状",均为其它原因引起肺部、胸部症状时检查或健康体检经胸部CT发现。不要相信什么“肺癌就是慢性病”的严重偏离医学的论调,因为中晚期肺癌的治疗仍然在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更不要轻信什么“神药、祖传”,因为病是我们自己的,为什么只比所谓“不治疗也能痊愈”的夸大!
但是,肺癌的症状必须要提,您应该有所理解重提肺癌症状的目的,不仅仅是因为它已经高居“发病率”“死亡率”双榜首,而且它症状的“多变”往往也迷惑着各个专科的医生们,如果我们心内不时刻警惕,未及时体检发现的早期肺癌可能在进展期或更晚的阶段被我们“再次忽略”!
详情请参考我的文章:肺癌症状的话题永远不是“老生常谈”
https://www.toutiao.com/i6605220255767724552/
而对于文中“肺癌如何预防”的话题,其实在目前和今后很长时间,我个人认为:肺癌的预防科普重点在人群认知度的扩大和全民体检的重视,因为在我国目前的肺癌趋势,哪里还有常规的"高危人群"之分,让我说,根本就没有高危和低危之说。
根本减少肺癌的发病,早发现经胸腔镜外科微创手术可以"治愈"的"原位肺癌"、"微小肺癌"才是正路!而这些可能就是胸部CT的平扫体检就能实现!
肺癌的预防科普真的不能"老生常谈"和"人走茶凉",与其谈“高危人群”,不如增加民众的“高危感”。
详情请参考我的文章:早期可治愈的肺癌,科普不能“老生常谈”——(Dr.hou的个体化科普)
https://www.toutiao.com/i6603861990462980616/
看到这里,您觉得这个回答满意吗?
其实,老生常谈的问题,每一次的回答便会有更多的新意,因为我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就如每天从事的肺癌、食管癌手术般,每一位病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个体化的肺癌治疗和科普”才是最为正确的!
关注“柳叶道仁心”头条号,品味不太一样的原创医学肿瘤科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