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人体会出现什么症状?
随着健康知识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朋友都知道了幽门螺杆菌这个胃部唯一的致病菌。在我国大约有六成以上的成年人,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作为导致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以及多种胃部疾患的致病菌,很多朋友都想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身体会出现什么症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特异性症状所谓“特异性症状”是指身体出现的相关症状,与某种疾病问题,存在很强的关联性,通过症状可以基本确定疾病问题。但可惜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朋友,可能会有胃部不适的各种症状,但也可能会完全没有任何症状,而相关的不适症状,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并不存在一种“特异性症状”,能够通过症状明确判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问题。
我们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在没有进行检查明确之前,不妨结合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估判断,首先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性,其次是有没有相关的各种症状。
哪些人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危人群呢?简单总结一下——
- 共同生活家人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情况。
-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家族感染病史的情况。
- 经常外出就餐,经常接触不洁饮食,无法保证饮食卫生的情况。
- 不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都做不到的情况。
对于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但也有可能存在下述几种症状。
首先是胃痛的症状,不管感染幽门螺杆菌会不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但幽门螺杆菌都会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如果幽门螺杆菌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问题,都有可能伴有胃痛的相关症状,胃痛的发生时间往往有一定规律性,比如空腹胃痛,餐后有所缓解的更考虑是十二指肠溃疡,而餐后胃痛的情况,则胃溃疡的可能性更大。
除了胃痛以外,幽门螺杆菌还会刺激胃黏膜过度分泌胃酸,导致出现反酸烧心的症状。因此,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胃部也有更大的几率会出现反酸烧心的情况。
腹胀、消化不良症状,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一种常见症状,幽门螺杆菌引起胃部疾患问题,也有可能会让感染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的情况,这种情况,都是由于胃部疾患导致胃动力不足而导致。
第四种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症状与胃部没有关系,而是口臭的表现。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主要寄生在胃黏膜,但口腔也会存在一部分,因此,很多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存在顽固的口臭问题,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症状。
如果本身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而又有上述的一些消化道或口腔的相关症状,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前提下,可以初步判断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但如果想要确认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是应该通过正规的医学检查来确定。
幽门螺杆菌检查方法简介如果想要确认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还是通过医学检查来确定更靠谱,简单为大家总结一下最常见的几种幽门螺杆菌检查方法。
很多朋友都认为,要确认幽门螺杆菌感染,就必须要做胃镜。如果确实存在消化道不适的症状,需要通过胃镜进行健康检查的情况下,确实是可以在胃镜检查的同时,从胃部取组织活检的方式来确认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问题的,但作为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并不需要单独为了确认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做胃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确认,还有更安全而又准确度高的方法来进行。
还有一些朋友会通过抽血检查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方法来检查。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也并不是推荐的方法。抽血检查检查的是幽门螺杆菌的抗体,也就是我们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身体产生的抗体成分,因此,如果抽血检查显示抗体阳性,只能证明我们可能存在既往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但并不能确认一定存在幽门螺杆菌的现症感染。
幽门螺杆菌检查的金标准方法是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法。这种方法安全、无创,准确度和特异性都超过90%以上,是最方便也最靠谱的幽门螺杆菌检查方法之一。通常是通过服用C14或C13标记的尿素胶囊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后进行采集呼气,通过呼气中含有C14或C13标记的二氧化碳的量,来确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
除了C14或C13呼气检查法以外,还可以通过基于单克隆抗体的粪便抗原检查法来确认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这种方法的准确度与呼气试验检查法类似,更适用于儿童等呼气试验配合欠佳的人员检测。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人体会出现什么症状?
先声明下,这篇回答可能会得罪中医,还会得罪一些西医,有点吃力不讨好,但大家放心,我的观点都是查询了最权威的报告得出的,您耐着性子看完,可能会获益匪浅。
有句俗语说,十胃九病,可见胃病之普遍。
但也正因为太普遍,很多人没当回事,像胃胀、胃痛、消化不良、嗳气、反酸、恶心、口臭这些症状,被多数人笼统地称为“胃不好”,想着忍忍就过去了,结果拖着拖着,拖成了“老胃病”。
老胃病——您看,又是个模糊的词,如果到西医院检查,应该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
这类常见的肠胃问题,到了中医范畴,又有一套完全不同的专业术语,比如脾胃虚弱、积食、胃热、胃寒、脾胃不和……
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当然也是有的,很多肠胃病通过中医调理,效果也很明显。
但,我要说但是了,有一类胃病,跟什么脾虚、胃寒胃热没啥关系,这就是我们这篇文章要讲的重点——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果你出现了口臭、饭后腹胀、腹痛、嗳气、恶心、腹部不适等症状,你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去查一下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
为啥呢?因为这些都是幽门螺杆菌的典型症状,而且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50%,而在我国,平均感染率为59%,其中儿童为40%。
接近60%的感染率,大家想想这概率有多高。
中医强调治本,但如果您是细菌感染,却一直在用中药调理脾胃,恰恰“治不了本”。我在网上看很多卖养胃茶的商家,经常以幽门螺杆菌为噱头,说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这个就过分了。
这样一说,很多中医粉要不高兴了,其实我们做养生杂志,多数时间都在讲中医知识,我也是中医粉,但我们还是要客观。
医学是不断进步的,哪怕是西医,以前也搞不清胃病的发病机制,这个幽门螺杆菌,从发现、到研究、到治疗,也不过是最近三四十年的事。
幽门螺杆菌简史:从发现到被承认,一波三折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中,胃炎、胃溃疡都被认为是因为压力或者辛辣食物所致。
直到1875年,德国的解剖学家发现,胃黏膜存在一种螺旋样细菌,他们试图分离培养这种细菌,可惜没能成功,慢慢就被人们淡忘了。
20世纪初期,虽然陆续有医生发现这种细菌,但仍然没引起重视,直到1979年(嗯,那是一个春天),澳大利亚42岁的病理学家罗宾·沃伦(Robin Warren)在病理标本中看到了这个细菌,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1年,他邀请当年只有30岁的年轻内科医生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合作。
从此,胃病的历史要被改写了。
马歇尔医生有一位病人,一直说胃部不适,但常规检查没发现啥病变,于是医生觉得她应该是压力太大,就把她送到了精神科医生那里,进行抗抑郁治疗。
直到马歇尔拿到沃伦医生的一份资料:在大约20个胃病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中,都发现有一种螺旋状细菌存在。
他这时才发现,自己可能犯了个大错。
接着他给其中一位80岁的老胃病患者抗菌素治疗,两周后,这个老病号欢喜地跑来告诉他,他再也没有感觉胃痛了。
马歇尔医生大受鼓舞,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分离这个螺旋状细菌,试图体外培养以证实它的存在和致病可能。
两人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在1982年的圣诞节,意外培养出了这种细菌,算是圣诞老人送给他们的一个大礼吧。
欣喜若狂的两人以为自己的人生要开挂了,开始到处介绍自己的新发现,试图告诉医学界: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可能是这种细菌引起的,根治细菌才是关键。
然而等待他们的,是多数同行的嗤之以鼻,大家觉得这简直是荒谬,在胃液这种强酸性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能存活。
这哥们俩没有气馁,给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写信阐述他们的观点。可惜,柳叶刀也没正眼看他们。
但马歇尔医生是个倔人,在1984的一次国际学会上,他再次发表幽门螺杆菌学说,结果午饭时,他又听到了各国消化科医生的嘲讽。
他一怒之下,决定以身试毒:回到澳洲,拿起一大杯含大量幽螺菌的培养液就喝。几天后,他开始腹胀、腹痛、呕吐,胃镜证实,他患上了胃炎,而且胃里存在大量幽门螺杆菌。
1985年,他俩将这次“亲身实验”发表在澳大利亚医学杂志上,不可思议的是,仍然没受到重视。
后来他才明白,当时治疗胃病的抑酸剂,是一个3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资本家当然不会允许他们这种新观念大肆传播。
马歇尔绝望了,第二年就移民去了美国。
美国媒体开始报道他“以身试毒”的故事,马歇尔知名度开始逐渐上升。
1989年,这个细菌被正式命名为——幽门螺杆菌,美国卫生研究院(NIH)开始接受并宣传这种新的观点。
1994年,NIH发表了新的指南,承认大多数再发性消化性溃疡可能因幽门螺杆菌所致,建议使用抗菌素治疗。
2005年,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由于研究幽门螺杆菌的重大贡献,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顺带提一句:巴里·马歇尔还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他的坚持和勇气,造福了之后的千千万万胃病患者。感谢他们,此处应该有掌声!
巴里·马歇尔
幽门螺杆菌:一级致癌物前面提到了,一般细菌在胃液这种强酸环境中是很难存活的,但幽门螺杆菌是个例外。
这玩意儿不但能存活,还能在胃液里愉快地游来游去,而且能够顽强地粘附在胃黏膜上,避免自己随着食物被胃排除,更牛的是,它还富含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一个“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打不死的“小强”啊。
普通的幽门螺杆菌还好,但一部分幽门螺杆菌中,携带着一种叫Caga的特殊基因,会产生有毒蛋白质。还有一种变异的幽门螺杆菌,会分泌穿孔蛋白,在胃上钻出一个个的小孔,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胃溃疡。
这些研究坐实了幽门螺杆菌是胃炎、胃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
然后科学家继续琢磨,它会不会跟胃癌也有关系呢?
结果实验发现,携带了幽门螺杆菌的人,患胃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6倍;尤其是家族中有胃癌遗传的人群,如果感染了Caga型幽门螺杆菌,患胃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90倍。
所以幽门螺旋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了一级致癌物!
目前,科学家认为它是造成肠型胃癌最重要的、也是可以控制的因素。据数据显示,我国25%~3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恶性肿瘤等。
看到这里,很多人慌了:我体检时测出了幽门螺杆菌阳性,需不需要去根治?
查出幽门螺杆菌就要根除吗?这是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医学研究和观念,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认知,医生更需要。
这个幽门螺杆菌,一般体检时都会包含这项检查,有的人没啥胃部症状,但突然查出来是阳性。
怎么办?
我在【得到】上看到好几位医生说,不一定需要根除。甚至某著名医院的官方账号上,也有医生写文章说,别慌,“三无”人群感染后,不一定需要根治。
三无是指:无不适症状、无家族史(慢性胃炎、胃癌)、无相关消化道疾病(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癌等)。
也就是说,以前在医学界确实有一种观点:无症状感染者,可以不杀菌,定期随访即可。
但我咨询了一位熟悉的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医生,他明确表示: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了,现在只要测出阳性,就要根除。
然后我去查了资料,《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17)》中,明确指出:
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仅约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消化不良,约1%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MALT 淋巴瘤),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和并发症,但所有感染者几乎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而且感染可以在人-人之间传播,因此不管有无症状或并发症,幽门螺杆菌胃炎都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根除治疗对象可扩展至无症状者。
这是国际共识。
我换句大白话解释:不管您有无症状,只要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都应该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方面的考虑。
所以,如果您查出阳性,确实不用慌,但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该到医院复查治疗。至于您有没有抗衡因素,应该由医生评估。
一人感染,应该全家检测既然幽门螺杆菌这么危险,我们就很有必要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的?
主要有三个途径:
口-口传播、粪-口传播,水源途径传播,尤其是经口途径的传播。
通俗点说,主要是“病从口入”,一张桌子上吃饭,一个碗里夹菜。
尤其是咱们中国的饮食方式,很少分餐,多数人家不会使用公筷公勺,餐具也没有定期消毒。
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个特点:家庭式聚集感染。
这就提醒我们,如果家里有一个人查出了阳性,至少应该采取两个措施:
第一,全家都去检测一下,对家庭中所有的成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应考虑根除治疗,不然难以切断感染源。
第二,就算做不到平时分餐,但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
另外,除了胃部不适者应该主动去测一下幽门螺杆菌外,如果家庭中有胃癌患者,其他家庭成员也应该主动去筛查幽门螺杆菌。
怎么检查?如何根治?很多人不去检查一些身体问题,就是嫌麻烦。
但这个幽门螺杆菌检查,其实非常简单,一般就是采用尿素呼气试验,我去年年底体检时刚做过,按医生指导,呼气就行了,跟呼气测酒驾很类似。
其他的还有血清抗体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一般不会采取胃镜检测,听医生的安排就是了。
万一查出了阳性怎么根治呢?
前面也说了,别想着没症状就自己养一养,这是难以自愈的;也别想着喝点养胃茶、吃点中药啥的,微生物这玩意,咱们还是找西医吧。
根据《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中的指导意见——
目前,我国推荐含铋剂的四联方案(PPI+铋剂+ 2种抗生素)作为主要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经验性治疗方案,疗程为10天或14天,这些方案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由于铋剂不存在耐药性,短期应用安全性高,除非有铋剂禁忌,我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经验治疗方案推荐尽可能应用铋剂四联方案。
具体的细节,我就不展开说了,总之一句话:谨遵医嘱。
都看到最后,麻烦点个赞吧。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人体会出现什么症状?
在1982年以前,大多数人认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胃酸分泌过多、压力、不良饮食所导致的。直到1983年,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两人一起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才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自此,我们也将幽门螺旋杆菌确定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最主要原因,甚至与大多数上消化道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全世界上,约有一半的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其中的大多数人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有时候,虽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没有出现症状,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我们长期携带幽门螺旋杆菌会大大增加发生上消化道疾病的风险,所以我的这篇文章主要与大家聊一聊幽门螺旋杆菌的知识。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大致介绍1983年,罗宾·沃伦和就给从胃活检标本中培养出一种病原体,最终鉴定出了幽门螺杆菌。1994年,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I型致癌物,现在被认为是感染相关癌症的最常见病原体。2005年,马歇尔和沃伦因幽门螺旋杆菌的开创性发现,及其在消化性溃疡疾病中的作用,而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病原体,可选择性地定殖在胃上皮细胞中。幽门螺旋杆菌含有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歧化酶,呈现螺旋状或弧状,并具有3至5个用于运动的鞭毛。此外,大多数幽门螺杆菌菌株表达已经进化,是影响我们的宿主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毒力因子。其实,幽门螺旋杆菌最独特的特征就是,我们机体无法消除它的感染,而且它还能在我们恶劣的胃部环境中生存数十年之久。
也就是说,一旦幽门螺旋杆菌在我们的胃内生存下来,它就会在我们整个生命周期持续存在。此外,在现实生活之中,大多数幽门螺旋杆菌是以粪-口或口-口传播,比如手部不卫生、饮用水水源污染、共用消毒不彻底的餐具等等。说到这里,我相信经常看见这样一个画面,就是爷爷奶奶带孙子,在孙子还没有长牙的时候,经常将食物嚼碎,然后喂给孩子吃。实际上,这是很容易导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
正是因为卫生知识的缺乏,很多人在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总是治疗不彻底反反复复,甚至会传染给家里人。 当然,如果我们在根治幽门螺旋杆菌之后,在针对性地注意预防,是能够避免复发的。所以,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是需要我们小心应对的。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人体会出现什么症状?其实,多数人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之后,永远也不会经历任何症状。但是早在1982年,马歇尔证明了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炎的根本原因之后,不惜亲自喝下大量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液,结果他出现一系列幽门螺旋杆菌的症状,比如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等等。
然而,在临床之中,大多数人是因为胃部疾病前往医院就诊,然后才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也就是当我们有了胃部疾病,就应该考虑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以排除有没有感染。在临床之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般会发展为急性胃炎,这是一种以上腹部疼痛和恶心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尤其是在肚子饥饿、进餐之间或清晨时最常发生疼痛。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会发展为症状持续的慢性胃炎。
除了胃炎,10%-20%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朋友,会导致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分为两种,即十二肠溃疡和胃溃疡。我们可以通过症状出现的时机,判断出是哪种溃疡。如果胃溃疡,一般会在进食后不久引起疼痛,而如果十二指肠溃疡,就会进食后疼痛会发展到2-3小时。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严重的溃疡可能引发一系列症状,比如黑色大便、便血、呕血等。这是需要我们及时前往治疗的。
与胃癌相关的最常见危险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早期阶段,胃癌一般完全没有症状,也就是消化不良、胃灼热和食欲不振等不特异性的症状。随着恶性肿瘤的进展,我们会出现持续的虚弱和疲劳、饭后腹胀、恶心和呕吐、吞咽困难、腹泻或便秘、便血或柏油便、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呕血等等。实际上,在临床之中,很多人都错早期胃癌的微妙信号,从而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我们又该怎么办?一般来说,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不引起症状的话,我们是可以不用治疗的。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症状性疾病,比如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等,治疗将首先集中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上,其次集中在修复胃的任何损伤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并没有特殊的饮食或偏方,最为主要的还是在控制传播源的同时,采用药物进行根除。
在临床之中,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采用四联疗法,一般是用奥美拉唑、果胶铋、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的,服药时间一般需要2个星期。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一定注意减少不卫生食品的摄入或不卫生的饮食方式,比如便后洗手、饮用水经过净水器处理、碗筷消毒彻底等等。此外,为了避免家属们也被感染,可以单独使用餐具。
当我们服药满期之后,一定要去医院做一个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判定我们的治疗效果。不然盲目服药,到底还有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自己心里都没底,这就有些不太好了。实际上,这无论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家人,都是具有益处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治疗期间,避免某些引起胃部不适或引发胃酸产生过多的事情,比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等会引起胃部刺激并促进胃部出血的非甾体消炎药;不过量服药铁补充剂,这很容易引起胃部不适;避免咖啡、酸性食物、辛辣食物和碳酸饮料。相反,我们应该增加高纤维水果和蔬菜、鸡肉和鱼类以及益生菌等等。
最后,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成功都取决于对药物治疗的严格遵守。我们在“感觉更好时”,就私自停药,即使是停止短暂的一天,我们也很容易彻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只有完全消除幽门螺杆菌的所有痕迹,才能实现真正的治愈。
结束语:鉴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如此的广泛,而且我们对于它感染途径的了解十分有限,因此我们想要百分百地避免幽门螺旋杆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定期洗手、食用干净的食物、饮用干净的水源,餐具消毒彻底。此外,我们在接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期间,一定要严格遵从医嘱。只要这样,我们才能将幽门螺旋杆菌彻底治愈。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人体会出现什么症状?
感谢悟空邀请,
“ 幽”色变?不必担心,天天博士带你深入了解:
幽门螺杆菌,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分布在胃粘膜组织中,在胃酸如此强劲的刺激下,依然健康的生活着。
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相关症状):
口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可参与人体牙齿上的牙菌斑的形成,从而形成特定的口臭味道,无法通过刷牙清除该味道。
引发慢性胃炎,据研究,60%左右慢性胃炎患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此若常有恶心、嗳气、腹胀、腹痛等症状,须到正规医院检测。
引发消化性溃疡,据研究,90%以上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症状与慢性胃炎类似,若合并出血,可有黑便,严重者可有呕血。
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展最终指向胃癌,从不断破坏胃粘膜到发生癌变,需要的时间大约为10-20年,但有较大几率发展为胃癌,可以说是胃癌的“罪魁祸首”,症状表现不一,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可有类似胃炎症状;进展期胃癌以进行性疼痛以及体重下降为主要表现,可有食欲下降、乏力、腹胀等一般表现。
最后,天天博士提醒您,如果您出现慢性胃炎的症状,如恶心、腹胀、嗳气、腹痛、大便规律改变等表现,尽快到正规医院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便及早治疗。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人体会出现什么症状?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实际上,幽门螺旋杆菌,有时也用英文缩写hp来表示(以下简称hp),全世界大约2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过hp。而它之所以会引起全世界的普遍重视,是因为在2017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hp感染列在了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我们国家的hp感染率和全球水平接近,为50%左右。
我们是怎么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的?hp是在1982年,首次被澳大利亚两位学者,马歇尔和沃伦在胃的黏膜中发现的。
hp的外形呈螺旋形,属于微厌氧杆菌,实际上,hp对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非常的苛刻,那么,为什么要求苛刻的hp,它的感染率却有这么高,竟有一半人都被它所感染呢?
这是因为:第一hp只能活在我们人类的身体里;第二所有的人都容易传染上hp,没有例外;第三不卫生的饮食习惯是hp传染的主要方式。
比如不洗手吃东西,吃不卫生食物,喝不干净水,与hp感染者聚餐,并共用餐具,甚至接触了hp感染者的唾液,体液,呕吐物,乃至粪便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hp传染的途径。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后有哪些症状?和许多疾病一样,绝大多数感染了hp的患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即使少部分有症状的患者,也往往表现出一些急性胃炎症状,如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等,并且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通常只有当hp感染形成慢性胃炎以后,患者才会表现一些典型消化道症状,如慢性的上腹疼痛,饱胀,反酸,嗳气等等。
其中一些患者还会相继出现加重症状,如进食后饱胀,疼痛,或者体重减轻等等,这时临床提示患有消化性溃疡的可能。
此外,有些hp感染患者,还有其他一些伴随症状,如表现出一些贫血症状和紫癜症状等等。
哪些人需要进行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尽管hp感染率达到了50%,但由于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所以,临床hp根除治疗还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认为,如果出现了上腹疼痛,饱胀,不适,反酸等消化道症状,建议一定要就医确诊。
而对于患有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淋巴瘤等等疾病的hp患者,一定作hp根治治疗;
对于患有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或者做过胃切除手术;或者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者有胃癌家族史等等,这样一类患者,建议根据医嘱进行hp根治治疗。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要注意哪些方面?首先,由于hp存在于我们的消化道中,所以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其次,由于人人都是hp的易感人群,所以分餐,公筷是切断hp传染的有效保障;
最后,提升免疫力,增强抗击hp的能力,要戒烟限酒,远离辛辣、生冷刺激食物,做到膳食均衡,营养丰富。
总结:早期感染了hp以后,可以没有症状;当hp感染形成慢性胃炎后,会出现典型的消化道症状,甚至加重症状。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你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人体会出现什么症状?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好多人胃部不舒服,吃了好多药都无法不根治,反复发作,检查后发现多数人是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说到幽门螺旋杆菌,它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共用餐具、接吻、食物等进行传染,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在人胃中生存的细菌,进入胃部后产生毒素,损伤胃粘膜,导致胃溃疡等;此外,幽门螺杆菌还会诱发人体免疫性炎症反应,导致胃炎;幽门螺杆菌还会抑制胃酸分泌,造成胃壁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导致胃粘膜萎缩;螺旋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高4-6倍,这更让人对它产生畏惧心理。目因此一定要清楚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有哪些症状,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初期就积极应对。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有哪些症状呢- 胃部承担消化重任,一旦胃出现问题,消化功能也会受影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前期,很多人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胀肚、暖气、胀腹、大便不成形、排便不规律等,如果影响到营养的吸收,患者会经常觉得饥饿,身体会表现出消瘦的症状,甚至还会出现贫血。胃部分泌功能会受影响,使胃酸分泌过量,患者便会出现反酸以及烧心的症状,如果引起溃疡,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胃痛、上腹部疼痛和腹胀。如果是因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只是靠平时的饮食上述症状是不会有很大的好转的,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是不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 还有一些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会有口腔异味的现象,比如口臭,是由于幽门螺杆菌能够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中出现感染后,便直接产生带臭味的碳化物,产生口臭,由于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这样的症状是非常容易出现的,常常没有引起警觉,因此生活中被口臭长期所困扰的人建议要去检查一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出现流口水的情况,如果不是中风的症状,很可能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也应该要立即去医院检查题。
- 怀疑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人可以去医院进行呼气试验检查、抽血检查或者是胃镜采样检查以明确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后应该及时在医院进行正规治疗,包括三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由于耐药的原因三联疗法基本很少用,主要流行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铋剂+两种抗生素,经典的组合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铋剂+四环素+甲硝唑,一般疗程14天;平时也要多注意个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尽量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要多去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这样幽门螺旋杆菌也就不那么容易被身体继续感染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