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为何会被崇祯皇帝以叛逆罪处以极刑?

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崇祯皇帝疑心很重,结果老袁就被冤死了

袁崇焕为何会被崇祯皇帝以叛逆罪处以极刑?

 

1.不能实现自己的诺言。

崇祯皇帝上位初期很欣赏袁崇焕,对他表现出极大的信任,在启用他时,直接将袁崇焕命为蓟辽督师。

不知出于感激,还是心血来潮,袁崇焕做出了一个承诺,那就是“五年之内收回辽境”。

袁崇焕赴蓟辽督师时,其敌手是努尔哈赤,袁深悉其打法,运筹帷幄,重创了清军,似乎实现诺言指日可待;而努尔哈赤死掉后,英明神武的皇太极继位。

皇太极充分了解了袁崇焕,他从容地选择进攻平坦地区作战,让袁无法适应,只能被动应付,五年复辽的承诺成镜花水月,袁不得不提出议和。

2.袁崇焕不经请示,擅用上方宝剑杀掉了明将、皮岛总兵毛文龙。

这一举措使清兵南下再无后顾之忧,导致了主要城镇、海港、海岛都先后被后金占领,而毛的部下尚可喜、耿精忠先后降清,加剧了辽东局势的危机。

3.足智多谋的皇太极绕过了袁崇焕精心设置的军事防线,直逼北京城。

这让京城里与袁有隙的官员抓住了把柄,趁机上奏袁疏于防守,因为威胁到崇祯的安全,这时崇祯皇帝已怒不可遏了。

4.皇太极巧施离间计。

皇太极对明朝内部君臣关系、对崇祯皇帝多疑忌刻的个性彼有研究,便处心积虑地施展了离间计,这无异于火上浇油,最终让崇祯判了袁崇焕“叛逆罪”并凌迟处死。

袁崇焕的绝命诗:“狱中苦况历多时,法在朝廷罪自宜。心悸易招声伯梦,才疏难集杜陵诗。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得句偶然题土壁,一回读罢一回悲”。

袁崇焕为何会被崇祯皇帝以叛逆罪处以极刑?

袁崇焕被处于极刑,表面上看,是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但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这所谓的反间计,是在袁崇焕死后152年,由乾隆皇帝正式公开给予平反的,这才成为历史主流的说法。

如果袁崇焕真的是因为反间计被杀,那为什么从来没有什么人去说呢?直到一百多年后,乾隆皇帝才发现这个秘密?但问题是,乾隆皇帝又是如何发现这个秘密的呢?你不觉得,这一切很奇怪吗?

更主要的是,当时崇祯皇帝所杀的高级官员,并不是只是袁崇焕,还有蓟辽总督刘策、兵部尚书王洽,如果说袁崇焕死于反间计,那蓟辽总督刘策和兵部尚书王洽又是为何而死?皇太极总不可能用计把大明这么多高级官员都给框住吧!

事实上,袁崇焕被杀的第一个理由,是失职。当初,袁崇焕给崇祯皇帝许诺的是五年平定辽东,于是崇祯给予袁崇焕前所未有的信任:十五万大军、八万匹战马,每年五百万两白银(辽饷)输送给袁崇焕,崇祯所希望看到的,绝不是简单的把宁锦防线守住,让敌人无法从山海关攻到北京城,而是至少要让满清大军无法继续南下(咱们还不说平定辽东的目标)。

但问题是,公元1629年,皇太极的大军直接打到北京城下,这难道不是严重失职吗?更关键是,满清大军在北京城下大肆抢劫,大明的高级将领们却自始至终拿不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清军肆虐后自行退走。

虽然说,敌人打到北京城下,可以怨皇帝无能,但问题是,前敌统帅又是干什么吃的?在这种背景下,崇祯皇帝直接以失职罪将兵部尚书王洽、蓟辽总督刘策、工部尚书张凤翔、刑部尚书乔允升全部抓进了监狱,至于蓟辽督师袁崇焕同样也因失职被拘捕。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失职,袁崇焕或许会像兵部尚书王洽一样,一直关在监狱里直到病逝,也或许会和蓟辽总督刘策直接被砍头,但问题是,在袁崇焕被捕后,关宁铁骑竟然在祖大寿的率领下直接撤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呢?据说是因为袁崇焕在关宁军队的威信太高,所以关宁军队看到皇帝敢抓袁崇焕,就马上率军撤走。但其实这种说法,纯属扯淡。我们可以想象,在魏忠贤时代,如果皇帝要杀袁崇焕,关宁铁骑敢公然表示不满吗?肯定是不敢!

但是,为何现在的关宁铁骑却敢呢?很显然,是因为这支军队已经军阀化。在正常情况下,明帝国军队内部是三条系统并存,分别是内廷的监军系统,文职官员的行政系统和各级将领构成的军事系统。

在这种三系统并存的背景下,某一个人想依靠军队,对皇帝表示不满,他肯定是不想活了。因为,在这三条系统并存的背景下,军队内部的人事权一直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换句话说,在某个军区内部,各将领、官员的升降沉浮,都控制在皇帝手中。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想撤一个将领、杀一个将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难度,很多时候他只需要随便派两个使者过去,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本来,在袁崇焕之前,辽东的军队是牢牢控制在皇帝本人手中,但是,崇祯皇帝被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言论所迷惑,于是给予他前所未有的信任,让他在军队中随便用人,甚至在他诛杀毛文龙后,崇祯皇帝依然没有追究袁崇焕的责任,可最后的结果呢?

结果就是皇太极的大军直接打到北京城下,而每年花几百两白银所供养的关宁军队,也不再被皇帝所控制。于是,皇帝敢抓袁崇焕,袁崇焕的军队马上就给皇帝脸色看。对此,皇帝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其实,袁崇焕被皇帝凌迟处死,最主要的罪行就在这里。其它的罪行,都不过是失职罢了。相关罪行,有个被杀头就可以扛住。但是,利用皇帝的信任,让军队军阀化,那就不是简单的失职,而是谋逆。

只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袁崇焕最重要的这条罪行,没有人敢提。因为,一但提袁崇焕的这种罪行,就等于把矛头指向整个关宁军队。如果以这种罪名来处理袁崇焕,那又该如何处理祖大寿呢?在这种背景下,袁崇焕只能以某种遮遮掩掩的理由被活刮。

总的来说,袁崇焕辛辛苦苦一场,最后给祖大寿做了嫁衣裳,也是可悲!

袁崇焕为何会被崇祯皇帝以叛逆罪处以极刑?

袁崇焕还没上任辽东悲剧结果就注定了。袁督师以一介书生的身份经略关外,可以说明思宗是给了他极大的信任的。袁崇焕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权给权。毛文龙被杀多少有些冤枉,然而因为辽东局势需要,明思宗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然而事实情况是,袁崇焕走马上任辽东是因为他曾跟思宗夸下海口,说辽东五年必可大定。有人曾私下里问过袁崇焕五年怎么能够呢?袁崇焕回答这只不过是宽慰陛下罢了,这就是犯了欺君之罪了。再看辽东形势,十多年都过去了,努尔哈赤虽然中炮身死,后金军仍然步步紧逼,压得明朝喘不过气来。此时的朝廷已是内忧外患,财政紧张,眼看平辽无望,思宗不生气才怪!再加上皇太极屡屡穿越长城防线,大肆劫掠京畿地区。眼看京师告急,袁崇焕竟然没有经过皇帝同意,直接带兵回师北京,在天子脚下摆开阵势。虽然皇太极终于退兵,然而并不是兵败 ,并且还故意让两个太监俘虏放出烟雾弹,说袁崇焕勾结后金意图谋反。此时的崇祯皇帝早已对袁崇焕恨得牙根痒痒,再加上这两个无耻的内奸,就好比烈日下的干柴,那是一点就着啊。袁崇焕想自杀都难啊!

袁崇焕为何会被崇祯皇帝以叛逆罪处以极刑?

说起袁崇焕的死,也是朝臣之争的宿命,袁崇焕虽有一身本事,但是错在过分自信,又不懂得收敛个性,最终一代名将陨落,明朝也开始了结束的倒计时!而对明朝屡立战功的袁崇焕又是如何被崇祯定成叛逆罪的?

未能兑现"五年之约"收复辽东的大话,从而在崇祯心里扎下祸根

一、崇祯继位时,明朝已经是内忧外患的状态了,他想扭转局势,必然是一心指望着朝廷重臣,而这时崇焕向崇祯皇帝夸下了海口,说五年之内能够收复辽东这种不可能的大话,而崇祯也信以为真。

二、为了让袁崇焕没有后顾之忧,放手干,还赐予了他尚方宝剑,给予了他先斩后奏的特权!可是袁崇焕在负责辽东的巡防期间,杀掉了皮岛总兵毛文龙。导致了主要城镇、海港、海岛都先后被后金占领,而他的部下尚可喜、耿精忠先后、降清,辽东局势岌岌可危。

三、就在辽东局势紧张的这个关头,袁崇焕竟然瞒着崇祯主张和后金议和,被崇祯皇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你袁崇焕先骗我说能够收复辽东,后又斩杀将领加重了辽东局势,现在竟然还瞒着我主张议和,这不明显就是后金的人嘛!

皇太极实施了"反间计"送袁崇焕上了刑场

四、但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皇太极设下的圈套了~皇太极绕过了袁崇焕防守的区域,突破了其他人值守的防卫线。直逼北京城,又引来袁崇焕和他作战,这不是让京城里那些官员正好抓住把柄了,说袁崇焕疏于防守,皇太极对明朝君臣的矛盾、崇祯皇帝的个性十分清楚,便施展了反间计,激怒了本来就十分怀疑袁崇焕的崇祯,最终袁崇焕被送上了刑场,以叛逆罪被判凌迟惨死!

袁崇焕为何会被崇祯皇帝以叛逆罪处以极刑?

崇祯想:少了谁都可以,我想杀谁就杀谁,稍不如意就杀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