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过万真的有那么难吗?你怎么看?

许多行业和城市,月薪是有天花板的,月薪过万真的很难,并不像许多回答说的那样,自己努力进步就可以月薪过万,或者搞搞兼职写写问答就能月薪过万。持续稳定长久的月薪过万,在全国大多数城市还是比较难的。

第一,2018年的社平工资,北京最高,达到10800元,也就刚刚实现月薪过万。全国主要城市的社平工资中位数在6000左右。全国非国有企业就业员工的平均工资也不过3300元。月薪过万,即使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也算是人群中的精英了,放在全国范围你,也能算上人中龙凤了。如果我们生活在三四五六线城市里,看看我们周围的亲戚朋友吧,能有几个月薪过万的?所以,在全国范围内月薪过万真的挺难的。

第二,有人说你努力奋斗啊,只要努力奋斗就能月薪过万。刚才说,许多行业和城市,月薪是有天花板的,也是受市场价格调节的。比如说,你在家乡城市里当老师,你努力奋斗,你顽强拼搏,当上了校长(顶格了吧) ,月薪不过5000元。因为这个城市就这个价,县长月薪才7000元,别人也很难超越了。再比如,一些低薪行业,煤炭纺织机械石油电力的一线员工,比如,加油工,就算你一辈子好好干,月薪到5000元就到头了。

第三,实现月薪过万的途径。一般有四个途径:

一是到北上广大城市去,如果你是主体专业的本科生,找到一般的工作,月薪过万基本也是标配了,因为低了你在北京也活不下去。这些城市的社平工资就是这个水平,人工成本和市场价位就是月薪过万。

二是到高薪行业去。刚才说了,许多行业,你就算努力到头,也不会月薪过万,这是市场价格决定的,因为你不干有的人来干,工资价位就限制住了。但是金融证券、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行业,平均工资都是比较高的,进入这些行业,月薪过万还是比较容易的。

三是如果就在家乡小城市,那么,只有靠自己努力提职加薪了。月薪过万的人群主要是,企业的中层干部、公务事业编里的处级以上、有点实权的管理人员、小企业主等等。比如,你在小城市的国企工作,那么,努力进步,提拔为企业中层,月薪过万还是可以的。

四是专业兼职一起发展。许多职业的工资封顶了,不会超过一万,但是信息时代,为兼职创收提供了很多机会和平台。比如说,有人找一份5000元的稳定工作,再兼职搞搞自媒体,每月再赚5000元,终于可以实现月薪过万了。

月薪过万真的有那么难吗?你怎么看?

我今年在上海美团干,今年七月高温爆单,一个月我有半个月都在值班,值班到晚上12点没单了才下班,七月份我跑1400单,扣过个人税 社保乱七八糟,发了9600。这已经是我打工生涯拿过最高的工资了。这个月过的生活,哎,早上九点开晨会后,吃早饭。第二顿饭就是晚上12以后了,早上九点多撒尿后,第二次撒尿就得到晚上9点,一天全天爆单,哪有时间啊!转送是系统爆单,不到30秒,单子可以直接推到12单。你点一个取餐,然后又卡进来一单。一直这样!这个月直接精神紧张,晚上都做梦还在跑单。哎。现在想想以前当时也是拼了命了。但,房租水电算下来得1500左右(两个人住)。吃饭抽烟两千。哎,苦啊。😂😂😂!! 下图给你们晒一下我7月跑单时候的胳膊,到八月中没那么热了我胳膊就脱皮了,全脱皮了。 同行共勉之。。✊✊

月薪过万真的有那么难吗?你怎么看?

88年出生,09年大学毕业,没有社会经验,做了一个手机销售员,当时一个月下来1500左右,不是连锁系统手机卖场。最后店助,副店,店长,老板比我大8岁,福建人,陆续开了9个手机卖场,我负责管理这9个手机卖场,在分一些干股。13年拥有了第一部车,长城c50.15年关棍节提了雷克萨斯es.现在正常工资两万每月,年底分红10万左右,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没有启动资金,跟对人很重要。28岁的我,觉得前景还是光明的。

月薪过万真的有那么难吗?你怎么看?

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大家都是出来卖的,能赚多少就看你能卖什么。 在今天,一个人能合法地卖的东西,无非就四样:

1.卖信息;2.卖钱;3.卖他人的注意力;4.卖自己的时间。

1、最高端的,靠卖信息赚钱 信息不对称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径,越不对称,越来钱。 古代消息迟滞,商旅靠A地买,B地卖的差价就能赚取巨额财富,这是因为“什么东西在哪里稀缺”的信息是差价的关键,一旦掌握,就站到了价值链的上游。 就我观察,许多高级打工者,因为最初没本金,只能从底层打工干起,但一旦做到高阶,掌握大量信息资源之后,几乎都会从做业务切换到做信息掮客,Rainmaker,靠撮合行业内的交易来赚钱了。 这种撮合交易只要做成一次就会上瘾,因为真是爽呆了,只需牵线搭桥,连本金都不需要,做成一单几百上千万的搭桥费,一年里剩下的日子就可以歇着了,这种钱赚起来,可比自己亲力亲为,当老黄牛要划算的多。 垄断了信息交换节点的人,往往在体系中拥有最大的议价权和规则制定权,什么都不需要亲自去干,光靠定游戏规则就能赚钱。 我身边一位资管公司的小头目,团队10个人,2015年项目分成1000万,自己一个人拿走850万,手下9个人分剩下150万,活都是手下干的,自己轻轻松松。手下那些人因为处在信息链的下游,所以汤是有的,肉是没的。 更low一点的例子有吗?也有,就是经常被白领们嘲笑的房地产中介。 尽管这十几年来穿着廉价西装的中介们一直被认为和洗剪吹是一个档次的,但这波房地产交易大潮确实让这个行业赚的盆满钵满,许多屌丝因此逆袭成功。 话说现在北上深一套很普通的市中心房子,哪个不是千万元起跳,这其中的中介费按2%算就是20万,一年只要能做成几单,性价比远超天天加班到深夜的白领们。 而与此对比,现在一个新三板公司上板前的法律审核,律所收费也就区区15万,律师收了钱还要承担法律意见书的责任。而房产中介根本没啥责任,既不需要文凭,也没见他们做太多事情,十几万、几十万的中介费轻松入袋。 赚卖信息的钱,天生就要要比和赚卖时间的钱容易些。除了有商业掮客,还有权力掮客,更加无本万利。

2、最轻松的,是用钱来赚钱 房产增值、房租、利息、股权收益这些都算靠钱赚钱。 年薪几十万,不如拆迁户。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这个时代,个人财富增长的主要载体就只有房产增值。什么都不如买房是过去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共识。但很多人没有再往深去想?为什么啥都不如买房呢? 答案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回报率增速高于劳动回报率增速的时代。 很多人说我在知乎上宣扬阶层固化论,其实并没有,我只是在客观描述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罢了。阶层固化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资本回报率开始高于劳动回报率:直观的体现就是房价只要稍微涨一点,普通白领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的收入瞬间前功尽弃,赚的再多也追不上资产价格增值的速度。 香港人把买房叫“上车”,把工薪阶层购置的第一套楼盘叫“上车盘”,其实特别形象——想象一群人跟着汽车跑,只要你能跳上这辆车,你就是在车里坐着躺着,也比外面那些追着跑的人要移动的快。 这就是是靠钱赚钱的魔力。当靠钱赚钱和前面说的信息垄断相结合时,威力就更大,我在知乎上看过有人在国内某景点外承包了一个庙,稍作装修,一年的纯收益是400万,接下去躺着数钱就好。 你们看那些投行精英,一堆又一堆sellside的人以跳去buyside为上岸目标,体现的也是劳动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差异。 现在只有极个别的行业(如互联网),其劳动回报率的增速才有可能高于资本回报率的增速,所以这其实也可以作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是朝阳行业的标尺。

3、性价比最高的,靠卖他人的注意力赚钱 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其商业模式可以用一句非常久远的大忽悠话来概括:“全中国只要每个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是亿万富翁了”。 这句话大概20年前就有了,在90年代末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不知道忽悠了多少美国投资者,后来事实证明绝大部分都是胡扯。 现在20年过去了,技术手段可以让一个在边远小县城的人在一秒钟之内把钱支付给上海写字楼里的某个人,这句骗了20年的大忽悠话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注意力经济这个东西的规模其实很好计算:假设一个人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外,还剩8小时,扣掉吃饭拉屎,还剩下4小时的纯闲暇时间,那么注意力生意,就是在抢这剩下的4个小时。 而一个人愿意为闲暇时间支付的开销是固定的,那么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平均每分钟的注意力停留时间值多少钱,再乘以关注数,papi酱之类的网络红人就可以开始定价叫售了。 卖注意力这个行当的第一铁律就是得屌丝者得天下,关键是跑量。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年几百万上千万的来钱,无本万利,玩的就是群聚效应。这些新经济迅速催富的方式,有时会让许多传统的、循规蹈矩好好读书上班的人心里非常不平衡。 以现在特别火的网络直播为例,网络直播为屌丝提供了以最小成本获取和美女互动的虚拟体验的可能,你不能说这完全没有意义。我知道在比如陌陌直播这类的平台上,一个脸蛋还不错的漂亮姑娘月入十万不是问题(主页上直接有显示星光值,一算就知道),这凭的是什么? 男屌丝够多,男屌丝手机有支付功能,满足这两点就够了。 第一个条件以前一直有,第二个条件最近几年才达成,所以对于这些直播姑娘来说,尽管没有文凭,甚至也没有进入职场的能力,但这个以前自己根本不敢想也想不到的神奇的时代就这样猛然来到了。

4、最不划算的,靠卖自己的时间赚钱 大部分人,没本金、没人脉,空有时间,便只能靠卖自己的时间来赚小钱,俗称讨生活。 我本身也是专业人士,所以很理解那些靠卖时间的人的困惑。 普通人感冒了去医院,几十块钱诊疗费,必须要有本科以上,考取医师资格,实习1-3年,取得医生资质的人才能开单。但老百姓一辈子90%的收入买个房子,就一群洗剪吹中介在操作然后凭空收十几万; 普通女孩子从小刻苦念书,工作后披星戴月,加班加到颈椎出问题也不过就那么一个月几千一万的,网红直播们撒撒娇,唱支歌就一年上百万的入账。这样想想,确实很难让循规蹈矩一辈子的人接受。 卖时间的钱赚的最为辛苦,是因为同质化竞争者以十亿计,卖时间的人面对买方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只能在食物链的最下游任人宰割。 这当中聪明一点的人,靠逼着自己念书、进修、升职来增加劳动效率,能多赚那么一点。 而大部分智力无法支持提升劳动效率的人,就只能靠增加劳动时间长度来增加收入。凌晨3点就起来摆摊的重庆小面夫妻,和加班到凌晨3点的职场精英并没有什么质的分别——他们的收入和自己的劳动时间长短挂钩。 一个悲哀的事实是,但凡靠卖时间来赚钱的人,想要赚的比同行多,就只能在睡眠时间上打主意。想要跳出卖时间的泥潭,关键的关键,是降低劳动边际成本,或者寻找能降低劳动边际成本的领域。 有人曾经讨论为什么顶级的对冲基金比起顶级的投行业务,赚取的财富要高出一个数量级,恐怕也正因为如此——资金管理规模增加10倍等于收入增加10倍,工作时间并不呈线性地也增加10倍,可能只需要多花一倍,甚至和原来差不多。 而那些收入增加10倍,工作量也跟着增加10倍的人,就只能在继续依赖卖时间。 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再勤奋的人也要吃饭睡觉,也需要陪伴家人,这意味着靠卖时间来赚钱,是有产能上限的。这就是为什么卖时间赚不了大钱的关键。

以上来源于网络,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月薪过万真的有那么难吗?你怎么看?

本人94年人,10年下学后就到宁波进厂打拼。(因为有亲戚开厂,所以未成年就进去了)那两年一个月基本也没超过4000的工资。谈了个湖南的女朋友,后来就去湖南发展了。当时什么也不会,因为身边的环境和条件,进军夜场做老鸨(这个大家都应该懂得)。当时收入一天最少也就五百加吧。因为年龄小爱玩,游戏装备,夜场,住宿住的酒店住一年多,吃饭抽烟上网一天也得两百左右。夜场收入还算可观,但毕竟不是一辈子做的事。后来就去报学设计专业,回到河南信阳从平面做起,又做陶瓷设计,再转到室内设计,基本每个月也就是四五千块钱。今年下半年自己没有上班了,和朋友公司算是合作关系,现在每个月基本保持一万以上的收入。上个月把爱车买了,别克英朗,不算太好的车。明年争取自己在市里面买套四室的房子,找个女朋友。不算励志,只是自己的成长路程。

月薪过万真的有那么难吗?你怎么看?

91年的,两套房,月薪两万多。下面说的比较多,有耐心的网友可以看看。

08年的时候叛逆各种折腾各种非主流,然后就辍学了。

那年17岁,跟着哥们就去石家庄干夜场了,他服务员我内保,至今我都记得那个夜场叫“嫦娥娱乐会所”,干了不到一个月得罪人了,和哥们儿落荒而逃的回了家。

家人当时絮絮叨叨,一生气隔了两天就自己托朋友找到一份工作,在保定跑手机批发的业务,也辛苦但是也轻松吧!每天都很忙,早晨五点多起床上班一直到晚上10点来钟回家,但是每天的工作内容都是自己安排。我这人性格算是比较坚毅也很好强,在这个公司业绩一直不错,从最早的1000多块钱工资到后期的三四千吧!现在看起来三四千不多,但是2008,2009年那会儿我真的比太多同龄人赚的多多了。而且这个工作一做就三年,我觉得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三年学到很多东西,自己说话办事也更加成熟,给自己打下了一个很不错的底子。所以也劝大家不要好高骛远,有些事儿就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去沉淀。

11年觉得这个公司已经学不到更多东西,钱也只能赚这么些,没什么发展,果断辞职。奔赴北京,找寻一个月工作未果,垂头丧气回到家。当时真的是高不成低不就,结果接了个电话,是北京的公司在老家的房地产项目。听说房地产很赚钱,直接就去干了。从开始的培训学习一直到两年后成长为成熟销售,我的要强性格让我大部分月份都是楼盘销冠,公司从两千多到最多时候的一万多。但是这个代理公司很差劲,一直积压工资不发放,后来越来越没谱,又是果断离职。最后公司欠我6万多佣金没发,公司叫“北京第一时间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不过比较感谢这家公司的是它给我奠定了扎实的房地产销售经验。最后走的时候算了一下,两年内平均拿到手的工资大概8000多吧。

13年从这家公司离职后很迷茫,房地产是一个很高压很累的行业,想换行。又去北京转了一个多月,高不成低不就。最后还是又干了房地产。这个公司也是代理,但是全国都排前几的大公司。同样是很累,房地产干起来很累人,加班高压还没有休息没有自己的时间。也是赶上房地产市场这几年比较好干,自己又有经验又有不错的基础,同时还是自己性格比较要强吧,到现在在这家公司干了三年了,按揭买了两套房,目前市值大概不到200万吧,当然这200万里还有未还给银行的贷款大概60万。目前工资最近一年多都是稳定在两万多块,公司里还有我不到20万的钱没发完。因为也在房地产圈干了几年了,但是目前公司是上市公司,升职不易,目前主管一枚,正在缓步升职经理。

说这么多,主要看很多网友说的工作经历很有同感,就忽然想把自己这将近十年的工作经历说出来。真的奉劝大家,想赚的多,必须得有坚持的精神,对的行业,脚踏实地的经历,以及要强不服输的性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