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后宫更是寥寥无几,为何对寡妇情有独钟?

趣谈答案:秦始皇只对一个寡妇情有独钟,并不是所有的寡妇,那个寡妇就是著名的巴寡妇。

巴寡妇的贞操

因为历史年代的关系,秦朝的历史有一部分是模糊不清的,我们只能在模糊不清的历史当中找到一两件相对清晰的事情。

巴寡妇是一个富婆,不对不对,是一个富商,在自己的老公去世之后,巴寡妇就挑起了所有的担子,努力干活,努力打拼,慢慢的有了自己的事业。

在古代如果一个女子能够有自己的事业,如果一个女子能够打起自己的天下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巴寡妇做到了。

而巴寡妇的生意越来越多,钱财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她依然守着自己的贞操,没有和任何一个男子私会,并且给秦始皇大量的银两让秦始皇修建长城,让秦始皇去修缮皇陵。

这样的行为彻底的感动了秦始皇,而秦始皇得知巴寡妇还是个寡妇的时候,就直接告诉他,从现在开始你不是寡妇了。

这句话有些绕口,但简单讲的话,就是秦始皇给了巴寡妇生活当中的一切以及精神上的一切,然后把巴寡妇接到了皇宫里面,和自己一起开开心心的过好日子。

后宫寥寥无几,行不通

如果秦始皇的后宫压根没几个人的话,那秦始皇是怎么生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十七、老十八、老十九的?

而在对应的文献记载当中,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把原先各个部落各个领诸侯他们的妻子,他们漂亮的媳妇以及宫中的佳丽,通通的搬到了自己的咸阳宫里面来。

经过这么几次扩充,秦始皇的后宫真的能够达到佳丽3000,而且这并不是一个虚数。

所以秦始皇的后宫应该是经过几次修缮的,而且是扩充式的修缮。

不立皇后是因为被自己的母亲坑怕了

秦始皇的母亲非常特殊,特殊就特殊在坑儿子。

这一点就不想谈了,在历史上秦始皇的母亲喜欢和别人玩小游戏,而且先后给秦始皇生了好几个弟弟,这个时候秦始皇都已经长大成人了,你让秦始皇怎么想?

老妈不靠谱,慢慢的就给秦始皇留下了阴影,自然而然的也就不再敢册立皇后了。

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秦始皇是第1位皇帝,帝王的制度还没有构建完全,对于秦始皇来说,皇后也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而第1个皇后则是刘邦的媳妇,吕雉。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后宫更是寥寥无几,为何对寡妇情有独钟?

秦始皇从13岁即位到22岁之间,有9个年头,按说即位三年就可立皇后,可是在三千佳丽中并没有让他可心的人选;从22到39岁这17年时间,属于自已掌权,并横扫六国,将六国美女征来,也没有看上一个皇后人选;从39到50岁四次巡游六国故地,也没有发现一朵国色天香的野花可当作皇后。

(影视剧中秦始皇母亲赵姬)

秦始皇后宫美女众多,多到不得不修一座冠绝古今,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来容纳的地步。从他只有24个皇子和10个公主的数量上来看,那些后宫美女的闲置率是很高的。一方面秦始皇征来大批美女,另一方面他让很多美女闲置,分明是仇视女人,虐待女人。秦始皇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有个淫荡的母亲赵姬,赵姬不仅跟吕不韦旧情不断,还跟下人嫪毐堂而皇之地生了两个儿子。亲生母亲尚且不顾太后之尊,寡廉鲜耻,一味淫欲,让他这个皇帝儿子丢尽了脸面,何况其它的女人呢?因此,他视女人为贱人,心里充满了鄙夷和仇恨。他要利用手中的权利惩罚女人,打击女人。之所以不立皇后,就是不想皇后来掣肘自已,他认为没有一个女人有资格当皇后。

母亲赵姬淫荡的行为,给秦始皇造成了很深的心理阴影,直到巴寡妇清的出现,他才稍稍改变对女人的看法。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认识巴寡妇清纯属偶然,巴,为郡县;清,是她的名。因为姓已不可考,故以巴为姓,称她为巴清。巴清约生于秦惠文王封巴蜀之后到秦朝初年,出身寒微,少年跟父亲学习诗文,因相貌与气质出众嫁到朱砂矿主家中。嫁后不久,公公去世。又过四年,丈夫去世。巴清领着年幼的小叔子亲自担任矿主,把家族产业做得红红火火,所赚真金白银无数,和今天马云有得一拼。竟争对手想霸占巴清产业,诬告她蓄养武装意图谋反,欲置巴清于死地。其实巴清“僮仆千人”是为了对付土匪、流氓,看家护矿,保一方平安。

巴清吩咐家人找到李斯,并将一颗硕大的夜明珠进献当朝丞相。李斯查明原委,决定相机行事。秦始皇为赵太后的丑事大怒不已,将母亲赶往雍城居住,杀了造反的嫪毐一族,车裂了嫪毐,摔死了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断绝了和赵姬的母子关系。大臣们觉得皇帝做得有点过,于礼法也有悖,纷纷劝秦始皇收回成命。结果有27人因进谏被杀于城阙之下,直到齐国人茅焦冒死相劝,才使他收敛行为,将赵姬接回咸阳。不过,经此杀谏,群臣都战战兢兢,李斯也不敢随便说话。

刚刚处理完赵姬的事,又有人状告巴寡妇清谋反,秦始皇动了雷霆之怒,群臣也随声附和要求严惩。李斯不愧为官场老手,善于从秦始皇痛点作文章。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说道:“这名巴寡妇清,我已经调查过了:该女子夫死不嫁,守寡多年,冰清玉洁,乡间无有半句男女之事的闲言散语,只一心操持家务、孝敬公婆。至于蓄养武士,纯粹只为保家护矿,保一方平安。”。

秦始皇第一次听说世间还有如此贞洁的女人,心中稍稍有一点为以前对所有女人的看法的些许愧疚,但更多的是对巴寡妇清的无限崇敬。于是秦始皇亲自下令彻查此事,还巴寡妇清一个清白。

从这事以后,秦始皇对这个守身如玉的女人总不能释怀,他要看看贞洁的女人和他宫里“而望幸焉”的女人长得是否不一样?

召见臣民的愿望,对于帝王来说太容易了。巴清很快来到他面前,秦始皇久久凝视,这个女人果然不一般,没有狐媚的作派,也没有乞怜的柔情,有的只是谦卑和礼貌。不由得秦始皇对她更加尊敬,于是,他破例为巴清设座,并且就坐在皇帝的身边。要知道,和皇帝平起平坐这个待遇没有哪个重臣和美女能享受到,秦始皇似乎要刻意表达自已的某种愿望。

秦始皇对巴清大加褒奖,巴清感激涕零,她为修筑长城捐献了很多金银。另外,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据专家估计,其水银保守估计在100吨以上,这些水银无疑也是巴清的贡献。

可以想到,秦始皇对巴清是何等的敬重和喜欢,当然,他不可能因为喜欢而去玷污心中唯一认可的圣女。晚年的巴清因为无子备感寂寞,秦始皇将她诏进宫内调养,待遇等同于王侯之礼,荣宠之极。也许是过分的操劳,也许是汞矿的毒袭,这位唯一让秦始皇敬仰的女人病倒了,虽经御医救治,然无力回天,最终撒手人寰。秦始皇尊重她的遗愿,将她的灵柩运回故乡巴郡,风光大葬,并在墓上修建女怀清台,寄托着千古一帝对巴寡妇清的无限哀思。

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后宫更是寥寥无几,为何对寡妇情有独钟?

秦始皇十三岁即位,二十二岁举行加冠礼接管权力,这九年应该立皇后,但秦始皇没有立;二十二岁接管权力到三十九岁兼并六国,这十七年最有资格立皇后,但秦始皇还是没有立;等到三十九岁称“皇帝”,自视功高三皇、名盖五帝,古往今来无人可比时,秦始皇其实已经失去了立皇后的机会,在他看来,天下没有哪个女人配得上做他的皇后。

那之前的秦始皇为何一生不立皇后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秦始皇后宫佳丽可不是寥寥无几,而是天下美色尽在秦宫。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一条重要的记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由这段记载可知,秦始皇兼并六国时,每攻灭一国,都要仿照这个诸侯国宫殿的规模和数量,在都城咸阳的北面原样再造。从咸阳到渭水,从雍门到泾水,到处都是秦始皇仿效六国修建的宫殿。

将六国宫殿原封不动地搬到咸阳来,这是秦始皇最直观的征服,除此之外,秦始皇的确需要这么多宫殿,因为六国的后宫佳丽,全部作为他独享的战利品被俘虏到了咸阳。

如此说来,秦始皇并非寡欲之君,他的后宫规模是战国七雄的总和,佳丽数量轻松破万,史书上的说法是“后宫列女万余人”。

拥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天下佳丽,秦始皇却不从中为自己挑选一位皇后,这个该怎么看呢?

也许是难以选择。

人生就是这样,没有选择令人痛苦,但有太多的选择也不见得是好事。对秦始皇而言,在后宫上万佳丽中单挑一个出来做皇后,也许他真的没法选,选了这个觉得那个好,选了那个觉得这个好,最后干脆不选。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秦始皇收尽七国美色总让人感觉他不是单纯的好色,而是把天下美色当成了一种战利品来收藏。

对女人,秦始皇的心里似乎很复杂,既鄙视女人又热衷于藏尽天下美色。从秦始皇只有二十四个皇子和十个公主这个数量上看,他在后宫并不活跃,藏而不用,恰恰能说明秦始皇对女人的矛盾心理,他一方面希望天下佳丽都属于他,另一方面又鄙视她们,下意识地要冷落她们,用金屋藏娇的方式虐待她们。

对女人的这种矛盾心理,秦始皇可能天生就有,否则在第一个九年,他没有理由不选立皇后。

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亲生母亲的所作所为,让他有了怨母仇女的心理。

赵姬是秦始皇的亲生母亲,最早跟过吕不韦,后来又跟了秦始皇他爹,如果原先的风流韵事都是命运安排,倒也罢了,偏偏赵姬是个不甘寂寞的女人,秦始皇即位后,他先是跟吕不韦死灰复燃,后又跟吕不韦为脱身献上的大阴人嫪毐秽乱后宫,而且还与之生了两个儿子。

秦始皇得知这一切后,所承受的奇耻大辱可想而知,即便是车裂了嫪毐,摔死了那两个孽子,将亲生母亲流放到雍地,他那怨母仇女的心理也未能得到丝毫缓解。

有一点可以证明,在茅焦循序善诱之前,秦始皇曾杀了二十几位前来劝谏之人,这得是多大的怨恨呀!而茅焦的劝谏之所以能成功,不是他清除了秦始皇内心的怨恨与阴影,仅仅是因为他迎合了秦始皇的帝王雄心,他提醒秦始皇,流放生母不利于兼并六国。

秦始皇这才将亲生母亲接回咸阳。

其实,战国时期,女人并没有守贞一说,赵姬所为也并非人神共愤,秦始皇的曾祖父昭襄王之母宣太后,就曾跟义渠戎王私通三十年,后来还跟臣下魏丑夫私通过,昭襄王对这些事看得并不重,更没有严惩生母,反而借着这场私通杀了义渠戎王,灭了西戎,扩大了三个郡的地盘。

与曾祖父比,或者在当时的民风下,秦始皇明显有精神洁癖,在他的心目中,好女人应该是守贞的。

关于这一点,秦始皇曾“痛心疾首”地昭告天下。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大巡游到达会稽山,祭奠大禹,并且刻石立碑。这次碑刻,秦始皇特意写下了这么几句话——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通背叛的背)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隐泆,男女絜诚。

前三句说的即是不许寡妇改嫁;后三句说的即是男女要知廉耻,不能胡来。

巴寡妇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在历史中的。

巴寡妇清,巴是巴郡之意,清是这个寡妇之名。此寡妇是赵国时期的大工商业主,照现在的说法,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业家、超级女富豪。

巴寡妇清,其家族从事的是丹穴业,干的是采炼丹砂的买卖,因为掌握独特的开采和冶炼技术,家族传及数代而不坠,一直垄断着丹砂开采的生意,积聚的资财更是数以亿万计。

据专家推测,丹砂女王的生意做的如此之大,她很有可能豢养了一支私人武装,以保护其遍及全国的商业网络。

在当时,地方豪强拥有成百上千的徒附、家丁,本不算稀奇事,但如果有人背地里拿这事做文章,告你个武装谋反,处理不好麻烦就大了。

丹砂女王就遭遇了这种麻烦,有人蓄意图谋其产业,诬告她蓄养私人武装,意图谋反,欲置她于死地。

丹砂女王危机公关的能力很强,她托人走李斯的路子,用一颗大夜明珠赢得了当朝丞相的支持。

李斯为丹砂女王辩解说,巴寡妇清,夫死继承庞大家业,没有再嫁,守节多年,从一而终,至于蓄养武士,不过为保家护产,实为贞妇。

“贞妇”一说,让秦始皇大加赞赏。

礼遇颂扬这样一位“贞妇”,不仅符合秦始皇的心理需求,更符合秦国的现实需要。

《汉书·卷九十一货值传第六十一》: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人不敢犯。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由这段记载可知,秦始皇罕见地为这位“贞妇”修了一座著名的“女怀清台”,不仅如此,秦始皇还特意将她接到咸阳,一住就是好多年。

因为有这一段轶事,后世民间好事者便说,秦始皇不立皇后,好寡妇。

抛开秦始皇有“贞妇”洁癖,对巴寡妇清有精神上的推崇不说,他与丹砂女王之间的关系本质其实是政商关系。

站在秦始皇的角度,兼并六国,他需要民间大工商业主的支持,尤其丹砂女王这种还掌握着重要战略物资的,更是如此。

秦始皇修炼长生不老药离不开丹砂,修陵墓灌注水银离不开丹砂,四处征伐更离不开丹砂女王这类大工商业主的支持,所以他要用好名声来笼络这些人。

但大一统过后,秦始皇对大工商主的态度随之就发生了转变,以巴寡妇清为例,被接到咸阳,名义上是颐养天年,实则是监视。

始皇帝这份至高无上的礼遇,是殊荣,也是牢笼,更是另一种鲸吞。

丹砂女王传了几代的产业,后来究竟怎样?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不难想象。

而站在丹砂女王的角度,她一个大秦始皇几十岁的寡妇,面对秦始皇的礼遇,与其说是一种荣幸,不如说是一种周旋,她整日想的是如何才能保住传了几代的产业。

然而,无论她是捐巨资助秦始皇修长城,还是为秦始皇陵贡献海量的水银,最终她能换取到的只能是一个“贞妇”的名声以及短暂的“政商”蜜月期。

蜜月期一过,家族的荣华富贵也就算到头了。

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后宫更是寥寥无几,为何对寡妇情有独钟?

在历史上秦始皇对一个寡妇格外厚待,这个女人名叫清,她并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寡妇清究竟是谁,已经难以解答。据考证,寡妇清大约出生于秦惠文王在位时期,她的姓也难以考证。有专家表示,巴寡妇清以清为名,巴则是巴郡之意,于是以巴为姓。

巴清不仅可以随便出入皇宫,而且在“天下兵器,不得私藏!”的秦国拥有自己的私人部队,况且秦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她作为商者也只能是二等人,被贬低对象。秦始皇曾赐令她“旁座”,与自己平起平坐,而秦时就连当朝丞相在皇帝面前也只能站着,少有赐座之事。在她去世后秦始皇还为她建造了一座台子,取名“怀清台”。在秦朝,除了寡妇清,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有此殊荣。

在2005年的时候被发现了,在当年,人们在四川发现了一个古墓,这个古墓就是巴清的,专家发现巴清的势力范围刚好在中国的巫发源地,或许,在当时,巴清是一个能够通灵的人,所以秦始皇才会这么对待巴清。秦始皇如此反常的纵容恩宠这个叫做清的寡妇,可见就是为了实现他的长生不老之梦。当然,这一切已经随风入梦,只剩下地宫里水银,只剩下孤单的怀清台,记录了这个传奇女子一生的故事。

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后宫更是寥寥无几,为何对寡妇情有独钟?

有关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的说法很多,有人说秦朝离我们时间久远,一些历史文献丢失或者焚毁了,(焚书坑儒造成的)因此秦始皇有没有立皇后不得而知。

另外一种公认的原因就是,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创伤和人生阴影。

原来秦始皇继承皇位以后,他的母亲赵姬秽乱后宫,和假扮进宫的太监嫪毐通奸,随后二人还生下了两个私生子。

到后来赵太后和嫪毐想把其中的一个私生子立为皇帝,也就是说要废了秦始皇的皇位。

幸亏秦始皇及时察觉,以雷霆手段除掉了嫪毐和两个私生子。

余怒未消的秦始皇把母亲赵太后关进了冷宫,发誓母子永不相见。

后人认为秦始皇一直没立皇后,是其母亲伤透了他的心,使他认为世上没有贞洁,完美的女人可以胜任皇后,害怕立皇后步母亲的后尘。

这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留下的后遗症。

秦始皇一生没立皇后,他的后宫寥寥无几,然而他却对一个寡妇情有独钟。

秦始皇钟情的这个寡妇名叫巴清。这里的“巴”是指巴郡(今四川重庆一带)的意思,“清”是寡妇的名。

其实大家误解了秦始皇,秦始皇钟情寡妇清并非出于爱情,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姐弟恋”。

寡妇清比秦始皇大十几岁,秦始皇认识她的时候,清已经是徐娘半老四十几岁的中年妇人了。

当时秦始皇不过30来岁,按道理来讲,秦始皇不会搞“姐弟恋”的。

这是因为在秦朝人的寿命不过50来岁,40多岁的女人相当于现在60来岁的女人,秦始皇不可能有这样重的口味爱上一个老妇人。

有人说了,寡妇清年龄大不假,但是她很有钱,她是四川一带的“女强人和企业家”。

原来清的丈夫早死,之后她就继承了丈夫的遗产,丈夫家族企业主要生产丹砂,也就是制造水银的原材料。

秦始皇恰恰看中的就是她的企业,与其说秦始皇钟情寡妇清,不如说他钟情寡妇清掌握的丹砂。

原来秦始皇要兴建秦陵,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秦始皇墓,里面需要大量的水银。

据考古队勘测显示,秦始皇墓中有一条水银河,环绕保护着地宫里的财富。

大家想一想,水银河是什么概念?按当时秦国的生产力来说,要想生产这么多的水银并非易事。

而寡妇清却掌握着全国90%的丹砂,秦始皇能不钟情寡妇清吗?

依我来看,秦始皇是想利用寡妇清手中的资源打造一座举世无双的陵墓。

事实也是这样发展的,秦始皇并没有给予寡妇清实质上的利益,更不会给她爱情。而是在利用完巴清后,从根本上封住了清的欲望。

话说秦始皇无情掠夺了巴清手上的丹砂后,然后假惺惺为巴清立了一座“节妇碑”,还为她筑了一个“怀清台”,同时布告天下表扬巴清丧夫不嫁,从一而终的精神。

其实这就断绝了巴清对秦始皇的爱,属于软刀子杀人。可以这样说,“节妇碑”是压在寡妇清身上的一座大山。

从这点来看,秦始皇根本就没有对巴清产生过任何爱恋的意思,也许是寡妇自作多情了。

秦始皇从来就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在利用完巴清不久,他下令六国豪强富贵人家共12万户迁到国都咸阳,以便于帝国的监视和控制。

寡妇清也在此之列,离开了故土,离开了手中的资源,等于鱼儿离开了水,不久寡妇清抑郁死于咸阳,传说中的“姐弟恋”就此烟消云散。

文/秉烛读春秋

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后宫更是寥寥无几,为何对寡妇情有独钟?

这个问题我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关于其中的说法很多。

有秦始皇的生母对他立后产生心理阴影的说法。始皇生母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宠妾,庄襄王看上了赵姬,遂夺人之爱,生下了秦始皇。但是庄襄王年仅35岁就去世了,赵姬又与吕不韦旧情复燃,而后赵姬又与嫪毐生下两个孩子,可以说秦始皇的生母事迹对其立后有一定的影响,他对女人产生了很大的不信任感。

有秦始皇认为没人可以匹配自己成为皇后的说法,自认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已超越了三皇五帝,这样的帝王,有谁可以做他的皇后呢。

还有说无法确立太子,因此无法确立皇后。皇后与太子是一体的。一般来说,确立太子以后,都会立太子的母亲为皇后。虽说始皇有20多个儿子,但在立储问题上始终游离不定。既然太子人选未定,自然立后之事,也就无从谈起。

有的说秦始皇前期专注于天下政治事业,后期专注于长生不老,无暇顾及立后。这个说法有点牵强了,再怎么忙,立个后的时间还是有的,其实还是在于不想立而已。

我觉得前面三点都有一定的影响,事件发生的原因不是单个因素,而是很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的。

秦始皇后宫寥寥无几?

这个说法就有点过分了。秦始皇其实后宫妻妾众多,远远超出一般帝王所拥有的“三千佳丽”的数量。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后宫列女万余人”,这里说的后宫可能是包括宫女在内的,但是可以肯定的秦始皇后宫妃子必不可能很少,更何况秦始皇有20多个儿子的事实摆在这个,难道都是几个人妃子所生嘛。

为何对寡妇情有独钟?

这里的寡妇不是指寡妇女性群体,而是寡妇清一个人,首先要明白秦始皇与寡妇清之间绝非男女情感关系可以解释清楚的。

关于她的身世,历史上她虽然被称作“寡妇清”,但真实姓名不明,从巴山蜀水走出来的一个经营丹砂的女富商。据记载,秦始皇曾在寡妇清死后为其修筑“怀清台”,寡妇清的卒年先于秦始皇,年龄也当比秦始皇大。

关于寡妇清受到礼遇和表彰,说法有很多,有因为有钱的财富说、有丈夫死后忠贞不二不失节的贞洁说,有秦始皇好长生之术的炼丹说、有给秦国军事征战上经济的支持的战争说。这些说法表面看似都有道理,但是根本就经不起细细推敲,无法让人完全信服。

要弄清秦始皇和寡妇清的联系,还得到历史中发现更深层的历史真相。首先还是寡妇清的身世问题。由于历史记载中缺少了她的姓氏,一般认为,“清”是她的名,而寡妇是她的称号。在汉代以前,姓与氏是不同的,男子称氏而女子称姓。具体来说,男子所采用的氏+名的称呼方式,而女子所采用的是名(号)+姓的称呼方式。到了汉代,姓氏合一。这样来看,寡妇清的清才是她的姓,寡妇只是称号罢了。

清姓是当时巴人的一个大姓,并且更可能是古巴国王族之姓。《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子…其先王陵墓多在枳。”枳就是涪陵,是巴人的旧都。现在我们再来看寡妇清和秦始皇的联系,历史真相似乎就开始清晰了起来。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但秦国在巴的统治还是不稳固。巴人天性劲勇,作战凶猛,战前喜好歌舞。在秦昭王时期,巴人曾经爆发过一次规模很大的叛乱,甚至波及周边四个郡县。从秦昭王到秦汉之际,在最多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巴人就曾两次大规模反抗和斗争。在平息叛乱之后,秦甚至因此改变了在巴地的统治方式,不仅与巴人制定盟约,还免除了一定的赋税。

在当时,巴人的社会形态还处于聚族而居,以大姓君长为首领的阶段。作为巴人王族后裔的寡妇清,她所代表的巴人王族的势力和影响力,背后不仅有世家大族的支撑,更可以影响到千千万万的巴人百姓。秦通过巴人的大姓君长作为中间人,以巴治巴,从而实现了巴地的稳定,而寡妇清就是这样一个背景下的代表人物。

寡妇清能受到秦始皇的最高礼遇,不是因为她的财富,也不是由于她和她的家族在战争中长期对秦的支持,更不是因为她的贞洁,而是由于秦始皇希望通过对寡妇清的礼遇表彰,在边疆民族地区树立起一个楷模人物,从而在政治上稳固秦帝国广袤的边疆地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