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将,吴起开创的魏武卒,为啥在三国就不行了呢?

魏武卒,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职业化军队,由吴起在魏国一手打造!其战力之强,当世无双!

“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

当初面对秦国时,吴起更是以五万魏武卒,大破五十万秦军,这可是以一敌十的比例存在!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可见魏武卒当时的强大!

魏武卒为什么这么强大!

除了吴起这个名将的优秀指挥以外,其军队的职业化程度是最要的原因。战国时期,军队还是处在一个比较原始的阶段,大部分军队都民兵,即平时都是农民,打仗的时候才会变成士兵!

说通俗点就是不专业!

但魏武卒不一样,这只军队从一开始就是专业化打造,高标准,严要求,高福利!首先不是谁都能成为魏武卒的,其是有着严格的选拔标准!

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盔甲,武器的重量加持下,负重行军百里,这可不是一般肥宅能做到的!一副好身体乃是成为一名优秀士兵的前提!

当然,选拔只是门槛,更重要的是训练。吴起是个牛人,兵家亚圣,一代名将!其治军绝对是一把好手!

战术战法,军队结构,他都一一进行了改革!更为重要的是他赏罚分明,违反军纪者,会受到重罚。而立功者也是重赏,而且不仅赏你一个人,你的家人子女也会受到奖赏!

“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高福利地位了,魏武卒在魏国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不用服役缴税,不用劳动耕耘,国家赐予田地房产。说白了就是一群职业军人!

这样的军队,无论从军事素养还是战斗意志都是要高出别人一筹的。

所以魏武卒才能在历史上有着如此之高的评价。

不过,强也只能是强一时,这样的一支军队,是需要很高成本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要养这样一支军队,并不容易。起初魏国国力强大还好说,但随着军队人数的增长,军队人员因年龄的替换,即使是魏国也负担不起,特别是魏国处于四战之地,一直在对外用兵,消耗巨大。于是魏武卒的精锐程度其实一直在降!

所以,后来魏武卒也不再是那么无敌了,渐渐也有打不过的时候。这也代表了魏国国力的衰弱,如此一来,魏国就更加负担不起魏武卒的高昂成本。形成了恶性循环,魏武卒质量一再下降!

所以,其实在战国后期,魏武卒就已经不在是当年吴起手下的那支魏武卒了,与常军无异!

所以,打造魏武卒这样的职业化军队,得有钱才行!

最后纠正一下,魏武卒的时代和三国可没什么关系。

千古名将,吴起开创的魏武卒,为啥在三国就不行了呢?

吴起创建的魏武卒,是魏国的精锐部队,几乎每战必胜。

吴起本人就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所著巜吴起兵法》,丝毫不亚于巜孙子兵法》,可惜原著失传。

吴起以百战之身明白,像魏国这样地处中原腹地的小国,不仅要警惕邻近的赵、韓二国的侵袭,而且更大的是北面秦国的虎视耽耽。

作为军事家,他明白,只有一支强大的"虎狼之师",才能令对手知难而退。魏武卒于是被精心训练而成。

1.这支军队士兵身披装甲厚达三层(大约是牛皮)弃用青铜武器,而使用铁矛弓箭、甚至有箭槽导向的弓弩。

2.士兵和官佐必须身体健壮,能够负重吃苦,耐力出众,听从指挥。

3.当兵有福利,赐与土地,不交租税,立功受奖,上不封顶。战殁将士予以优恤。魏国很多适龄青年都踊跃报名参与选拔入伍。

指挥官是一支部队的灵魂,精神支柱,当吴起离开部队后,部队顿时核心,精神不能统一,自然作战能力下降。

这样的建军理念並非任何时候都可以复制,这样的军事家不会有第二个相同的。

东汉未年由于连年战乱和黄巾大起义,整个中原地区的人民陷入汉民族有史以来最痛苦的时代,社会破坏之惨烈、历时之久,创历史最高!

三国鼎立以后,战争和政治局面相对单纯,而频繁的征战根本没有时间从容组建一支象魏武卒一样的军队。

举个例,诸䓪亮北伐,大都是因为粮食不足了,遗憾撤兵,而一支铁军随时没有粮食,后果不堪设想。

而曹操赖以起兵的青州兵,却是降卒改编而成,这样的兵能成铁军?

吴国本身有一员理论和实践堪称完美的军事家周瑜,天不假年,36岁就逝去,吴国的军队也是一只平庸之师。

唯一能够与魏武卒一争高下的,只有秦始皇的"屯卫军""边防军"和"郡国兵"。

如果说吴起的魏武卒只是历史记载的话,那么秦始皇兵马俑却活生生的展现了秦朝军队的伟大。

千古名将,吴起开创的魏武卒,为啥在三国就不行了呢?

两个原因。

(1)传承问题。

古代的人十分注重传承,练兵之法也好或者是别的秘法也罢,都密而不传,所以这些练兵之法就渐渐的失传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练兵之法并没有失传,但是传承这个方法的将军为了避嫌,并没有把练出来的兵称作魏武卒,毕竟魏武卒和大魏的下场可不咋滴,古人迷信,很忌讳这些。

(2)三国时期的军队不一定就比魏武卒差。

三国时期有也有很多很厉害的特殊部队,如吕布麾下的陷阵营、曹操麾下的虎豹骑、刘备麾下的白耳精兵、孙权麾下的无当飞军、公孙瓒麾下的白马义从、袁绍麾下的大戟士等等…

以上的这些部队说不定比魏武卒还要厉害。

他们之所以名声不如魏武卒,那是因为魏武卒的成立时间在这些部队之前。

若是把时间转换一下,变成三国时期的战国时期之前,那我们评价魏武卒时候,说不定就会说,魏武卒乃是东颦效施之举,效仿了三国时期的个个厉害的部队才成立的。

千古名将,吴起开创的魏武卒,为啥在三国就不行了呢?

问题有问题,战国的魏武卒和三国的魏国武卒不是一回事。

战国的魏武卒

是由吴起创建的。

当时的战争主要是兵车,或称为战车的战争

一打仗,战车在前面冲锋,车上有三个人,一个驾驭,一个护卫,一个进攻指挥,在战车周围一般又二十名步兵,拿着长枪短刀,拱卫战车,

但是这是表面是上的,其实战车上的都是贵族,战车下的都是百姓,这才是战车的根本。

吴起的改革,就是针对战车的改革,尤其是贵族和百姓之间。

选拔上任人唯贤,不在拘泥贵族和百姓。

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这就可以看出这些士兵都是铁汉,否则不能成为武卒。

编制上完全抛弃了战车,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这一千人就是打仗的基本作战单位。

这支部队最多的时候五万人,战绩累累,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西攻下函谷关,夺取了黄河西岸五百里土地。战国初期魏国称霸的军事基础就是吴起的武卒。

三国的魏武卒

这个记载在历史上没有找到

不过曹魏也有他的精兵

最著名的就是青州兵和虎豹骑

《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虎豹骑人数不多,仅仅五千人,但是参加的战斗战绩也很标。

在南皮,袁谭就死于曹纯所率领的“虎豹骑”之手。

北征乌桓时,又是曹纯率领“虎豹骑”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

长坂坡之战中,长途奔袭打败刘备的也是“虎豹骑”

千古名将,吴起开创的魏武卒,为啥在三国就不行了呢?

这个问题问的好,要知道魏武卒是一代名将吴起训练的精锐部队。主要是以步兵为主。自从组建之后,吴起率领这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的战绩,并且主要的作战对手是秦军,秦军的战斗力可谓是六国第一,不然最后也不能统一六国,但是秦军却败给了魏武卒,这支部队可以说是威震一时。

那么最为魏国最为精锐的部队,魏武卒的选拔也极为严格,身强力壮是起步条件,配备了当时最好的武器,以及吴起亲自排练的战法,阵法,这支部队总人数不过五万,却能杀退十倍于己的虎狼之师秦国部队。

这支部队活跃在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中期,但是在魏国被灭国之后,这支部队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且到了三国时期已经过去了几百年,这支部队早已经退出了历史这个大舞台了。

不过到了三国的时候,魏国也想组建一支像魏武卒的精锐部队,那就是虎豹骑,这支部队是由曹氏家族统领的军队,人数有不过五千,但却是整个三国时期,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颇有战国时期魏武卒的威风。

但是可惜,魏武卒在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灭亡后,就早早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朋友们,你们是怎么看的呢?欢迎您的留言。

千古名将,吴起开创的魏武卒,为啥在三国就不行了呢?

说到魏武卒这样的军队其实在历史上也还是非常的出名的,因为是真的厉害,而且在当时这样的军队打仗那就是看得大呼过瘾士气高涨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其实魏武卒真的超级厉害的,但是为什么到了战国后期却不见这样的军队重建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魏武卒这么厉害,为什么后期没见人重建?

不请自来,比起春秋,我更喜欢战国。春秋被礼仪和宗法束缚了,而战国才是最热血的时代,这其中魏国是不可忽略的国家,尤其是它的军事力量,而军事力量的核心便是魏武卒制度。然后,魏武卒与魏国的命运是捆绑在一起的,要想了解魏武卒,就必须了解魏国的发展历程。

该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魏武卒有多厉害?

后期为什么不能重建?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魏武卒的诞生背景:

魏国这个国家历史不长,只有不到两百年的历史。魏国的王室本是晋国的公卿,经过三家分晋后,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天子封为诸侯,公元前344年,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相王。

魏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着魏国必须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看地图可知,魏国东边是齐国,南边是楚国,西面是秦国、韩国,北边是赵国,可谓是四战之地。魏国能立国近两百年,与其民风彪悍,军事强大不无关系。

公元前403年,魏文侯任命李悝开始变法,标志着魏国从世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出身低下的众多人才聚集在魏文侯的身边,充分地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他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商业,富国强兵,开拓疆土,发展封建经济,魏国逐渐强大起来,开拓魏国百年霸业,成为了战国第一代霸主。可以说,魏文侯的变法为魏武卒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政策支持。于此同时,其他六国还在世族统治下,魏国制度的优越性在此之后开始显现出来。

魏文侯在位50年,开始变法,四处扩张。魏武侯作为魏国第二代国君,在位25年(公元前295年—370年),将魏国的霸业推上了高峰。他依旧遵循着变法国策,开始四处征伐,战果颇丰,最终称霸中原。魏武侯虽然军事指挥能力强,但是用人方面是短板,公元前387年逼走了魏武卒的灵魂—吴起。魏惠王在位50年(公元前369年—319年),在他即位后,魏国达到了顶峰。也在他死后,魏国迅速没落。由于魏武侯魏惠王四处树敌,结仇于诸侯,终于在魏惠王时代,魏国在各个大国的夹击中,国力枯竭,彻底走向了衰落,从此一蹶不振。

魏武卒这么厉害,为什么后期没见人重建?

我们再来看一下吴起创立魏武卒有什么不一样?

魏武卒制度核心内容是精兵战略,即兵农分离,成立专业兵团。将魏国普通士兵变成“居有礼,动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的雄师劲旅。

精兵的标准:

(1)装备:兵身穿3层护甲(上身甲、股甲、阱甲)、头带铁盔、腰配剑、肩长矛、操十石弓,携箭50支,背3天干粮,半天能行军百里(约合40公里)

魏国冶铁业发达,装备精良。

(2)战术:根据擅长内容不同编入不同的战队,充分发挥士兵的长处。临战时,各个战术分队按需要的不同临时搭配使用,也就是军事训练合理,导致每个魏武卒军事素养高。

(3)待遇好:能进入魏武卒,能享受免除徭役,还可以凭借军功获得爵位。巨大的物质刺激能极大地燃起武卒的斗志。

(4)军令严明,以重法立军。

我们光看选拔标准和训练方式,就知道魏武卒的可拍之处,我们不妨看一看以下案例。从公元前409年至公元前372年,魏国对外发动16场大战役,仅有一次败绩,还有多次两线作战,可见魏武卒的可怕之处。同时,魏武卒在吴起的带领下,在阴晋之战,以五万武卒对阵秦国五十万之众,秦国大败,威震天下。

但是,公元前287年,魏武卒制度的核心武起离开了魏国,到了楚国又建立了另一支类似的军队。随后,秦国、齐国等国也开始变法,国力与魏国的差距越来越小,军队建设也与魏国相似,魏武卒已经占不了太大优势。各国都推行精兵战略,优势的丧失让魏国迅速地泯然众国。尤其是商鞅变法后,秦国锐士变成虎狼之军,更是魏武卒所不能敌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