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一些驱逐舰,护卫舰为什么没有后炮?

对于现代军舰来说,火炮并非主要武器,大炮巨舰时代的战术、设计、理念都已经被淘汰到历史的云河中去了。崇尚导弹、雷达技术和远程打击手段的现代海军驱逐舰、护卫舰,作战距离动辄成百上千公里,根本就没有多少舰炮发挥的地方。

对现代军舰而言,舰炮只能是作为一种功能性火力存在,负担下近程的威慑、应对下有可能出现的近距交战情况、参与下近程防空,再扫扫雷、炸炸鱼也就差不多了,它的战术定位与一、二战时期的炮舰主炮截然不同。

曾经的大炮巨舰时代,炮火的射程、散布、威力决定了军舰的战斗力,你的炮能打多远,炮弹散布的方式和密度如何,炮火能给对方造成多大杀伤,是军舰无可回避的战斗指标。人们也只有很粗略的雷达观测技术,大部分时刻需要侦察机、光学观测甚至计算活动来侦测敌舰,因此很多战斗都发生在有限的仪器观测范围内,距离相当近。

当时的军舰除了火炮外,也没有别的远程武器,交战距离时长被拉得很近。比如德军击沉英国“光荣号”航母的战斗,格奈森瑙和沙恩霍斯特战巡追着航母暴揍,两艘护航的驱逐舰“热心”、“阿卡斯塔”冲上去解围,它们在不断的机动躲避中,通过拉烟、雷击和不间断的炮火打得两艘战巡灰头土脸,这时候多一门甲板炮,它们就多一份压制和反击的能力。

然而现代还会发生这种战斗吗?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不会冲锋,热心和阿卡斯塔也不会抵近拿命解围,双方更不会被互相接近到视距范围,一切炮战战术毫无用途,前后布置的炮位也没有任何发挥的余地。倒不如让后方炮位变成发射单元或机库。

所以,对过去的军舰来说,能在不影响军舰整体性能的前提下为军舰增加火力,是件极受欢迎的事情。这种根深蒂固的炮火作战思想对后世影响很深,即便舰艇作战已经步入导弹化、远程化时代半个世纪之久,仍有相当多的人使用炮战思维看待现代军舰。

现代导弹驱逐舰、护卫舰的主武器是它们身上的发射筒和发射单元,一个通用发射单元可以负担反舰、反潜、防空、反导、对地攻击等多重任务,只需要更换上相应的弹种即可,功能十分强大。而现代雷达探测技术再加上航空探测技术、卫星探测技术,几千乃至上万公里的舰艇作战早已成为现实,别说给驱逐、护卫装两门炮,就算装10门,100门又能怎样?哪怕是这些年炒得热火朝天的电磁炮,它的存在意义也只是个远程经济打击方案,并不能挑战导弹的地位。

再者,驱逐舰、护卫舰大都有战斗群编队打击护卫的职能,你能想象一艘“佩里”或“伯克”拖着满身的炮管在航母周围游弋的场景吗?倘若与对方打起了舰队战,难道让它俩丢了航母不管,冲个几百上千公里找人打炮?新型伯克级连“密集阵”都不要了,难道能说它防空能力差?

再加上现代驱逐舰、护卫舰普遍马力强劲,机动性能十足,尤其是那些采用了燃气轮机的军舰,冲刺性能令快艇都要汗颜,即便遭遇了近距离作战,它们也可以从容的通过机动性占据有利战位,根本不在乎船艉是不是多门火炮。

现代的一些驱逐舰,护卫舰为什么没有后炮?

战后,随着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反潜导弹的装舰,海战的形式实际上是以导弹为主了,当然反潜鱼雷大都还是保留的,舰炮的作用和地位的下降实际上是非常明显的。

但舰上副炮的作用却大大提升了,一般用多管近防炮系统,取代了战时的双联装甚至4联装小口径高射炮,主要是用来对付来袭的各类反舰导弹,提高战舰在战时的生存率,同时也能拦截海上的快艇等高速小目标。

此外,随着反潜直升机的诞生,成了驱逐舰和护卫舰航空反潜的主力;因此, 战后有许多驱逐舰和护卫舰,在保留前主炮的同时,改装是留拆除了后主炮,安装了直升机机库,留出了直升机起降平台,以及直升机起降辅助设备设施等。

现在,潜艇对水面舰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所有新研发装备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上,直升机库、反潜直升机、直升机起降平台、包括3联装反潜鱼雷等反潜设备设施等,都是舰上的标准配置,几乎都缺一不可。

有的舰艇依然保留有传统的火箭式深弹发射装置,除了反水下的常核潜艇以外,必要时还能拦截来袭的水下鱼雷,以及对海上近距离目标的直接打击。

综上,当下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一般仅保留舰艏一门单管或双管前主炮,以及若干多管近防炮系统,少数则保留单管或双管小口径机关炮,用来防空和对海射击。

几乎所有驱逐舰和护卫舰,都不再配备后主炮,此位置留给了直升机库和直升机起降平台,从而增强舰艇的航空反潜能力,鱼雷发射则管大都予以保留。

现代的一些驱逐舰,护卫舰为什么没有后炮?

现代作战舰艇基本都只保留了舰艏一门大口径舰炮,原来的副炮被近防炮所取代,基本上步入导弹时代。

海战装备经历了帆船时代的弓弩、少量火炮到蒸汽时代的大舰巨炮发展,二战后随着导弹武器技术成熟,逐步被各类导弹和携带现代武器的航空器所取代,发展到今天以导弹为主体的阶段。

传统的防空、反舰、反潜以及对陆作战基本上实现了导弹化,保留下来的主炮也呈现出多用途发展趋势,副炮则主要用于末端防空反导拦截,兼具一定的对海上目标打击能力。在武器装备构型上,传统的后炮阵位被直升机甲板所取代。

这是现代海战作战样式综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传统火炮无论是从威力、射程还是多用途等多方面都远不及导弹武器,当前国际上驱护舰主炮的口径主要集中在76-155mm区间段,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我国的H/JP-76型76mm舰炮、法国的T-100C型100mm舰炮、H/JP-130型13mm舰炮以及美国DDG-1000使用的AGS 155mm 62倍径先进舰炮等。

这类舰炮兼具了防空反导、对海攻击以及对陆火力支援等多重作战功能,比如H/JP-176型舰炮能以每分钟134发的速度向目标连续发射70发炮弹,有76mm的AK-47之称,射速远高于火炮时代的舰炮;在打击距离上美国的AGS 155mm 62倍径先进舰炮最远射程可达185公里,相较美军现役MK-45Mod4型舰炮,装药量是其3倍,持续发射能力是2.5倍,齐射压制能力为4.5倍,从射程、装药量还是射速上都达到空前,远非火炮时代舰炮可比。

现代舰艇副炮主要以各类近防炮为主,诸如欧美使用的密集阵近防系统、荷兰的守门员近防系统以及我国的730和1130型近防系统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我国1130型有“万发炮”之称,其射速达到惊人的上万发,具备较强的掠海目标拦截能力。

另外,现代小型作战舰艇上还装备了部分小口径火炮,主要用于执行对空抗击、反恐、反海盗等非传统任务,配合以先进的光电、雷达火控系统,打击精度和效率达到空前,远高于火炮时代舰艇使用的小口径机关炮;例如我国056型护卫舰上使用的单管30mm自动舰炮就是典型代表产品之一。

在舰艇构型上,现代舰艇舰艏B炮位、中后部甲板和直升机机库等部位一般都可作为防空导弹系统的安装位置;舰尾部分多以直升机甲板为主,但也有部分舰艇是例外,诸如我国引进的俄制现代级驱逐舰就将直升机甲板前移直中后部二层甲板上,后部保留了一门130mm舰炮;这主要和舰艇各国舰艇设计理念有直接关系。

但总的来讲,现代舰艇主体以导弹武器为打击手段,传统火炮的作战运用仅限于部分对海小型目标打击以及对岸火力支援任务,且呈现出多用途发展趋势;随着火控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舰炮冷却技术的发展,现代舰炮在射速、毁伤威力以及射程打击精度上都远优于火炮时代的舰炮。

舰空导弹的射程涵盖了200公里范围,射高也增加至25公里左右,部分型号达到了30公里;反舰导弹打击范围拓展到五六百公里,甚至更远,美国正在开发射程达到1000公里的反舰导弹,打击空间早非火炮可比拟。

潜艇技术的发展,反潜成为现代舰艇的主要作战任务,这就需要提升舰艇的反潜能力,而航空反潜是主要发展方向,传统舰尾的主炮位置逐步被直升机甲板所取代,可以搭载1-2架舰载直升机;可以担负反潜、中继通信以及搜救等任务,大幅提升舰艇作战灵活性。

由此可见,火炮被取代是导弹技术、火炮技术、反潜技术以及舰艇设计技术综合发展平衡后的必然结果,没有后炮也是理所当然的。

现代的一些驱逐舰,护卫舰为什么没有后炮?

你好,我是冬雨AK,我来回答。现代驱逐舰和护卫舰一般只在舰首安装一门舰炮,尾炮基本都取消了,之所以没有安装尾炮,原因有三

反舰导弹取代可火炮的地位

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口径火炮是各类型战舰的主要武器,因此为了提高攻击力,战舰都尽可能多的装备舰炮,一般采用前2后2,前3后2........的炮塔布局,二战结束后,随着导弹和雷达技术的进步,导弹的攻击距离 准确度 威力都大大超过火炮,火炮的作用逐渐下降。

火炮技术的进步,舰首一门火炮足以满足需求

虽然尾炮取消了,数量减少了,但是因为火炮技术的进步,射速 射程 威力 准确度都大大提高,例如我国052D驱逐舰上装备的H/PJ-45A 130mm 70倍径舰炮,射速据说达到了最高45发/分钟。

为直升机上舰腾出空间

虽然尾炮取消了,但却增加了直升机平台和机库,这样可以增加舰艇反潜力量,还有救援 搜索 交通的功能

所以,舰炮地位的下降,火炮技术的进步,以及直升机上舰,导致现代驱逐舰 护卫舰不再需要安装尾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