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写隶书多被成为“俗隶”,那究竟俗在何处?
今人是为书而书,什么展厅效果冲击力爆发力的,古人书不为书,只为实用——明清以后除外。今人多无古无贤少静心,一心一意为大显。
当代人写隶书多被成为“俗隶”,那究竟俗在何处?
隶书是入门容易提高难啊!但隶书完全可以写的生动,活泼,灵动,高古,雅致的,因为隶书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书体。如果有人说当代人把隶书写俗了,这种说法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全面的。
隶书在东汉时期已达到顶峰,至今无人超越。隶书在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没有隶书,就不会有草书、楷书和行书。
各位网友看一看当代书坛上的几位隶书大家的书法作品,张继、刘文华两个人写的隶书就很有灵活度嘛!就不俗嘛!还有张建会写的隶书,也是很有特点的。以上三位书法家写的隶书都不俗,都已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了。这就是他们倡导隶书创新的结果。隶书创作首先要脱俗!虽然张继、刘文华和张建会的隶书在书界颇有微词,但他们还是为隶书创新尽了最大的努力的。
实际上,学隶书,只要掌握好用笔和结构布局规律,再加上墨法变化,书写时把握好用笔的力度,厚度,灵活度,是完全可以脱俗的。
我的建议是:学隶书,必须从汉碑入手,勿学近代,现代和当代人的隶书。如果把汉碑临摹好了,再慢慢融入自己的个性,这样创作的隶书作品,就是高古、高雅的隶书作品。多年来,习隶者都在摒弃蚕头雁尾,认为只力避蚕头雁尾,就算是创新了,就不俗气了。我认为,问题关键不在力弃蚕头雁尾,而主要在用笔!把用笔解决好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上图为张继隶书作品。大家仔细看看,俗吗?这幅隶书小品,用笔符合法度结体灵活多变,章法布局科学合理,墨法有变化,特别是落款的设计,是很特点的。
上图为言恭达先生的隶书作品,俗吗?请各位方家法眼一辨。
上图为刘文华老师的隶书作品,各位网友仔细看看,俗吗?我觉得刘文华老师的这幅书法作品,不俗!很高雅!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当代人写隶书多被成为“俗隶”,那究竟俗在何处?
隶书自篆籀而来,当然有古朴之意。“汉隶”之称即是言明隶书以汉代为鼎盛,也是汉代书法最具鲜明色彩的一种字体。
可惜的是,这样一种极具浓郁沉雄的字体自汉后笔法一度失传,如唐朝人的隶书已经无有古意,元明时期诸如赵孟頫、文征明的隶书已经沦入描摹,有过多装饰性成分在内了。
直至清代由于“文字狱”的原因,诸多读书人为逃避现实,埋首故纸堆,着意于考古,此时隶书才重新焕发荣光,被称为“清隶”。涌现了一大批隶书大家,如郑簠、金农、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人。他们的隶书虽然取法不同、风格不一,但都气象沉雄,有古雅之气。
隶书有古雅气息方是正道,这个“古”字甚为难求,千百年来多少志士刻意求之,多是茫然莫知领要。其中原因我分析或是观念的错误。米芾《海岳名言》云:“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这个观点对于行草书来说是对的,但不适用于篆隶。篆隶多是石刻,因多年的风雨侵蚀,线条有残破斑驳,益增其古朴。启功说要“透过刀锋看笔锋”,我认为可待商榷:笔锋是一种美,刀锋也是一种美,虽然美得不一样,但不能偏颇而只求一端。
以之来看当代的隶书,如扎实学古,天分卓然,其隶书自然可观;如只求形似不求内质,或是随意变形刻意做作,其隶书自然低俗。隶书难写得高雅,易沦入俗态,我们书法爱好者不能学时风,要上追秦汉,要取古朴纯雅之气,才能格调高雅,才能得隶书之精髓!
当代人写隶书多被成为“俗隶”,那究竟俗在何处?
1-认知俗。搞不清楚隶书的文化背景,要知道,隶书是汉代的官方字体,当时举国重视礼仪,所以写隶书时,要整体上注意使字仪态端庄。
2-审美俗。隶书的审美,大多以古拙之趣为形制美。像《乙瑛碑》,《史晨碑》,方正古拙,用笔凝练稳重。而《曹全碑》看似柔美,然细观用笔,拙趣暗藏其中。而很多人只观其形,描摹外观,所以就容易落入俗套。
3-笔触俗。隶书以自身固有特点,用笔上追求平缓,多以藏锋起,拖锋出“燕尾”收笔,转折处也稳中见平,而当今一些作品却融入了欧颜的笔触,搞得四不像,最终还是俗。
4-形制,章法俗。隶书的俗气,还表现在作品形式,章法上的胡乱创新,隶书的创作书写,自然不能与颜楷,欧楷一个范式。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一但所有的都生搬硬套,便俗不可耐。
以上个人拙见,还望方家指正!
当代人写隶书多被成为“俗隶”,那究竟俗在何处?
脱离了古朴与稚拙,当然只剩下“俗”了。
当代人写隶书多被成为“俗隶”,那究竟俗在何处?
隶书是由篆书演化而来,化圆为方,笔断意连,雄浑古朴,更创造了蚕头燕尾波磔的明显特征。古人书写的隶书都是浑然天成,简约大方的。线条刚劲古朴,活泼典雅。而今<的隶书则加入了现代设计成份在内。由于楷书兴盛,写隶的人渐少,而写的人又受楷书影响,在书写时参于楷,篆,魏碑的笔法,甚至有的杂入行草笔意,使其变得不伦不类,有些和美术字差不多。秦汉是隶书的巅峰时期,那时的隶书雄浑博大,朴拙不雕。无论结字还是用笔,无不是庄重而生动。而今人写隶书,写碑者多,深入研究简牍者少。效今人者多,探古人法者少。大多书者急于求成,取悦世人。为了参赛,讨好评委,弄出了展览体,因此今人的书法就无法和古人相比,而且俗气多了不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