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和袁术是什么原因闹矛盾不合作的?

许多人一直叹息拥有最大资源的袁绍和袁术兄弟居然在三国初期的争雄过程中一败涂地,败给了阉党之后的曹操,确实令人扼腕叹息,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意。人们转而同情卖履小儿刘备,那么作为四世三公,拥有庞大资源的袁绍和袁术为何不能够兄弟联手创业,反而非要斗得你死我活呢?其实根本缘由还是来自一个“利”字,而矛盾来自两件事,正是这两件事让他们兄弟俩人闹起矛盾,最终从此分道扬镳。

第一件事:豫州之争。

孙坚投靠袁术后,为了拉拢孙坚,就上表天子敕封孙坚为豫州刺史,把孙坚纳入麾下,这样袁术势力大增。

翻开地图我们就发现,豫州位于曹操兖州的南边。袁绍如果拿下豫州,就可以形成对曹操南北夹击的态势,曹操就处于必败之地,也就没有后来的官渡之战。

而且汝南郡属于豫州,这是袁氏发展的老巢,对于袁绍来说是龙兴之地。如果拥有这块地盘,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就如同插上翅膀一样,翱翔天空。

袁绍为了达到目的,就派自己的老部下周昕趁孙坚远征董卓的时候下手;当孙坚全师正在和董卓鏖战,没有防备袁绍来这一手,豫州就被周昕占领了。孙坚还没有来得及生气,袁术就开始动手,对卧榻之旁的豫州居然被袁绍毫无理由的占领甚是愤怒,就立即从派人击败周昕,重新夺取了豫州。

袁术虽然拿下了豫州,但是对于袁绍企图染指豫州之事很是来气。在袁术看来,自己是袁氏家族的嫡长子,继承祖宗基业理所当然,你一个庶子哪里有资格来争呢?表面是地盘之争,实际就是嫡庶之争,袁术当然是寸土不让。

袁绍偷鸡不成反而蚀把米,周昕本来是袁绍放在江东的一颗棋子,棋子被泄漏之后,袁术和孙坚对于周昕的追杀是契而不舍,直到消灭会稽太守王朗,也没有放过周昕。

第二件事:立新帝之争。

董卓控制京城,操纵朝政大权,玩弄小皇帝于股掌之中,内外封赏大事均来自董卓一人说了算。袁绍等人就动了心思,觉得既然你董卓可以立一个皇帝,那么我们联合起来也可以立一个皇帝,这样在京城的小皇帝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在大义上可以占据主动。

这事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是做起来非常有难度,重新立一个皇帝需要照顾各个方面的利益,除非你能够像董卓一样全纲独断,立杀不服,否则如果不服众就难以办成。

当袁绍提出让幽州刘虞作为新的皇帝,袁术立即提出了反对,说的大义凌然,其实他就是不愿意立一个年长的刘氏宗亲做皇帝;年纪太大不好控制才是袁术反对的根源。这样一来二去两个最大势力的袁绍袁术兄弟不同意,事情就难办了,新皇帝就没有立成。

经过豫州之争和立新帝之争两件事情之后,袁绍和袁术从合作倒董到分道扬镳,各立山头,开始争斗不休,互相拆台。袁术支持袁绍北面的公孙瓒对抗袁绍;而袁绍就支持袁术西南面的刘表牵制袁术,而袁术为了对付刘表就启用孙坚,两兄弟的争斗开启了三国时代的序幕。

袁绍和袁术是什么原因闹矛盾不合作的?

主要是为了争权

袁绍、袁术都是司徒袁逢的儿子,只不过一个是大老婆所生,一个是小老婆所生。袁术是大老婆所生,属嫡子,袁绍虽比袁术大,但是是庶出,可袁绍又过继给伯父,又变成长子,成了名义上的掌门人。而且在社会层面也得到承认,在十八路人马联合讨伐董卓时,大家一至公认袁绍为盟主。这让袁术很不舒服,凭什么让丫的顶了我的位置?因此,处处与袁绍作对,最后不如单干,在淮南建之根根地。

要说袁术自己称雄一方也无可厚非,可他偏偏拉扰袁绍的对头陶谦、公孙赞对付袁绍,这就有点过了。咱哥俩的事哥俩解决,扯上外人干嘛?一怒之下,联合刘备,曹操灭了陶谦,也灭了公孙瓒,让你小二子知道疼。

常言说得好,不作死就不会死,后来,袁术竟起当皇帝,自己称起帝来。这一下,玩大了,超越了游戏规则,人人都有理由打他,一下子被打残了,这才想起哥了。哥说你来吧,咱必尽是兄弟,我去接你,谁知半路上杀出个正义凛然的刘皇叔。结果兄弟面没见上,袁术气死了。

不过老袁家兄弟不和可能是传统,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后来如出一辙,好像是袁绍袁术的翻版。

袁绍和袁术是什么原因闹矛盾不合作的?

袁术和袁绍是堂兄弟,有说法认为他们原本是兄弟,袁术是嫡子,袁绍是庶子过继给无子的伯父袁成。袁术和袁绍的矛盾由来己久,有个发展累积的过程。

首先,二人有争夺家族主导权的矛盾。袁术自认为是嫡子,在大哥袁基死后,自认为最能代表袁氏的是他,根本就瞧不起庶子身份的袁绍。但袁绍的社会声誉以及事业发展态势都比袁术好。由于袁家有四世三公的声望,有全国性影响力和号召力,故而二人都想通过争夺袁家主导权来赢得天下领导权。当然开始时二人的矛盾是隐而不宣的。

其次,董卓专权之后,二人在一系列事件中政见不和,矛盾公开化。各路诸侯组成讨伐董卓的联军,以袁绍为盟主,袁术不太服气,借机克扣孙坚粮草,引起了联盟内部矛盾。后来,袁绍想另立皇帝,否认汉献帝的合法性,以此来否认董卓专权的合法性,结果遭到了袁术强烈反对而作罢。袁术联合公孙瓒对付袁绍,袁绍也勾连刘表制约袁术,二人至此反目。

总体说来,二袁失和,袁术要负主要责任。

袁绍和袁术是什么原因闹矛盾不合作的?

袁绍与袁术是亲兄弟,他们都是司空袁逢的儿子,袁绍是哥哥,袁术是弟弟,但是在汉末诸雄的争斗中,两人不但没有联手,还是纠缠不休的敌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大致有如下几个理由:

1、由于嫡庶有别、品类差异引起的妒忌。袁术是司空袁逢嫡次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儿子,而袁绍则是袁逢的庶子,也就是婢妾所生的儿子,袁术本来看不起出身微贱的袁绍,但是袁绍却又因为过继给伯父袁成,在宗法上成了袁成的嫡子,也隐隐成为袁氏家族这一辈中的代表人物,被父辈们重视,在士林中声望也很高,袁术看到他心目中的“吾家奴”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影响力更大,十分妒忌。再加上袁术少年时候以有侠气出名,与四世三公的袁氏家风不符,英俊威武、儒雅宽宏的袁绍作为“别人家的孩子”让他心理也很不舒服。

2、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引起的矛盾。袁绍曾经想拥立汉朝的宗室刘虞为皇帝,希望得到袁术支持,但是刘虞比较年长,早已心怀异志的袁术不愿意拥立成年的汉朝皇帝,两人翻脸的导火线是这个。当然,袁绍也不是真的想匡扶汉室,也有自己的打算,因此,这个政治立场的不同其根源还是袁术对袁绍主导大局感到不满所延伸出来的。

综上,袁绍与袁术的矛盾一开始主要是因为袁术的各种心理不平衡与敌对情绪引起的,当然袁绍也不是讲“兄友”道德的人,因此针尖对麦芒,本是兄弟的他们也就成了死敌。

袁绍和袁术是什么原因闹矛盾不合作的?

袁绍,袁术是同父异母的親兄弟,都是袁逢的儿子,袁绍年长,是庶出,袁术年幼,是嫡生,后来袁绍过继给伯父袁成,也就成了堂兄弟,两人政治立场不同,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兄弟俩实力最强,有较好的人脉关系,如果联手,局势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十八诸侯攻董卓,袁绍当了盟主,袁术很没面子,他从内心里就看不起袁绍,后来出于战略考虑,又与袁术的敌人曹操结盟,这时淮南的袁朮更加孤立无援,占据寿春之后,与袁绍的死敌公孙瓒联手,袁绍知道后火冒三丈,连合刘表曹操整袁术,从此兄弟对立,水火不容。

袁绍和袁术是什么原因闹矛盾不合作的?

首先,袁绍和袁术的在身份上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自古以来,继承家业最名正言顺的就是嫡长子,但袁绍和袁术都完美的避开了这一点:一个嫡子(袁术),一个长子(袁绍)。从身份上来说,嫡子的优先权更大一下。但是袁绍偏偏比袁绍能力更突出,更得长辈喜欢。所以无论是权力还是名声,都压了袁术一头。天下人提到四世三公的袁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袁绍。

之后就是矛盾的直接引发点。本来二人虽然是有摩擦,但还能维持表面的“和平关系”。但是袁绍吞并冀州之久,袁术就坐不住了。前冀州刺史韩馥是袁氏的门生,引袁绍进冀州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袁绍一下子从一个渤海太守正为一个掌握一州之地的地方诸侯,相当于从一个二线城市市长直接蹦到了重要省份的省长,而且不费吹灰之力。

袁术一看,咱俩都是袁家人,我还是嫡子,虽然是弟弟吧,也得喝点汤不是。就寻思找袁绍要点好处,袁绍肯定是不给啊。这矛盾一下就结下了。

在之后,袁术为了报复袁绍,联合孙坚对付刘表,自己为孙坚挡住袁绍的支援。一来二去,兄弟俩就彻底撕破脸皮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