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武帝抗击匈奴,真的只是劳民伤财而没什么意义吗?
劳民伤财是对的,“没什么意义”就是瞎扯了。汉武帝对匈奴主要是进攻,而不是抵抗。自汉朝开国,北方的匈奴就一直对汉朝虎视眈眈,汉高祖“白登之围”被视作奇耻大辱,哪怕匈奴单于羞辱吕太后,汉朝依旧在忍耐,没有对匈奴出击。经过汉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加上国内诸侯国问题的解决与君权的
-
汉朝打击藩王势力的法律有哪些?
主要还是“推恩之令”,汉景帝七国之乱被平定以后,汉朝开始对高祖皇帝以来逐渐势大的诸侯王开刀,除了楚国另立新君,其他六国全部被废。同时,汉景帝分封诸皇子为诸侯王,裁撤了诸侯国原本拥有的任免官员以及收取赋税的权力,诸侯国的官员由中央任命,而诸侯王也禁止干涉政治,只能领取一定份额的封国
-
汉武帝更爱的人究竟是谁呢?
卫子夫既没有陈皇后的权势,也没有李夫人的倾国倾城之容颜,出身卑贱之极,对汉武帝而言,卫子夫是他真正心中所爱,否则一个无权无势的歌姬,何以能够宠冠六宫,在未央宫执掌凤印多年?若非汉武帝晚年糊涂,有了巫蛊之祸,卫氏一族何以能够惨遭灭门?陈阿娇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女——馆陶公主的女儿,因为
-
汉朝一直在和匈奴和亲,但汉朝的皇帝为何不娶匈奴人做老婆?
将自己的女人送出去在古代一直都是耻辱的象征,汉朝采取和亲政策是因为当初国力薄弱,难以应付匈奴人的进攻,而被迫采取的求和之政。一开始的局面是汉朝弱势,匈奴强势,又怎么会又匈奴将女人送给汉朝和亲呢?其次,在秦汉时代“华夷之辨”更加明显强烈,匈奴虽然在历史记载中与华夏同宗,但是当时已经
-
西汉开始,中国就在交趾建立郡县,到宋朝才独立,一千多年的时间,交趾地区为什么没有被完全同化呢?
秦朝开拓岭南,移十万关中居民前往南海郡,但大多集中在如今的两广地区。而后的汉朝,真正将南方领土的端点拓展到了如今的越南北方,设立郡县。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灭掉南越国以后,在南越西南设立了交州,交州管辖日南、南海、九真等九个郡,包括如今的越南北部,两广一部分以及海南岛。然而,
-
李夫人临死之前为何不愿与汉武帝见面?
“求之而不得”才是最好,李夫人“倾国倾城”而得幸于汉武帝,然而后来因为病而容颜衰残,对于李夫人来说,她能够受到汉武帝的宠爱就是因为她的姿色,如果她的病容被汉武帝看到,恐怕她在汉武帝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汉武帝如果心生厌恶,那么势必对整个家族都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李夫人终究都不
-
汉武帝刘彻和陈阿娇是近亲,怎么能结婚呢?
古代“亲上加亲”并没有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埃及等还有亲兄妹结合的记载。国外一般是为了保证皇族血统的纯正,而中国古代“近亲结婚”大多是为了维护权力,是利益的结合。刘彻的母亲,只是汉景帝刘启的一个美人,品阶不高,而且刘彻排名第十,按正常情况皇位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刘彻,甚至刘彻已经被册封
-
汉唐的西域都护府极西地带延伸到哪里?
汉朝西域都护府与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大致范围并没有太多区别,管辖天山南北西部到葱岭(帕米尔高原),而唐朝曾经将安西都护府的最西延伸到如今的伊朗东部。汉朝西域都护府西汉汉武帝攻打匈奴后,又派遣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到达了乌孙国,西域诸国认为汉朝乃是富有而强大的国家,所以纷纷派遣使者前往长
-
汉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是不是昏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东汉一朝外戚与宦官为祸多年,交到献帝刘协手中的江山与皇权,已经是千疮百孔病入膏肓,刘协算不得昏君,无能与否也不好说,毕竟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能够一一镇压者的确雄主,但是像献帝那样委曲求全迫不得已的也是情理之中。倒霉皇帝,亡国之君献帝在历朝历代亡国君主中,算得上很特
-
汉武帝和海昏侯刘贺是什么关系?
海昏侯刘贺(江西海昏侯墓葬第一代主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汉武帝与李夫人生育了昌邑王刘髆,而刘贺就是刘髆的儿子。汉武帝与钩弋夫人赵婕妤所生的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孙,所以在宰相霍光的主持下,让刘髆之子刘贺入嗣给汉昭帝,继任皇帝之位。汉武帝子孙众多,然而他的陈皇后与卫皇后
-
汉朝名将辈出,作为名将之一为什么说“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作为西汉时代的名将,但却始终没能够封侯封爵。李广不守人臣之礼汉景帝时代,吴王刘濞联合其他诸侯王共同造反,发动了著名的“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出自己的亲弟弟梁王刘武、大将军周亚夫与李广等人共同平定叛乱,七国之乱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李广战功赫赫做出了巨大的贡
-
汉宣帝彻底平定了匈奴,奠定了汉强匈弱的局面,为什么没有汉武帝名气大呢?
用词不当,“奠定”这个词还是用在汉武帝身上更恰当,而不是汉宣帝。汉朝强大而匈奴弱化的局面,乃是汉朝初期到汉武帝时代奠定了基础,在汉宣帝时期正式形成。秦汉时代,中原因为皇帝大兴土木与频繁的战争而民生凋敝。直到汉朝初年,中原仍旧是实力孱弱,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用来拱卫中央的诸侯国,却也
-
汉朝的征服欲,为何比其余的华夏王朝要强烈?
谢邀,其实汉朝也就汉武帝等少数帝王时代征服欲比较强,这样的君主历朝历代基本都有。并不能说汉朝的征服欲最强。汉朝征服欲并不强纵观汉朝历史,除了汉武帝之外,其他皇帝在位时代并没有什么对外征服,汉朝对外扩张基本都集中在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北攻匈奴,东北灭卫氏朝鲜,西南征服西南夷,东南灭
-
汉武帝和汉宣帝谁是更成功的皇帝?
汉武帝刘彻与他的曾孙汉宣帝刘询,在历史上显然是汉武帝的名气要更大一些,然而相对于开创千秋功绩的曾祖父,刘询治理下的大汉帝国也是欣欣向荣,国力强盛。汉武帝时代大规模对外战争,虽然让汉朝的威名传扬四海,然而穷兵黩武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国内的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汉宣帝时代四海升平,对
-
既然说“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那么为何大都不将蒙古算为当时汉朝的领土呢?
谢邀,看了问题可以再举例一个,普法战争以后法国战败,普鲁士军队攻入巴黎,在凡尔赛宫镜厅宣布了德意志帝国的成立,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够代表法国已经成为德意志的领土一部分。西汉攻打匈奴,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封,只是战胜匈奴的象征,并没有将领土扩张到哪里。封狼居胥:汉武帝元狩四年,卫青与霍
-
为何汉武帝一定要灭了卫氏满门?
谢邀。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卫青一死,汉武帝将自己的祖宗汉高祖刘邦那一套也发挥的淋漓尽致。西汉的卫氏一族可以说是个传说。所谓的“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卫子夫,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贱的皇后。是其母亲卫媪与人私通所生,是
-
汉朝为什么能横扫匈奴?
谢邀。汉朝从汉武帝时代,对匈奴的战略格局发生了逆转,年轻的皇帝刘彻把匈奴打得落荒而逃。除了他本人用人得当兵法得当,更关键的还是在于他的祖辈们。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哪怕是杀伐决断丝毫不逊色给男人的吕太后,他们就真的打不过匈奴嘛?问题不在于他们自己身上,而在于“巧妇难
-
汉武帝为何立8岁的刘弗陵为继承人?
谢邀,汉武帝刘彻虽然雄才伟略,但是他的儿子并不算多,弥留之际想来想去,最适合的也就是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了。除了自尽的戾太子刘据、英年早逝的刘闳,汉武帝剩下的儿子中,燕王刘旦有不臣之心,在戾太子自尽后以为自己有机会做太子,准备入长安,结果被汉武帝给削了地;而四皇子广陵王刘胥,行径荒
-
汉朝使臣班超真的到达过罗马吗?
谢邀。我是澹奕,欢迎交流。班超与张骞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出使西域的汉朝使者,对于罗马(大秦)的记载,并非班超本人到达国大秦,而是他的手下甘英。《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一名犁犍,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汉朝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其国,入海,船人曰:海中有思慕之物,往者
-
汉代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背景是什么?
西汉初年,因为秦末、楚汉以来连绵战争而民生凋敝,所以汉朝统治者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老子》汉朝初期的几代皇帝都主张“反秦之弊,与民休息”。自汉高祖刘邦统一,历经孝惠、高后、文景,其间群臣多好黄老无为之术。而所谓的“无为”,并非一切无所事事,无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