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人转发一篇文章,中医刘希彦宣称“中医无绝症”,如何评价这种说法?
我家邻居有位50年代医学院毕业的老医生,他一直就瞧不起中医,经常称中医治病太多手法是故弄玄虚,尤其号脉是骗人的鬼把戏。
我家又有位街坊是走街串巷的剃头匠,平时喜欢看中医医书,晚年摇身一变竟成为十里八乡很出名的大夫,专治疑难杂症,包括癌症病人,也许病急乱投医,也许我的这位街坊替人治病真有两把刷子,反正这家请那家带,吃香喝辣,因为我家天天有打探神医家住址的病患者和其家人。
说句大实话,我对中医和西病是个门外汉,可以说一窃不通,但对中医刘某人的"中医无绝症"此言,我以为此人过于自信,有些江湖郎中耍贫嘴之嫌,当然是脱离实际,过份夸张,是无人相信的,确定无疑……
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人转发一篇文章,中医刘希彦宣称“中医无绝症”,如何评价这种说法?
我是亲自见识过中医的效果,对中医出色的效果赞叹不已!
我说一个我的亲身经历吧。三年前,我4岁的儿子,不小心被开水烫伤了胸口。我当时不在家,老婆不知道从哪学来的缺德的小妙招,给孩子抹了牙膏,疼的孩子哇哇叫。我回来一看,狠狠教育了她一番。就开车带孩子准备去医院。半路碰到邻居了,他建议我去隔壁村找一个老中医,祖传治疗烧伤烫伤,效果很好,他自己就治疗过,一点疤都没有。我半信半疑我就去了。
我到了地方之后,一打听,结果老中医已经过世了,但烧伤药的配方留给了他的后人。因为没有行医资格证,他的后人没有开诊所,在厂里上班。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带着孩子来到她家里,她给孩子的伤口上擦一些黑乎乎油乎乎的药膏,然后用纱布包扎了一下,说明天这个时候过来换药,回家不要沾水,一次收费20块。只换了5天药,第五天,伤疤已经愈合了,人家就说可以了,不用来了!我说这疤痕怎么办?能消除吗?人家说,一年以后疤痕就自动消失了。
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疤痕越来越淡,一年以后果然消失了,现在完全看不出一点受伤过的痕迹。心里不由得佩服!不住院,不吃药,只用了100块就彻底治好了,而且还完全不留疤痕!简直神了!
其实现在很多中医很有用的方子都散落在民间,非常难以收集整理,就因为缺少一张行医资格证,不能从事相关行业。只能靠口碑,口口相传,在家卖药。但国家又规定了,凡是没有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都是假药。所以只能小范围的,偷偷经营。
我们这个地方,还有个乡村老中医,专注妇科疾病,专治不孕不育,效果很好!甚至生男生女双胞胎都能给你调。可惜她老人家已经过世,不过药方却留下来了!她交待后人,一定要把她生前终结的药方刻在自己的墓碑上,留给后人。
我上个月专门去寻找这个“药方碑”,还真被我找到了!这是我当时拍的照片,大部分都是治疗不孕不育的方子。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如果有需要全部药方碑照片资料的,可以关注我,私信回复“药方碑”就可以了,系统会自动回复。
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人转发一篇文章,中医刘希彦宣称“中医无绝症”,如何评价这种说法?
本人认为,《易经》的阴阳相生相克理论体糸,是对自然与人类的本质及其规律的高度概括,当应用于作为中医理论时,它也是对人体生理与病理的高度概括,因此,从中医整体性理论的角度来说,除了遗传性疾病,已濒临死亡、缺少治疗必需时间的疾病,以及已处于衰老至遗传寿命极限的病人之病这三种情况外,其它疾病都是应该可以用中医治愈的,因而“中医无绝症"这句话有正确性的一面,但是,必须从下述两方面正确理解它:
一、中医理论的整体完备,不等于局部细节化理论的完备,也不等于现实医疗方案的完备尽管中医在整体理论上十分完备,但并不意味着在人体各个器官与组织细节化理论的完备,也不等于针对任何疾病均已有完备的药物及其它治疗方法的可行方案,因而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二、只有高智商的人,才能吃透中医即使有了某些疾病的完备细节中医理论与治疗方案,并不意味着所有中医生都能把中医整体理论、细节理论与治疗方案吃透,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中医理论是高度概括的抽象化理论,只有极高智商与出类拨翠的人才能真正吃透它。虽然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运用已定型的各种验方与医疗方法,但是,要想做到准确判断病情,并针对具体病症特征灵活地运用,则离不开对中医理论的全面掌握与透彻理解,这对于低智商的人而言,将会变成琢磨不透的"玄学”,有可能担误治疗,也有可能误人性命。
我为什么提出中医专业的录取分数必须远高于西医及其它大多数专业?原因不仅由于医学涉及人命关天,还在于吃透中医理论需要极高的智力天赋,特别是抽象思维天赋!
我举个例子,黄闰月先生是戴有一系列桂冠的中医学者,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中西医结合临床副教授、国家公派荷兰访问学者、风湿免疫学专家,但他仍然公开支持“庞教授说妇科”转发美国学者认为骨质增生、甲状腺结节、痔疮、慢性鼻炎、关节疼痛、慢性咽炎、湿疹、偏头痛、胃酸烧心、脚气病、病毒性感冒、失眠等疾病不需要治疗的观点,令人十分震惊,实际上这些疾病对患者的折磨是严重的,其中有些病,比如慢性失眠、湿疹等,可以危及患者的命运,是必须治疗的疾病,而且民间也有大量十分有效的中医疗法,但是黄闰月博士居然全然不知,这说明他也没有吃透中医现有理论,也不全面大致了解中医的现实状态,作为上层学者的博士尚且如此,因而对普通中医生的理解能力与水平便可想而知。
或许那些"中医黑”们并不赞成我的上述观点,方舟子从中国平均寿命的历史变化的角度全面否认中医的科学性,实际上这是十分无知的表现,寿命不仅涉及医学发展水平,而且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强度、医疗教育发展水平、医疗普及率与医疗费用负担能力等因素均密切相关。
中国在近代人均寿命的大幅度提升,有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等原因,也有中、西医学进步与医疗普及率大幅度提升的原因。
还有人说,中国历代皇帝有几个是长寿的?难道御医不代表当时中医的最高水准吗?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纵欲者,万劫不复!大家可听得明白?
中医黑们只顾攻击中医,而对世界十大瘟疫均发生在欧美与中东;一系列西方国家的西医大罢工,人口死亡率不升反降;美国持续流感大暴发,近期流感死亡量升至每周4000人以上;每年死于对西药的抗药性的美国人均有数万之众等大量事实,均处于无知与沉默状态,或者处于认为与西医的严重缺陷无关的失聪状态。
中医,是在大自然只能为人类提供植物、动物与矿石等素材的历史条件下,历经数千实践,并已升华为具有系统性理论的严密科学,它面对的药材,成份复杂,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只有中医按偏性分类的中草药学,才是科学地运用中草药的科学,是单成份的西医永远无法替代的医学,方舟子等“中医黑”们对中医提出的“废医验药”主张,是“科盲”级的极端愚蠢的提法!
中、西医各具优势与缺陷,互补发展成为并存的“现代医学",这才是人类医学的正确发展方向与出路
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人转发一篇文章,中医刘希彦宣称“中医无绝症”,如何评价这种说法?
这种文章我从来都不会打开来看,经常发这类东西的人,我也基本上都屏蔽了。说句难听的,微商卖东西刷屏,好歹是图财不害命,这种在疾病面前,散布夸张的谣言,误导人,甚至可能误导病人,跟江湖骗子有何区别?
人类的力量,目前还无法违反大自然的规律。在疾病面前,狂妄自大地吹牛不上税,这种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医,只是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或者高级中医黑而已。
我虽然是西医,但是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中医有它自己独特的地方。但是你非要说天上天下为中医独尊,其他一切现代医学都是妖魔鬼怪,甚至鼓吹无绝症这种破天大话,那就真的只能让人笑掉大牙了。
哦,对了,还有那句经典的杠精必备:西医让你明明白白死,中医让你稀里糊涂活着。事实上很多生活中的病人,都是被中医骗子骗了钱,耽误了病情之后再去投靠西医,结果已经治无可治的。
就好像强奸犯满足了自己的兽欲,还得让被害者喊爽,明明当了婊子,却非要立个大大的贞节牌坊。真正有几分本事的中医,就是被这些渣滓搞坏的。
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人转发一篇文章,中医刘希彦宣称“中医无绝症”,如何评价这种说法?
中医认识人体的方法就是“司外揣内”,治疗方法主要是“取象比类”。
什么是司外揣内?就是切着脉就揣测人体内部活动规律,说白了就是瞎子摸象,就是瞎猜,这种臆想方式不可能对人体组织有正确认识。所以,中医没法画出细致准确的血管图,却臆想出不存在的十二经络网(你们看到西医院手术室里下刀扎针,哪个西医生会关心经络和穴道吗?);中医对骨骼的认识“一年有365日,人骨360节”也是瞎猜,数了几千年都没数对;更何况对内脏的功能认识也是充满了谬误,更不用说止血技能,细菌认识这些基本知识。
“取象比类”说白了就是吃啥治啥,以蝙蝠屎“夜明砂”为例:中医认为蝙蝠晚上飞,那一定是眼睛好得很,于是,就用蝙蝠屎加工成夜明砂,专门来治疗眼疾,还有穿山甲片,加工炮制成中药,用来给孕妇催奶,中医认为:穿山甲连山都能钻穿,还钻不穿你孕妇的乳房?又如:用漆黑的何首乌来治疗人的白发,每次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中医,我都很疑惑,难道老中医不知道何首乌可以治疗白发吗?至于吃牛鞭狗鞭壮阳,吃核桃补脑,因为核桃形状像脑髓,甚至因为韭菜音同“久”,就认为有延长时间的作用,用来壮阳,有一种植物,因为名叫“防风”,就被用来治疗风寒等等,都是中医理论里的想当然,其实不奇怪,中医理论来至于一本古时候看风水,占卦用的《易经》,本身就是一种形而上学,对事物的认识缺少科学性是必然的。
中医理论的来源《易经》,迷信和想当然的地方很多,治病非常的不靠谱,连得到最好医疗的皇帝都是如此,所以才有了“七十古来稀”的说法,看中医,能活过七十岁,那是自古少见啊!一个小小的阑尾炎都会要你命,你能活多久?所以生病了,还是去看西医吧,看看人山人海的西医医院和门可罗雀的中医医院,你就会明白,没人想拿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开玩笑。
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人转发一篇文章,中医刘希彦宣称“中医无绝症”,如何评价这种说法?
算了,我还是不回答了,免得被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