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战争中美国仅伤亡6万士兵,为何回国后却有10万美军选择了自杀?
美国在越南投入的兵力数字并非什么秘密,他们共投入了650000人,最高峰时在越南有184000人,其中死亡58220人,受伤303616人,失踪约2500人。被俘人员为771人,其中死亡113人。美军的越战老兵完全就是种社会现象,他们这个人群拥有着最破碎的心灵和最旺盛的自杀倾向。
-
二战期间,英、美的援助对苏联重要吗?为什么?
这个还是相当重要的,毕竟除了明面上的武器,钢铁、物资、机器工业的援助也占了相当多的比例,苏联虽然并不是靠这些援助打赢了战争,却也因为这些援助少死了不少人,也得以更快的反攻回去。战机方面,苏联和美国一共支援了18303架战机,其中英国主要提供的是“飓风”战机,这型战机属于30年的老
-
二战为什么感觉到苏联有很多人,补充兵源为什么那么快?
这是苏联在二战极为厉害的一个特点,他们爆兵速度非常快,虽然战争初期丢失了几百万部队,却在回过神来以后,吹气球一样迅速的拉起一支更大的军队。在谈论一切苏联爆兵问题前,最好先了解下苏联的人口。苏联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在1939年他们就拥有1.6亿人口,且同年就拥有433万新生儿
-
加特林和巴雷特,在战争中哪一个更重要,对此,你有什么高论?
首先对“加特林”这种称呼表示疑问。所谓“加特林”并非是指某种武器,而是一种机关枪的工作原理,与“管退式”、“导气式”、“自由枪机式”等等是概念并列的。所以你单纯的说“加特林”,我完全可以理解为上图那种东西。好嘛,手摇加特林机关枪,西进运动的功臣,两门加特林可以封锁几百个印第安人的
-
把现代小口径高炮装到二战时的战列舰上,能防住鱼雷机的轮番攻击吗?
当然能防住,二战鱼雷机除非搞那种几公里以外的鱼雷乱射,否则靠二战的正规鱼雷机战术根本没办法奈何经过现代武装的战列舰。别的不说,就俾斯麦战列舰那玩意儿是保准平安无事的,英国的剑鱼攻击机还没到能往炮口上蹭的能耐,主要问题是德三使用了寒酸的37手拉机。其实二战鱼雷机连当年的人操20mm
-
二战后,奔驰公司和大众公司是如何对二战劳工进行赔偿的?
这事儿得从劳工说起。德国在二战中征用了大量的劳工从事生产,有犹太人,有战俘,有异见人士,有其他国家的民众,根据当时的统计,有大约50万奴工成为纳粹德国的劳力。“辛德勒名单”里面描写过不少这样的情节,但许多人会看得一头雾水,辛德勒是怎样找纳粹批条子拉来劳工的呢?这种劳工一般由企业向
-
苏联租借戈格兰岛,芬兰为何宁可战争也不租?
戈格兰岛问题不应该被单独拿出来说,苏联从这场战争中获得了卡累利阿旁边的的芬兰领土,获得了维堡,获得了雷巴奇半岛、芬兰湾四岛,以及强租了汉科半岛。戈格兰岛,便是这芬兰湾四岛之一。为什么苏联非要弄这些地方呢?没别的原因,实在是离苏联太近了。芬兰湾是什么地方?这个峡湾内海与我国的渤海极
-
讲讲美军在越南战争中著名的狙击手及相应战例?
越战最著名的美军狙击手是“查克·马维尼”(Chuck Mawhinney)。此人服役于海军陆战队,仅服役了16个月,射杀了103人。此外,还有216人属于“可能被射杀”,但没有确凿的官方认定。马维尼的父亲就是海军陆战队的狙击手,这份工作完全是家传事业。据说他6岁就能拿玩具枪打中昆
-
你觉得有战争还是没战争好?为什么?谨慎回答?
我不认为战争是好事,没有战争才代表文明进入了更高的层次。有的人喜欢从大范围着手,又是哲学,又是社会学、人类发展史,将战争夸得金光灿烂,成了人类前进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历史的必备产物。然而我仅反问一句——你愿意自己的孩子生活在战火纷飞的世界里吗?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希望如此,少部分缺心
-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没有航母?
德国二战有航母,但没有建造完成就停工了,算得上是二战一大憾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人的境地完全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再加上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以及20世纪前半叶经济的不景气,德国海军的发展几乎就是交了张白卷。整个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海军基本没有什么建树,20年代不仅仅有
-
1939年,一块鸟不拉屎的地方,为何日本和苏联之间会爆发战争?
1939年诺门罕事件,苏军与日军发生了规模不小的战争,最后以日本的溃败告终。朱可夫带领的苏军部队虽然损失相当巨大,但却表现的极为坚定坚决,漂亮的赢得了胜利。让一场足以威胁到自身的大战,迅速被吓阻平息。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策划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对华全面战争爆发。日本海陆
-
为何德国二战后不开发虎式系列了?猎豹战车也没有?
虎式坦克能称霸世界吗?猎豹战车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吗?德国人不是傻子,他们在战后的那段时间里早就停止了愚蠢的为军国主义招魂行为,就算开发出新坦克,也不可能与二战那些挂上法西斯罪名的战争机器划等号,豹2坦克从没嫌自己订单多了。顺便说下,二战的豹式坦克是“Panzerkampf
-
战争中敌方伤亡情况是怎么统计的?而且还精确到人?战斗结束跑都还来不及?
战果统计历来都存在差异,很难得到一个真正精确的数值。所以也经常发生战后做调查,两边数字完全对不拢的情况。能得到敌方完全详实的伤亡统计只有一个办法——全歼敌人并打扫战场。通过整建制的清查以及缴获的花名册可以很容易的得到歼敌数量。某些大战尘埃落定后,拥有不少这样的机会,建制越小越好统
-
战争中,对付坦克最有效的武器是什么?
坦克自诞生起,用以对付坦克的武器就开始不停的翻花样。说起“最有效”的武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坦克才刚刚发明,早期的坦克就是蒙了铁壳子的拖拉机,从设计概念到机械能力都十分欠缺,那时候的坦克是相当脆弱的东西。堑壕战中,皮薄大馅的坦克开始给机枪和大炮主宰的沉闷战场
-
二战末期,面对着美军的极大的优势,日本为何不愿意投降?
奸猾的日本人并非不想投降,而是不愿放掉已经吃到嘴里的利益,更不愿意无条件的放下武器。所以日本人在战争末期反倒表现出极为强硬的做派,他们打出了“一亿人玉碎”的标题,煽动、训练和武装了大量的平民,以鱼死网破的态度面对外敌。不过,所谓的“一亿人玉碎”其实只是个喊法,是日本高层刻意制造出
-
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待遇究竟有多惨,四等人这个称号贴切么?
一等空军亲儿子,二等海军小奶味,三等陆军大牲口,四等马润收破烂,这是美军传统。二战时期还没有空军这个独立军种,它们还属于陆航部队,所以那会儿是海军奶味们一等人,陆军牲口们二等人,马润们还没混到四等的地步上去。直到1947年,百般受宠的空军被从陆军中抽了出来,现代的四等人阶级才基本
-
二战美军武器精良,两个人真的就能压制日军一个班吗?
这是一种单纯火力上的说法,基本上都传自日军自己的吐槽,并不代表美军两个步兵真能在2V10的战斗中长时间压制住日军。毕竟人是具有主观行动力的生物,如果日军10个人从四面八方包围,试问2名美军能如何应对?不过,在太平洋战争的环境中,日军的确是为此憋了一肚子火,因为他们赖以自豪的“精准
-
不知大家最喜欢的二战枪械是什么?ヘ(^_^ヘ)?
我比较喜欢的二战武器有三样,M1卡宾枪、MG42机枪、M1911手枪。多年以前,曾经于某人武部仓库见到过一把真的M1卡宾枪。虽然全枪已经半朽霉烂,连枪机都锈成了一坨铁渣,但当时依然给它吸粉了。在此之前我只在图册中见到这把枪,甚至没有细心的去关注。怎么说呢,握持感很棒,光溜溜的护木
-
地球上有什么地方,是因为战争而引起的地形变化吗?
当然有,战争的破坏能力是相当大的,古今历史上都不乏人类的战争改变地形地貌的案例。第一次世界大战炸塌了整座山最直接的例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伊普雷运河一九一七年战役,协约国方为了夺下同盟国德军固守的一条八英里长的山脊,动用战斗工兵在山下打了条巨型隧道,然后把整座山掀上了天。与德军对
-
纳粹德国是如何在二战中离制造核武器越来越近的?
越来越近?好像事实并非如此吧,二战德国从来没有离核武器近过,他们走的不是弯路就是死路、岔路,连核武器究竟是什么概念都没搞清楚。学科带头人海森伯格在广岛原子弹后还算错了临界质量;德国人大量的时间都耗费在基础的“重水生产”和“减速剂研究”上,然而原子弹不需要减速剂,那是核电站原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