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都觉得一旦爆发战争军事专家能指挥战争,那么游戏高手放在军队中能当特种兵当兵王吗?
这里显然是有很大误区的,电视上的军事专家们并非专业指挥官,他们许多都是智库人员和相关军事技术专业人员,比如房兵、尹卓、张局座、杜文龙,他们本身怕是一天指挥经历都没有,当参谋绰绰有余,但要指挥作战却未免强人所难。游戏高手就更扯淡了,所谓的“特种兵兵王”无不是全军的人尖子,几个打游戏
-
二战时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历史将会如何发展?
我想说的是一个珍珠港前后的故事,历史是有惯性的,并不会因为某些小节点的消失,就让全部的事情转变为另一个样子。二次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也并不是仅仅是从1941年12月的那场偷袭中开始的,它的许多环节从更早的年代就已经被定好了,有1930年,有1935年、37年、甚至更早的第一次世界大
-
为什么有人说二战的冲锋枪能造的那么便宜?
没毛病,便宜枪便宜造,二战时期,露脸最多的冲锋枪本来就是大规模装备的火力补充工具,如苏联的PPSh41冲锋枪,被整团整师的装备给新兵,作为“不需要训练也能使用的武器”。英国救急的的司登冲锋枪,粗糙得如铁管一样。基于“大规模装备”和“易用性”的原则,英国、美国、德国都将冲锋枪列入了
-
二战时,一个狙击手最多能抵挡多少兵力?
狙击手,一般是无法用来抵敌的,他们只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战术来阻滞敌人,通过冷枪和心理威胁,让对手不得已停下脚步,等到消灭狙击手再前进。然而这种战术只能偶尔为之,在大部分时期,普通的前沿战术神枪手们只能利用敌我双方胶着的绞杀战来获取战功,抵挡住敌人的并非狙击手,而是一整个部队作战体系
-
战争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这种说法对吗?
不能完全否认战争对科技的推动作用,但我认为真正促进科技进步的是人类文明的积累、聪明才智的抒发、敢于进取的勇气。战争行为,顶多算是在“进取”上更加丧心病狂罢了。文明的积累绝对是科技进步的第一要素,否则科技不进步,人类不发展,你让科技如何发展?你让那些黑野人打部落战争,他们能打100
-
二战中,盟军是如何俘获第一辆虎式坦克?
说来话长,他们第一辆虎式坦克是靠丘吉尔坦克和6磅炮卖力才弄到的,还多亏了那车德国装甲兵的懦弱,否则当年的盟军闻虎色变,哪有本事硬生生俘获一辆虎式?时值北非的突尼斯战役前,美英军与德军打的那叫一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战场上是红旗招展,人山车海。但无论是美军才装备的M4谢尔曼坦克,还是
-
为什么有人说德国发起的二战拯救了美国?
美国不需要拯救,二战的欧战部分,实质就是欧洲人窝里哄,把自己从世界之主的神坛上打了下去,反而让趁虚而入的美国和苏联摘到桃子的过程。美国人从一开始就介入了二战的进城,从西班牙内战到慕尼黑阴谋,从东欧的混乱到日本侵略的资源,美国的黑手无处不在。罗斯福为美国在20世纪初期的政策早就打好
-
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为何命止于没有审判的死刑?
隆美尔是被纳粹党当面以“叛国者”的名义暗杀,然后在明面上以“突发脑溢血”昭告天下。希特勒要的就是隆美尔“死”,而经过正规的法律途径显然不可能达到杀害隆美尔的目的。作为德军高级将领,隆美尔是一位声望在民间和军队都颇高的人物,又是希特勒的身边近臣。轻易的一杀了之,无疑会造成第三帝国内
-
现在世界上哪些地方还有战争和饥饿?
这个,太多了,战争和饥饿哪里没有?我们只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比如叙利亚,有句话叫“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 天堂若有天空,大马士革必与它齐名。”,这个与一千零一夜联系在一起的美丽国家,在老王学生时代曾一度想去旅游,但现在,显然不可能了。反对派武装、恐怖组织、外国势力、
-
如果以现代造船技术和武器技术制造装备巨炮的战列舰,会比二战时战列舰厉害多少?
这个嘛,要是真能造出这样一艘船,恐怕二战全球的战列舰拉出来组个编队都打不过一艘现代战列舰。现代造船技术对比二战,已经产生了超越几代的差距,不过总体上来说,船舶的设计原理并没有拉开太多,战舰也没到那种挨上炮不会沉的地步,所以想造出那种万炮从中耍无双的不可能,充其量舰体更合理,更坚固
-
你如何看待只有战争才能快速推动发展这种观点?未来200年内谁才是新的世界霸主?
战争推动发展,这很明显还是美国凯恩斯主义的那一套。只要美国社会需求放缓,他们就通过战争这种巨大消耗的东西来拉动社会运转,提振经济。其实凯恩斯主义并非只有战争这一条路走,但美国人很显然迷恋上战争了,通过战争制造的“发展红利”,他们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跌落。为了战争而发展的军事科技
-
二战时期,希特勒的电锯枪是什么样子的?
所谓“希特勒的电锯”,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MG42通用机枪。这把武器同时还有“撕布机”的名称,这是因其因为射速极高,子弹连续发射时会产生宛如厚布被撕开的声音,用成语形容就是“声如裂帛”。不过,“撕布机”的翻译不准确,这个词来自于人们给MG42取的“linoleum ripper”这
-
历史上有没有以借助军事演习为幌子,而直接攻击其他国家的战例呢?
这样的事例很多,老王举三个例子吧。卢沟桥事变这是我们中国人最熟知的一段历史:1937年7月7日下午,日军华北驻屯军一个大队跑到卢沟桥附近区域,故意穿插进中国驻军的驻地缝隙之间,在晚上19点30分举行了莫名其妙的实弹演习。到22点40分,日本一行军人找到中国驻地,声称有一名叫“志村
-
二战时期,小小的燃烧瓶是如何攻克坦克的?
二战时期的燃烧瓶,有个独特的名字“莫洛托夫鸡尾酒”(Molotov cocktail)。话说当年苏芬战争,苏联采用采用了一批飞机投掷的燃烧弹轰炸芬兰,要挟芬兰屈服,这些燃烧弹不少伤到了平民。但当时的苏联二号人物莫洛托夫却当着记者的面扯淡,说苏联没有空投什么燃烧弹,那些被空投下去的
-
二战时法国拥有140多万军队,为何对战德国一败涂地?
1.法国人作战思维陈旧,在军事学科的研究和新型战法的研究上落了下乘,他们始终紧抓一战的“堑壕战”思想不放,结果德国人通过从阿登山区的闪击战,轻易的绕开了法国人的工事群,又通过大规模的装甲突击应用,以“闪电战”将法国一切两半,失去纵深的法国背面是大海,正面是德军,英国人只想着跑,根
-
一战中德军为什么要发动凡尔登战役?这场战役为什么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所谓“凡尔登”是转折点,这是因为它消耗了德军大量的人员和财力、士气,同时还是另外两场肉磨子战役“索姆河会战”、“勃鲁西洛夫攻势”的直接引子。这三场战役在1916年夏天弄死的人数怕是旷古绝今,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此三战,是不转折也转折了。凡尔登是个法国的军事要塞,这个要塞确实有些固若金
-
日本二战时为何要偷袭珍珠港?
这世间没有什么不是逼出来的,日本偷袭珍珠港当然也是逼出来的,因为这关系着日本的生死存亡。偷袭珍珠港目的很简单——干掉美军太平洋舰队,为日本海军抢占殖民地和资源产地提供时间。截止珍珠港发生的1941年12月7日,日本的战争资源其实已经趋于枯竭,不打他们就自动完了。他们此前的战争主要
-
一个现代的机械化师如果放在二战时期,会有什么作用?
我认为,这只部队首先得要有人能养得起,战斗力倒是下一步的问题。在二战那个年代,能养得起一只机步师的代价太大,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有这个能力,就算有能力,在不配套的生产力与时代局限上,人家可能用同样的代价可以养5支你这样的部队,性价比完全不行。炮弹不算,那些突击步枪子弹都能耗得罗斯福
-
二战后,法国为何还能变成常任理事国?
这世界有条真理——权力是争取来的,法国人也也是一样,一部分法国人虽然做了亡国奴,但还有另一半法国人选择了抗争。不光是抗击傀儡政府和德国纳粹,他们还需要面对内部的分裂以及来自美英的压力,能走到建立战后秩序那一步,除了运气外,还有智慧、勇气以及牺牲。我们的目光不能放在法国二战初期的失
-
古代战争会留下大量士兵尸体,人们是如何处理战场的呢?
所谓“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我们从这血泪斑斑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下古代战场的悲怆。古代作战哪里又什么处理战场的条件,大多数情况下野战的战死者是没有人管的,暴尸荒野,任由野狗禽鸟啄食,最后化为森森白骨。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少大战场在战争过后,随即变成的“烟瘴之地”。无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