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一定要盖大观园迎接省亲?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六回回前总批第四条:“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对这条批语,有各种各样的解释,索隐派更是以此索出许多隐秘之事,把好好的一本小说解读成了玄学秘码。我觉得这段评语说出了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小说,持别是现实主义小说,必然是反映现实又
-
《红楼梦》是宝钗的咏白海棠诗好还是湘云的好?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咏白海棠》是大观园诗人们第一次集体展示才华。起诗社后第一次命题作诗。当时史湘云不在现场,是过后听说众人作诗才补做的。她的诗,没有参与现场评判。开始参与创作的有四个人,他们是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李纨做为主考官,当场给出了评判:“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
-
你认为莫言和金庸谁更厉害?为什么?
这个问题看到好长时间,很想说两句,一直不敢开口。因为这个题目有点大。以我的能力有点拿不动。但这两个人都是我喜欢的。在过去五十年中选两个我最喜欢的作家,我肯定选这两个人。至于谁厉害,还真是很难说。看到许多对二人的评论。一般的观点是说,莫言的小说是纯文学,或说是高雅文学,而金庸的小说
-
红楼梦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写的?
《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以前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都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原曹雪芹只写了前八十回,之后的部分是高鄂补写的。这个结论,是主流经学界的学者在严肃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大家都相信这个结论,不会有谁提出怀疑。现在,连曹雪芹的著作权都会被提出质疑,或者干脆是
-
《红楼梦》中,贾府为何要用探春一生的幸幅去为南郡王的战败被俘买单?
谢邀。《红楼梦》中,贾府为何要用探春一生的幸福去为南安郡王的战败买单?这个提法,我是不太同意的。《红楼梦》中探春的结局是远嫁,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因为,第五回中的判词和曲子说的很明白。其中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万里东风一梦遥。而且这个判词的配图是
-
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两句话?
中国文化的根在《易经》思想,它是先民们观察宇宙的经验与智慧的总结。《易》的核心在阴阳观念。中国人对同一事物的分析,往往不是从单一方向上入手,而是善于从阴阳不同的方面来分析事物。同一件事,往往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既有阴,也有阳。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使的中国人
-
如何评价《红楼梦》中贾雨村这个人物?
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像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读者也就会有一千个贾雨村。有些读者认为,贾雨村就是一忘恩负义的小人形象。一个最简单的证据,网上常有人问。贾雨村在飞黄腾达,当上了金陵知府之后,在已经知道了香菱就是自己当年的恩人甄士
-
《红楼梦》里对贾母、王夫人、贾政等,何以不分辈分、主仆都称“老太太、太太、老爷”?
提问者没弄清楚,老太太,太太,老爷这些称呼,本身就含有辈分的意味在内。但是,贾府的这种称呼,是国家政治体制之内的官方称呼。而中国传统政治在家、国、体下的文化思想影响下,形成家国内构的政治形态。国是家的放大版,家是国的缩影。因此,在古代社会里,官员与面姓之间的关系,都以伦理关系相比
-
如何用一句话评价金陵十二钗?
春愁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千红一哭女儿意,万艳同悲花精神。字字看来皆是血,不是情人不泪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红楼梦》中“木石前盟”到底是谁和谁的“前盟”?
这个问题,本来是很简单的。《红楼梦》的中心情节,写的就是男主人公贾宝玉和女主人公林黛玉以及薛宝钗之间的情感与婚姻的纠葛。“木石前盟”,说的是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林黛玉的前生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而贾宝玉的前身赤是赤霞宫神瑛侍者。神瑛侍者的“瑛”就是“美玉”的意思。而
-
如今中国作家还能不能写出四大名著之类的书?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国小说较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等等。到明清时期,中国小说开始大兴。这个时期,小说家人才辈出,作品也丰富多彩。短篇小说出了出了冯梦龙、凌濛初、浦松龄等大家。长篇小说创作也是一派繁荣景象。四大名著,就是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四大名著是
-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与曹雪芹的构想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
通行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鄂程伟元后来补的。《红楼梦》的续书有很多。补写的最好的,还是高鄂的。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独立完成的。中外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两个人合作完成而成为名著的小说。高鄂的续书虽然是所有续作中最好的。但也免不了有与前边不相符合的地方。优秀的小说能成为经典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副册中,有可能是哪些女子?
这个问题显然又受了一些所谓“红学家”的影响。刘心武大约提出过《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副册”以及“又副册”各有十二人,最终组成所谓“三十六人的情榜”,而且,刘心武在央视的讲座中,还大体的推测了一下,到底那些人可以进入“十二钗副册”,那些又能进入又副册。于是,许多读者相信了这种说法,
-
《红楼梦》中,贾政为什么那么怕忠顺王府?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贾政为什么怕忠顺王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封建等级制度之下的官大一级压死人。不要说是明清时期了,就是现在,平头百姓见了当官的,还有许多怕的,小官见了大官更是战战兢兢。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第二方面,《红楼梦》中贾政与忠顺王府的接触,是因为贾宝玉与琪官的接触。
-
为什么《红楼梦》看着那么“娘”,那么不好看,大多数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却又是名著?
《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名著,当然一是因为它深刻的思想性,二是因为他高超的艺术性。说它娘,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它的主人公贾宝玉的性格中,有明显的女性化特点。贾宝玉的女性化,是与作品性的思想性有关。《红楼梦》主旨是谈情的。通过贾宝玉的婚姻和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婚姻道德的不合理。曹雪
-
《红楼梦》里秦可卿劈腿贾宝玉了吗?
谢悟空小秘书之邀。从《红楼梦》通行本的情节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秦可卿这个人物,是中第五回出场的。这一回,大约是《红楼梦》故事上的一个转折点。不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红楼梦》都是通过少男小女们的情感生活和爱情故事,为切入点的。小说的前四回,是故事开始前的铺垫,第五回开
-
《红楼梦》都知道“贾"谐音假,那么贾府贾家人假在何处?
《红楼梦》的人名当中用了大量的谐音,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比如,甄士隐谐真事隐去;贾雨村谐假语村言;元、迎、探、惜谐原应叹息;霍启谐祸起;封肃谐风俗;冯渊谐逢冤;甄英莲谐真应怜等等。以谐音为名不是曹雪芹的独创,之前就已经有了。它有个明显的好处是与人物的性格联系起来,使人使人一望而知
-
史湘云长篇大套地说阴阳,有什么含义吗?
看过《红楼梦》的人,大约都不会否认,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既然如此,那么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阴阳观念在书中有体现,有讨论,也就毫不奇怪了。我始终认为,《红楼梦》的主旨是谈情的。其中反应的广阔社会场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都是做为谈情的背景出现的。三十一回中史湘云
-
《红楼梦》原著中,如何评价薛蟠和柳湘莲的关系?
谢谢邀请。在《红楼梦》中,薛蟠与柳湘莲最终的关系,是成了一对好朋友。这种好朋友关系,与今天所说的好朋友好兄弟的关系是一样的。在柳湘莲一冷入空门,随一僧一道而去之后,薛蟠表现出了很大悲伤,并因此流泪,这就是因为失去兄弟而伤痛。薛蟠和柳湘莲开始的关系,却并不是简单的一句朋友就可以交代
-
《红楼梦》中贾府如何摆脱被抄的命运?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贾府被抄的命运是无法摆脱的。如果能够摆脱的话,就不叫命运了。贾府的被抄。诠释的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命题,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既然是千年经验的总结,一定是有道理的。贾家从祖上的水字辈,到代字辈,再到文字辈,再到玉字辈,再到草字辈,刚好是五代。祖宗的贵荫,到此也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