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曰“人性本善”,荀子曰“人性本恶”。所以这人生于天地之初始,到底是善是恶?
孟子与孔子都是三岁丧父的苦出身,向往人间仁义的美好世界,满腔热情推行"仁政",故一路宣讲"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是富家子弟,从小遵循"弱肉强食"观念,一心想治国须铁腕,自然不以"妇人之仁"看问题,倾向"性本恶"也就顺理成章了。以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仁义,应提倡"性本善",看我美丽
-
荀子是儒家代表性的人物,他编造孔子杀少正卯了吗?符合历史事实吗?
孔子诛少正卯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学术疑案。之所以能争论千年而无定执,就是正反两方面都有充足的论据自证观点。所以,千年无定论。要给出符合历史事实的正确结论,除了需要深厚的学养之外,还要有过硬的历史资料。并非易事。如果没有新的考古资料做为证据。子杀少正卯一事,注定还要争论下去。
-
怎么看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的性恶论和孟子的性善论一直被人争议,各自的支持者还为此争议不休。事实上荀子的观点和孟子的观点没有根本性的冲突。我们先来看荀子的观点: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
-
你支持孟子说的“人性本善”,还是荀子说的“人性本恶”?为什么?
我始终信奉“人性本善”,然就事论事看,人天生便有“两面性”,正面+反面才能组成完整的一撇一捺一个人。事物无绝对,复杂的人心更不能只看一面。六合之中有日便有月,时空之外有白天方有黑夜。世间之味,有甜才知涩。寰宇四方,有寒冬才迷恋暖阳。苍茫大地,如太极两方,黑白相生,这才是宇宙平衡的
-
孔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中国最顶级的人才,为什么尽出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在学术上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巅峰时期,同时奠定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主流思想。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形成了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首先,文化学术的飞黄腾达离不开对经济上的依赖。毕竟吃饱了才有闲功夫胡思乱想。随着奴隶制的灭亡,生产力得
-
荀子为何对尧舜禹的禅让贤能提出质疑?
导语:曹操去世以后,他儿子曹丕继承了魏王、丞相的位置,没多久汉献帝便将皇位禅让给曹丕,从此大汉王朝宣布灭亡,曹魏王朝正式建立,曹丕顶替了汉献帝的皇位。这个时候曹丕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尧舜禹禅让的故事,我现在才明白,原来是这样。其实这就是赤裸裸的嘲讽,说明禅让这种事情,压根就不靠
-
荀子讲求礼法并施,他的思想适合作为先秦时期管理国家吗?
孔子说,我是儒家的建立者,被称为圣人。孟子说,我是儒家的继承者,被称为亚圣。荀子说,生晚了!好听的称呼都被你们俩给挑了,索性把儒家思想给颠覆了算了。于是乎,一位旷世天才就此诞生,他所提出的礼法并施的思想,基本上就是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王朝所奉行的思想。别看孔圣人高悬于庙堂,其实后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