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收复但泽,英法为什么要插上一杠?
所谓的收复,只能是纳粹德国单方面的说法,毕竟但泽走廊在一战后已经划归波兰,但泽市由国际共管。德国的索要,就是在挑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秩序,而作为战胜国,英法是欧洲战后秩序的维护者。说白了,就是曾经的战败国德国耍流氓想不认帐了,签好的《凡尔赛和约》不承认了,那英法作为欧洲城管,
-
卢沟桥事变是如何发生的?
提到卢沟桥事变,就得了解当时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两支日本军队,一支是日俄战争后日本夺取南满铁路和旅顺大连后,建立的关东都督府所属之“关东军”,关东军长期驻于东北要点,终于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而另外一支日军部队就是根据1900年《辛丑条约》,驻于平津沿线
-
张学良拱手将东北让给日本,为何日军不敢乘胜追击?
关东军顾名思义,只能驻扎于辽宁和吉林地区的南满铁路沿线,在黑龙江省是没有驻兵的。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大部主力撤往沈阳以南的锦州地区,关东军由于兵力并不充足,难以两线作战,采取了“先北后南”的策略,即决定趁北方空虚,首先夺取俄国人的传统势力范围黑龙江省。关东军并不担心东北军反扑,他
-
古时候打仗包围时为什么只围三面?
“围三阙一”是典型的中国兵法,与《孙子兵法军章篇》中的围师必阙是一个意思 ,即包围敌人的时候要虚留一个缺口,以免敌人认为没有生路时困兽犹斗,同时在一阙中埋下伏兵,在敌人撤退时再予重创或全歼。这已经不是古代战争的专利,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就用这个计谋打垮了赣军“两只羊”。
-
为何二战时选择“火炬”计划而放弃原先的“大锤”计划?
美国人的“大锤”行动从一开始就是个应急计划 ,行动核心是美英联军以不低于8个师的兵力在欧洲登陆,具体地点拟定在加莱以南的法国瑟堡地区。但是“大锤”行动的前提是苏军在1942年纳粹德军的夏季攻势中出现崩溃迹象,等于提前开辟一个小型的第二战场来牵制德军兵力。美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苏
-
《亮剑》中楚云飞358团的军装为什么和其它国军军装的颜色不一样?
晋绥军虽然属于国民革命军序列,但是又有其一定的独立性,除部队番号由国民政府军政部统一核定外,其它一切军制、武器和军装完全由晋绥军自行决定和承担,国民政府也不给任何拨款和军火,毕竟这是阎锡山自己的队伍,只是名义上的全国国防力量。阎锡山是在北伐战争时宣布晋绥军全体加入国民革命军的,这
-
二战10艘大和号能不能打败美国太平洋舰队?
悟空师兄啊,如此幼稚的问题邀请个甚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已经是航母特混舰队和海军航空兵的天下,历史证明,巨舰大炮政策彻底过时,别说十艘大和号,再加十艘武藏号,也是去送死。在失去制空权的海战中,目标巨大的战列舰就是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的靶子,当年日本人怎么炸沉的“威尔士亲王号
-
《亮剑》中德国军校毕业的常乃超为何输给了泥腿子李云龙?
从常乃超少将身上,几乎可以看见黄维的影子,军事理论呱呱叫,纸上谈兵在军校。总有人说黄维在罗店怎么死战不退的,没错,双方摆开阵势自然依靠火力和勇气,问题是,李云龙会给常乃超这样的机会吗?虽然这次战役《亮剑》里没有给出具体的战场态势图,但是我们通过剧情和后来李常的对话,依稀可以勾勒出
-
黄维在淞沪会战中有着什么样的表现?
淞沪会战第二阶段,日军增援部队上海派遣军之第3、第11师团在狮子林和吴淞口登陆,一部溯黄埔江而上,救援被宋希濂第36师打得逃离汇山码头的日军,大部向宝山、罗店方向攻击前进,淞沪战场形势逆转,主动权易手。面对张治中第5军危局,蒋介石决定玩命了。1937年8月24日,以陈诚为总司令的
-
硫磺岛战役,为何成为美军伤亡比唯一一次超越的日军战役?
硫磺岛战役美日伤亡比为1.23比1,不过其中日本鬼子阵亡更多些,究其原因,是美军盲目仰仗火力优势,没有对日军放弃滩头阵地的反常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战役前期缺少应对日军坑道战的有效办法。整个硫磺岛战役美军的弹药消耗量,几乎等于我国八年抗日战争的消耗弹药总和,国力的差距和中国军民的艰
-
冈村宁次为什么要以101和106两个特设师团作为攻击南昌的主力?
实际上,冈村宁次用于南昌会战的主力是三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第101和第106师团担任修水河正面的突破,精锐第6师团则侧击武宁,第14独立混成旅团为后续部队兼南昌占领军。日军在淞沪会战中伤亡相当惨重,武汉会战后日军更是无力继续进攻,不得不从国内增调大批动员兵补充,中日双方对峙达五
-
《长沙保卫战》中,日军高级军官为什么都是中将?
完全符合历史事实。《长沙保卫战》战场上的日军最高指挥官,是华中派遣军之第十一军司令,最多时下辖7个师团约30万人马,司令部设于武汉,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唯一的一个野战兵团,负责牵制和打击国军第五、第六和第九战区的近百万大军。日军在职师团长基本为中将,但是军司令官仅属于兵团级,达不到
-
《最长的一天》中,日本投降前夕,阿南维几说陆军还有六百万人,是吹牛的吗?
还真是没吹牛逼。《最长的一天》是描述1945年8月14日争夺天皇终战录音的故事。阿南惟畿年轻时曾经做过天皇的侍卫官,一表人才,有皇室女眷爱慕之,为避免尴尬阿南才主动申请前往作战部队,在武汉任第11军司令官时大败于薛岳,但是日军高层无人敢深究,都清楚阿南跟天皇和皇室的关系,所以在战
-
二战中为什么对隆美尔的评价如此之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纳粹德国三位名将中,比较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其实隆美尔的综合军事能力最弱,他并不具备战略层面的天赋,仅可以列为战术高手,在某种意义上,他尚不如号称“防守大师”的莫德尔陆军元帅。那为什么参战各方对“沙漠之狐”隆美尔的评价都如此之高呢?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是隆美尔
-
二战中最杰出的三大坦克有哪些?
这个最杰出三个字实在限制了对坦克的排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所有的工业国家都生产了自己的坦克,型号也比较纷杂,岛国的别考虑了,对中国人是坦克,在欧美算玩具。还是在军工能力最强的三个国家各选一个性能、产量、战绩和影响力兼容的代表性主战坦克吧。一 ,纳粹德国“黑豹”中型坦克。我不选择
-
美学角度讲“平衡美”,为什么注重美感的二战德军盖世太保居然有单边军衔肩章出现?
军迷一枚,学生时代,就曾经探问过,无果。其实盖世太保不仅肩章是单边不对称的,领章也不是一样的,一边是党卫队的军衔,一边是骷髅头标志,走得就是非对称美的路线。值得注意的是,纳粹各系统的服装里,只有党卫队的M32制服是制式单肩章的,其它仍然是双肩章的,我们不过是在影视里经常看见党卫队
-
党卫军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党卫军就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音译纳粹)的党属武装,与正规军“德国国防军”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主要军事力量。党卫军的准确称谓应该是“武装党卫队”,普通的党卫队负责国内的政治保卫、民族政策等事务,其中包括指挥国家秘密警察“盖世太保”;武装党卫队
-
李云龙的战友谁的成就最大?
孔二愣子,孔捷同志走的最远。孔捷虽然红军时代资历略低于李云龙和丁伟,但仍然以红四方面军的出身在1955年授少将军衔,这算是追平两位老战友了。在《亮剑》里主要描写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孔捷的职务分别是八路军新二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纵队司令、整编后的第四野战军军长,抗美援朝志愿军军
-
苏联军队总数超过1千万,为何在1945年才对日本作战?
首先要弄清楚,在苏军出兵东北进攻关东军之前,苏日两国并没有处于战争状态,换句话说,是苏联提前废除了1941年的《苏日中立条约》,属于违约宣战。1945年4月5日,苏联政府在美英盟国的要求下,才召见日本大使做出正式声明:鉴于日本帮助德国进行反苏战争,并同苏联的盟国美英交战,中立条约
-
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有无实力立刻进攻美国本土?
日本人有点二杆子精神,偶而也挺疯狂,但是对于进攻美国本土这事,他们的智商是有下限的,想都不会想。为什么是“偷袭”珍珠港呢?因为从大本营到联合舰队,哪怕是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本人,都清楚地知道日美两国的综合国力差距,正面对决是没有机会的,就算偷袭珍珠港本身也是一次军事冒险,一旦长途奔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