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投降后,朱可夫为什么3个月后才严明军纪?
要知道,柏林虽然是朱可夫率领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打下来的,可是早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就已经规定:柏林须由同盟国的苏、美、英三方共同管理,换句话说,苏军已经占领的柏林大部分地区,后面还得吐出去,这就极大影响了苏军官兵早期驻防在城市里的心态,当然报仇之心兼而有之。(朱可夫)
-
为啥二战德国坦克兵不戴头盔?
德国人当然不傻。工业技术也足够,生产个坦克头盔还不是事。你注意观察下波兰战役、法国战役期间的德军装甲部队,在那些早期的一号、二号坦克炮塔里冒出来的德国兵,都戴着一定硕大的黑色贝雷帽,好好回忆有木有?那就是有橡胶内衬的的坦克头盔,正是因为里面塞了东西鼓囊囊的,所以这型坦克头盔看起来
-
二战时,德军装甲部队先后出现“战斗群”和“装甲旅”两种编制,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军事术语不准确,装甲旅是有番号的正规“编制”,而战斗群只是没有番号的临时“建制”,这两个词的区别你得品,你细品。对德军来说,第一个装甲旅的番号始自1940年初,是为各装甲师专属编制,因为1935年组建第一批三个装甲师的时候,还没有装甲旅的编制,各师部直辖两个装甲团(坦克560多辆
-
曼施坦因身为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到底应不应该为第6集团军的覆灭负责?有何依据?
这个“顿河集团军群”听起来番号挺吓人,在曼施坦因就职时有多少部队呢:德国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没有罗第4集团军),这其中的第6集团军被苏军紧紧包围着,第4装甲集团军已被严重削弱(有一个军还在包围圈里),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仅有相当于三个步兵师的兵力,甚至
-
掷弹筒怎么用?
1935年6月,浙省保安处长俞济时奉命率领三个最强的保安团(第3、第4、第7)入鄂,在宜昌接收被红四方面军打垮的杂牌军第58师余部,这也就是第74军成军时的两个主力师之一。黄埔一期的嫡系再加上俞飞鹏主管军需,所以重建后的第58师次年就被列为“调整师”名单中,装备也非常精良,在19
-
陆军师和步兵师有什么区别?
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了武装力量内部“军种和兵种”的概念。比如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军队纸面兵力是陆军共有182个步兵师、9个骑兵师(旅以下作战单位忽略不计),但是所有这191个师级建制都可以称为“陆军师”,所以这俩名词是从属关系。(何应钦)所谓“陆军”,当然是特指三军之中
-
同为兵败为什么莫德尔选择自杀而保卢斯却没有?
莫德尔元帅是什么时候自毙的?已是1945年4月21日,比希特勒自杀仅仅提前了九天,他的“B集团军群”当时已经全军覆灭。而战败的地点是鲁尔工业区,该区工厂里生产的军火,是德国维持战争最基本和最后的条件,鲁尔失守,意味着距离德国战败剩下不了几天了。所以莫德尔属于“绝望而死”,这个时候
-
二战中德军是如何征服北欧各国的?
有部丹麦的二战片子《开战日》看过的应该不多,该片另外一个名字叫“四月九日”,描述了1940年4月9日德军突袭丹麦,丹麦军队“奋起抵抗”严重杀伤德军的故事。而这个国家的政府四小时后便宣布投降,于是丹军官兵放下武器坐着大巴通通去了战俘营。怎么说呢,多少有点美化自己的抵抗意志吧,战斗场
-
如果恩尼格码没有被破解德军可否拿下库尔斯克战役?
曾经特别发表过一篇文章,说明库尔斯克战役德军从未开始就已经注定要失败,因为其一切作战准备细节全部为苏军提前侦知,遂可以在德军主要突击方向筑好工事以逸待劳。造成情报外泄的也并不是什么“恩尼格码”转子密码机,而是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的“内鬼维特”,并且此人究竟是谁,至今还是二战最大悬
-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三个人的能力谁在朱可夫之上?
1941年6月,古不帅的第2装甲集群只辖有三个军十个师10余万人,这是他在前线带兵的最大兵力值,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在作战中其实还需受到克鲁格第4集团军的节制。1942年隆不在的非洲军扩编为“非洲装甲集团军时”,其实只下辖四个德国师,其他都是意大利军队,而1943年的第聂伯河
-
二战从什么时候起,德军的战斗力开始下滑?
自然是1943年“堡垒行动”发起之前,这里有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德军各步兵师所属步兵连的人数变化。在战争初期的德军步兵连中,官兵满编人数为201人,其中包括2名军官、21名军士和178名士兵,而到了1943年5月,满编连队的额定编制却为142人,几乎减少了四分之一还多。(德军士官)
-
二战日本的九九式机枪是不是仿照捷克式造的?为什么感觉那么像?
在二战日军所使用的“九九式轻机枪”历史反映上,国产抗日影视剧普遍胡来,甭管什么时间点鬼子兵都架着一水的“歪把子”。而在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影片中,倒是比较注重了这个史实:战争后期,日军精锐部队普遍列装的其实是九九式轻机枪,《血战钢锯岭》、《风语者》里面那些插着竖弹匣的就是。如题所问也
-
美国海军部长和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有什么区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之所以出现“军部暴走”而凌驾于政府之上的情况,就是因为内阁里的陆军大臣(陆相)、海军大臣(海相)都由现役军官担任,他们与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的军人们勾结起来,操纵了国家的政略、战略和外交。(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而美国在立国之初,就定下了文官政府领导军队
-
1943年德军高层有脑子的都知道东线打赢的机会微乎其微,如果这个时候谈判会取得什么样子的结果?
任何军事上的谈判都是需要资本的,东线德军主要将领自然也都明白这个道理。苏德谈和有没有可能?曼施坦因率领南方集团军群在1943年初打赢哈尔科夫反击战之后,认为苏德能够和谈的重要条件是:德军主动取得夏季攻势作战的胜利,或者是在反突击中重创进攻苏军的主力,注意,此时还不能确定地称为“库
-
急行军一天能走多少里?
1947年10月,为了拦截蒋军罗历戎第3军主力于保定以南,并且在野战中加以围歼,我晋察冀野战军主力部队必须在24小时之内,从正在作战的保北徐水县赶至清风店地区,路程全长125公里,这就是著名的“清风店战役”之生死奔跑,很多军迷会谓之这是部队“急行军”对吧?错误,这是强行军!因为人
-
二战时期日本陆海军之间的矛盾有没有后人夸大的因素?
1938年武汉会战前夕,由于日军从南京进攻武汉主要是沿长江两岸西上,因此长江水面的火力掩护和军事运输成为必须。那么华中地区的日本陆海军是怎么协商的呢?你可能做梦都想不到,是签合同!一个国家的两个军种在作战行动中需要签署“合作协议”,绝对算是旷古亘今了。(冈村宁次)首先提出这个想法
-
空中突击旅和普通陆航旅有何区别?
这是陆军内部两个不同的兵种编制,空中突击旅属于传统的“步兵”范畴,无非是交通工具从摩托化、机械化升格为“机降作战”,你可以理解为“插上翅膀的步兵”。而陆航旅属于“陆军航空兵”这个兵种下属的空中作战单位(低空为主),因为现代陆军航空兵的主要武器装备主要是直升机和无人机。陆航旅的作用
-
日本到了二战后期资源极度匮乏,那战争中的钢铁怎么来的?
到1945年初,在美军严密的海孔封锁下,日本海军80%运送物资的运输船均被击毁,海上交通线基本瘫痪,其本土储存的钢铁只余26万吨,所以军备生产极度萎缩。其实就算美国人不扔什么蛋蛋,日本也支撑不了多久了,因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1940年,它还能够实现686万吨的年产量,这个反差是
-
在战场上坦克没炮弹了怎么办?
其实战争大片《狂怒》已经给出了答案,在遭遇德军武装党卫军一个营之前,那个美军“谢尔曼”坦克车组已经历了多次战斗且未经补充,在履带损坏无法机动的情况下,只能所有家伙什火力全开,向德军傾泻全部弹药,最先耗尽的当然是坦克炮弹,其对步兵和房屋的杀伤力是巨大的。“谢尔曼”的名字不是美军自己
-
现在有没有80后大校?
个人比较喜欢的两位军事评论员,一位是陆军大校房兵,一位是海军大校戴旭,他们也都经常在头条发表见解,认可的中心点在三观契和。根据公开的资料,戴旭是1964年出生,而房兵应该是1972年(炮座看见的话,如有错误可以指正),显然,都还达不到“80后”的标准。(炮座房兵)我军在两次大授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