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黛玉从家中出发时是五岁,到金陵后却十三岁,那么这七年跑哪里去了?
题主大概是听蒋勋老师细说红楼梦吧?如果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十二、三岁、贾宝玉比林黛玉大一岁就十三、四岁了。那么第四回比贾宝玉大两岁的薛宝钗进贾府,就至少也是十五、六岁了。可是,第四回薛宝钗进贾府之前,是贾雨村乱判葫芦案。第五回薛宝钗进贾府之后,贾宝玉先是梦见自己与兼美钗黛的秦可卿
-
《红楼梦》为什么整个金陵城只有晴雯认识雀金裘?
题主这个的问题,明显是在晴雯补裘这事上理解偏了。首先,贾家老宅在金陵,鸳鸯的父母就是留在金陵守老宅的。而宁荣街二府是在北方的京都,否则怎么会有凤姐的判词“哭向金陵事更哀”?其次,晴雯也未必认得雀金裘,只不过因为她心灵手巧针线活儿好,又一心护主为了宝二爷在贾母王夫人和亲戚们面前的脸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何不废除列强的不平等条约,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也未废除?
弱国无外交。1912年的中华民国是个四分五裂的国家,袁世凯的命令不出直隶,他最需要做的是统一国内权力,消灭一切不听招呼的地方军阀,那对外国列强只能采取守势,甚至要问列强借款打仗,哪有能力和胆量去废除不平等条约。后来日本出兵抢占德国治下的青岛,袁世凯都无力阻止。1927年的南京国民
-
李宗仁能守住台儿庄,为什么没去守南京?
首先我们要清楚,李宗仁并非战功卓著的名将,他实际上是桂系的政治领袖,所以肯定不是抗日战场的救火队员,哪里困难哪里去。其次,台儿庄战役的战术谋划,出自桂系另外两个巨头白崇禧和黄绍竑,这倆倒是名将了,也是军事专业人才,白崇禧不多着笔了,黄绍竑有些同学可能不太熟悉, 曾经出任第二战区副
-
两男子着日本军服南京紫金山摆拍,为何“精日”屡屡跳出“作死”?
为博眼球和出众,无底线的炒作是目前中国部分年轻人的致命缺陷。他们不了解历史,不了解政治,一味的追求上位感和知名度,全然不顾做出来的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时下,很多网络上的主播或自媒体作者,也有这个趋势,只求人气,不问是非,问题是人气也许会带来利益,但是非一定会惹来麻烦的,
-
如果国民政府不全力进行淞沪会战,南京是否还会快速沦陷?
恰恰相反,最合适防御作战的不是淞沪,而是早已修筑好的吴福线国防工事,正是因为国府倾全力在淞沪组织会战,才造成精锐损失过大以及后来的大溃退,导致南京不守。“吴福线”国防工事是国府根据德国顾问的建议,于1934----1936年修建的永备性国防工事,北起常熟福山南至苏州吴县,正是针对
-
在抗战中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南京,为何就不敢进攻离它最近的青岛?
命题错误,日军在1938年1月进攻青岛,并且是陆军第五师团和海军陆战队同时入侵,为争夺驻地甚至发生了日本陆海军拔枪相向差点火拼的丑闻。不少同学对青岛在七七事变时的主权归属有错觉,以为是日占,其实不是。青岛作为德国租界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确实被协约国成员日本武力夺走,从1914年
-
二战期间,日本为什么要占领南京?
日军原本并无占领南京的计划,这又是日本军队一次“下克上”的行动,淞沪会战结束后,由于中国军队呈崩溃式撤退,前线日军强烈要求追击并占领当时的中国首都。日军一直称呼侵华战争为“中国事变”,顾名思义,日本高层是想通过武力迫使蒋介石政府屈服,签定日本人想要的条约,所以日本内阁在占领上海后
-
1930年黄绍竑离开桂系真的只是投蒋吗?
“三个和尚没水吃”,在新桂系的三巨头中,在共同统一广西逐鹿中原后,由于政见和军事战略的不同,二号人物黄绍竑与三号白崇禧的矛盾日渐加深,已经快影响到“桂系三杰”的团结,黄绍竑适时选择离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黄绍竑与白崇禧的根本分歧在于,通过三年多与蒋介石的政治军事博弈,黄认为桂系搞
-
黄埔军校是在南京吗?
乍一看是个常识性错误的提问,其实“老铁没毛病”,只是不够完整,因为黄埔军校确实在南京开办了近十年之久,共招收了八期学员(第6到第13期)。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觉:“黄埔军校”只是个习惯性称谓,而它的正确校名应该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只不过它的首创地是广州黄埔的长洲岛。孙中山筹
-
四大古都,谁最易守难攻?
抗日战争中这四大古都的坚守情况和沦陷时间就充分回答了这个问题,最先沦陷的是北京(北平),时间是1937年7月29日,宋哲元第二十九军弃城,留在城内的两个旅中,一个旅被日军缴械,一个旅改编成伪军,地处华北平原无山水之险可守的北京,其实在战争时期极易率先遭到攻击。(宋哲元)如果是古代
-
南京军区总司令属什么级别?
注意啊,我军除了朱老总的正式称谓是“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以外,其他各级军区的军事首长都只能称为“司令员”,自然也包括南京军区。它是1955年由“华东军区”改编而来的,是人民军队主管华东地区五省一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和上海市)军务的大军区,总部设于南京,遂有此名
-
历史上,南京凭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什么优势吗?
南京从来都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相反,由于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军事上极其“易攻难守”。1937年冬天,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军令部长徐永昌和作战厅长刘斐等人,都反对死守南京,连在外整顿部队的陈诚和顾祝同亦来电附议,军事眼光的一致性,甚至暂时压倒了派
-
如果三大战役前的人民军队参加淞沪会战,能守住上海和南京吗?
这么比较不合适,可以引用“第三人”来进行对照,也就是三大战役之前的蒋军。众所周知,人民解放军在三大战役中完胜东北、华东和华北地区的蒋军主力,那么分析一下这个时期的蒋军能否在十一年前守住淞沪,就能倒推如题所问了。实际上,在辽沈战役发起之前,前述三大地区的蒋军实力可是不弱,仅陆军总兵
-
江苏巡抚在苏州,两江总督在南京,这两个官职哪个大?
两江总督是清朝行政区划类九大总督中最复杂的总督。江苏巡抚也是清朝二十二个省中最复杂的巡抚。福垊想说的是不管总督、巡抚怎么复杂,巡抚都不可能有总督官职大的。最复杂的总督康熙廿一年(1682年)清朝设立两江总督。两江总督的全称是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操江、统辖南河、盐
-
关于南京的诗词,你知道多少?
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城东北。毛主席此诗,是歌颂人民解放军胜利的,但又不纯粹只论解放南京,因为诗意幽邃,融入了很深的
-
河南社保卡和南京的有何区别?
起码河南和南京这四个字就是最大的区别,当然内容和细则区别更多,唯一没有区别的:都是社保卡。
-
南京某商场店家为店员在楼下快餐店充值固定饭卡钱,但到月底无论剩余都清零,是否侵犯了店员权益?
按照道理说,商场给为他服务的员工的吃饭钱,这些钱虽然充了值,但已经属于员工个人所有,这和现金补贴餐费是一样的,难不成给你发的餐费补贴你没有用完还要再交回去不成?员工就餐卡上的钱是属于员工自己的,这个月用不完可以移到下个月用。但必须规定用不完不会套现。商家做好事一定要做到底,千万不
-
上联:北京北,南京南,如何对下联?
傻瓜傻,坏瓜坏长城长,黄河黄
-
在高速连续开车一千五百公里以上是什么体验?
十多年前,我和两名同事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从山西省中部施工工地开着一辆桑塔纳新秀,到了江苏徐工集团。一天时间内打了个来回。早上两点多钟,车队长和司机就过来喊我了。那时候还没有汾阳到邢台的高速,只能走108国道。到了太谷后,改走乡道。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故乡阳邑、小白,从范村上了二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