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德战争最激烈的1942年,美国为何中断了对苏联的援助?
这是由于英国人的愚蠢造成的,第一责任人是英国海军大臣庞德上将。苏德战争爆发后,根据1941年10月美英苏三国代表共同签署的协定,盟国将通过伊朗铁路、太平洋航线和北极航线三条线路运输物资援苏,前面两条运输线受政治、地理位置的影响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因为路途遥远且运力有限,真正路程最
-
你觉得一国军队攻入邻国境内打击邻国军队,但又不占土地,打完就回国,这算侵略吗?为何?
《孙子兵法》里有云:“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是故在笔者看来,“侵略”一词并无明显的贬义,并且关于“侵略”的准确定义始终没有统一过,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在西方军事作家的笔下统为“入侵”欧陆。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许多特例,比如1960年我军曾经出动万余人,应缅甸政府的邀请越境剿灭盘踞在金三
-
战略和战术有什么不同,你怎么看?
1948年10月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野战军百万之师成为全国战场的战略预备队,战争的天平已经倾斜。西柏坡接下来所最关心的最大战略问题,是不让华北傅作义集团南逃而就地歼灭之。因为傅作义手下的中央军和绥远系部队有将近60万人,如果跑到中原地区与徐州之敌合股怎么办?(郭景云剧照)那
-
战争史上,大家认为打的最为艰难的一场战役是哪一场?
黄百韬战死后,老蒋倒是真的很伤心,在南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又抚恤妻儿10万元金圆券,在葬礼上讲话的结尾口号是:“黄埔精神不死”!众人听完都是满脸懵逼,因为黄百韬根本不是黄埔出身。白崇禧幸灾乐祸,私下里阴阳怪气地解释:“黄埔精神不死者,黄埔精神——不死——也”,借以挖苦黄埔系将
-
苏军为什么只用十几天的时间,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打的落花流水?
冯小刚拍的《紫日》看过的举手?在野战中进行防御的日军报告上司发现300辆苏军坦克,歪把子、九二重机枪打上去完全没什么卵用,少数几门战车防御炮刚刚开火,就被头顶上的“拉2”飞机炸得七零八落,日本兵只能绝望地使用“肉弹”战术进行攻击,身上绑着炸药冲向T34坦克群。除了少数几人得逞外,
-
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为什么天皇没有被废除?
罗斯福还健在的1945年2月7日,美国出台了关于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官方文件,该件明确规定:“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书,要由日本天皇和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共同签署”,意即裕仁也在公开投降和废黜之列。但是在美国政府内部,对于是否保留天皇制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息。(罗斯福)持坚决反对意见的是原驻日
-
战场上哪些事情的发生,看上去十分的奇葩,让人难以理解?
淮海战役中歼击黄维兵团的战斗异常艰苦,陈赓指挥的东集团所属第四、第九纵队伤亡很大,有的连一天伤亡三任连长,还有的因为建制不全,几个营合在一起打。脑子机灵的陈赓立即下令前线部队进行整编:“每个团与其保持三个营的架子,不如整编成二个营,战斗力反而提升”!唯独第10旅旅长周希汉认为没必
-
巅峰状态的德国非洲集团军和日本第十军谁强?
问题是个好问题,可惜出现个致命的错误,拿来比较的应该是侵华日军野战主力第十一军,因为第十军只是个昙花一现的番号,也是南京大屠杀的参与部队,但是在1938年2月即被取消了番号,所属部队分拨给了第二军和第十一军,题主的抗战史研究需要加强。(隆美尔在北非)日寇第十军组建于1937年10
-
历史上有哪些明明就要输,但经过一番布局之后,局势逆转的战争?
1940年秋季的苏北大地,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战争场面:“国民革命军”第89军、独立第6旅进攻新编第四军部队,而日本侵略军、汪伪军却在旁边观战,挑起战争的这个“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与他的老铁顾祝同一样,专干同室操戈的罪恶勾当。1940年7月8日,粟裕率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北渡长江挺进苏北
-
平田一郎和独立团并没有过节,李云龙为何心甘情愿替楚云飞卖命?
扯淡,八路军独立团团部被袭的“赵家峪惨案”,罪魁祸首虽然是山本一木与独立团叛徒朱子明,但这两个家伙的中间联系人,正是河源县宪兵队长平田一郎,丫如何脱得了干系?他们共同导致秀芹被掳,赵刚重伤,独立团干部战士牺牲84人,赵家峪村300多百姓被屠杀,这叫没有过节?这是血海深仇!日军中佐
-
二战时,希特勒为什么不通过攻占中东地区来获取石油?
隆美尔一直在为杀进中东地区而努力!在我们熟知的北非“阿拉曼战役”中,如果德军获得胜利,那么隆美尔的非洲装甲集团军就可以挺进埃及纵深从而席卷中东,当时驻开罗的英国殖民机构已经开始烧文件准备跑路了,整个埃及和中东慌的一逼,可是德国人已是强弩之末只剩下100多辆坦克,隆美尔恨不得跑去抖
-
二战时的党卫队为什么佩戴的是单肩章?
问题是不准确的,因为二战时期德国的党卫队分为“下属党卫队”和“武装党卫队”两大系统,而武装党卫队(狭义上的党卫军)从一开始就是双肩章的作战服,与国防军军装款式基本相同。真正单肩章的只有“下属党卫队”在早期配发的“M32制服”,而且要注意区别,那不是真正的军服,只是党卫队自用的统一
-
战争中有哪些愚蠢到让人窒息的神操作?
一部《决战中途岛》又把太平洋战争的记忆碎片粘合起来,观众喜欢的是大制作的战争场面,影评热衷的是故事情节和制作技术,军迷则更关心战役的成败细节。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问一句话:中途岛战役日本人有没有机会赢?答案是:有!为什么又败了?答案是:蠢!中途岛,顾名思义,是它距
-
集团军和军有啥区别?
国民革命军第一次出现“集团军”的编制,始于1928年2月15日,这一天北伐军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在国民政府指挥下的所有军队进行“二次北伐”,主要扫荡长江以北的奉系军阀和孙传芳残部。此间首次将全部部队整编为四个集团军:以刚刚复职的蒋某人为北伐军总司令,何应钦为代总参谋长,四个集
-
1945年溥仪被俘,苏军是如何知道溥仪坐飞机出逃行踪的?
揭秘一下“伪满洲国”的末日时分: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的轰炸机很快就光临伪满“国都”长春,当天中午,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和所谓的“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中将赶到皇宫,向溥仪通报战争形势,说明长春已不安全,而此时关东军已经在通化建立了“战斗司令
-
日军在作战时为啥也要背着行军背包,难道不能先放下,打完仗后再背上吗?
抗日神剧导演们的共性,是对日军单兵装备的用途“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就尽可能地给“假鬼子们”披挂满身以显示专业,其实恰好露怯,也让不少观众误读了抗战历史。比如最近那个《河山》看了几眼就弃了,鬼子兵拉屎撒尿都得背着“野战背包”,攻击城门居然原始到用原木撞,不是神剧是什么?既然
-
上将是什么级别?
1948年6月,军事指挥能力明显不足的刘峙,之所以“矬子里拔大个”被选为徐蚌战场蒋军的最高指挥官,与“徐州剿总”总司令一职的级别大有关系。作为大型战区司令部的正职,理论上是必须由上将衔(或加上将衔)军官出任的,所以杜聿明虽然在东北战场和淮海战场均负实际指挥之责,却仅能担任副总司令
-
只有区区三个德国师的隆美尔为何能打的那么猛?希特勒为什么不多给点部队?
也不太准确,隆美尔在挺进到阿拉曼之时已经拥有四个德国师,即第15装甲师、第21装甲师(第5轻快师升格而来)、第90轻型快速师和由一些空降兵单位组成的摩托化“非洲师”。但是经过数千公里的长途沙漠作战,他的“非洲装甲集团军”已经损耗非常严重。德国人虽空有四个师的番号,却只有不到400
-
巴顿为何坐着快没油的吉普车去开会?为什么纵容部下偷油?
时任陆军三星中将、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巴顿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我只需那可恶的40万加仑汽油,就能赢得这场该死的战争,现在阻止我的不是德国人,而是他们”!巴顿嘴里的“他们”指的是谁们呢?一多半是英国人蒙哥马利,一小半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因为他们把第3集团军的任务
-
历史上有什么统帅,接受将领的建议,打了胜仗的战役?
注意两个军史节点,东北野战军在平津战役期间尚只有两个兵团的番号(第12、第13兵团),各兵团也没有完全固定的军级部队编制,1949年3月11日改称“第四野战军”后情况依然如此。而为了牵制武汉白崇禧集团配合二野和三野渡江,东野早在2月25日就组建了先遣兵团自北平城郊南下。(洪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