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和方腊合作,108位好汉还会惨死吗?
首先按照题目要求回答: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和方腊合作,108位好汉是不可能惨死的。因为,不接受招安,也就不存在征方腊。没有了和方腊那场血战,梁山好汉也就不会死的那么多,死的那么惨。但是,话又说回来,宋江是不可能与方腊合作的,既使合作也不会长久的。原因如下:1.宋江和方腊的政治抱负
-
宋江为什么将扈三娘许配给王英而不是林冲?
谢谢悟空邀请此前我曾回答过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扈三娘,你会选择林冲还是王英?当时,我也感到问题可笑。这如同问:你选择聪明还是傻子?但后来我想明白了,“阳春白雪”固然可贵,但“下里巴人”也喜闻乐见。如同郭德纲的相声,你说人家低俗,可商演场场爆满。而那高雅的相声在哪儿呢?相比之下,《今
-
看《三国演义》时,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看蜀国那一方打胜仗?
这是个很有趣儿的话题。回想自己最早读《三国演义》,也确实喜欢看蜀国一方打胜仗。这是什么原因呢,以前真没想过,如今看到这个问题,正好可以回答了。一、刘备代表着正统,无人可以超越从书中不难看到,罗贯中老先生贯穿全书的观念就是“拥刘反曹”。他坚持以蜀汉的刘备为正统,再三讲刘备作为汉室宗
-
关于白居易《卖炭翁》的问题?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上初中时,老师在讲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时,常把这两句单独拿出来吟诵。天气本就很冷了,卖炭翁又穿着单薄的衣裳,但他却希望天气更冷些,因为只有天冷,炭才能卖上好价钱。多么形象,多么逼真,多么感人至深。学习古典诗词,自然会涉及到作者生平。像
-
造成潘金莲悲剧的是她本身太着相了,你认为如何?
潘金莲的悲剧固然与她的美貌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原因。一、美貌是诱因,是前提条件,没有美貌,一切都无从谈起。不难设想,如果潘金莲是个丑八怪,关窗户那个叉杆儿不慎脱手落到西门庆身上,西门庆抬头观看,看到的是一个丑八怪,他还能转怒为笑么?不仅不能笑,反而会骂声晦气转身就走,根本不可能
-
古代的名著(如四大名著)是如何诞生的,作者当时写出来是否是当时的“网络小说”呢?
首先回答问题:古代的名著是作者根据部分史实和当时的现实生活,经过丰富的联想和艺术加工创作而诞生的。它同样是遵循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采用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和巧妙构思再加上传神的文笔,使一部名著流传于世。另外,当时没有网络,自然也就谈不上网络小说。我们不是古人,回答这样的问
-
林冲是教头,武松是都头,武松明明权力更大,却为何不如林冲?
这个问题就有点开玩笑的味道了。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武松是阳谷县的都头。他们所在区域,地位,从事的职业根本不搭边儿,没有可比性。首先,林冲的工作是在京城,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武松所在山东的阳谷县就是个偏远的小县城。一个身居金字塔的塔尖,一个身处社会最底层的管理机构,若不
-
敢问曹操这一生最对不起谁?
一代枭雄,创惊天伟业,做这样大的事情,想不得罪人当和事佬是不可能的。所以曹操才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惊世名言!曹操的一生,对不起的人太多太多了,用数不胜数来比喻,当不为过。但若问最对不起的是谁,思来想去,还是非吕伯奢一家莫属。一、疑心过重,致使误杀无辜。曹操剌杀汉
-
在三国街亭之战中,为什么马谡要把军队驻扎在山上?他怎么想的?
还记得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吗?国民党精锐整编74师,全部美式机械化装备。在重点进攻我山东解放区时,爬上了孟良崮固守待援,结果被我华东野战军全歼,师长张灵甫被击毙。我军大获全胜。即便一天仗没打过的人,也知道汽车和重炮上不去山。轻易丢掉这些先天优势,难道张灵甫是傻子?当然不是。人家
-
梁山好汉跟高俅比徒手格斗,有几个能赢?
乍看这个问题,以为是在搞笑——高俅只会踢球,怎么可以和梁山好汉徒手格斗呢?又一揣摸才发觉不是那么简单。梁山有108人,并非都是习武之人,而高俅当年混迹街头,大本事没有,一般杂耍还是可以的。《水浒传》原著是这样介绍他的: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剌枪使棒
-
为何卖枣杀猪的关羽张飞有着顶尖的功夫?他们有没有拜师学艺,一身功夫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问得有些不合适。谁说卖枣杀猪的就不许武艺高强了?刘备还是个编贩草席的呢,怎么也打下了蜀汉天下,成了三国鼎立的一方霸主?再远一点说,朱元璋不过是个乞丐,凭什么当了大明王朝的皇帝?刘邦本是布衣出身,当最大的官就是个亭长,还有人把他描写成地痞无赖,凭啥成了汉高祖?英雄是不问出处
-
满汉全席为什么不叫汉满全席?
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而清代的统治者是满族,当然要叫满汉全席。如果统治阶级是汉族,自然会叫汉满全席。这个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一、满汉全席的来源。满汉全席起源于清朝的宫廷,原为康熙66岁大寿的宴席,之所以起这么个名字,显然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即能化解满汉之间的矛盾,又能促进满汉文化的融合
-
诸葛亮、司马懿、鲁肃、周瑜到底是统帅还是谋士?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明确什么是统帅,什么是谋士。谋士比较好理解,顾名思义,出谋划策之人即为谋士,或者称为军师。而统帅则就有讲究了。本人理解,统帅不是元帅。带兵打仗可称为元帅,而只有最高领导者才能称为统帅。古往今来,掌权力者,无不把军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否则不可想象。即或在战时下
-
宋江、卢俊义是有钱人也是英雄人物,他们的女人为何会背叛他们?
正因为宋江和卢俊义是有钱人,也正因为宋江和卢俊义是英雄人物,所以他们的女人才背叛了他们。如果他们不是有钱人和英雄人物,就不会出现后面的事了。另外,宋江和卢俊义的女人背叛他们,其原因不是一回事,是有很大区别的。一、阎婆惜背叛宋江,根源是她母亲阎婆造成的。在宋江眼里,阎婆惜母女就是他
-
刘关张结拜说同年同月同日死,为何关死后刘没自杀的想法?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句话,几乎成了兄弟结拜仪式上必不可少的台词。它比较形象逼真的表明了结拜的决心和感情,对增加气氛烘托氛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当然也少成了这句台词。但是,这句话不管多么铿锵有力震聋发聩,却极少有真正兑现的。古往今来,还没见到
-
闯关东都是因为谋生吗?有没有其他情况呢?
应当说,闯关东基本都是为谋生去的,而且离我们并不遥远。当年参加工作时,好多师傅都是闯关东过来的。有一件事至今难忘,有位师傅不幸去世,我们去给他送行。那时还可以土葬,他已近三十岁的儿子爬在棺材上痛哭:爹呀,你一辈子没享着福啊,你要饭要到哈尔滨,一冬天没穿上棉裤......东北的冬天
-
宋江的最大愚昧是什么?为什么会如此愚蠢?
有些朋友把宋江谋取招安最终导致身败名裂看作是愚味。但本人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招安是唯一寻求出路的办法。否则,水泊梁山这个弹丸之地,被强大的朝庭剿灭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儿。当然,这并不等于宋江没有愚昧。宋江最大的愚昧不过有两点:一是他不该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殊不知当时
-
《水浒传》里宋江的名气从何而来?
宋江的名气,当然是从他的所作所为而来。论文,宋江并不算出奇。虽然他在浔阳楼题的两首反诗文采还说得过去,但也达不到出彩的地步,不过是酒后发泄一番心中的郁闷罢了。他在郓城县衙不过是个押司,做些抄抄写写的工作,与朝庭国子监里的那些大才子相比,差得远呢。论武,宋江更是个半吊子。别看他逃难
-
哪位梁山好汉最适合押运生辰纲?
我认为在梁山好汉当中,武松是最适合押运生辰纲的人选 。既然提起押运生辰纲,就不得不提起前一次押运的事情。在杨志押运的生辰纲被劫走的前一年,大名府梁中书也同样给东京老丈人送了生辰寿礼,也同样被人劫掉了。关于第一次生辰纲被劫的细节,《水浒传》中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描述。不过案子始
-
《水浒传》中,哪些好汉吃过人肉?
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因为只要熟读《水浒传》原著,即可以清楚地回答。那么,梁山好汉倒底有谁吃过人肉呢?这要分为直接吃和间接吃两种。所谓直接吃,是指书中有直接描述吃人肉的情节。所谓间接吃,是指书中没有明确描述,但根据故事情节可以推论其吃过人肉。一、直接吃人肉的,首当其冲是李逵,而且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