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批评有什么实际帮助吗?
文学批评有什么实际帮助吗?这个问题大概是问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吧?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之间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正确的文学批评可以促进文学创作的发展,而优秀的文学创作成果,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学批评的发展。这个问题问得不是很明白。上边的回答说文学批评有利于文学创作。是有个前提的。
-
黑格尔认为孔子的伦理道德缺乏哲学思辨,对此你怎么看?中国真的没有哲学吗?
对黑格尔的哲学不是很了解。但是知道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就受到黑格尔的影响。关于黑格尔对孔子伦理道德的评论,不是很了解。但是说孔子的伦理道德缺乏哲学思辩,个人觉得,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黑格尔是哲学家,他一定是按他自己的哲学思维来评价孔子,评价中国
-
什么东西变成一半会更好?
失望少一半会很好,生命少一半就不好了。.所以什么事都不能绝对化,顺其自然就好。
-
如果你下辈子做了一只苍蝇,怎么办?
顺其自然,我还不知道上辈子是仕么呢?
-
正确的都是相对的,错误的都是绝对的吗?
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错都是按个人的理解认定的,今天你是错误的,明天就是正确的。这些事例比比皆是,没有绝对。
-
如何评价《万能钥匙》?
我家安网了不用万能钥匙了,可它离开家到外头就不能用了,你下载了也白搭,只能走创哪问邮索要密码。
-
如果世界只有哲学和科学二选一,你会选什么?
看什么用途,如果做思想政治工作,就学哲学。要发明创造就学科学,若平度一生就什么都不学。
-
怎么样喜欢上哲学?
谈不上喜欢,只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离不开哲学。让你说,你说不清,但你就是哲学的产物。说不清,是因为你没理解,当你理解了,你自然就喜欢了。有些人喜欢形而上学,他不知这也是哲学的产生。所以我们就都是哲学家,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不要紧,总知你就是哲学的产物。就好像钱分正反两面,人
-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
我觉得中国人缺少逻辑思维,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可能说西方文化的影响,觉得中国人缺少逻辑思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把他抽出来从上住下看的话,这只是两种文明之间的不同思维程度。重视逻辑性,就是重视前后的联系也就是二元了。前因然后后果,然后结论没有第三条路。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
什么是金字塔社会?
最理想的社会不是金字塔社会,而是一种橄榄形的社会,就是中间大两头小。橄榄型的社会中极富的和极穷的人很少,中产阶级相当庞大,每一个人能够看到上升空间,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至少一个台阶。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是这一种结构。金字塔型的社会是穷人占绝大多数,富人占少数,而且贫富差距极大。上升通
-
思想的囚徒和肉体上的囚禁,哪个更可怕?
那当然是思想上的,因为任何的痛苦都比不上思想上的。任何的愉悦都源于思想上的解脱。如果一个人思想上并没有解脱,而是处于穷困之,那么他的肉体也是不可能受到自由的。我们可以看到悟空问答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很烦恼,他们在思考人生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等等,这些都是思想上的囚禁。他
-
自由大哲王东岳与哲学教授王德峰,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王东岳的视频我以前听到过一些,王德峰的视频我最近也听过几次。我来说一说我的感受吧。总体来说我更认同和接受王德峰先生的理解和观点,但并不代表王德峰先生一定比王东岳先生水平高,两个没有必然关系。我最早关注到王东岳先生是在梁冬的《国学堂》这个栏目。当时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位王东岳老师提出
-
如何理解庄子的“道在屎溺”?
这句话出现有背景的。这是《庄子·外篇·知北游》中的内容。当时东郭先生向庄子请教道在哪里。庄子说无处不在。东郭先生和现在很多朋友一样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必须要求庄子说出道在详细的地方。庄子说道在蝼蚁中。东郭先生很郁闷,说道怎么会在这么低下的物种之中。庄子又说了一句:在稻田的稗草里。
-
什么是因果关系,它有什么意义?
因果是佛教用语,因是能生的,果是由因所生,自然就有了有因必有果的说法。换句话说果是由因生出来的,凡有因必结果,这就是因果关系。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一、今世种因今世结果李白才华横溢,一度使唐玄宗对其十分重视,甚至亲手为其调羹。李白也是春风得意,结果他醉酒让高力士脱靴,这就是原因。如
-
如何解读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
横渠四句讲清楚儒家一生之追求这句话是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所说,张载与欧阳修、范仲淹等北宋名臣是同一个时代的。他出生于长安,侨寓于凤翔眉县横渠镇,所以世人又称其为“横渠先生”。所以这四句话又称为横渠四句。他是“关学”的创始人,著名的理学学派。他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礼》为
-
为什么读哲学的人容易自杀?
因为这个世界其实是没有答案的。越思辨,越绝望。
-
文学是记录思想的载体吗?
是的,灵魂是躯体;文学是载体,表述灵魂,表意思想。
-
地球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对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古老的问题,科学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出最终的结论,究其原因主要是循环思维而造成了误区的普遍认识,自此题出现以来,绝大部分科学家或专家都是以蛋可以孵化成鸡,而鸡又可以生蛋,进而蛋又能孵化成鸡的循环思维方式来进行描述和表达,误把这个过程认定为是循环往复的
-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该往何处去?
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该往何处去?”这三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其实并非简单,如果从自然本质的角度上看,哪就是一个前沿科学研究的深奥答题,历代许多科学家一生都未能寻找到其最终的结果,还属于一个未解之谜。下面我就这三个问题大胆尝试一下并从自然本质的层面上,谈谈个人对此题的理解:
-
人性是什么?
人性是人类内在感悟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求生存的天性。其含盖的内容十分广泛,现从大体的方面上看,它包括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和基因遗传三个层面:一是在弱肉强食表现方面。如在人类之中发动战争、掠夺资源、抢夺食物、强行举动、强势损弱势、众损少、高压底、大压细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人类之间弱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