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教师罚站学生,你认为应不应该?体罚学生合适吗?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状况和教育理念都与之前发后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师生关系,也与以前不一样了。也就是因为这种变化,使得老师的职业风险性大大升高。关于教育的热点问题的讨论,也屡屡见诸各种媒体。今天这个问题,明显与株洲育红小学10月15日发生的事情有关。因为学生迟到,老师罚学生站在讲台
-
川大这教师还能继续留任吗?校方回应是负责任的吗?
学校的处理是公正合理的。在这个事件中,该老师是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他的不对与隐私无关,不必拿所谓的隐私权来说事。家里有亲人去世,对中国来说,应该不算隐私,也不怕别人知道。老师的错误之处在于,他在强调学校纪律的时候,用别人亲人去世做比喻。这对中国人来说 ,是犯忌讳的事。中国人的习惯中
-
历史上为什么儒生们把“升官发财”作为最高理想?如果儒家离开权力的支持是否无法存活?
对儒家和儒学污名化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基于无知。儒家和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不分青红皂白的把儒家全盘否定,就像因为一个人有缺点,就要把他一棍子打死一样。这样的认识方法,是不可能建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因此,在否定和污蔑中国文化的人中,有一些是有意打击中国
-
孩子上三年级了,成绩还可以,可放学后就喜欢玩电脑。家长应不应该管?
谢邀。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做个合格的家长,还是挺不容易的。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是立足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做为现在的家长也是挺累的,这也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报怨。我觉得,做为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人格成长。对于功课,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总有辅导不了的时候
-
被堂姐顶替上学一事处理结果公布,堂姐被处以停职处理,你认为合理吗?
这件事情有关部门调查的结论已经出来了,顶替学籍一事是真的。但参加考试的人确实是黄风玲本人。这个事情,在今天看来好像是多么不道德的事情,而在当时,也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根本不算什么。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与当时的考试政策有关系的。我自己是86界初中毕业。现在由初中升很被看不起,因为
-
老师教育学生说“别人打你,你不还手就是他的错,你若还手就是你的错,就要受到处罚”,你怎么看?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我。”伟大领袖的这句话,永不过时。家长送孩子去上学,当然是去学知识的。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未必一定要学富五车,但他一定是人格健全的。别人打你,你不还手,必定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你做错了事,该打。若是这样,你的不还手是一种
-
在中国当下的教育环境中,你是否愿意为了孩子的教育辞职,做一个全职妈妈或者全职爸爸?
谢邀。为什么不愿意做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道理很简单。是因为一个人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家庭的开销。对于普通人来说,单职工家庭,夫妻双方有一方有固定工作的,另一方在孩子上学期间,大多都是安心做全职妈妈的。等到孩子上了大学,或是高中阶段,孩子已经有了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全职妈妈们大多会找点
-
“老师上课不讲重点,逼迫学生课后补课"出自谁人之口?
“老师上课不讲重点,逼迫学生课后补课”这句话出自谁的口不重要,因为它说的是一个事实。虽然在老师的群体中,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它又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才是它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原因。也就是说,一个学校中只要有一两个这样的老师,就足以在全社会中把老师的名声搞坏了。在过去的
-
二本大学值得出省吗?
无所谓值不值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对错之分,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出省有出省的好处,本省有本本的好处。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专业,学文化。而学习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将来的就业。如果你的分数已经达到了二本的水平。基本可以确定能上某一类大学了。这时,选择在本省还是外省读最
-
一年级孩子考试成绩差,面对亲人的询问家长应该怎样做?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考试成绩的好坏,不必看得那么重。这里问的是面对亲人的询问怎么做?这有什么好讨论的。实事求是就好了,95就说95,85就说85。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所谓的成绩好坏,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张三考了80分,可能是全班第一,李四考了90分,在他的班里可能是全班倒数第一。
-
初三放假期间,各科老师建了单科提升群但只邀请成绩好的学生进群进行辅导,大家有什么看法?
正常而且合理,饭量大的多给点,饭量少的少给点。如果给的一样多,饭量大的吃不饱,饭量少的吃不完。
-
家庭教育要如何去结合传统文化国学教育?
谢谢邀请。咱们只是普通人,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只能谈点个人浅见。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承担者是家长,也就是父母亲。因此,要想在家庭教育中结合传统国学教育,这个任务也只能由父母亲承担。国学的内容很多,从《四书》《五经》到诸子百家,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无不与传统文化和国学相关联。从那里入
-
当老师们都开始明哲保身,教育将会是怎样的?
老师明哲保身,是教育产业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种状况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但它就是这样,在社会发展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情况下,教育也只能是这样。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只能适应,顺势而为。对于教育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或者可以在社会
-
将英语变为副科,你赞同吗?
如果把《英语》变为副科,我举双手赞同。理由不必罗列很多。有一条充分理由就足够了。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与母语汉语的学习是不一样的。学汉语,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学外语是为了对外交往和交流的需要。因此,学习外语本身就是功利化的,既然是功利化的,必然要讲求一个性价比的问题。我赞同把英语变成副
-
你觉得从衡水中学毕业的学生有用吗?
我并不反对衡水中学的模式。当然,我也不反对别人反对这种模式。学生在一种超乎常规的拼搏状态之下,是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的。但这种拼命的状态,是许多中国的中学生的常态。在高强度的竞争态势之下,谁坚持了下来,谁就能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考取相对更好的大学。抢占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期在
-
不是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能管好,不是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能培养成博士。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成才。老师不是神仙,吹口仙气,就能让学生变得神通广大起来。这个道理本来是人人皆知的。连文盲都明白。可是今天却要拿来讨论了。我是六零后,我们上学的时候,如果谁的成绩不好,家里人一般会说,这孩子没有天分,不是读书的料。既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苦读就能出人头地吗?
谢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古代《神童诗》中的两句。我们今天读它的时候,既要吸取它在今天仍然适用的现实意义,也要去除它不符合时代精神的糟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官本位的思想,这是它的历史糟粕。《神童诗》是宋代学者王洙写的。其目的是鼓励学子们努力读书
-
如何看待江苏高考落榜考生向班主任索赔38万?
看了这个消息,我的第一感觉这又是一起“碰瓷”事件。这些年来,“碰瓷”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他们早已不满足于马路上胡同口的辛劳,而把业务拓展到了学校,医院、小区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只不过这一次闹到了法院而已。既然是打官司,双方到了法院,意见相左,诉求相背则必有对错。若老师失德违法,则
-
常尧二十年后寻衅滋事殴打老师,是不是正应了“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的古语?
我关注这个事情,并不在于学生打老师。虽然在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中,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但是现实中,做父亲的为老不尊被儿子打的事情,也是有的。所以,中国人虽然讲究孝,但也并不认为,为师为父为尊者,就一定是对的,就不该打。电视剧《大宅门》里的黄立痛打贵贝勒的时候,大多数人看了
-
八十年代的中专有多难考?对此你怎么看?能比得上现在的一本院校吗?
先给大家说一个我在网上查到的数据。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中国的适龄青年进入大学的比例是1.55%,到1988年,这一数值增加到3.7%,98年增长到9.76%。从九九年开始,大学扩招,之后,这一数据快速增长。2002年达到15%,到今年,已经达到48%以上,大学生的毛入学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