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历史为什么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人们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大多来自《三国演义》,而三国确实是群英荟萃丶诸侯逐鹿的热血沸腾的年代。罗贯中用妙笔生花般演绎了史诗般三国。在民间,特别在宋代三国评话已是热火朝天,人们颂扬刘皇叔的匡扶汉室丶鞭挞董卓和曹操的 擅权,来表达对辽丶夏丶金兵侵犯中原的愤恨,寄托对中华祖国的忠义。罗很好
-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托孤诸葛亮和李严,而没有托孤赵云呢?
历史上托孤,一般在生命最后一刻托付于顾命大臣。诸葛负责相国管理,李严是第一助理。而赵云等心腹爱将是各负其责。托孤有一丶二丶三丶四丶五不等。通常是手握大权或兵权的。有全心托付,有无奈交接。三国演义刘备介于两者,既悔于不听诸葛劝阻去征伐东吴,又担心阿斗扶不起。刘备言:阿斗扶不起,诸葛
-
三国时期,哪位女性让你记忆犹新?原因是什么?
对曹操的原配丁氏深为佩服。在古代,她休了权倾朝野的曹丞相。只因长子曹昂在战火中让父骑马逃生丶自己留下阻击而死,丁氏不依不饶,曹操一生玩弄败军之将之妻无数,独独对丁氏怀存愧疚之心。也显示了曹操温柔的一面。
-
《三国演义》如果去掉关羽斩华雄,诛文丑杀五关六将等虚构章节,会怎样?
一台晚会,没有一个大牌压轴,就可能相形见绌。一部三国,没有一个关公压台,就如其他演义流于泛泛。罗贯中凭一部巜三国演义》名列四大名著,盖因写了文武两人,武者就是关云长。关云长在史上,武术不如孙武,武威不如项羽,武艺不如李世民,武功不如韩信,武力不如吕布,却独独能被人供奉在庙里,与文
-
刘备真的是汉宗室血统吗?一直都被喊刘皇叔,总感觉不太像呢?
在天下大乱之时,能勤王的英雄概莫问出处。楚汉相争,项羽轻视黥犯黥布(英布)丶胯下之辱的韩信和"盗嫂"的陈平,结果人才全跑到刘邦那里,汉存楚亡也就必然的。东汉末年,汉皇名存实亡,各地打着勤王旗帜无数,刘备当然500年前与汉皇是一家,汉皇只要有人都来者不拒,叫个丶多个刘皇叔是很自然的
-
唯一让曹操低声下气的女人是谁?为什么?
曹操是一代枭雄,是一个敢想敢当的大人物,既可以意气用事独自挡董卓,又可以放下身段恩结关羽。在情感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摆布敌方的女人,又独独被原配夫人丁氏一纸休书而低声下气的哀求。古时像曹操这样霸气的人物,弃换杀伐女人如草芥。就是三国力捧的贤德,也讲出了: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可偏
-
赵云忠、义、勇,还是常胜将军。为什么后人尊关羽胜过赵云?
关羽是刘皇叔的患难兄弟,而赵云是刘皇叔的得力爱将。关羽的故事跌宕起伏,有千里走单骑,有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杀文丑,华容道上捉放曹。最后大意失荆州,败走某城。三国中,将一人身世揭晓得十分清楚非关羽不可,除暴杀凶,亡命天涯。偶遇皇叔,生死相依。拖刀神计,屡创佳绩
-
曹操帐下谋士贾诩为什么被人污蔑为三国第一毒士?
贾诩是一大谋士,但政治上烂糊三鲜。最早助卓为虐,几经跳槽,最后才投到曹操帐下。他不如诸葛正派,亦逊于司马稳重,更缺少鲁肃忠诚。从一开始就为凶残的董卓效力,是属于同流合污之小人,歹毒之徒,当为第一毒士。
-
如果刘备三顾茅庐前曹操先赢得了诸葛亮的芳心,后面的故事里可还有蜀国的一席之地?
真实的三国,曹操曾派人请过诸葛亮。曹操虽是一代枭雄,却也是求贤如渴,曾发布"求贤令",收络天下英士:不管出身如何,只要有真才实学,一律起用。但诸葛不是贾诩,有奶就是娘,给个厚禄董卓什么都可以依附。刘备礼贤下士丶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曹操做事雷厉风行,三请司马懿,是用剑逼着逼出司马
-
关羽、张飞“万人敌”,为何不斩任何一名曹魏主将?
戏说三国。曹操第一次在虎牢关的十八路诸侯同盟会的联谊会上,探讨攻打董卓会上,许多诸侯叹气:董卓身边有虎将,吕布勇当三军,许多名将都失手了。全场寂静。只见一声若洪钟般响起:你们怕吕布,俺张翼德不怕!众人一看,戴着乌巾丶穿着黑衣丶一双乌鞋的黑脸大汉,只有一双眼珠边和牙齿露出白色,惊倒
-
用一句话描写你知道的三国人物?
一支军队已断了粮,在烈日下队形七零八落,主帅就高声大叫:前面就要到了杨梅山庄了!然后飞马而去,后边将士望梅止渴,都振作精神向前丶向前!这个主帅后来招待朋友,用青梅煮酒论英雄,他开怀大笑,心想:一生空麻袋背米,今日也要给这个朋友吃空心汤团。就说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吾也!想不到这个
-
郭嘉若不英年早逝,会不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呢?
合久必分丶分久必合。这是秦汉以后中国历史经常会出现的状况。三国鼎足是第一次大分化。东汉末,朝廷昏庸,宦官当道,外戚干权,大将何进丶董卓丶袁绍等先后把持朝廷,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民不聊生,黄巾军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北方曹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南孙氏两代人经略,雄据一方。荆州丶巴蜀
-
诸葛亮用马谡、跟刘备,算不算用错人和跟错人?
诸葛亮一生唯谨慎。刘备三顾茅庐,看重的是忠义而又有才华。但毕竟诸葛是半路出山,没有大风大浪的考验,理论丰富,实战欠缺。用人是其短板,明知关羽傲慢,刚愎自用,留守荆州,却没有相应组成合适领导班子,监督关羽联吴拒魏丶攻守兼顾的作战方针。最后州破人亡。同样重用马氏兄弟,忽略魏延等战将。
-
“宁静致远”为什么成为诸葛亮的座右铭?
诸葛亮平生好学,生性儒雅。在天下汹汹之时,并没有策马飞奔,而是选择隆中静养,实是静中观变。在宁静的环境下,抱负远大,自比管仲比干,志在天下。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
诸葛亮与水镜先生谁更胜一筹?
水镜先生有识人之才,堪当伯乐。而诸葛亮是千里马。对历史而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千里马不遇伯乐,仍然是骏马丶野马丶黑马。而伯乐不遇,就是隐士丶剩人。刘备有幸遇到水镜先生司马徽,推荐了千里马诸葛亮,但水镜无意仕途,只求清静,老死山野。水镜除了伯乐再无功业,诸葛亮辅佐刘备创立蜀汉
-
为什么感觉日本韩国都很熟悉三国的故事和人物?三国时期日本处于什么阶段?
日本直到唐朝,武则天才授于日本"倭国"称号。传说徐福入日本,开创天皇制度。大唐鉴真大师七渡重洋,才到日本传授文明,受到日本朝野欢迎。传说杨贵妃没有死,金蝉脱壳逃亡日本,至今有墓,明星三口百惠自认是贵妃之后。总之,三国日本还很落后,直到效仿华夏文明丶在唐代全面传承华夏文化才方兴未艾
-
三国时,曹操,孙权,刘备谁的能力更强?
三国英雄层出不穷,而三国代表人物中曹操最引人注目。文治武功都很全面。他文能安邦,"挟天子以令诸侯",能煮酒论英雄,写的一手好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父子三是名闻遐迩的"建安三子“,在诗坛上留有盛名。曹操武又能定国,敢于刺杀董卓,敢率孤军奋战。官渡之战,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卓越军事战例
-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含泪说出这八个字?
诸葛一生唯正统也,忠义而又足智多谋,然无奈天无时丶地无利,虽能集全蜀汉之人和,也无能为力,回天无术。辅佐两代,七伐中原,出师未捷,危在五丈原。弥留之际,对天长叹:悠悠苍天,惜何不佑。一生心血,付之东流!诸葛少年有志,青年耕读,隆中对,为辅佐刘备两代尽心尽力,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曹操的后代和刘备的后代为何差别那么大?
曹操出身官宦之家,又身为一国之"相主",后代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从小有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曹操本人文武双全,是一激情似火的大诗人,儿女从小耳濡目染,都会吟诗作赋,才华横溢。建安三子不是浪得虚名。刘备平生颠沛流离,定无居所,寄人篱下。刘禅又是在战火中生长,从小就是随军营四处飘荡。
-
曹操明知道以后的司马懿会造反,为什么不杀他还留在身边重用?
曹操是一代枭雄,身披汉相的虎皮,对手下的文臣武将大致掌控到位,无论是真心追随自己的忠臣,还是铁心为汉臣的,表面上一视同仁。曹操在时,司马懿决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要说有非分之念。在曹操心中,忠于曹某的列入第一档,无党派列第二档,忠于汉室的列第三档。二丶三档只要像徐庶那样明哲保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