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特勒是用什么方法麻痹斯大林发起对苏联的闪电战的,你怎么看?
斯大林可没有被麻痹住,二战的一切行为都有因果因素,希特勒对苏发动闪击战虽然让许多人一时间回不过神,但实际苏德双方从瓜分波兰开始,就已经处于互相提防戒备的状态,不存在什么麻痹问题,只有谁先进攻谁。30年代的欧洲爆发了许多事件,1933年希特勒上台,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
-
前苏联飞行员驾驶米格-25叛逃到美国,后来他怎么样了?
这应该说的是著名的“别连科叛逃事件”,冷战时期最大的一桩飞行员叛逃案之一。1976年9月6日,苏军飞行上尉维克多·别连科,驾驶了一架当时最先机的米格25“狐蝠”截击机叛逃美国,投奔西方怀抱,飞机因为燃油原因降落在日本函馆机场。这次事件,我国当时报道称:苏修为了维护霸权主义,穷兵黩
-
进攻苏联时,前线气温零下40度,希特勒准备棉衣了吗?为什么?
不得不说某些人眼里英明睿智的元首,在实际执政过程中犯了不少诸如此类的低级错误。独裁制度的高效性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当他英明睿智时,德国无往而不利,当他昏聩浅薄时,德军的将士们也会更直接的享受到不合理的痛苦。装备上的这种事情发生了好几次,例如STG44突击步枪,人们瞒着元首搞设
-
杀鸡焉用宰牛刀?为何1979年苏联会选择大举进攻小小的阿富汗?
这事儿得从阿富汗革命开始说起。阿富汗在历史上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这个国家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血腥反抗,才从殖民者手中获得了自己的独立。投身革命的阿富汗的国王“阿曼努拉汗”于1921年正式登上王位。这位接受了西式教育的国王很向往西方的制度,他排斥英国人的殖民统治,认为:“阿富汗必须是独
-
二战时期,苏联KV-2坦克和德国“灰熊”突击炮究竟哪一个更强大?
这个没有什么可比性,正如标题上很明白的写出了“突击炮”和“坦克”的区分,这二者的战术功能是不一样的,都有各自不同的职责定位,真对比起来与“骑兵炮兵单挑哪个更强”这种问题是一个道理。“突击炮”是不同于“坦克”的单位,他们如果按照现代的定义来看,属于比较初级的“步兵战车”地位,是一种
-
二战时苏联和德国打了好几年,为何法国却仅撑了一个多月?
这个问题法国人自己可能比德国人更清楚,外在原因就是俄罗斯这块土地实在是太广袤,气候也实在是不好对付。但内在原因却是苏联早做好了准备,天时地利尽握掌中。而法国人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战略核心,过于相信盟友和错误的国际政策,再加上比较落后的军事科技建设和纳粹德国的奇袭,不死那才有问题吧
-
二战期间,英、美的援助对苏联重要吗?为什么?
这个还是相当重要的,毕竟除了明面上的武器,钢铁、物资、机器工业的援助也占了相当多的比例,苏联虽然并不是靠这些援助打赢了战争,却也因为这些援助少死了不少人,也得以更快的反攻回去。战机方面,苏联和美国一共支援了18303架战机,其中英国主要提供的是“飓风”战机,这型战机属于30年的老
-
二战为什么感觉到苏联有很多人,补充兵源为什么那么快?
这是苏联在二战极为厉害的一个特点,他们爆兵速度非常快,虽然战争初期丢失了几百万部队,却在回过神来以后,吹气球一样迅速的拉起一支更大的军队。在谈论一切苏联爆兵问题前,最好先了解下苏联的人口。苏联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在1939年他们就拥有1.6亿人口,且同年就拥有433万新生儿
-
苏联租借戈格兰岛,芬兰为何宁可战争也不租?
戈格兰岛问题不应该被单独拿出来说,苏联从这场战争中获得了卡累利阿旁边的的芬兰领土,获得了维堡,获得了雷巴奇半岛、芬兰湾四岛,以及强租了汉科半岛。戈格兰岛,便是这芬兰湾四岛之一。为什么苏联非要弄这些地方呢?没别的原因,实在是离苏联太近了。芬兰湾是什么地方?这个峡湾内海与我国的渤海极
-
1939年,一块鸟不拉屎的地方,为何日本和苏联之间会爆发战争?
1939年诺门罕事件,苏军与日军发生了规模不小的战争,最后以日本的溃败告终。朱可夫带领的苏军部队虽然损失相当巨大,但却表现的极为坚定坚决,漂亮的赢得了胜利。让一场足以威胁到自身的大战,迅速被吓阻平息。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策划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对华全面战争爆发。日本海陆
-
蒙古曾被苏军入侵统治,为何苏联统治期间禁止蒙古人崇拜成吉思汗?
非蒙古族的人很难体会到“成吉思汗”这四个字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他是一尊某种意义上比长生天,比菩萨还要高大的图腾。正因为这尊图腾的存在,蒙古人的部族文明被赋予了与以往不一样的文化内涵。大家都知道,所谓“蒙古族”其实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集合体,这群大陆北边的人群在历史长河中很少真正统一过,
-
有着美丽名字的兵器,二战苏联喀秋莎火箭炮如何震撼敌军?
喀秋莎火箭炮,德军称之为“斯大林的管风琴”,它们是苏联战争年代开发的一系列导轨式火箭炮的统称。大致来分的话,“喀秋莎”可以分为4样,分别是:БМ-8、БМ-13、БМ-30、БМ-31四个型号系列。它们有时候被统称为“喀秋莎”,这个名字来源于共产国际车厂的“K”字头标记,但也有被
-
日本都投降了,苏联为何还要进军日本?
日本都投降了,苏联还要进军日本?不得不说,这个题目非常有误导之嫌,苏联对日可谓是规规矩矩,战争结束了仍然在按协议供给石油,啥时候都没有继续进攻日本。而“天皇诏书”也不能代表日本人完全投降,8月15日后负隅顽抗的日军比比皆是。请记住,真正的二战结束日不是8月15日,而是9月2日。上
-
如果二战德国不打苏联全力打英国会是什么结果?
不是如果,德国已经这么干了,将英国这个钉子拔掉是德国一直以来都希望做到的事情,更是1939年开战后的直接目标,但德国用尽了办法也干不掉英国,只能望洋兴叹。站在德国的立场上,英法与苏联其实都是很烦心的钉子,但在战争彻底扩大前,英法是主要矛盾,苏联却可以暂时安稳于拉拢。但在英法等国眼
-
固守欧洲就万事大吉?为何纳粹德国横扫西欧后一定要闪击苏联?
纳粹德国虽然当时与苏联签订有友好条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具备了盟约,双方还有不同程度的军事、经济交流,但实际上,苏联与德国并不信任对方,打一开始两边就都知道,一切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回看德国30年代的高速发展史,这段伴随着扩张与吞噬的历史铸就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国。通过对原奥匈帝国区域
-
德国军队闪电战术对苏联无效,等一年再打,是否会取得胜利?
闪击战对苏联无效?不,简直太有效了,依靠这种战术,德国人势如破竹,迅速切入苏联境内,连破多道防线,分割围歼苏军几百万,差点连莫斯科都给拿下来了。如果说这种战术对苏联无效的话,那么什么战术叫有效呢?1941年时“闪击战”才崭露头角,这种战术算不算德国人的首创还存在争议,但当时的德军
-
二战中苏联有哪些以少胜多并且伤亡较少的案例?
苏军前期因为肃反,损失掉了大量的指挥人员,军队人心惶惶,再加上斯大林强逼部队任何时候都不准撤退的军令,让苏联红军的伤亡数字居高不下。但是在这里面,还确实有一些小伤亡的战例。最值得称道的恐怕是1944年8月在罗马尼亚进行的“第七次打击”,或者也可以叫第二次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苏军
-
为何有人说没有一个人敢阻止希特勒入侵苏联?
谁敢阻止德国入侵苏联?英国人知道德国人终于进攻苏联的时候乐坏了,朝野上下油光光的脑门都都写着HAPPY——本来这路都快扛不动了,你居然不拆基地跑去打大龙,真是国歌唱得好,上帝佑我老佛爷啊!实际上如果按照英国、法国等欧陆大佬战前的布局,德国就应该是去进攻苏联的,他们煞费苦心把德国这
-
二战时期苏联的T-34/85坦克产生了多少坦克车组成员王牌?
这种数据并不好统计,T-34/85坦克虽然被誉为二战最强中坦,但这种坦克1944年才装备部队,首次投入战场是在同年3月的博托沙尼战役之中,6月份的白俄罗斯战役才具备了一定数量,它们的战绩很容易与T-34/76混在一起,而且苏军坦克兵变换频繁,车组伤亡后重组的情况特别多,再加上车型
-
苏联的图-4轰炸机,是怎么造出来的?
图-4轰炸机也被称为“B-29斯基”,从名字都能看出来,它与美国轰炸机B-29有着几分渊源。其实图-4就是B-29轰炸机的山寨仿制品,苏联人在获得了B-29机体后,对其进行了逆向研究,最后通过图波列夫设计局制造出了自己的图-4远程轰炸机,为此苏联甚至放弃了原有的轰炸机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