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时期日军四一式山炮究竟威力多大,电影中能击毁坦克是真的吗?
榴弹炮可以不可以打坦克呢?显然也是有一定杀伤力的,只不过榴弹炮由于是曲射炮不能直瞄,因此它对装甲目标的打击需要依靠炮火覆盖和拦阻射击完成的,如果指望一发榴弹正好砸在坦克上击毁之,那就要靠运气了。而山炮就是一种轻型榴弹炮,虽然它的主要功能不是反装甲,但是集中使用火力覆盖当然也可以打
-
集团军、战区陆军和陆军总部,三者到底是个怎样的关系?
最上面的当然是陆军总部,或可称陆军总司令部,它是陆军部队的最高“军政”机关,负责全军陆军的行政、人事、训练、日常管理等工作,惟独不管演习和作战,这两项属于“军令”范畴,由军委直属的总参谋部负责。这其实也是军改的重要目的,即军政与军令分开,以免机构繁琐影响军令的执行效率。重组的战区
-
日本战斗帽上挂的几块布有什么用,关键时刻用它保命?
这两块布看起来很丑陋,其实说道还不少,具备象征意义和实用意义两层用处。不过要搞清楚,这种“军帽垂帘”日本兵也不是天天戴着,在气候合适以及没有战斗任务的情况下,这两块(也有挂四块的)布通常会被取下来,尤其是担任城市驻防和警备任务的鬼子,很少挂这种“屁帘”,只戴战斗帽即可。现在的抗日
-
《亮剑》中李云龙打山崎大队,使用土工掘进战术在军事上可行吗?
非常可行,在“关家垴战斗”中参战的八路军第769团一营也确实这么干了,土工作业出来一条小路发起攻击,日军兵力不足,无法面面俱到。可惜的是,八路军各级指挥员刚刚意识到这个办法有效时,战机已逝,增援的日军田中支队距离关家恼只有4公里了。于是在消灭掉冈崎“支队”400余人、击毙指挥官冈
-
《亮剑》山崎大队仅500人,日军司令为何抽调3个旅团前来营救?
“中心开花”,包围与反包围,张灵甫其实在孟良崮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他没能坚持到援兵抵达就全军覆灭了,《亮剑》里的山崎大队也在日军增援部队到达前在李家坡被独立团全歼,没能实现“开花”。遗憾的是,在真实的战史上,关家垴战斗的日军“冈崎支队”残部,真的挺到了八路军撤围。当时的战场形势就是
-
榴弹炮和加农炮有什么区别?
直白点普及,先给火炮粗略分个类:火炮按照炮膛结构可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按装填方式分为“前装式火炮”和“后装式火炮”;按发射方式分为“身管火炮”和“火箭炮”;如按弹道特性,则可分为“榴弹炮”、“加农炮”和“迫击炮”。显然,榴弹炮和加农炮都属于线膛、身管式、后装式火炮,区别就
-
集团军的作战范围有多大?
开门见山,所属的战区有多大,集团军的作战范围就有多大。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现如今,集团军都是战区直辖的野战兵团,从隶属关系和作战任务两方面考量,集团军都须在战区所辖的区域内驻防和机动,否则就失去划分战区的意义了。在抗日战争中,国民革命军总共组建了40个集团军(包括八路军的新番号
-
1985年,中国推出了85式军服,肩章上为何没有军衔?
1965年解放军取消了已实行十年的军衔制度,军装统一改换为“一颗红星(帽徽)、两面红旗(领章)”的标识,军官上装四个口袋,士兵两个,史称“六五式”军服。它所追求的是官兵平等和打破等级的理念,其实也与跟苏联关系交恶有关,毕竟之前一切仿苏,此事多少有点“左侧驾驶”。六五式军服也是人民
-
二战时期,燃烧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破坏坦克的?
听说过“莫洛托夫鸡尾酒”吗?这是个知名度非常高的武器,就是装满包括汽油在内混合燃料的燃烧瓶,其实就是土造的燃烧弹。搞笑的是,这一发明原本是苏联人在西班牙内战中最先创造出来的,结果它的发扬光大却是在“苏芬战争”中,被芬兰人大规模用来对付苏军坦克。(莫洛托夫)这玩意配方全世界都知道,
-
民国时的巡阅使,镇守使相当于现代军队的什么级别?
度度狼通俗易懂地回答说,“巡阅使”相当于现代的大军区(战区)司令员,这是个非常高级的军职,军衔适配中将或上将,张作霖在1918年就任“东三省巡阅使”的时候,已经是陆军上将。而“镇守使”相当于现代的警备区司令,民国时期多以师、旅长兼任,军衔适配少将或大校。冯玉祥在1918年曾经担任
-
民国时期的“中将加上将”是个什么样的军衔?你怎么看?
知识点,为了防止将星泛滥和凸显陆军上将之威誉,根据国民政府1935年颁布的铨叙条例,陆军上将的名额是受限制的,规定特级上将1人(名字不用说了)、一级上将9人、二级上将12人,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正式铨叙的三个等级陆军上将的名单上限为22人。(何应钦是首批九名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其它
-
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击败了苏联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下一个目标当然是美国,希特勒心里十分清楚,只要是战略头脑清醒的罗斯福总统领导美国一天,那么德意日轴心国瓜分地球势力范围的狂妄计划就一天不能实现。他在跟亲信的私下谈话里很早就透露了这一想法,他认为“早晚要对付美国,而且要狠狠地对付”。但是直到“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前,纳粹德国的战略一
-
山炮、野炮、榴弹炮有什么区别?迫击炮和化学臼炮有什么不同?
之前有过关于山炮和野炮区别的专答,即山炮是一种轻型榴弹炮、野炮是一种轻型加农炮,主要是受限于当年各国军队的机动能力,为使火炮能用骡马拖曳或驮运,因此自身重量不宜太大,口径一般也局限在75mm以下,超过100mm基本还叫榴弹炮或加农炮。(古代臼炮)主要讲一下迫击炮和“臼炮”之间的关
-
高射机枪和重机枪,在地面战斗中哪个威力更大?
最早发明的只有我们通常认为的重机枪,而重机枪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三个“小兄弟”,分别是轻机枪、通用机枪和高射机枪,轻机枪人尽皆知,通用机枪是指“轻重两用机枪”,比如大名鼎鼎的MG42;而高射机枪本身就是一款可以对空射击的重机枪,后来又出现了“高平两用机枪”。因此,简单地评论哪款机
-
网友所谓的高射炮平射在真实战场上是可以实现的吗?
在南斯拉夫经典电影《桥》的尾声部分,面对即将到达桥头的德军摩托化部队,老虎少校操纵德国人自己的四联高射机关炮“一顿操作猛如虎”,德军摩托车汽车登时东倒西歪,这会再使用MG42来打效果就不会太好,机关炮对付车辆的威力远大于机枪。从射击速度和供弹方式看,那一定是20mm高射机关炮,而
-
武警、特警和特种部队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出动武警、特警和特种部队?
问题有点“问题”,不能把武警和特种部队并列,因为武警部队和解放军各军种都建有自己的特种部队,因此“特种部队”的含义要广泛的多,只不过由于作战用途不一样,所以训练方式、装备水平和打击对象有所区别。比如武警北京总队的“雪豹突击队”就是武警序列中的特种部队。就作战用途而言,武警特种部队
-
二战日本陆军装备落后于欧美是什么原因?
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军队没有真正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协约国一员,它所谓的“参战”只是攻击了驻防青岛的5000名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是需要在实战中检验、总结和提高的,日本人没有这个机会,自然也就完全靠自己“闭门造车”,未能深刻了解和赶上一战后的军事变革浪潮。从1915年以后
-
二战时日本内阁被推翻后,日本军部为什么不顺势架空天皇?
看来题主没有搞清楚日本天皇、军部和内阁之间的关系,二战时期的日本天皇是实际掌握权力的,军部以及少壮派昭和军阀想操纵政府的国策,需要裕仁的支持;政府的内阁想与逐渐暴走的军部对抗,同样需要裕仁的支持,裕仁不过是在他们之间玩弄平衡而已,何谈被架空一说?从军队体制上说,日本天皇在当时是陆
-
白崇禧的军事才能,明显高于李宗仁,为何在桂系始终是千年老二?
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 ,实际上从抗战中期开始,白崇禧已经渐渐成为桂系第一号实权人物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李宗仁一直飘泊在外,白崇禧则留守广西老巢,成为桂系军队的实际控制人,而桂系的实力体现,重要的还是桂军。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先战徐州,后守河南,始终在长江以北
-
关东军与一般的日军部队相比有哪些不同?
关东军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单单是一支外派的侵略军,而是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殖民军队,因为它是“伪满洲国”的太上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它所控制的地盘、兵力、资源都是日本在海外最大的, 与侵略关内和太平洋地区的日军有着本质不同,那些都是单纯的作战部队,作战区域经常因形势和任务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