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中如果刘备统一了天下,他建立的汉会像刘秀的东汉一样属于汉朝的延续吗?
我个人认为刘备会自然沿用“汉”为国号,他也会像刘秀一样,宣布他所继承的是刘氏江山,同样像刘秀贬低王莽一样,刘备会把曹操打入“汉贼”行列。一是从刘备的作为就已经表露无遗,另一方面,宣布继承汉室最大的好处是,他不需要验证他所建立的帝国合法性问题。汉帝国就是合法的,他延续也是符合“天道
-
为什么西汉末年王莽改革失败了呢?
王莽改革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与众不同、涉及面最广、也最具争议的一次。总的来说,王莽是以改革的名义,行革命之实。王莽改革失败的原因很复杂,我从外部社会大环境、新朝内部小环境两个层面跟大家分享。王莽改革失败是外部社会大环境决定的:1.新朝代汉是和平演变,旧势力的存在决定了王莽改革阻力重
-
汉宣帝刘询的文治武功都较高于汉武帝刘彻,但为什么武帝在中华民族中的声望远高于宣帝?
说汉宣帝文治武功都高于汉武帝不是很确切,要论武功,我个人认为汉武帝还是要比汉宣帝强。表面上看,汉武帝只是解除了边患,汉宣帝则统一了西域大量国土,但两人所处的历史环境是截然不同的,汉武帝所在时期是匈奴最强大的时候,西汉政府在军事上根本无法匹敌,只能以屈辱的和亲方式讨好匈奴,汉景帝曾
-
明知刘贺对自己毫无威胁,为何汉宣帝还要将刘贺一贬再贬?
还真不能说“刘贺对汉宣帝毫无威胁”。首先刘贺被废,有很深的政治内幕。按正史说法是他为非作歹,短短二十七天就犯下1127条罪状!仔细想想可能吗?明显带有欲加之罪的痕迹。如果他真是这么一个混蛋,当初朝廷考察他的时候,为什么竟然丝毫没有发现?按史学家考证,实际上刘贺被废,很可能是他跟霍
-
汉昭帝想要将李陵接回汉朝,其反叛本是无奈之举,为何他却拒绝回国?
李陵投降匈奴就是一个悲剧,汉武帝要对这起悲剧负主要责任,是他堵死了李陵回国的路!李陵投降匈奴的事发生在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那年汉武帝命令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人马,攻击活动天山附近的匈奴右贤王部,他命令李陵给李广利做后勤供应。李陵立功心切,想做侧翼部队,不愿意做后勤保障。汉
-
有人说被誉为明君的汉文帝也有不堪的一面,汉景帝的太子之位是如何来的?
开创了“文景之治”的两代帝王汉文帝和汉景帝,在历史上都流传有“不良记录”,可以概括为“文帝阴,景帝狠”,题目所指应该是汉文帝阴杀“四子一后”一事。不过关于汉文帝的“阴”,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一、汉文帝为了谋求皇位,阴杀四子一后,此事不见于正史,证据不足按正史记载,汉文帝的四子一后是
-
汉朝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为何没得好报?
周勃晚年入狱就是一个无厘头的案件,我要做一个非常大胆的案情推断(拍砖留情):很可能是汉文帝登基前双方有过幕后交易,这个案子就是汉文帝对周勃的一次敲打。一、无厘头的周勃谋反案《史记》记载:岁馀,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
-
假如有人对汉武帝和卫青说:对于匈奴,你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你认为这句话说的对吗?
问这个问题的人应该把他送到大汉边境,让他面对匈奴的马刀,看还能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知道肯定有人说“匈奴是华夏民族一部分,是人民内部矛盾”,我只想说:呸!一、匈奴的历史《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匈
-
汉文帝刘恒开创文景之治,真的是被天上的“馅饼”砸中,从而登基称帝吗?
哪有那么多馅饼呐!不否认汉文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但在继位登基这件事上,明显存在运作的痕迹,绝不是“天上掉馅饼”!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其中的种种疑点表明,汉文帝之所以能即位,完全是他与“功臣派”达成了某种协议!疑点一:平定诸吕后为什么杀了少帝刘弘?由“功臣派”主动诛
-
西汉王朝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我研究西汉末年史多年得出的结论是:西汉败落的内因是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外因是自然条件的恶化。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又跟儒学发展密切相关,是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震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人类历史上很多让后人很难理解的行为,以及空前绝后的大事件。一、儒学成为国家统治的唯一思想自汉武
-
王莽与刘秀的关系是怎样的?汉光帝武刘秀为何成功建立东汉?
王莽和刘秀是一对没有血缘的表兄弟。刘秀登基后,把自己过继给汉元帝为子,汉元帝又是王莽的姑父,所以王莽和刘秀是表兄弟!哈哈!事实上两人相差40岁,也从来没见过面,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不过这两个从未谋面的皇帝,竟然是一对冤家,“表弟”害得“表哥”梦冤几千年!一、从未谋面,毫无血缘关系的
-
30汉军准备伏击10万匈奴骑,西汉反击匈奴第一战为何徒劳无功?
这场战争史称“马邑之谋”,是一场由大行令王恢多年精心策划的战役,也是西汉第一次对匈奴的主动出击。由于军事机密的泄漏,导致战场战争没有打起来,匈奴人全军安然撤退。战争结束后,王恢成了背锅侠。一、马邑之谋的起因元光元年,匈奴派使者向汉武帝提出和亲,说白一点就是向西汉勒索女人和财物。对
-
西汉名臣晁错和国戚忠臣窦婴为何惨死?
晁错和窦婴都是冤死的西汉重臣,从本质上说,他们都是政治的牺牲品,被冷酷无情的帝王,当做朝政的棋子,无情抛弃了!一、死于“削藩令”的晁错晁错早年作为太子舍人,陪伴在时为太子的汉景帝身边,与汉景帝私人感情深厚。晁错学问好,分析问题深入透彻,曾经多次上疏汉文帝,受到汉文帝的赏识。汉景帝
-
王莽篡汉成功之后,进行了多项改革,为什么最后不但失败而且还送了性命?
首先说王莽“篡汉”,这个词非常不恰当,他代汉的行为很正,是光明正大的,跟“篡”不沾边。改革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能力问题,有政策本身的问题,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不能因为改革失败,就把他彻底打入地狱。一、王莽改革的历史背景西汉末年,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天灾加人祸,导致民
-
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学说分别有什么影响?
虽然后世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存在一定争议,但毫无疑问,秦始皇的举动禁锢了思想繁荣,对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文化,是毁灭性的打击。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样也存在争议,但自汉武帝开始,儒家逐步成为唯一的统治思想,这是事实。一、“焚书坑儒”的争议秦始皇焚书是事实,不过,他
-
先秦平民不能穿赤色,汉朝因颜色问题争论了五代,你如何看待古代人对颜色的执着?
服饰问题,在先秦和汉朝是个大事。它源于战国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学说”,他认为每个朝代都有其对应的“德”,“五德”之间存在相生相克,服装的颜色也对应“五德”,关乎国运,绝对不能马虎。一、邹衍的“五德终始”学说五德即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每个朝代都对应一个“德”
-
东汉蔡伦的人品如何?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其身份是个宦官!他的为人就跟他的身份一样:半阴半阳!一方面,他出色的工程制造才能,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举足轻重的人物。另一方面,他在政治上采取投机政策,不惜败坏名节。最终,他落得被清算,自杀身亡,也颇让人叹息!一、
-
如果霍去病不英年早逝,他以后会有什么发展?
按正常轨迹,年轻的战神霍去病,如果不出现英年早逝,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为荡平匈奴,安邦定国的巨擘。甚至因为汉武帝的信任,也可能成为领衔朝政,权倾朝野的权臣。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加上他那个沉稳老练的弟弟霍光,老刘家似乎完全靠着老霍家吃现成饭了。但我的论断是,假如霍去病不英年早逝,他恐怕也
-
西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认为,西汉亡于腐败和外戚政治,我认为那都不是根源,真正的根子在“儒学宗教化”,以及由此形成的扭曲的价值观!西汉自汉元帝开始,重用儒生,但“儒生政治”并没有给大汉带来清明与繁荣。相反,正是一群百无一用的儒生,导致汉廷上不能辅政,下不能安民,中不能正身,把大汉帝国带入一个万劫不复
-
汉武帝的女人和西夏李元昊的女人哪边更惨?
谁出的这个题,太有才了!汉武帝和李元昊对女人的绝情,是值得拿出来晒晒。如果说汉武帝是冷酷寡情,李元昊则是歹毒无情。汉武帝对旧爱通常就是冷处理,不涉及原则性问题,还会留有余地,李元昊对旧爱则是赶尽杀绝,彻底扫荡!谁的女人更惨,立见分晓。一、汉武帝的旧爱们陈阿娇: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