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名将高仙芝,是个怎样的人?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世界各地移居大唐的人员非常多,很多人为大唐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高仙芝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高句丽人。高仙芝是唐玄宗一朝著名的战将,为大唐西北边境征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也因个人贪念,给大唐在西北留下不稳定因素。安史之乱爆发后,因为得罪监军边令诚,高仙芝与封常清
-
唐朝老将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哥舒翰兵败潼关,使长安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大唐帝国再也无力抵挡安禄山的叛军,唐玄宗被迫“南巡”。不过细究起来,都是唐玄宗咎由自取,是他一手导致安史之乱,也是他导致哥舒翰20万大军灰飞烟灭。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大将“外籍”人员移居大唐,大唐也以开放的姿态,给了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平
-
大将陈玄礼跟随唐玄宗45年,为何要在马嵬坡对唐玄宗落井下石呢?
陈玄礼一生追随在唐玄宗身边,如同贴身保镖,四十五年未变。马嵬驿兵变,恐怕是陈玄礼一生最纠结的事,最终他选择了跟太子李亨合作,策动禁军哗变,逼迫唐玄宗除掉了杨国忠和杨贵妃。用“落井下石”来形容,似乎不是特别贴切,以我个人判断,陈玄礼但凡心存半点私念,马嵬驿就是唐玄宗政治生涯,甚至生
-
武则天有女儿没?如果有,她有没有想过让自己的女儿继位?
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安定思公主,出生不久就死了;次女太平公主,就是那位经历了三次政变的政坛女强人。武则天对太平公主非常宠爱,也非常倚重,尤其是晚年,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张宗昌、张易之四人,成为她控制朝政的抓手。即便如此,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心目中的
-
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女皇帝,唐朝都有两位,为何只有武则天被认可?
正史记载的女皇有三位:文佳皇帝陈硕真、大周皇帝武则天、北魏殇帝元氏。不过被历史承认的,只有武则天一个。陈硕真与武则天出生于同一时代,年龄比武则天大四岁,所以,后世还出现了陈硕真与武则天,义结金兰的坊间传闻。武则天,大家都很熟悉,陈硕真和元氏都有什么样的事迹呢?又为何不被历史承认呢
-
李成器作为嫡长子,明明能登上皇位,为何甘心让给李隆基?
只能说,李成器有机会登上皇位,至于能不能如愿,还真不好说,弄不好就又是一个玄武门事变。好在李成器有大智慧,也看惯了李家人相互的杀戮,面对功劳和势力,都远远大于自己的弟弟李隆基,退让恐怕是最明智的选择。自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起,李唐皇室的血,足够淹没了金水河,冰冷的石柱,目睹了一起又一
-
如果唐玄宗李隆基死守长安城会怎么样?
恐怕没有比这个更坏的结果了!我们可以推演一下,唐玄宗死守长安的结果,可能性有多种,但大多带来的后果是负面的,最大的可能性是大唐由此分裂,南宋的局面可能提前上演。死守长安的结果无非两种,一是守住了,二是没收住,李隆基死社稷或者被俘。假如唐玄宗被俘,结果也有三种,一种是被杀,等同于死
-
唐代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唐代宗李豫,就是民间传说《珍珠传奇》中,沈珍珠的丈夫李俶。从品行角度说,唐代宗是无可挑剔的道德君子,在大唐亲人相残的大背景下,显得那么高贵。不过,人品从来不是衡量一位君王的主要指标,尤其是在乱世,帝王功业才是正道。唐代宗是平定安史之乱的最高执行人(天下兵马大元帅),这是他的功,可
-
唐僖宗的可悲的人生,竟然复盘唐玄宗覆辙,为何会流亡?
唐僖宗李儇“重走长征路”走上了瘾,第一次重复老祖宗唐玄宗的“革命路”,避难蜀地;第二次流亡跑到了凤翔。继唐玄宗、唐代宗后,成为第三位流亡的大唐皇帝。李儇这位第七个由太监拥立的皇帝,已经没有祖上的阳光雨露可以荫护,又没有才能与德行自立,在内有宦官弄权,外有藩镇窥视,上有天灾肆虐,下
-
武则天一提和唐太宗的陈年旧事,就吓得宰相吉顼跪地求饶,到底是何事?
被张元一戏称为“望柳骆驼”的吉顼,在历史上名气不大,做过几个月的宰相,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旧唐书》将他归为酷吏,《新唐书》则将他与裴炎、李昭德归为一类。后人基本采信《新唐书》说法,认为吉顼有贡献,但德行也有亏缺的地方。题干所言之事,记载于《资治通鉴》:他日,顼奏事,方援古引今
-
太平公主曾将张昌宗推荐给母亲武则天,为什么张昌宗又被杀掉了?
张昌宗人称“六郎”,一个靠脸吃饭的粉面小生。因为长得太帅,早早被太平公主收入罗帐,加入武周时代“男宠大军”。太平公主为了拍马屁,将小可人儿张昌宗献给了母亲,获得武则天的宠幸。从此,张昌宗和他的哥哥张易之,仗着女皇的恩宠飞黄腾达,成了朝中新贵派人物首脑。朝堂本来就是是非之地,张家兄
-
历史上的太平公主真的是天性风流吗?
除非有医学证明,否则就不应该存在“天性风流”的说法。武周时代的“风流病”其实是大唐风气开化的产物,也是女皇武则天表率的示范作用,太平公主只是个紧跟时代节拍器的潮人!数风流女人,还看武周武周最大的风流女人,当属太平公主的母亲女皇武则天,风流起来拦都拦不住,也不忌讳大臣拿些事劝谏她。
-
唐太宗真的喜欢魏征吗?
贞观十七年,侯君集谋反案后,唐太宗李世民怀疑魏征就是侯君集私党,一怒之下下旨推倒了魏征的墓碑,此时魏征刚刚去世一年。因为这件事,后人认为,其实李世民对魏征的所谓喜爱,都是装出来。魏征生前,被李世民夸得像朵花,死后让他享尽了哀荣,这与推倒墓碑的做法反差太大。难道李世民真的不喜欢魏征
-
李世民选太子,为何选择了最平庸的李治?
选太子不是在菜市场选菜,从来没有最好的,只有在政治斗争中,找到最合适的。所谓最合适的,往往是大多数人不看好的!李治就是这种情况,虽然李世民对他有诸多不满意,跟其他两位候选人相比,李治明显在才具上处于劣势。但考虑到众多不得已的因素,李治只能是那个最合适的人!太子李承乾被废后,新太子
-
唐朝太子李建成真的是无能之辈吗?
李建成肯定是被故意抹黑的人,他与李世民是李渊建立大唐的左膀右臂,怎么会是无能之辈?导致这个假像的人就是李世民,为了掩盖其杀兄逼父政变夺权的真相,李世民大量篡改历史,对李建成,甚至李渊都做了“黑化”处理。虽然很多真相已经永远无法复原,但史学家还是发现了大量蛛丝马迹,篡改历史,成了李
-
前秦帝王苻坚被称为游牧民族的李世民,有多厉害呢?
柏杨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五位皇帝,可称为“大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和苻坚。因此有人将苻坚,比作游牧民族的李世民。苻坚一生文治武功,他推行儒学,发展农业,他常年攻伐,统一北方,天下九州居其七,他重用贤臣,安邦兴国。这些都与李世民有得一比。然而苻坚还有三个大毛病:好大喜功
-
历史上唐玄宗时代的高力士是忠臣还是奸臣?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太监,非高力士莫属。高力士恐怕是历史上,唯一被称为“贤宦”的太监,他官至骠骑大将军,封齐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上有君王宠信,下有百官追捧,即便皇室子弟,都对恭敬有加,连太子都得称他为“二兄”。最难得的是,高力士风光一辈子,除了受到李辅国陷害,被流放两年,
-
武则天都七老八十了,为何要找面首入宫伺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跟年龄无关,跟性别更没有关系。武则天七老八十,依然面首不断,其实更多的是精神需求。这些男宠大致充当了女皇的药引子、麻醉剂和大补丸!女皇的药引子她最信任的宰相狄仁杰,曾经劝她要有所节制,女皇的回答相当有震撼力:“朕年轻的时候孩子生得多,血气大亏,朕现在不过是为了采
-
武则天临终为何要给褚遂良平反?
武则天给褚遂良等人平反的事,出现在她临终的诏书中,与褚遂良得到相同待遇的,还有王皇后、萧淑妃和韩瑗三个家族,《旧唐书》记载:“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家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是日,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
-
唐玄宗和太子李亨的关系如何?李亨继位之路为何异常艰辛?
一部《长安十二时辰》,让李亨走火起来。剧中的倒霉太子李屿就是现实中的李亨,李屿就是李亨的曾用名。电视剧将所有的矛盾集中于一天,显得更加扣人心弦,情节似乎更夸张。其实,现实中的李亨,所面临的的窘境一点不亚于电视剧。李亨整整做了十八年的太子,从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熬成一个四十六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