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禄山为何敢在大唐盛世起兵造反?谁给他的勇气?
今天,我们不谈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仅就军事而言,安禄山的造反方略经过了精确地计算,不但敢造反,而且极有可能倾覆大唐。数学,不能体现真实的实力对比仅就兵力而言,安禄山的北方三镇有兵马十八万,大唐全国(含安禄山)的兵力为五十七万人,安禄山的兵力占大唐的32%,双方兵力对比接近1:2
-
李世民东征高丽为何失败?
唐太宗一生征战无数,所向披靡。可是,亲征高丽时却“无功”。这段历史,成了今天韩国各种“神剧”的“创作源泉”。今天,我们不谈复杂的历史、文化、大战略,仅就唐太宗亲征高丽(即第一次征高丽)之战,一起思考唐太宗“无功”的原因。主力交战,唐军战力远胜高丽645年六月,连续攻破辽东城和百岩
-
盛唐中衰,安史之乱被代宗平定,但大唐却为何再也无法回到盛世?
安史之乱后,唐朝几代君臣,为努力复兴大唐呕心沥血,却终究按下葫芦起了瓢,始终没有达成重振大唐的愿望。尽管如此,他们作出过的尝试和探索,依然给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代宗:内忧外患中站稳脚跟,却留下不可弥补的损失。人们常常为唐代宗姑息叛军余部,未能彻底平定叛乱而叹息。回到763
-
安史之乱唐军和叛军的战略水平是不是都不怎么样?
安史之乱中,双方的战略思考非常值得参考。其中,有的战略构思奇特,令人拍案叫绝。安禄山的抉择:进军路线尽管安禄山准备了很久,其势力也已很大。但总体实力上,仍然弱于大唐。因此,如何利用造反的突然性,为自己谋取尽可能多的战略优势,成了安禄山集团战略考量的方向。当时,何千年提出了一个方案
-
为什么唐朝后期宦官专政都可以杀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专政永远主宰不了皇帝?
明朝出名的宦官很多。王振、刘瑾、魏忠贤,名头一个比一个大。可是,别看他们平时多嚣张,天子一翻脸,他们立马玩完。相比之下,唐朝的宦官算是“上了天了”,他们一翻脸,天子就玩完。宪宗、敬宗被宦官所杀,昭宗也一度被废。而后期的唐朝天子,除了唐顺宗是以嫡长子即位,唐哀宗是朱温所立,其他通通
-
大唐藩镇势力如何做大?大唐王朝有没有机会解决藩镇问题?
907年,唐昭宣帝禅位于朱温。唐,亡于藩镇。当年,大唐的天下,本来就是李渊这个地方实力派造反打出来的。大唐天子当然对地方势力的壮大颇为警惕!可是,大唐天子却依然只能眼睁睁看着藩镇形成、壮大,终成“尾大不掉之势”。此后,大唐天子为了解决藩镇问题,可谓费尽心机,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
-
隋朝和唐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呢?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都接连发起对高句丽的战争,直到唐高宗时,征高句丽之战才以成功灭国结束。为何隋唐帝王,非要灭了高句丽不可呢?漫长的战争隋唐对高句丽的战争,可谓漫长。598年六月,隋文帝以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率“水陆三十万伐高丽”。结果,陆师遇到粮草不继、疾疫流
-
从唐中期到清乾隆年间,新疆由谁统治?
自安史之乱(755年爆发)后大唐逐渐退出西域,到清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1755年),正好千年。与中原地区一样,新疆地区在这1000年中也经历战争和平,改朝换代。吐蕃的统治早在大唐强盛时,吐蕃就与大唐在西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西北边兵悉数内调,边镇空虚,吐蕃趁机加
-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的实力谁更强?
李渊攻入长安后,李建成以嫡长子在长安辅佐朝政,李世民在外征战。李建成、李世民都以自己的方式扩充方式。到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实力旗鼓相当。权力相当作为指定的接班人,李建成的权力可谓得天独厚。早在李渊拥立隋恭帝时,李建成就是唐公世子,到李渊称帝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帝欲其
-
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
在李世民诸子中,嫡次子李泰因“聪敏绝伦”而且成为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宠冠诸子”)。所以,在太子李承乾出事后,李世民已经当着李泰的面,口头许诺以他为太子。然而,接下来一系列莫名其妙的事情,却使李世民改变了决心,转而立自己认为“仁弱”的李治为太子了。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呢?“画蛇添足
-
为了唐朝开疆扩土的三朝重臣徐茂公,是怎么死的?
小说中近似诸葛孔明的徐茂公,正是唐初名将李勣。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因此小说称其为徐茂公)。后来,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所以他就成了李世勣。唐太宗李世民做了天子,为避李世民的名讳,去掉了“世”字,就叫李勣了。李勣是唐代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曾与李靖双剑合璧,讨灭东突厥;后又挂帅,灭
-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唐朝时期的人在广西设了很多州级行政单位?
隋统一中国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广西大部分地域始安、永平、宁越、郁林、苍梧、合浦等郡属杨州,只有零陵、熙平2郡属荆州。先后设置85个县,其中61个承袭南北朝。 唐朝沿用隋制。唐太宗于贞观元年(627)将全国分为10道,今广东、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州)。另外,桂西
-
拖垮唐朝的河朔三镇,最终结果如何?
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是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三个节度使的合称,范阳(又称幽州或卢龙,今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河北省中部)、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
-
在唐朝,中国地图是什么样的?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至贝加尔湖。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由于大量河陇边兵参与平
-
武则天发明了一个酷刑,名叫“玉女登梯”, 为何女子如此害怕?
武则天发明的玉女登梯,需要赤身裸体进行,这不仅是对女犯人身体的折磨,也是对于她们精神上的羞辱。实际操作上,就是准备一个梯子,下面放上锋利的木桩,而在登梯的女子脖子上绑上绳子。在登梯的过程中,越往上绳子也就勒得越紧,最后要不就是被勒死,要不就是摔下梯子,被锋利的木桩刺死。
-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最后因何会死于李隆基之手?有什么隐情?
我对上官婉儿的关注,来自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影片中李冰冰饰演的上官静儿的原型就是上官婉儿,不过在影片中,上官婉儿是个武林高手,飞檐走壁不在话下,本事大得很。当我深入了解上官婉儿的史料记载后,更加觉得这个女子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在唐朝,上官婉儿从一个女奴,到行走在皇帝
-
薛仁贵的后人参与安史之乱,为何还受到朝廷的重用呢?
既然题目中提到了薛仁贵,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能让敌人在未开战之时就下马跪拜的将军。薛仁贵是个狠角色,他在人间留下了“良策息干戈” “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可想而知,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薛仁贵,唐初名将,平时喜着
-
李世民制造了哪些冤案?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成就丰功伟绩的大人物的背后,往往堆满了为之效命的将士们的累累白骨。而更可叹是那些冤死的人。关于这样的事,苏轼曾经有过著名的论述:“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
-
为什么汉到隋大多是帝号,从唐朝开始是宗号?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一个古代皇帝有好几个称谓,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并且在皇帝生前、死后起个什么名号也是大有学问可讲的。要问答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庙号、谥号的区别。简单地说,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
-
武则天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脂粉钱去修建卢舍那大佛?
我对武则天是顶礼膜拜的。不仅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的女皇帝,而且她是一位盛世明君。她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功绩,比起一些碌碌无为,甚至是昏庸透顶、残暴迂腐的男皇帝们,她不知强出了多少倍。巾帼不让须眉,只要对历史做出贡献,何必在意女儿身?然而,正是这个女儿身,注定了武则天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