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听诸葛亮的话让刘封自尽,可为何在刘封死后,自己还是哭了呢?
这个我真没写过一篇文章,非常简单。我先用一句话来说吧。刘备是以汉中王的身份杀掉了刘封,但是却是以一个父亲的眼泪哀悼自己的儿子的死亡。为什么要杀掉刘封,如果你翻开三国志的话你会发现,关于刘封的记载非常的少。刘封的年龄应该是有孩子,但他的后代根本没有记载,连他的出生都是语焉不详。相信
-
刘备身经百战,为何在夷陵之战被东吴“黄口小儿”陆逊打得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
刘备轻敌也是事实,刘备起兵攻打吴国,其目标并不是占领荆州,而是希望以武力促成和谈,通过割让的方式拿回荆州。有人说刘备孤注一掷,然后导致失败,其实这里面有刘备的考量,因为吴国和魏国关系出现了裂痕,他预判魏国不会坐视吴国变强,这才是刘备倾巢而出的真正原因,蜀汉肯定打不过吴国,不然的话
-
刘备亲自拜访了诸葛亮后开创了蜀国,曹操为何不先招揽诸葛亮?
如果你是按照三国演义里面来说的话,那么诸葛亮的确是给刘备带来了好运,但如果按历史来说,帮刘备打下天下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帮刘备守住天下的是诸葛亮。诸葛亮出山之后,主要的任务是说服了东吴,然后负责刘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的荊南管理工作。刘备入川带的是庞统,黄忠和魏延,帮
-
刘备曾占有徐州重镇,手上有五万人马,为何没守住徐州?
有这么几个原因,刘备在徐州时间不长,而且提拔的速度很快,他到徐州之前只是一个平原县令,就是一个比较高规格的县令,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他就成为徐州牧,他们拥护刘备这是看在他们根基浅的份上。第二个原因,刘备当上徐州牧的时候,公孙瓒的势力还非常的强大,但是一年之后,公孙瓒就被袁绍打着,说着
-
为何年少成名的诸葛亮会选择跟随一无所有的刘备?
年少的诸葛亮并没有名气,他自比管仲乐毅的时候,别人都笑他痴人说梦,只有博陵的崔州平,徐庶等人认为他说的是实话。后来诸葛亮之所以被刘备重视,也是因为被徐庶大力推荐的缘由。很多人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去考虑说为什么曹操不去把诸葛亮召过来,这样三国就早一点统一了,事实上这个假设根本不成立,
-
赵云得到刘备重用了吗?
对于重用这个词语,很多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也许正因为这一个词语的理解不同,所以这个问题始终有争议。蜀汉没有五虎上将,但是民间有。当《三国志》跟《三国演义》混在一起的时候,赵云是不是得到重用才形成了一个争议的话题。当然这里面还有《云别传》的功劳。赵云子孙的功劳。每一个人的责任都不一样
-
诸葛亮为什么说刘备死后是危急存亡的时候?
蜀中原来是富甲天下,虽然刘璋能力比较弱,不能很好统御部下,张鲁也与刘璋反目。整体上来说蜀中没有经过大的战争。刘璋迎接刘备进蜀时,《三国志》是这样描述: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目。后来刘备与刘璋发生争夺战,这是蜀中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公元212年开始到214年,成都才拿
-
如果没有刘禅,刘备是否考虑将皇位传给义子刘封?
讨论这个问题之时,先更正一下题主所说的义子刘封,刘封不是义子,而是嗣子。一字之差,差别是很大的。一、不是义子是嗣子刘备是在什么情况下收刘封的呢?《三国志》中记载的十分清楚。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刘封
-
关羽败亡,会不会是刘备借刀杀人?
知常容的答案就是肯定不是刘备借刀杀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动机可循,那么刘备借刀杀人的动机是什么?如果没有,那自然就不是借刀杀人了。一、刘备所属荆州的地位荆州自从被刘琮献给曹操之后,经过赤壁之战,一分为三,三家全都占了一部分。荆州到底有多重要呢?荆州北据汉
-
最后统一三国的为啥不是刘备的蜀国?
知常容从人才,实力,认可度三个方面回答题主提出的蜀汉为什么不能统一全国。人才方面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估计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比较大。因为《三国演义》中刘备一方是正统,罗氏将刘备一方的文臣武将描绘的十分精彩,比如诸葛亮,五虎上将之类的,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刘备得尽了天下英才。在历史上曹操
-
如果刘备没有三顾茅庐,诸葛亮会不会在卧龙岗虚度一生?
如果没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不出山的概率是极大,虚度一生当然不可能,每一个名士都有自己的追求和选择。一、当时诸葛亮可以选择的范围刘备没有去找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是有这么几种选择。1、跟随刘表诸葛亮和荆州蔡家是有扯不清的关系,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三国名士。诸葛亮的丈母娘是蔡讽的女儿
-
刘备入川蜀登帝位,对川蜀百姓是福还是祸?
知常容认为刘备入蜀对于蜀地百姓来说是祸,是灭顶之祸。一、富有的蜀地刘备与诸葛亮见面之后,他们一起在分析的时候,说到蜀地,此时描述蜀地:民殷国富。蜀地是天府之国,诸葛亮说这么富有的地方,可惜刘璋不懂得管理,这是老天要送你的礼物。接着刘备入蜀的时候,刘璋去接刘备的阵势。璋率步骑三万余
-
刘备与曹操谁更奸?
没有谁更奸,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很复杂的,如果是成功人物那就更有多面性。曹操和刘备的起点都不高,有人说曹操的起点还不高?他都是太尉的儿子,问题是东汉特别讲究出生,曹操的祖父是宦官,光这一点就让很多名士看不起他。为什么许邵不给曹操点评,从根源上来说是看不起。以许邵眼中曹操不佩被点评
-
刘备在西蜀建立的政权,严格来说算不算汉朝的延续?
不算是汉朝的延续,从正统性的角度来说刘备的季汉是站不住脚的。延续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皇室直系后裔,刘备所谓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根本不符合这个条件。只有汉献帝的后代才可以,或者汉献帝兄弟或者叔伯的后代勉强可以算得上。汉献帝是东汉刘秀的后代,中山靖王刘胜是刘邦的后代,虽然总的来
-
有人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这种说法正确吗?
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听知常容慢慢分析。论年龄曹操最大,刘备第二,曹刘与孙坚是同一辈的人,而孙权是小一辈的人。孙权得地利,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江东拥有长江天险,当然这个和荆州共同拥有。东吴能够坚守江南,主要靠的还是发达的造船业,要知道当时孙权可以造出坐下三千甲士的船只,在那个时候
-
刘备的童年生活有知道的嘛?
刘备的童年生活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有记载。刘备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常看历史的会发现单亲家庭特别与母亲一起的单亲家庭的名人特别多。孔子、孟子、欧阳修、寇准等等。他的童年生活就是:与母贩履织席为业。用得起席子,用得起履的也不算是穷人。穷人哪用得起这些,生活中也没有这么讲究。所以刘备
-
关羽、张飞、刘备的死都与东吴有直接关系。为什么刘备死后,诸葛亮却把矛头直指曹魏?
格局小与格局大的区别在于:格局大的看到的是局势,格局小的看到的是个人恩怨。刘备是被陆逊气死的,关羽是被马忠伏杀的,张飞则在伐吴之时,死在自己的部下手中。按道理整个蜀汉必须要和东吴死磕到底,以报大仇。刘禅继位之后,诸葛亮大权独揽,不但没有兴兵报仇,反而和东吴结盟。南中诸郡,并皆叛乱
-
刘备的出身放到现在,是否如很多人所说是草根呢?
身份首先刘备家中并不穷,他是官二代,他的祖父当过东郡范令,光这一条就秒杀现实社会中的很多人。因为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父母或者长辈都没有做过县令及以上的官职。虽然我们看小说,戏曲时似乎觉得一个县令就是不起眼的官,但实际上能当上县令一定是凤毛麟角。汉代大约是一千个县左右,就算一个县令3年
-
诸葛亮遇刘备之前的生活算不算躺平?
这个问题问得有意思,诸葛亮隐居生活不算躺平,而是在蓄势。诸葛亮心中有大志,他在等一个机会。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将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管仲是华夏第一相,他辅助齐恒公迅速强大齐国,并且使得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乐毅则在燕昭王
-
曹丕,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像他们这样的皇帝,属于中国历史在册的,认可的皇帝吗?
这个情况比较复杂,并非一句认可或不认可可以搞定。一、只认曹丕的魏国《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写史书时,表述的十分清楚,称曹操为武帝,刘备为先主,孙权为吴主。传是臣子用的,纪是帝王用的。刘备和孙权用的都是传,所以是臣子,曹操和曹丕用的是纪,所以是帝王。《太平御览》是由李昉、李穆、徐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