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起义不是为了匡扶汉室吗,为何他在汉献帝退位后,却自己当了皇帝?
罗贯中凭一部《三国演义》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第一人。而三国演义是历经宋代及之后民间传说之集大成。现在有人又广泛搜集野史,很想再补充之,已经抛出了诸葛亮就是汉献帝的替身或双胞胎兄弟之砖了。曹丕逼妹夫汉献帝禅让,魏王朝替代了汉朝,孙权建立东吴,眼看要提前南北朝了。刘备做为汉献帝当初血书签
-
刘备为何能和孙权曹操三分天下?
曹操在截获一封汉皇帝的手书中,第一次看到了刘备这个名字,他先后镇压了马腾等将领,可拿到情报表明刘备职业竟是编草鞋的老农。从此他专门派出特工追踪刘备,同时暗叹关张两人忠义与勇烈。后来他还帮助了落难的刘备,一日请刘备喝青梅酒。刘备再三拜谢:丞相待吾如贵宾,备是草鞋匠,不值重礼。唉,吾
-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托孤诸葛亮和李严,而没有托孤赵云呢?
历史上托孤,一般在生命最后一刻托付于顾命大臣。诸葛负责相国管理,李严是第一助理。而赵云等心腹爱将是各负其责。托孤有一丶二丶三丶四丶五不等。通常是手握大权或兵权的。有全心托付,有无奈交接。三国演义刘备介于两者,既悔于不听诸葛劝阻去征伐东吴,又担心阿斗扶不起。刘备言:阿斗扶不起,诸葛
-
刘备真的是汉宗室血统吗?一直都被喊刘皇叔,总感觉不太像呢?
在天下大乱之时,能勤王的英雄概莫问出处。楚汉相争,项羽轻视黥犯黥布(英布)丶胯下之辱的韩信和"盗嫂"的陈平,结果人才全跑到刘邦那里,汉存楚亡也就必然的。东汉末年,汉皇名存实亡,各地打着勤王旗帜无数,刘备当然500年前与汉皇是一家,汉皇只要有人都来者不拒,叫个丶多个刘皇叔是很自然的
-
如果刘备三顾茅庐前曹操先赢得了诸葛亮的芳心,后面的故事里可还有蜀国的一席之地?
真实的三国,曹操曾派人请过诸葛亮。曹操虽是一代枭雄,却也是求贤如渴,曾发布"求贤令",收络天下英士:不管出身如何,只要有真才实学,一律起用。但诸葛不是贾诩,有奶就是娘,给个厚禄董卓什么都可以依附。刘备礼贤下士丶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曹操做事雷厉风行,三请司马懿,是用剑逼着逼出司马
-
为什么刘邦能做皇帝而刘备就没成功呢?
从历史角度看,刘邦是在反对赵高把持昏秦暴秦的天下大乱中,异军突起,自成一帜,并始终跟跑项羽后最后形成楚汉争霸,坐二望一而后来居上,统一天下。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身边只有关张等势单力薄,先后屈居公孙瓒、曹操丶吕布丶袁绍丶刘表等帐下‘。真正有起色是三顾茅庐获得诸葛才"如鱼得水
-
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而庞统的投奔,为什么先让他从底层做起?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刘备在求贤如渴时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请诸葛,留下了一段如鱼得水的佳话。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待庞统的到来一开始却有点冷淡。虽然有朋友推荐:卧龙丶凤雏,两者得一,就可得天下。但是刘备对庞统先后到孙权丶曹操处心存介蒂,最后才来好似内心并不看好自己。加上和孙权一
-
诸葛亮用马谡、跟刘备,算不算用错人和跟错人?
诸葛亮一生唯谨慎。刘备三顾茅庐,看重的是忠义而又有才华。但毕竟诸葛是半路出山,没有大风大浪的考验,理论丰富,实战欠缺。用人是其短板,明知关羽傲慢,刚愎自用,留守荆州,却没有相应组成合适领导班子,监督关羽联吴拒魏丶攻守兼顾的作战方针。最后州破人亡。同样重用马氏兄弟,忽略魏延等战将。
-
刘备为什么不保住辛苦征战换来的县尉一职?
刘备弃官而走,实在是受不住督邮的傲慢和敲诈,一怒之下,鞭挞了督邮,然后重新寻找方向。刘备从无做官经历,又无财富,不懂得贿赂上司的潜规则。与其低三下四,不如野马行空。刘关张结识于汉皇招揽天下英雄丶镇压张角起义的大背景下,三人欲响应朝廷号召,一展身手,出人头地,改变命运。做个地方官不
-
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为何让赵云尽心保护刘禅?
刘备看好诸葛亮人品和才干,对自己不听诸葛和赵云的忠告而伐吴的惨败,悔之莫及。在弥留之际将阿斗托付诸葛和赵云,却又言之:如不堪所托,可自行之。既是放心交付,又显仁慈大度。却让诸葛惶恐不安,平生谨慎而又忠义的诸葛,唯有拜伏于地誓表忠心:承主公龙恩,诸葛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鸟之将亡,其
-
三国时,曹操,孙权,刘备谁的能力更强?
三国英雄层出不穷,而三国代表人物中曹操最引人注目。文治武功都很全面。他文能安邦,"挟天子以令诸侯",能煮酒论英雄,写的一手好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父子三是名闻遐迩的"建安三子“,在诗坛上留有盛名。曹操武又能定国,敢于刺杀董卓,敢率孤军奋战。官渡之战,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卓越军事战例
-
陈宫为什么辅助有勇无谋的吕布也不辅助胸怀大志的刘备?
古代士大夫都是讲信诺的。最初曹操刺杀董卓不成,慌忙出逃,被关口卡住。陈宫为曹操侠义精神所打动,不仅放了曹操,还愿追随。路上曹操起疑心误杀了故友吕伯奢一家,还振振有词:宁可我杀天下人,不可天下人杀我。令正直的陈宫大失所望。后来转投西凉名将吕布,待之于厚遇。士大夫受之国恩,当以国士相
-
刘备、关羽、张飞参加众诸侯会盟伐董卓被拒之门外,你怎么看?
诸侯同盟会,各路将军会聚一堂。将军们坐下开怀畅饮,全场只有两人持外卡进场,大盟主吆喝一声:大胆,谁敢放肆!众人一看:一个红脸绿巾,一双丹风眼;一个乌巾黑汉,满脸杀气。站在辽东侯公孙瓒旁边一个带草帽的白脸身后。公孙瓒忙起身,将刘备介绍给大家:这是大博士卢植的高徒丶皇家八叔刘备,刘玄
-
曹操的后代和刘备的后代为何差别那么大?
曹操出身官宦之家,又身为一国之"相主",后代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从小有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曹操本人文武双全,是一激情似火的大诗人,儿女从小耳濡目染,都会吟诗作赋,才华横溢。建安三子不是浪得虚名。刘备平生颠沛流离,定无居所,寄人篱下。刘禅又是在战火中生长,从小就是随军营四处飘荡。
-
历史上的关羽和张飞有何背景,为何感觉刘备遇到他们后就变得“天下无敌”了呢?
桃园结义,是底层雄起的励志故事。一个杀猪的抢劫犯(抢女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杀人犯(杀恶霸),遇到了北漂的高材生(小贩),在勤王的诏书下意气相投,抱成一团,招兵买马,热血报国。刘备有皇叔血统,有大志,张飞有经济实力丶为人豪爽,关羽熟读春秋丶忠义威勇,三人肝胆相照,义结金兰。在勤王的
-
三国当时三英战吕布,如果刘备不心慈手软,三兄弟将吕布斩杀,那么结局会变成什么样?
戏说三国。三国时代,是英雄辈出时代。吕布有赤兔马,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时天下无双。很多猛将都知道吕布勇不可当。十八路诸侯眼见吕布独自砍杀了十路大将,正叹息间。刘备站立起来:别人怕吕布,我三弟张飞不怕,愿出战。众人一看刘关张三人是公孙瓒带来的新户头,装束像浪迹天涯的游子,何敢
-
刘备的名将大部分死于孙权和刘章之手,蜀却不停地征魏,何解?
谈三国不容易啊。正史要避嫌,演义怕泄密。要解答蜀将大多死与吴,却上演了十五伐魏的难题,非得大勇气不可。白帝城托孤之后,蜀国不为先帝复仇,却坚持了"和吴伐魏“国策,不要想着诸葛亮的大哥在东吴,是孙权的心腹之人。难道大哥和二弟心有默契?可诸葛小弟在魏国当官,可不要叫了:二哥,不能偏心
-
刘备到底喜不喜欢关羽?
在《三国演义》中,在皇家勤王昭书令下,张飞感叹,刘备喝斥:大丈夫要以天下为重,应当勤王报效国家,何以叹气?两人遂去酒家喝酒,中途关羽进来嚷着要从军,快上酒菜来。刘备就招呼关羽一同喝酒,才有了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人结成金兰之盟。在野史中,是关丶张两人
-
如果看待刘备不忍夺同宗基业放弃荆州而后来又强借东吴荆州不还?
刘备不忍夺荆州、益州,是因为身上有了刘皇叔的名片,不能不顾皇家血统无仁无义。就如赵匡胤被众人推上做皇上那样不好意思:人家是大忠大义,怎能干犯上欺君之勾当。实在没办法,生米煮成了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吧!刘备不归还荆州,是因为天下有德者居之。刘备是正宗汉家血统,为汉家镇守荆州是天经地
-
孙尚香是否去白帝城看望过病中的刘备?
孙尚香是个烈性女子,当初孙权和周瑜是设计了"备计划",诱骗刘备到东吴娶亲,在甘罗寺埋伏刀斧手,视情形而定。可孙尚香既无与刘备有爱情,又不想做政治牺牲品,无奈之下哭诉老母,吴国太派人观察了刘备,下面回来报告:刘皇叔一表人材,为人和蔼,看上去顶多三十出头。吴国太寻思,女儿此去或许有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