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省级优秀教师,在重点中学代物理,所教的班级分别是全年级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怎么回事?
省级优秀教师并不能代表教学水平有多好,一个特级教师并不代表他的学生能教出来有多棒。因为教学业绩是没有办法去考核的,而一些被评为特级教师之后,外出讲座,教学比赛等等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付出的时间越少,那么学生的收获就越少,特别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中小学生来说,影响更大,对于好生
-
回想当年的高考,用一句话总结,你会怎么说?
回想当年的高考。高考是什么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参加过高考。但是我知道现在高考成了热点的话题,祝福那些奋战在高考第一线的同学们能考出好成绩。
-
为什么一打开头条就有那么多关于教育和教师的负面新闻?
关于教师的负面新闻为什么这么多?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教师群体庞大,有蛀虫正常。全国约有几千万的教师。俗话说,树大有枯枝,那么多的教师群体,很难保证每一个人都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出一些败类也是正常事件。而且每一个行业肯定都有蛀虫。我想没有哪个行业敢拍胸脯说,我们这个行业绝对没有
-
如何用:“生命可贵”写藏头诗一首?
生不逢时深,命中空求闻,可怜红尘磨,贵在知常容。一切非在抢,而在包容。
-
孔子当年批评不长进的学生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算不算辱骂学生?
孔子这个行为是辱骂学生,当然知常容也明白提问者提这个问题的真正用意就是孔子能骂学生,为什么现在教师不行。我想这才是提问者想问的吧。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要求,每一个时代对每一个人的要求都不同,所以不能混为一谈。孔子作为圣人,儒家的祖师,他的行为足可以影响很多人。在古代教师打骂
-
阿斗是不是昏君?诸葛亮是权臣还是忠臣?
阿斗不是昏君是庸君,诸葛亮是权臣也是忠臣,这是知常容的观点。阿斗的资质平平,诸葛亮死后,他废掉丞相位置,由大将军蒋琬,还有费祎二人合作主政。这样的目的显然是表面自己想插手蜀汉具体的事务。特别是蒋琬休养生息几年这后,他还特意下令蒋琬准备北伐,这些都可以看出他想主政的意思。问题是这个
-
读过的书很快就会忘记,读书还有意义吗?
你初中高中背过的课文你还记得吗?估计很多人都忘记了,那背有用吗?反正忘记了。这个逻辑与提问者的逻辑差不多。因为文字都是糟粕,忘记是正常的,留下的才是精华,不可说的才是道。你之所以忘记,是因为那些信息对你没用,所以忘记是正常的。读书的意义在哪里呢?这是很多人提出的疑问,我想一个文盲
-
侄女说:“我长大后一定不要做农民和环卫工”。我该怎么教育她?
我觉得你侄女是说的对的,这个没有必要去批评。我知道我这样的回答可能会引发某些人的不爽。我首先就表明我的立场,我祖上世代为农,我没有任何理由去歧视这一个身份,如果有丝毫的歧视,那就是对祖上的不敬。这两者之间是不矛盾的。为什么?听我慢慢说。我们尊重农民和环卫工人,但我们应该很清楚目前
-
读了《老子》之后与世无争没有奋斗的动力了,严重影响到我的学习,怎么办?
看到这个题目,知常容第一个反应就是你确信你读的是《道德经》吗?《道德经》中找不出一句是消极的话,不信你找出一句来看看。我不清楚你是怎么读的,为什么会读出消极和与世无争这一种感觉。我想你最大的问题是在于将《道德经》的根本出发点弄反了。我最近一直在聊的一个话题就是不要将《道德经》读成
-
如何看待韩信的胯下之辱,是智慧还是懦弱?
韩信受胯下之辱,不是智慧也不是懦弱,主要有两点原因造成。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场景。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这个少年是屠户家的,屠户是一个比较低贱的
-
我一直教育我的孩子在班里不要太拔尖,这样好吗?
这种做法不好,为什么不好呢?我的理由如下:虽然知常容觉得你的做法不好,但是知常容认可你的理念,因为你是站在人一生的角度去看待拔尖的事情。现在很多家长不理性,忽视孩子自身条件,拼命要求孩子要考满分或者接近满分,或者要在班级前三等等。造成这样认知的主要原因是层层筛选,比如一些好学校需
-
《弟子规》之类的所谓国学经典,被要求小学一年级不识字的小朋友背诵,有意义吗?
我最初认为《弟子规》很好,而且《弟子规》还没有热起来的时候,我向周边的同事推荐过《弟子规》,我告诉他们《弟子规》对教育孩子很有好处,应该让孩子背诵,这些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对孩子成长很有利。后来我自己推翻了自己的观点,我不认为《弟子规》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
-
“启发式”教学是由孔子创立的,真正的“启发式”教学是什么样子?
孔子提倡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法,通过提问让对方陷入矛盾,然后端正心态,再帮他们找出正确的东西,然后从个性中找到共性的东西,就完成整个流程。“启发式”教学法适应于理论学习,孔子不搞理论研究,他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者。实际上我们古人
-
作家花千芳认为大部分中国人学英语没有用!作为中国人,你认为学英语有用吗?
非常不赞同花先生所言,理由如下:首先,花先生犯了个非常严重的常识性错误:中国学生学英语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华民族要崛起、要实现伟大复兴,国民素质必须提升。花先生纯粹拿人生最终的结果来说事、来下结论,纯属井蛙思维,明显存在以偏概全之嫌!其次,“大多数人没用”就不应该学?!以此为
-
就要去大学报到了,心里很恐惧,该怎样与不熟悉的室友快速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马上要去上大学了,可喜可贺!离开了旧环境,去到一个新环境,出现心理恐惧乃正常现象,多数人都会有的,这不要紧,要紧的,是要适度控制自己,不要刻意过份去放大恐惧感。跟新宿友打好交道不难也不复杂,把宿友当作新朋友,相处过程中不必刻意,平常心即可。几点建议供参考:一是礼貌友善。毕竟初次见
-
又是一年开学季,回想一下过去的校园生活,您可曾后悔过?
二十多年来,我曾多次跟爱人说,离开大学校园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毕业时,至少有好几个机会留校:一是院里想留我当助教,二是3位教授要我免试读研,三是一教研室想留我当老师。仅仅是一个很简单的理由: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于是,毅然决然就放弃了所有的留校机会,头也不回地踏入社会,
-
新生陆续开学了,大家怎么看待全家人送一个人上学校的情况?
时光飞逝,回首自己离开家乡上大学时的情景,似乎还历历在目,可转眼间,就已经是三十来年前的事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离开家乡。说来好笑,之前从来没离开过自己居住里的“县界”。上大学了,要去省外的大城市,真正的“背井离乡”了。家里世代农村人,一直过的穷苦日子,家里人都一没经历二没多余
-
真的有很多家庭出不起60万的大学学费吗?
瞧你这问的!难道你真的认为会有很多中国家庭出得起60万的大学学费?你是不是拉仇恨来了?拜托,讲这话、提这问题时,先动动猪脑子好不好?你知道60万——注意不是60块,对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吗?这样说没有具体概念。我这么跟你说吧:中国约有股民1亿4千万,毫无疑问,这里面绝
-
如果“钱”与“权”让你选一种,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如果“钱”与“权”让我任选一种,毫无疑问,我一定会选“钱”。至于理由,很简单,我这人没什么大的志向,也没什么人生的宏伟目标和蓝图,同时还不适合当官。我需要的是过日子,最好是能过上好日子,而这事,有钱就能搞定。所以,我只需选钱就行了。其实,对任何人而言,人生一辈子,时光留留长,首先
-
小时候教育我们不要说谎话,长大教育我们不要说真话,大家怎么看?
小时候教育我们不要说谎话,这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学会了说谎,从小就觉得说谎话是对的的话,那他长大后的言行,一定是有悖于正常行为的,这将对他的一生造成极大影响。因为,孩子小不懂事,没有对错、好坏分辨能力,因此,必须从小就让孩子知道,人必须要讲真话、要学好,说谎话、做坏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