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时,卫国太子姬伋和西夏首位太子宁令哥有何异同之处呢?
姬伋和宁令哥都是因为未婚妻太漂亮,被老爸看中,并强行夺爱。不同的是,姬伋为人仁孝,对父亲的禽兽之举不敢有任何反抗。宁令哥选择了刺杀父亲复仇。一、姬伋的仁孝导致被杀身亡姬伋是卫宣公的儿子,他母亲夷姜本是他爷爷的妾,卫宣公与夷姜通奸生下姬伋,寄养在民间。卫宣公继位后,将姬伋接回宫中,
-
春秋多义士,说说你心目中的春秋战国四大义士?
说说我心目中的四义士:介子推、豫让、程婴、荆轲!义,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和义是儒家思想的最核心组成部分。“义”和“利”是一对对立统一体,从狭义的角度看,要成就“义”,往往就要牺牲“利”,牺牲自我,成就他人,这就是“义”的本质,因而“义士”
-
宋襄公被称为“蠢猪”式的仁义,却为何能位列春秋五霸呢?
春秋五霸,除了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外,其他两位是谁,说法不一,一般是指郑庄公、秦穆公、楚成王和宋襄公中两位。按照称霸的标准,要会盟诸侯,并在诸侯们的推举下成为霸主,并且能领导诸侯“尊天子以令不臣”,才标志着霸主地位的形成。也就是说,既需要会盟诸侯的形式,还需要尊王攘夷的号召力。
-
郑庄公为何要挑战周天子的权威?
题干有个常识性的错误,郑庄公时期是春秋初期,不是战国。《东周列国志》以郑庄公的事迹为开篇,这么安排是有特定意义的。被孔子斥为“礼败乐崩”的春秋时代,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郑庄公与周平王互换太子为质,让周王室自降档次。不光如此,郑庄公还挑衅周桓王,引起了周郑之间繻葛之战,周桓王不但战
-
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何给人以“留不住人才”的印象?
魏国岂止留不住人才,简直是秦国的人才储备库!秦国能一统天下,都拜魏国无私地奉献了大量顶尖人才所赐。要说魏国不重视人才,还真冤枉了他们,魏国是最早招募人才,进行社会变革的国家之一,一度也是人才“挤挤”。自锐意改革的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孙们,大概嫌这些人涌在魏国太拥挤,一个一个慢慢全被
-
秦孝公为何大力支持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本质是加强君主专权,削弱守旧贵族势力,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种变法,哪个君主不喜欢?商鞅一共给秦孝公献了三策,即帝道、王道和霸道。头两次商鞅大谈帝道和王道,秦孝公听得快要睡着了,弄得推荐者景监都受到秦孝公责备。当第三次见面,商鞅大谈霸道,秦孝公眼睛直发光,多次移动坐
-
战国初期的吴起杀妻求将,是否真实?
吴起杀妻,在《史记》中有记载:“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韩非子》中,还有一则“吴起休妻”的故事,我们不大清楚这两个故事的先后顺序,还是以讹传讹,把休妻说成了杀妻。怀疑吴起杀妻真实性的观点,认为杀妻求荣
-
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为何亡在一个妓女手上?
这个说法略显夸张。所谓亡国妓女是指赵王迁的生母,史称“赵悼倡后”。此人以“倡人”身份成了王后,并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太子,成功上位。被谥为“赵幽缪王”的赵迁,生性辟淫,品行不端,且好信谗言,结果听信奸贼郭开的挑拨,罔杀李牧,导致赵国被灭。“倡人”赵悼倡后赵悼倡后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
-
战国时期,韩国是如何灭掉郑国的?
郑国被灭有其地缘上的必然性,也有郑国国力衰弱的原因,以及最后关头,自己的内乱和政策失误等多方面的原因,当然,这也是他逃不掉的历史宿命。郑国是西周最后分封的一个诸侯国,最初受封在今天的陕西榆林地区。当时周王室迫于形势压力,向东迁徙。郑国第二任君主郑武公,为了尽到拱卫周王室的责任,决
-
为什么战国之后封君这一爵位消失了?
严格意义上将,封君不算爵位!古代爵位只有五类:公、侯、伯、子、男,是天子对大臣的封赏,用封邑的税收,作为对大臣的物质奖励。封君最早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对士大夫的“越权”封赏,随着封建制的消亡,封君逐渐消失,转变为对女子的封赏。封建制下的爵位及演变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分为两大泾渭分
-
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
百家争鸣恐怕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影响最深远的一个时期。据史书记载,那个时期出现的思想门派多达一千多家,准确地说应该是“千家争鸣”!最有影响力的有儒、墨、道、法、兵、纵横、阴阳、名、杂、农、方技等十余家。其中,儒、墨、道、法四家对中国的思想界,意义最深远!每一次思潮的涌动,都
-
春秋战国时候的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为什么齐王却都姓田呢?
这个故事就“田氏代齐”!难听一点说叫“鸠占鹊巢”。齐国的权臣田和,在祖孙八代人的努力下,终于成了齐国最强大的家族,田和为相,完全架空了齐康公,并将他流放,从而自立为王,从此,齐国换了天地。田氏代齐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叫陈完,他姓妫,氏陈,是陈国国君陈厉公的儿子。妫姓是舜帝的后人,西周
-
春秋时期的邾庄公是被一泡尿而害死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白纸黑字写在《春秋左氏传》上。故事的主人公叫曹穿,邾国第十七代国君。邾国也就是战国时期的邹国,在现在的山东邹县中南部,孟子就出生在这里。相传邾国是上古颛顼帝的后人,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后,邾国臣服西周,被赐子爵,所以史书上一般称邾国国君为邾
-
历史教科书对商鞅变法是持肯定态度的,那么你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呢?
关于商鞅,及商鞅变法,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存在不同的声音。赞扬他的,认为商鞅开创了一个时代,是历史的进步,反对他的人,认为他缔造了一个专制时代,让中国走向独裁的帝制社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放在历史长河的“全时间轴”上评价,才能更清晰地看清商鞅变法的意义,也能准确把握争
-
春秋战国时,别人都觉得管仲很差劲,为何鲍叔牙却说他有治国之才?
大才之人,成功之前往往非议颇多,比如韩信受胯下之辱,苏秦被妻嫂鄙视,陈平只能娶个N婚寡妇,刘邦被人称作流氓。人们只会以世俗的眼光,盯着私德,没有看到他们真正的才具,和博大的胸怀。如果光盯着私德,管仲就是个小人,贪财、背主、贪生、好奢,哪一条都足够把他踩扁。但是鲍叔牙最懂管仲的价值
-
为什么战国四大公子只有黄歇不是贵族出身?
战国四大公子,春申君黄歇的身份扑朔迷离,直到今天尚无定论。一种观点认为,黄歇是春秋黄国贵族后裔,另一种观点认为,黄歇是楚怀王的庶子,楚顷襄王的弟弟。黄国早在公元前648年,春秋时期就被楚国灭亡。黄国灭亡后,黄国公室后裔流散各地,鲜有记载。黄歇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14年,距离黄国灭国
-
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先秦两汉直至唐宋元明清,哪个皇帝是湖南的?你如何评价?
历史上湖南籍的帝王还真没有,倒是有一个河南人在湖南称王,他就是“史上最成功的木匠”马殷,他所建立的政权叫“楚”,史称“南楚”,或“马楚”,都城长沙,历经六王四十四年,亡于南唐。马殷是唐末河南鄢陵人,自称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古人跟今天的人一个毛病,喜欢给自己找一个响当当的名人做祖
-
春秋战国时期有东北人吗,东北人来自哪里?
春秋时期的一天,陈惠公的院子里突然掉下一只猛禽,身上还扎着一支箭,把老妫着实吓一跳。一群人围着死鸟看了半天也不认识,那支一尺八寸长的箭也很奇怪,从来没人见过。陈惠公想起一个人——孔子,这一年夫子周游列国,正好在陈国,何不请教这位“百科全书”呢?孔子轻捻长须:“此鸟叫海东青,来自东
-
秦穆公怎样用五张羊皮从楚国换来相国百里奚?
当七十多岁的百里奚被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换回秦国时,没有人意识到一场改天换地的历史已经悄然拉开大幕。百里奚是虞国人,应该是个没落的贵族后裔。这个出身给他带来两个财富——一是学识,二是游走天下的通行证。别听某些人瞎扯说百里奚是贫苦百姓,这个说法靠不住。周朝是等级社会,平民是没资格读书
-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如何兴起并走向灭亡的?
说到中山国可能不少朋友都没有听说过。但是中山国却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国,国力鼎盛时期有战车九千乘,被中原诸国视为心腹大患。中山国可以说是除齐、楚、燕、韩、赵、魏、秦国的战国七雄外的“第八雄”。中山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狄鲜虞部落人(也称白狄)效仿东周各诸侯国建立的一个国家。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