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朝不禁海,清朝不闭关锁国,中国会怎样?
其实吧,我们都把问题想简单了。
当年的开国皇帝哪一个不是人精?他们推出的政策,自然有自己深刻的考虑,就拿明、清的海禁来说,更是如此。
首先说答案:明朝不海禁、清朝不闭关锁国,现在的局面很难说清楚,但有两点可以肯定:
1、可能会更坏,甚至国家会分裂得像欧洲那样,小国林立;
2、可能因此造成政权更迭,但很难由此进入大航海时代。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看看明、清两朝最牛逼的皇帝是怎么考虑的。
一、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面对的是内忧外患明朝是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的,元朝末年,由于统治者的荒淫腐败,还把人分为“四等”,再加上天灾等原因,全国到处都是农民起义。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在徐州;1352年,定远的土豪郭子兴自称元帅,成立“白莲会”起义。
朱元璋就是在25岁时投奔郭子兴的,郭子兴死后,他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虽然这是个起义军中第三把交椅,但朱元璋有勇有谋,手下人才济济,所以他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这支起义军。
起义军之间,也是互相尔虞我诈的,都想成为第一,夺得天下。朱元璋当时以应天为中心,周边很多强大的起义军。
江浙一带有张士诚;江西、湖北沿江的陈友谅;东南方向的方国珍、陈友定等人,都是雄心勃勃想要争夺天下的。
朱元璋1363年灭掉陈友谅、1367年灭掉张士诚、收复方国珍,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但这时的大明政权极不稳定,既有内忧,更有外患,并且内忧与外患合在一起,就更加难以对付。
外患是元朝,他们并没有完全灭亡,元朝皇室跑到漠北,以游牧政权的形式与明朝对峙并存,这让明朝非常难受,如鲠在喉,但又没办法彻底剪灭。北元政权一直存在到1635年才灭亡。
内患是主要在南方,他们都是以前的反“元”队伍,实际上他们对明朝不是很服气的:朱元璋能坐天下,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都是一起打元朝的。
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虽然被消灭,但他们的队伍仍在,有的跑到海外,比如日本,有的在东南沿海、长江一带啸聚,力量不容小觑。
更加烦人的是日本浪人,这些都是在日本内战中落败的亡命之徒,他们流窜各地,与被打散的起义军一起,从海上侵扰各地,让明朝防不胜防。
二、经济问题,是明朝建立之初的急迫任务明朝建立之初,国家几乎啥也没有,货币也不稳定,铜钱也没有开铸。为了解决市场问题,朱元璋发明了类似纸币的“大明宝钞”,这是以国家信用保证的货币。
“大明宝钞”一开始很好,稳住了社会形势,政府也有钱干点事;但是很快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宝钞”迅速贬值为无人问津的废纸,直接让大明的经济货币体系崩溃。
“大明宝钞”搞成这样,原因很多,东南沿海不断地走私,是原因之一,甚至是重要原因。
因为外国走私船在沿海买东西,他们没有“大明宝钞”,只能用银子结算,造成明朝市场银子泛滥,市场通货膨胀,严重影响“大明宝钞”的价值。
“由是物价踊贵,钞法益坏不行。帝乃谕户部令有司悉收民间钱归官,依数换钞,不论更用铜钱。”这是明朝在洪武二十七年下达的一条政令,可见当时“宝钞”已经不好使用了。
但沿海走私的银子仍然不断涌进,更加挤兑得“宝钞”没有了使用空间。
基于这些情况,朱元璋一面打击北元政权,稳固北方,一面在国内采取“禁海”政策,这是明朝认为一举三得的好办法:
1、打击了内外勾结的问题;2、打击了扰乱经济的走私问题;3、显示了大明政权的威信,营造“万夷来朝”的中央政权。
洪武四年十二月,明朝正式启动海禁政策;洪武十四年,由于“胡惟庸通倭”的败露,再加上出现日本杀害明朝使臣事件,朱元璋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对于日本,朱元璋特别点出:此乃“不庭之国”,坚决“海禁”,不和日本进行海上贸易。
1398年,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南京病逝,但他确定的“海禁”政策一直被沿袭下来。不过在执行上有松有紧。
三、康熙帝的临终之言反应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初衷清朝有限度“封海”,对外贸易只开通广州一个口岸。清朝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康熙皇帝临终时说的话代表了清朝皇族的想法:
我大清龙兴关外,马上得天下,靠的都是武功。可治理这九州万方,我们靠什么呢?我们没有孔子,没有《四书》《五经》,我们没有征服人心的东西呀……
朕一生朝乾夕惕,兢兢业业,始终不渝地做的就是这一件事,学习汉人的文化,然后用它去收服汉人的心,这才是最难的呀。
清朝“闭关锁国”,目的就是防止东南沿海富庶之地形成势力,危及清朝的统治。
说到底,他们对自己的政权还不是很有放心。在制度上,清朝特别注重“满汉之大防”,对汉人的使用也严加控制、小心翼翼。
另一方面,清朝怕汉人利用外贸之际,在南洋建立根据地。如果汉人形成势力,一定会反扑大清政权,把他们满人赶到关外。实际上,清朝这么想也是有根据的。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从古以来,都是一种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这种文明的特点就是其“生产性、封闭性”,非常地“重农轻商”。
生产性就是依靠土地,生产足够养活自己的粮食,当粮食足够了,一切问题都没有,“家有余粮心里不慌”;既然在陆地生产就行,这种文化就缺乏向外走的动力,天生具有“封闭性”。
大航海时代是欧洲国家掀起的,他们的文明是“环地中海”文明,本来就是海洋文明,看看古希腊神话里有多少“海神”。对海洋的认识是他们走向海洋的基础。
另外,欧洲国家基本都是从罗马帝国分裂后出现的,他们本来就是一种“游牧民族”的文化,具有扩张性、侵略性。
在“黑暗的中世纪”,欧洲在罗马教廷的控制下,由于东西方贸易通道被新出现的奥斯曼帝国截断,教皇号召欧洲的信徒们对东方发动了“十字军东征”,本质上,这就是一种“掠夺”。
为了寻找新的贸易通道,也为了寻找和东方贸易所需要的金银财宝,各国纷纷从海上走出去,寻找“黄金遍地”的新大陆。
而当时的明、清政权还是标准的“陆权”国家,重视陆地上的防卫;而一望无际的大海,似乎就是“天尽头”,疆土止于“天涯海角”。
不同的文明,对大海有不同的认识。在历史局限性之下,明清之时,无论谁当权,也不会完全打开“海禁”,因为“海禁”与“万里长城”差不多,挡住了外面的很多诱惑、纷扰,维护政权。
封建政权都是非常重视自己政权稳固的,当“海禁”有利于他们稳定政权、有利于他们永远统治下去,他们当然积极、严格实施“海禁”政策,用“闭关锁国”换“天下太平”。
四、如果明清两朝发展“海权”,说不定政权很快就没有了明清两朝,还是大一统的政权,这与小国林立的欧洲有本质的不同。欧洲小国之间有“关税”卡着互相的商业往来,沿海国从海上拓展更多的贸易线路。
如果明清不禁海、不闭关锁国,可以想象:北元的反扑、南方农民起义军的攻击、海上与日本勾结的势力,明朝会很快灭亡。
在没有一个统一政权的情况下,中原会像欧洲那些分裂成很多小国,五代十国就是例子。
清朝也是一样,当汉人得不到重用,而出海到南洋的人又有强大的力量,当然会反扑满清政权。康熙也好、后面的皇帝也好,怕的就是他们被汉人赶回关外。
“禁海、闭关锁国”能很好防止这种危险,所以在明清政权出现这种政策,一点也不奇怪。
“闭关锁国”影响国家发展,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而不是明清“闭关锁国”的原罪,因为即使他们不“禁海”、不“闭关锁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也不见得就能接受外来文化。
日本全面接受西方文化也是1853年的“黑船事件”之后,在这之前,他们已经研究“荷兰”一、二百年,这是一种文化上的准备。
总之,我们进入工业化是比较晚,但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明朝、清朝“禁海、闭关锁国”的政策。
如果明朝不禁海,清朝不闭关锁国,中国会怎样?
1、明朝不禁海,中国就会像欧洲一样四分五裂。
2、清朝不闭关锁国,满族在1800年前就会退回东北地区。
资本主义可没你想的那么大一统,都是为了自己的钱包,有钱自然搞割据,你说欧洲不想大一统吗?最后还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劣根性没有统一在一起。
资本主义的国家都不大,除了美国,美国也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是一群乌合之众的人的利益集合。美国的分裂也是早晚的事情。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你说中国这块地儿好吧,也挺好;不好确实天灾不断、多灾多难。
中国这块地儿如果分裂成好多国家,谁也过不好,内蒙古的风沙没人管,河南都要刮沙尘暴;陕西不太平,四川人就没法好好生活;广州闭关锁国,江西景德镇都要遭殃;广西乱起来,贵州就会饿死人。。。。牵一发动全身。
中国的这种大一统,也是千百年来经验的结果,不统一就谁也没法生存。还是统一在一起比较好。
所以明朝禁海、清朝闭关锁国,说狭隘点主观是为了维持统治阶级统治,客观上就是为了维持中国的大一统,防止外来势力介入造成国家分裂。
所以,我感觉明清的政策,我能理解。
如果明朝不禁海,清朝不闭关锁国,中国会怎样?
如果明朝一直不禁海,那么明朝初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将会进化出实力空前强大的资产阶级!而明朝的资产阶级有别于西方的资产阶级,西方的资产阶级都是商人,而明朝的资产阶级都士族阶层,是官员与商人的结合!这也是有明一代为何“倭寇”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因为海运走私获利甚巨!如果一直不禁海,江南士族的财力将远超朝廷,而海运贸易不可避免需要武装保卫,将导致畜养私人武装成风。当江南士族的财力与武装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时,皇权与官僚士族集团的权力冲突不可避免,只要官僚士族集团没有出现哪一家独大的情况,明朝将很有可能实现君主立宪制度!如此,满清压根就不可能登上历史舞台,而女真三部能存活多久也是个问题,毕竟女真可没有半岛李氏王朝那般恭敬孝顺我大明!
如果明朝不禁海,清朝不闭关锁国,中国会怎样?
明朝不禁海跟禁海没多大差别,无非是沿海地区的百姓生活富裕点还是贫穷点,以及中央专制集权程度的差异问题。
清朝是征服多元帝国,对于清朝来说闭关锁国、柳条边、满城设计是其统治阶层最有利的政策,不闭关锁国就不容易钳制思想,难以以小族御大族了,反正靠剥削多数人口就能维持优渥生活,海外贸易那点好处相对于风险是不可取的,不闭关锁国那么西方民族主义更容易渗透进来,民族主义是多元帝国的天然敌人,八旗子弟只会提前完蛋。
如果明朝不禁海,清朝不闭关锁国,中国会怎样?
不会有什么变化。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讲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本身就是一种误导。
首先,中国出现的手工业作坊本身和英美的手工业作坊就是有巨大差别的,中国作坊大部分都有官方背景的,比如织造、冶金、盐运、槽运这些大头都是官商结合的方式,与西方的根本没有关系。
其次,明代禁海却不是禁海上贸易,只是这种贸易是由官府或者官商执行的,其他人是不可以涉足的,否则就是违法或者是走私。明中期的东南倭乱其实实质就是贸易问题。
第三,清朝也并非什么闭关锁国。清与明的海外政策是一致的,只是将对外贸易的地方放在了广州,对外的窗口变成了十三行而己,这种官商体制相当于政府有了关税,商品订价权。但是不是意味着中外没有交流。明清之际大量的墨西哥鹰洋的流入就证明了中西贸易从来都没有断过,只是贸易在国家而非个人手里。
做为中央政府,如果你是管理者,会把这些有丰厚的利润的权利转让给个人么?谁都不会做也不敢做的。
如果明朝不禁海,清朝不闭关锁国,中国会怎样?
世界大势顺昌逆亡,不是一两个主观因素能影响的,就算清朝不闭关锁国,封建帝制也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顽石,也许可以可以多延续几年终究要被历史淘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