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你是孔子你会周游列国吗?为什么?
孔子周游列国是被逼无奈,没有吃,没有穿。只能周游列国,还被辱骂,像丧家犬,连小孩提出的问题都回答不了。
-
为什么孔子没有将一夫一妻制作为儒教的教义?
那时孔子还没一夫一妻的思想,因为孔子本人就是庶出之子。庶出就是小老婆所生,也就是妾室所生。
-
《四书》里的《中庸》,中庸到底是什么意思,谈谈你的看法?
路分三条走中间,这就是中庸的来历。两边都不得罪!
-
《道德经》讲解哪本书好?
不深奥,老子讲的很直白,只是后来的人把他复杂化了。当然,你也可以讲解得很高深。比如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翻译过来就是什么叫无,万物之始就叫无。什么叫有,万物之母叫有。怎么看世界,要有怎么样的世界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然后接下去就一大堆话,这就告诉你我
-
《道德经》能指导普通人的生活吗?
道德经绝对能够指导普通人的生活,而且道德经里面就告诉你普通人应该怎么做。本来道德经中的德就是讲你应该怎么去做的,你应该怎么样去做人?如果你不相信的话,我给你举几个例子。道德经里面教你怎么样做事情: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
-
《道德经》的“道可道”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的第一句话叫做道可道非常道,这里的断句很有意思,有人把它断成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说道是可以说的,但这个道不是普通的道。也有人把它断成道可,道非,常道。这样断的意思就是说道是可以说的,道又是不可以描述的,不用说的那么玄乎,其实就是生活中的道。当然最普通的断法就是道可道,非
-
如何评价孔子?
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儒生,所有的儒生都是孔门的弟子,作为弟子哪有资格评判大成至圣先师。我们只有高山仰止之份。孔圣人厄而作春秋。韦编三绝解周易。与弟子的日常对话整理出来的论语,我们到今天都还没有办法完全理解。当年赵普拿着半部论语辅佐了赵宋。可见论语之威力。孔圣人是所有学子的榜样。首创私
-
《道德经》里的“经”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的经就是治国方略。道指的就是寻求道,是寻找无,感悟有的过程。德就是个人的修养。
-
为什么要推广国学?
什么叫做国学?具体的定义估计没有一个信服的答案,但是让大家说一说什么是国学,大家可能举出很多,一大堆。我们今天不讨论国学具体包括什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意义。一,中国人为什么叫中国人?新加坡人,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严格意义上我们都是东亚文化圈,那怎么区分呢?主要从语言上面和行
-
老子《道德经》中的智慧对中华文明的演进有什么影响和贡献?
生产老子的道德经,我们每天都在用。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农民种田就是完美的体现了道德经,他们种下庄稼之后,不是反反复复的去看他有没有长高,时候到了,施点肥,除点草,然后凡事不管。收割时间到了,去收割,这是无为的最完美的展示。生活而我们的艺术发展,正是体现人物有用之无用,无用之大
-
«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什么意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你可以直接把它理解成是构成世界物质最基础的完备,三就是我们用眼睛能看得到的物质的最基础的组成。因为根据老子的说法,道到你是看不到的,这个世界上最接近道的就是水。但是道理又是能够感知得到,触摸得到的。在整个世界就是道的,演化到就是这个世界的规则。那么道和世界
-
如何理解“道德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句话不需要解释,因为老子对这句话就有了解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以其不争,故天
-
《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二、三究竟代表什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被很多人演绎得天翻地覆。我的看法是反过来看。那就是世界的万物的最基本构成就是三。因为三生万物,万物是从三的基础上诞生的。请注意这里的词语是生,不是分裂,说明123他是有一个根源,这个思想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一脉相承。这似乎又可以成为众
-
老子《道德经》里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究竟为何意?
这个问题我写过一篇文章,不打字了,我截图给你们看吧。我叫知常容。觉得有道理吗?原文在头条号里
-
老子哲学有哪些缺陷?
道德经最大的缺憾就是太包罗万象了,以至于我们没有办法只窥的全貌。而他的厉害之处也就是它的最大的缺憾。高和低,美和丑,那你确定了一个面自然就会有另一个面。当你确定他完美那么必然有一个不完美的面。其实道德经是一本很实用的书 ,我也弄不清楚,为什么别人会把它看的那么玄幻。我曾经尝试的翻
-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有人说意思简单,但人们真的理解吗?你怎么看?
上善若水,最好的善是水,但请注意善和恶是相互统一的,那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以错了,因为那不是道。老子说水几于道,几于道表示他不是道。所以我们可以模仿水,学习水利万物,处众人之恶的行为,但我们不是把水当成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善不是目标,刚道在你身上显现的时候,善自然就出现了,你身
-
为什么有些人学习了《道德经》与《周易》之后,会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我玩今日头条,最开始玩的是悟空问答,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也是道德经里面的问题。如果你回头去找,那么可以发现,我现在理解的跟原来还是有很大差距。对原先的理解我也没有删除调整,因为这就是我的思想历程,不管是好还是不好,我想留下痕迹参考还是挺不错的。可以看我的文章或者回答的问题,请注意时间
-
孔子是个教育家,为何能名垂千古?
孔子并非是因为教育家而名垂千秋,孔子是因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奉为圣人而名垂千秋。孔子活着的时候儒家学派并不怎么受到欢迎,甚至犹如丧家之犬,处处碰壁。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特别讨厌儒生,他看到儒生头上戴的那顶高冠,就会把它拿下来当尿盆,以显示自己的厌恶程度。刘邦是草莽人物,可见当时
-
老子的思想存在局限性吗?
老子的思想是没有任何局限性的,研究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他们的思想也是没有任何局限性的。因为它们都是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然后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他们提出的理论的先决条件是当时的社会情况,但是后人在解读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认为他们是万能的。有局限性的并不是诸子百家的思想,而是后
-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古代期间名人无数,为什么只有孔子被历朝历代尊奉为圣人?
我并不喜欢这样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还要回答,那就是因为我希望通过这个问题来谈一下我个人对某些东西的看法。我不知道提问者提这个问题,到底是想夸奖孔子,还是想质疑孔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孔子整理的春秋里面,他只会简单的记录哪个大臣杀了君主或者哪个君主杀了大臣?有人就说孔子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