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上天为大大千世界创造的自然规律,就如同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生老病死天道轮回。道家讲,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其运行标准和规律,这就是道,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我们只要遵循这个规律去生活就好,这个规律应该是大自然就经过千万年演化或者是上
-
如何评价老子和道德经?
《道德经》是一部被过度解读,但又被大众忽略的一部经典,道德经成书较早,文字有些拗口,有些地方晦涩难懂,再加上儒家思想统治中国历史年代久远,人们大多是只闻其名,但对内容了解非常少。大众传播度是非常低的。与国内这种状况相反《道德经》是除《圣经》外,被翻译成为外国文字种类最多的一部文化
-
国学属于历史领域吗?
国学属于历史领域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国学和历史的概念!什么是国学?狭义概念指的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和学术。广义上的国学范围就更多了,只要你想到的基本都能囊括。不仅包括古代的,也包括现代的。其范围有历史、哲学、思想、地理、政治、经济、法律、音乐、中医学、建筑等等几乎
-
你支持孟子说的“人性本善”,还是荀子说的“人性本恶”?为什么?
我始终信奉“人性本善”,然就事论事看,人天生便有“两面性”,正面+反面才能组成完整的一撇一捺一个人。事物无绝对,复杂的人心更不能只看一面。六合之中有日便有月,时空之外有白天方有黑夜。世间之味,有甜才知涩。寰宇四方,有寒冬才迷恋暖阳。苍茫大地,如太极两方,黑白相生,这才是宇宙平衡的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国学和古文?
从哲学角度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指的是物质生活,上层建筑指的是精神生活。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经济水平的提升,大家的物质生活是有保障的,这个时候就会去丰富精神生活。丰富就丰富吧,可为啥偏偏选国学和古文来丰富呢?这就要说到民族自信问题了。自近代以来,我国在对外战争中
-
古代尊称孔子孟子为“二圣”,难道后人真的没有超越他们的吗?
事实上,孔孟之学传承2000年不中断,并成为中华文化主流,后世有两人可与匹敌,但超越他们的,唯独一人耳。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2000多年来,中国古代再也没出现过如此灿烂的文化创新。我们现在传承下来的诸子百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等
-
读了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你有什么感触?
01读诗词,思自身。青春,是青涩而苍白的,标榜着自我和忧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想当初年少无知,以为心中的那点情怀大似天,如今想来太不实际,自寻烦恼到无病呻吟了。也许正是因为当年的迷茫,才促使自己不断地去寻找答案。为何愁?如何摆脱愁?找着,找着,已经人到
-
看道德经越看越迷糊,谁能告诉我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
恭喜你,道德经看不懂,越看越迷糊,这正是契入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最佳境界中了!无为无不为,实在太晦涩了,一看好像都懂都明白,但一细想,好像都不对。不知道他说什么意思。只好放弃。很多人都说,无为就是啥也不干,管他的,去他的,现在的话说,就是躺平了,你们去内卷,卷成葱花卷也好蛋卷也
-
拥有远超“孔子时代”的知识,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拥有那种深度思考的能力?
隔壁卖肉包子的憨老王,居然跟我大聊深度思考。他说人的深度思考就像包子。可把我笑死了。原来我们街口有个卖包子的老王。长的是五大三粗,胡子拉碴,憨包一样的。他是酷爱做包子,你还别说他包的包子可真是挺不错,这人实在,肉馅都不靠绞肉机的全部自己手剁,我的妈呀,那一天得剁多少啊?我感觉那包
-
儒家讲做人要做加法,《老子》中却做减法,这样矛盾吗?
梦中寻找神秘美女,却被一个晦气道童怼了我一顿,听他忽悠完醒来已是三日之后,怪事!某日午睡,一阵蝉鸣,把我催入梦中。依稀之间一阵琴声传来,我便寻声而去,见一方杏色垂帘,嗅得妙香几许,心生愉悦,心想帘子那边,或有美人抚琴,便一把掀开帘幕,但见并无美人,眼前乃是一座烟雾缭绕翠竹老松的山
-
国学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魅力?
一位百岁老人和我聊国学,告诉我一定要珍视自己的文化!前些年曾经遇到一位百岁老人,他解放前读过私塾也读过新式学校,后来做过很多国家建设工作。到了百岁了还身体健朗思维敏捷,谈吐顺畅,我和他聊天,都说不过他。我问他国学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魅力。他说:首先社会上对国学的定义非常多,很有
-
《道德经》“曲则全”是委曲求全的意思吗?“全”有何深意?
一位中年出家的道长,给我讲《道德经》曲则全三个字的玄妙。让我醍醐灌顶般重新认识这三个字。有位中年出家的道长,一个人住在山里的道观中,有一次我和朋友去逛山,偶然进了这个道观,当时发现他一个人站在那神清气爽仙风道骨。我觉得此人必有奇异之处,看着有点内涵,正好上去求教。于是过去作揖行礼
-
像鬼谷子这类神人,他们匪夷所思的知识来自何处?
这不是鬼扯吗?他告诉我鬼谷子的生命状态是全然地活在智慧中。有个老同学很有观点,我常和他聊天。有一天看他正在看《鬼谷子》,我就问他:像鬼谷子啊,姜子牙啊这类神人,他们匪夷所思的知识来自何处?是靠自己读书思考和实际经验积累来的吗?那为什么他们常常住在山里,一住几十年,还能够把山外面世
-
为什么自己老板去读佛学、国学和养生后,企业就倒闭了?
茶叶店老板娘和我聊学佛的人为何做垮企业。说的有道理,我买了他三斤铁观音。我常去的茶叶店,老板娘是个很和气的女人,她平日里坐在店里喝茶待客,心态很好,生意不好做也没见她愁过,卖多卖少没见她在乎,和她聊聊天感觉她也懂点东西,我也常去问她一些问题。有次我问她:为什么有些老板去读佛学,国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如何解释,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山村破旧道观瞌睡的老道士,给我演讲《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奥妙。不知他说的对不对,先分享出来。老朋友都还记得我在一个小山村偶遇到一个破道观的老道士。当时我独自去了一个小山村,走着走着就在一个地方看到一个木质结构的小道观,虽然很古旧,但是确实很荒凉。我走进去那里面。看起来至少都有100
-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人为什么要效法天地自然?
有一次我在一个咖啡馆,看到一位道士,坐在那喝咖啡。我觉得很奇异,就过去和他聊天,这位道士年纪四五十左右,样子显得悠闲淡定很轻松。我问他:道长,你还挺时尚的。他笑笑:喝喝咖啡,没啥。我出家前挺喜欢喝咖啡的。现在我偶尔经过一些咖啡馆,也会进来坐坐。我问:道长,你给我的感觉很轻松,很自
-
《道德经》中的“道”与“德”到底是什么?与今天通俗的“道德”有关系吗?
我被一位喝咖啡的道长说道和德,说的我晕头转向。上次我提到过在一个咖啡馆遇到一位道长神清气闲,于是和他攀谈很久,问了他很多问题。他都耐心回答我。我问他:《道德经》中的道与德到底是什么东西?他说:这两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又不简单,说起来不简单,但其实又很简单。道是本源是本体。德是演
-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天命”到底是什么?
一个神秘保安大叔,居然给我讲儒家课,妄言孔子的知天命是悟道,简直胡说八道被我骂了一顿。有一次我去一家文化单位办事,办完事我出门的时候,路过保安亭,那个保安大叔,正在看书看得入迷,我进去了他都不知道。我一看那本书,原来是在看《论语》,我很惊讶,我说:大哥,你还懂论语啊。他看了我一眼
-
《道德经》究竟在讲什么?
醍醐灌顶,山村破道观里一位老道士,给我讲《道德经》讲什么,说得玄乎其玄。有时候一些小山村里,也有些修行的人,有点见识,我常常在这种小地方,碰见一些道士和尚之类的,他们说出来的话,虽然不一定对,也没有什么专业学术性,但是却视角不太一样,总是能给我带来一点益处。我记得有一年,我去一个
-
你认为谁目前把《道德经》解释的最好?
少华山上一位独臂老道士,给我讲《道德经》为什么伟大,说的有点玄乎其玄,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先分享出来。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老朋友都知道我有个癖好,就是去各大名山寻访高人,尤其我爱在后山寻觅。为什么,因为我小时候看《西游记》,里面孙猴子就是去后山寻找菩提祖师。遇到了那个砍柴人指路。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