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生产用来攻击英国本土的V-2火箭到底有没有用?威力有多大?
说实话,V2飞弹只能算是个新概念武器,理念虽然先进,但技术上还是差了那么一层纸。虽然V2飞弹带给了英国人民不少恐惧,但对比起英德之间残酷的大规模无差别轰炸算不了什么。这种武器战术能力无限接近于0,所以不要指望它能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战绩。但战略攻击能力又因为TNT弹头杀伤力过小而收到
-
印度为什不引进挑战者2坦克的生产线继续生产?
挑战者2坦克并不适合印度,而且也不算先进,印度人完全没必要为了挑战者2,放弃掉自己建设多年的俄式坦克序列。挑战者2坦克的核心是“乔巴姆装甲”,这种复合装甲奠定了挑战者2坦克最值得自豪的特性。虽然“挑战者2”坦克停产多年,但关于“乔巴姆装甲”的构型配方仍然是英国的秘密。美国人在制造
-
英国拥有蒸汽弹射技术,可是为什么不建造像美国那样可以弹射起飞的超级航母?
英国鬼死于狭隘和傲慢,这是一句《团长》中的台词,但用在航母蒸汽弹射技术上一点都没错。英国人在战机项目上傲慢的赶走了法国人,自己又没有余钱余力做舰载机研究,导致根本没有合适蒸汽弹射的舰载机型,他们造弹射起飞的航母毫无意义。欧洲空军被美国人称为“穷酸”,英国人唯一能称得上“先进”的战
-
英国新航母是怎样做到无滑块电弹的?
啥?无滑块电磁弹射?吓得老王赶紧翻了下老黄历,还好今天仍然是2018,不是某个未来世纪。英国的最新航母“伊丽莎白女王级”哪里来的电磁弹射?它连蒸汽弹射都没有一个,舰艏翘曲的滑跃甲板深深的出卖了它。这时候您跟我说“无滑块电弹”,这不是搞笑么?而且老王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无滑块电弹”
-
二战时德国所向披靡,为何拿不下英国本土?
这是个黑色幽默——元首等到想要登陆英国时,发现居然连一艘像样的登陆舰都没有。在德国早期所向披靡之时,固然杀上英国本土是最好的方案,但一开始英国在战略上就已经把德国吃得死死的,德国人根本无法冲破英国强大的海军登陆到英吉利海峡那一边。即便强行登陆,英国的舰队和殖民地军队只要卡死海峡,
-
拿下英国就是胜利?为何二战时军力强大的德国连英国也搞不定?
德国很强吗?1939年的德国靠的是战术和之前酝酿的战术突然性,1940年的德国靠的是缴获充公的各国武器,1941年的德国才真正成了现在电影里的样子,但1942年他们就已经被揍成狗了。这样的德军拿什么去搞定英国人?二战的英国人也就在欧洲和北非与德国人交战,他们还有余力与日本人在太平
-
在二战期间,没有美国的帮助,英国还会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瞧这话说的,好似英国人真的很差一样。还是那句话——老牌帝国主义没有一个简单的。在大家把德国人想的太强大之前,有没有真的去看看英国的底蕴呢?相比之下,德国人算什么?这是个欧洲的小辈,靠的是普法战争才获得了真正的帝国身份,也就是普法战争之后,他们才充了那么一段时间的大爷,什么威廉加冕
-
“UK”是王国还是帝国?
“UK”是个简称,取的是英国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中的“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部分。所以,如果按照“UK”来诠释,这个词的含义毫无疑问
-
一战时英国就用10发弹步枪,为何二战各国还用5发弹仓而不学英国用10发弹步枪?
这是不对的,各国都考虑过弹匣容量问题,二战时各国除了一战老枪外,新发展的武器就没几个还用5发弹仓的。特别是二战那些新研制的半自动步枪,没有弹容量怎么发挥火力?一战的武器只不过是因为成本、训练、数量等原因继续留在战场上罢了,并不能算是二战的研发武器。像美国在二战中的代表武器M1加兰
-
1940年7月,希特勒向英国提出和平呼吁,英国为何拒绝?出于何种考虑?
关于这个,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但是有个人在其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它就是温斯顿·丘吉尔。那么我们来看看那个风起云涌的1940年吧。话说,1939年,那又是一个春...呃,夏天,德军在9月1日对波兰发动了悍然袭击,很快,一半波兰被元首拿下,另一半喂了斯大林。这件事对欧洲的震动
-
二战中如果德国提前了解到英国拥有雷达,是否会放弃进行英伦空战?
不会,即便德国了解到英国有雷达,他们一样会发动对英国的空中打击,不列颠空战不可能因为区区一个雷达就中断。上图.1940年英国人的本土防空雷达网,它们能提供半小时的预警时间这里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看看:我们都知道,德国人在波兰战役后,彻底与英、法翻脸,长期以来养虎为患的绥靖政策破
-
核战争的想法是否使英国的战时领导人更加敬畏上帝?
全球唯一爆发的核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对日原子弹轰炸,当时的英国领导人是温斯顿丘吉尔,这个人不可能去敬畏上帝,他是个赤裸裸的白人政客和旧式贵族。丘吉尔这个人,按现在的话来说,是个“白人至上主义者”。比如1937年在巴勒斯坦谈到美洲印第安人被屠杀问题时,他众目睽睽下表示:“我不承
-
为什么有人说太平洋战争期间实力强大的英国被小小的日本打的满地找牙,看见日本人就跑?
太平洋战争初期,英国的确是被小日本打得到处跑,如果不是因为美国也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差点就被赶出印度洋,得退守到更远的地方去了。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了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后续的时间里,日军同步袭击了整个东南亚的英、美、法、荷殖民地,泰国也被作为盟友拉进了日本的战
-
如果二战德国不打苏联全力打英国会是什么结果?
不是如果,德国已经这么干了,将英国这个钉子拔掉是德国一直以来都希望做到的事情,更是1939年开战后的直接目标,但德国用尽了办法也干不掉英国,只能望洋兴叹。站在德国的立场上,英法与苏联其实都是很烦心的钉子,但在战争彻底扩大前,英法是主要矛盾,苏联却可以暂时安稳于拉拢。但在英法等国眼
-
如果敦刻尔克逃亡失败,英国会不会被德国攻陷?
当然不会,英国陆军的战斗力堪称二战的稀鼻涕,甭管是赢是输都稀里糊涂;好比北非的胜利,连他们自己都有点整不明白,只能归功于蒙哥马利的神级指挥以及邱胖的英明领导,实际若英军与隆美尔换个面,恐怕还没等到突尼斯之战就崩成鸡了。敦刻尔克撤退是一场英国人早有预料的溃败,为什么这样说呢?英国人
-
“市场花园行动”失败,艾森豪威尔为什么要替蒙哥马利背黑锅?
艾森豪威尔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人,他所处的职务虽然是最高军事负责人,但功能却更接近一个政治领导人而非军事指挥官。用后世给艾森豪威尔的定义就是“军人政治外交家”。这个“军人政治外交家”说白了就是和稀泥的,他必须中立在美军与英军中间,协调好双方的关系,让尿不到一壶的高级将领们能坐在同一
-
为什么英国执意要发动马岛战争?谁能说说?
马岛虽然存在历史争议,但这个岛屿让英国占了百多年了,阿根廷非要说是他们的,还发动了战争,怎么叫“英国执意要发动战争”呢?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Islas Malvinas),又叫福克兰群岛,位于巴塔哥尼亚以东500公里处,是776个岛屿构成的一大片海域岛屿群。要说的话,这个岛也
-
德国入侵波兰,为什么是苏联发“通行证”?
因为入侵波兰的时候苏德关系好得形同穿一条裤子,哪怕只是台面上的。许多人以为苏德是天生的冤家,其实不然。希特勒上台后的德国,奉行的是左右逢源的政策,除了法国以外,苏联、美国、英国、意大利等都与德国关系不错。法国虽然一直防着德国,想方设法就想削弱德国,但看到大家一团和气,也就狗子啃王
-
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为什么会被英国打败?
瞧这说的,阿根廷凭什么打得过英国?英国是不行了,但它还没弱到随便谁都能踩。不错,马岛战争之前,英国已经开始了大衰落,从顶级的老牌殖民强国宝座上迅速的跌落尘埃,变得愈发普通。这是一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剧变,英国虽然战胜了德国,却因为消耗过大,以及美国的战后布局,不仅丧失了对整个
-
性能优越的汤姆森冲锋枪为何被英国军队弃用?
因为贵,英国这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能省就省了。汤普森冲锋枪是二战的一朵奇葩,性能还行,但贵得出奇。贵到什么程度呢?1939年的M1929高达204美元,1942年的M1为70美元,1945年甩货的M1A1仍要45美元。价格都赶上机枪了,出货量还不足。英军1941年一架布仑机枪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