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是不是在考验他的忠心?
刘备和诸葛亮号称是千古以来,唯一的君臣典范。他们俩用各自的一生诠释了忠义二字。尤其是白帝城托孤这件事,堪称后世历代帝王最希望达成的托孤愿望。不过很可惜的是,即使历代帝王一再推崇这种忠义,后世托孤也是各种以失败而告终。比如曹叡托孤司马懿,柴荣托孤赵匡胤等等。那么白帝城托孤这件事,刘
-
刘备为什么不创立汉朝?
刘备所建立的王朝,其实就是汉朝。是对东汉王朝的延续,不过因为在蜀地建国,所以我们习惯上称之为蜀汉。蜀汉又被称之为季汉,按照伯仲季叔来排名,西汉就是伯汉,东汉就是仲汉,而蜀汉则是季汉。刘邦在家排行老三,所以他原来的名字叫刘季,后来觉得堂堂诸侯没有个正经名字不行,所以就改成了刘邦。蜀
-
为什么陈宫一直看不上刘备,明知吕布无能也不改投刘备?
陈宫是先跟着曹操,后跟了吕布。陈宫好歹也是顶尖谋士之一,为什么就是看不上刘备呢?当初刘备可是在徐州跟他有过相遇的时机,他为什么不抛下不成气候的吕布,转而投靠胸有大志的刘备呢?陈宫实在是瞧不上刘备,本钱太小了。刘备名义上是汉室宗亲,可是当时汉朝的汉室宗亲没有百万也有数十万。大马路上
-
吕布兵败被曹操所擒,曹操欲要受降,问刘备。刘备为何要落井下石杀死吕布?
吕布跟刘备有多大仇?刘备收留吕布在小沛,吕布恩将仇报,把刘备的城池给夺走了,转而将刘备安置在了小沛。这种反客为主的事情,刘备也算能忍了。可问题是,在夺取城池的时候,吕布两次截获刘备的妻女,这是刘备不能接受的事情。周郎听了一首铜雀台赋,尚且要跟曹操拼了老命,打下一场旷古大战赤壁之战
-
刘备前期到处投奔人,为什么到哪谁都很尊重很客气?
我们一般只关注刘备后期功成名就的那段日子,其实刘备人生中,最精彩丰富的,是他尚未成功的时候。那个时候不管他去哪儿,都能够得到诸侯们的友好款待,不管是辽东公孙瓒、徐州陶谦、兖州曹操、河北袁绍包括荆州刘表,都对刘备十分尊重。那么是什么让这些诸侯对刘备这个一文不名的家伙,如此尊重呢?难
-
如果刘备临死前把皇权禅让给诸葛亮,三国的命运将会怎么样?
可以肯定的是,刘备不会将皇位直接禅让给诸葛亮,因为此前是没有先例的。就算是权臣霍光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力,他所立的也是刘家的孩子,并不是自己。所以刘备如果禅让给诸葛亮,那说明刘备是想要带诸葛亮一起走了。而当时蜀汉那么个德行,把这么优秀的人带走了,刘备也就等于是宣判蜀汉的灭亡了。诸葛亮
-
刘备为什么不顾一切要去讨伐东吴,就连自己的初衷都忘了吗?
刘备执意伐吴的原因很复杂,绝对不是某一个单纯的原因就能解释的。当时刘备刚刚称帝,不过已经年过六旬。历史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这个时候他又遭逢了人生巨大的变故,关羽、张飞被杀,荆州、上三郡丢了。手里空有数十万大军,却遭受如此屈辱,刘备当然要借题发挥一下。他至少有四个理由伐吴。01刘
-
为什么刘备带走曹操的士兵做自己的手下为什么他们还能打起来?
刘备在归顺曹操以后,假借攻打袁术之名,再次前往徐州,杀掉徐州刺史车胄,夺取了徐州的地盘和人马。他夺取了兵权以后,为什么他夺取的人马就甘心听他的呢?当曹操大军杀来的时候,这帮人为何又跟曹操的人马打了起来呢?01士兵互相不认识,有奶就是娘。三国时期,基本上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为什么呢
-
刘备入川的时候如果庞统设宴真杀了刘璋,刘备会不会就危险了?
刘备入川的时候,是在涪城得到了刘璋的欢迎。涪城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绵阳市,距离成都有300里路左右的路程。那么刘璋为什么要在这里迎接刘备呢?理由比较复杂。第一,出城300里迎接刘备,可以彰显刘璋对刘备的尊重。毕竟刘备是来救他们益州的,人家帮了你大忙,表面工作自然是要到位的。第二,不
-
鲁肃真的至死都不同意东吴与刘备集团翻脸吗?
东吴境内,唯一认清自己实力和需求的,可能就是鲁肃了。他没有周瑜的那种嚣张气焰,也没有吕蒙的鲁莽冲动,一直强调联刘抗曹,这才促成了三分天下。可以说,没有鲁肃在的话,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根本就打不赢。周瑜死了以后,鲁肃便接管了东吴大都督的职位,他始终坚持联刘抗曹的战略方针,在他活着的时
-
徐庶帮刘备拿下的樊城去了哪里?为什么后面这樊城好像就不管了?
徐庶的能力被过分夸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毕竟徐庶在刘备手下没有做出什么功绩,除了推荐诸葛亮以外,其实和孙乾、糜竺等人,没什么两样。此后徐庶还背叛了刘备,为了功名利禄投靠曹操去了。当时徐庶的母亲是不知所踪,而不是被曹操掳走,所以徐庶进曹营,那是在权衡了刘备和曹操的高低以后,做出的职业
-
火烧连营,刘备惨败,魏国为什么不趁势进攻,而进攻大胜的吴国?
战争不是说发动,就能像现在这样,隔一个小时就能发动的。在三国时期,这需要长足的计划,尤其是讨伐一个国家,更需要长期备战才行。当蜀汉大军进军东吴的时候,摆在曹丕面前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两个选择,要么攻打东吴,要么攻打蜀汉。最终结果我们知道,曹丕选择了攻打东吴。可输掉的分明是蜀汉,为
-
刘备如果取下益州,把荆州作为基地,成都由一将驻守,会怎么样?
东汉末年,刘焉为什么要去益州做益州牧呢?其实他是看中了益州的地理位置。汉灵帝时期,东汉朝廷腐败不堪,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为了避祸,刘焉果断前往益州,此后又让张鲁占据汉中,阻断了益州和朝廷之间的沟通。刘焉自此也乐得在蜀地做个土皇帝,一家独大,不用再听朝廷的调遣。多年以后,他儿子
-
曹操大权在握却没做皇帝,刘备为啥在汉献帝还活着时就做了皇帝?
曹操这辈子都没打算登基称帝,他本身就是实权派,天下就是他打下来的,称不称帝,都不影响他在北方集团心目中君王的地位。刘备称帝是存在一个误区的,当时刘备集团得到的消息,是曹丕篡汉自立,把汉献帝刘协给弄死了,刘备是在得知刘协死了以后,为了保住大汉旗帜,这才称帝登基的。而且刘备是刘家子孙
-
刘备临死前,发现诸葛亮致命缺点,提醒2次为什么孔明没听懂?
诸葛亮也是挺惨,本来只想成为刘备身边的萧何,可是刘备跑东吴去折腾了一下,把自己搞残了。无奈的诸葛亮却要肩负着萧何和韩信这两重身份,换谁都得累死。刘备临终前,发生了两件事,足以点明了诸葛亮身上的两处缺陷。第一件事,刘备把诸葛亮叫到了自己身边,同时前来的还有李严。其实意思很明白,诸葛
-
刘备以仁义为立足之本,请问现在还以“仁义”为本,还能立足吗?
三国君主之中,最穷的肯定是刘备,一度他的兜里比脸还要干净,可是不管他多穷苦,总是有很多人愿意跟随他,甚至有人愿意散尽家财支持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仁义二字在那个年代尚且还能行得通,刘备对手下和兄弟都充满仁义,对管理的百姓也施以仁义,所以他纵然很穷苦,才能够恩威遍布四海。那么刘备的
-
三国中谁最有君子之风?是刘备还是鲁肃,或者是其他人,为什么?
君子之风,也要分为大君子和小君子,在三国之中,大君子当然是刘备、鲁肃这一级别的人,小君子则有祢衡、孔融这样的人。那么刘备的君子之风体现在哪里呢?这需要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通过一些小事情来看看,刘备的君子之风。一、刘备甘冒风险救陶谦。刘备是公孙瓒的少年同窗,在起兵以后,跟随在公
-
如果没有刘备,赤壁之战中,仅凭孙权一家能打得过曹操吗?
没有刘备的支持,孙权那个时候是要投降曹操的,根本不可能鼓起勇气跟曹操一决雌雄。看着地图上孙权的版图蛮大的,其实能投入战斗的兵马真的不多。而且孙权刚继位没多久,根本就不具备震慑江东豪族们的实力。当时豪族们可是纷纷要投降曹操的。光靠周瑜一个人支持,是不足以成事的。孙权能调动的兵马,其
-
夷陵之战后刘备身死这个时期蜀汉是不是几近灭国?
绝对是的!刘备在夷陵之战过后,手里积攒多年的兵马都被陆逊给打光了。一部分投降了东吴,一部分投降了曹魏,还有一部分战死沙场,为数不多的能够跟着他逃到白帝城。这个时候的蜀汉,其实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刘备抽调走了国内百分之八十的兵力,其中魏延守汉中的人马没动,诸
-
刘备到底是如何害死侄儿刘琦的?
看三国故事,自古都是尊刘抑曹的,但是现代也出现了尊曹抑刘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尊刘抑曹实在是没得聊了,只能换个思路来聊聊这个问题。于是乎一大帮人开始鼓吹曹操、郭嘉、贾诩、荀彧之流,对于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则是嗤之以鼻。其实这两种尖锐的声音都有存在的权力,但是存在的价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