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空城计是司马懿配合诸葛亮演的一出戏,你怎么看?
新年好!我是鸡汤。演义的事情,演义的思维答。不管如何“细思极恐”,司马懿显然都不可能故用意放走诸葛亮。诸葛亮:我的经历已够悲情了,好不容易得了个空城计还被说成司马懿的表演。因为,即使诸葛亮被捉,司马懿也会受重用。后面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在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依然长期担任了军政要职
-
夷陵大战中,刘备败于陆逊,司马懿对曹丕说完全出乎意料,你觉得他真的是这样想的吗?
司马懿的说法是真实的。并非是说他没有预料到刘备会败,而是没有想到刘备会败得这么惨,败得这么快。以当时的战场环境和战役态势,刘备军无攻而返的概率大,但近乎全军覆没、大败而回的概率低从巫峡到夷陵前线,两面山峦叠起,很多区域甚至是悬崖峭壁,因此,战线狭长。刘备军攻到夷陵-猇亭前线,正是
-
郭嘉能压制住司马懿吗?
您好!我是鸡汤,我来答。如果郭嘉一直活下去,可能依然无法压制司马懿的崛起。郭嘉和司马懿不是竞争关系,不存在压制不压制的问题郭嘉,人称“奇佐”。他算无遗策,他对形势变化的预测之准,对人性的洞察之深,让人咋舌。他对曹操袁绍的优劣势分析,对孙策命运的预测,对二袁矛盾的推断,对刘表和刘备
-
有人说三国时期,司马懿子孙皆为人中翘楚,为何诸葛亮子孙都是庸才?你怎么看?
这是很好的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子女教育来说,提供了很好的示意。最好二三十岁把娃生了,最好不要为了事业晚生娃;刘备集团中的关键人物,刘备、诸葛亮,或许由于长期在外征战,造人都比较晚。诸葛亮为例,诸葛瞻出生的时候,诸葛亮都已经46岁了。在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才7岁!小学1年级,可以开
-
曹操拿下汉中后,如果听取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顺势攻取蜀地,会不会成功?
作为谋士,司马懿对形势进行猜想并提出建议是合理的;作为决策者,曹操在综合分析后,否决该建议是英明的。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曹操和他的谋士集团既多谋,又善断!谋士发起猜想,不失机。主公独断,不失策司马懿的推测有道理,但低估了刘备司马懿以为刘备新定益州,人心未附,可急击之,这个猜想合乎
-
司马懿隐忍图谋,身边仅有三千死士,如何发动政变打败曹爽?
司马懿在夺权行动中的操作,堪称古代阴谋中的又一经典之作。明争禁军,利益交换,司马懿被耍许多作品对这场政变的描写十分戏剧化,仿佛司马懿躺在床上装病,突然就爬起来干死曹爽。事实是:这段时间,老狐狸与曹爽进行了长期的博弈。曹爽排挤司马懿,让司马懿任太傅,明升暗降,剥夺了司马懿实权。可是
-
为什么司马懿政变的时候,长安夏侯玄的十万兵没有一点动静?
249年,高平陵之变后。都督雍凉的夏侯玄接到了天子诏书,要他入朝。此举,就是剥夺夏侯玄在雍凉的兵权呀!夏侯玄此行凶多吉少。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表示:凶多吉少,与其入朝送死,不如一起去投蜀国吧!夏侯玄表示:我怎么可以因为要求苟活而投靠敌国呢?随后,夏侯霸投蜀,夏侯玄老老实实入朝。此时
-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司马懿过世以后有没有互相残杀之心?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保持了很好的合作。自相残杀?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司马师执政时期,兄弟二人的合作司马懿死后,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政。后来,又升为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期间,司马师、司马昭相互配合,替司马家牢牢把握住了权力。司马师通常坐镇洛阳,主持大局。司马昭
-
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篡权,为什么就没有人起兵反抗?
司马懿夺权,并诛杀曹爽时,没有遭到任何反抗。2年后,王凌倒是策划了一场反抗,但当司马懿察觉并前去镇压时,王凌也不敢抵抗,麻溜就范。直到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司马昭时期,才发生了两次起兵反抗。司马懿虽然在魏国久居高位,有相当根基,但政变之初,其基本武装力量不过是家兵及司马师所统的部
-
司马懿父子是如何夺取曹魏政权的?与王平有什么关系?
司马懿能成功夺权,确实要感谢蜀将王平。实力膨胀的曹爽魏明帝驾崩后,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一开始,曹爽有事都要请教司马懿,二人合作还算顺畅。然而,一山岂容二虎,很快,曹爽与司马懿的竞争就开始了。权力竞争的关键,自然是军权竞争。曹爽的动作很快,其弟曹羲为中领军,弟曹训为武卫将军,又废
-
诸葛亮死后,他的儿子诸葛瞻为什么没有像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权力一样,一直大权在握?
辅政大臣的地位可不是世袭的。所以,司马懿去世时,司马师还只是卫将军,原本并不能直接继承独揽大权的地位。可是,“议者”却都说:“伊尹既卒,伊陟嗣事”,推举司马师继续执掌大权。由此,司马师得以由卫将军进为抚军大将军,继续独揽大权。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又继承其地位,继续执掌大权。相比之
-
司马懿起兵造反时,曹爽和天子都有兵权,为何无动于衷?
司马懿发起政变后,曹爽兄弟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就麻溜投降了。曹爽兄弟如此麻溜地投降,是真的只是因为怯懦,还是因为大势已去呢?手头兵力对比司马懿起事后,迅速控制了武库和京城各处要害。随即,司马懿率兵保卫皇宫,联合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遏见郭太后,奏告曹爽兄弟不臣之心,请太后下诏废除曹
-
司马懿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能够对对手统帅有客观、全面的认识与评价,是优秀指挥员必备的素质。作为老对手,司马懿对诸葛亮自然有着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一方面,司马懿评价诸葛亮为“天下奇才也”,另一方面,又评价诸葛亮“虑多少决”、“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既洞察其优点,又摸透
-
司马懿“阴养死士三千”,为何没人发现?
“死士三千”应该是文学作品的笼统说法,肯定不是历史真相。三千人不是三十人,各种给养装备一大堆,根本藏不住。司马懿身受托孤大臣十年,装病两年,三千人马就算养两年,也是个巨大的负担,别说十年。所以,这个说法很不可靠。不过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肯定需要军队,光自己几个儿子远远不够数,那么
-
魏将张郃让诸葛亮忌惮,却死于司马懿之手,其死因源头到底为何?
张郃死于太和五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张郃在追击诸葛亮的过程中,被诸葛亮的伏兵袭击,膝盖上中了一箭。箭伤本不致命,但张郃时年大约六十开外,岁数太大了,竟然因此丧命。关于张郃之死,史书有不同的记载,一种说法是张郃不听司马懿劝阻,执意追逐退军的诸葛亮。另一种说法是,司马懿强令张郃追击诸
-
司马懿的成功是必然的吗?你怎么看待他的成就?
司马懿成功的必然性,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其个人突出的才能;二是曹魏势力的衰退;三是门阀士族的崛起。自己强大得神一样的存在,对手愚弱得惨不忍睹,老天还给他铺好了光明大道,他不成功谁成功?司马懿杰出的才能,是其成功的内因个人才能,是一个人成功的最基本条件,司马懿大概是那个时代,综合能
-
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家好,我是紫陌,谢邀解答。说到司马懿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毕竟在看相关影视剧的时候,司马懿可谓在三国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笔者佩服司马懿这个人物,是个狠人。不管是个人智慧,还是在计谋,军事、政治上的水平都是在三国中首屈一指的。关键司马懿还会装啊!什么样的人最可怕呢!聪明的人不可
-
曹操临终前,为什么告诫曹丕既要用司马懿,也要提防他?
因为,曹操看出司马懿有野心,同时司马懿也很有才。曹操在世时,自己可以控制司马懿,当曹操不在人世时,曹丕很平庸,曹丕压制不了司马懿,所以曹操临终前告诫曹丕,既要用是司马懿,也要防着司马懿。
-
曹操为何不直接杀了司马懿,反而留一个后患?
司马懿家族是北方士族的代表之一,杀了司马懿也就相当于得罪了整个北方士族,曹操本身出自于宦官之家,杀了的话,曹魏江山坐不稳了,曹操那么聪明的人,难道不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