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来评价刘备?
三国时代,能够出人头地的都是人杰。一般来说,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刘备虽然打个皇叔的旗号,可是他那皇叔在大家的眼中不值一提。他也没有什么家族和官方的背景,实际上就是和黄巾军一样的起义军,只是洗白了而已。刘备心里深知这一点,他也在寻求各种方法去改变这一方面的短板。刘备
-
诸葛亮有没有给刘备出过什么馊主意?
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主要助手,给刘备出谋划策,出了不少主意。在这些主意里面,有好有坏,当然会有一些不成熟的主意。在这些不太成熟的主意里面,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以下几个:1、《隆中对》的后半部分,两路北伐的方案。事实证明,这个方案是不可行的。刘备的主力也就那么多,取得荆益之后,由于三峡的
-
刘备提拔李严,真是为了制约诸葛亮吗?
刘备提拔李严,可能有制约诸葛亮的意图,但是这种意图并不明显。这只是一种预防的姿态,没有实质的作用。我认为,刘备提拔李严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刘备个人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疑问,才任用李严来辅助诸葛亮。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对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的分工分别是,诸葛亮: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兼得二者却为何失败?
谢谢邀请。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来自《三国演义》。在历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就有可能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水镜先生对他们两个人的看重,认为他们的能力超群。因此,用这句话打动刘备,好让他们君臣相遇相知。或者原因是,当时的荆州士人圈子中的传言,用以互相吹捧
-
刘备想取得天下,却还是怒鞭督邮挂印而去,这是为什么?
谢谢邀请。在《三国演义》里,为了表现刘备的仁德,张飞的暴躁武勇,将鞭打督邮的帐记在了张飞的头上。而刘备在其中表现得委曲求全,两面劝解。最后为了张飞,挂印而去。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可不是这样的,在历史上记载,打督邮的人是刘备。而且比鞭打还厉害,是杖打二百。《三国志先主传》是这样记载
-
刘备拿下益州之后,为何不回荆州?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刘备为什么要拿下益州。这个问题在《隆中对》中我们会找到答案。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道: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为何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刘禅不听话,便取而代之”?
在历史上的记载不是刘禅不听话,便取而代之。而是如果刘禅不成器,不配当皇帝,诸葛亮便可当取便取,自立为帝。这个话刘备对诸葛亮说,而早在多年以前,东吴的孙策也一样对张昭说过。不过刘备比孙策还多说了一句话,那就是让刘禅对诸葛亮如父。孙策当年对张昭说这话,使得张昭一辈子对孙权没有异心。虽
-
有人说诸葛亮到死也想不通,为什么刘备临死说赵云不可重用,到底为什么?
在史书里面没有说刘备说赵云不可重用,只是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诸葛亮后来在街亭之战后,因为重用马谡而惨败,这才想起刘备临终嘱咐他的话,不禁后悔万分。这使得这个典故流传了下来。但是,关于赵云的任用,刘备则没有说。不过,赵云在刘备的手下,确实没有太多的表现。他主要是刘备的保镖,管理
-
张松贡献西川地图,为刘备创立蜀国大业奠定了什么?
张松献图,是刘备成就霸业的关键一环。可以说,是张松让刘备成为了蜀汉的皇帝,开辟了刘备、刘禅的帝王基业。一、收取荆益是刘备集团的战略目标。我们知道,在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诸葛亮向他献上了《隆中对》。刘备首肯了《隆中对》的战略思想,把《隆中对》作为以后刘备集团的战略方针。在《隆中
-
刘备留下谁守荆州,有可能翻盘呢?
在刘备的人生中,遇到的最大的助力是诸葛亮。他为刘备规划了《隆中对》的蓝图。从此之后,刘备以《隆中对》的战略方针为指引,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进程。在诸葛亮的行政辅佐下,在将士们的英勇奋战下,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已经建立了自己最大的势力。当时,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已经占有西川、汉中
-
刘备治下的军民为什么不怕张辽?是这样吗?
在历史上记载,在东吴的治下,到处流传着张辽的传说。到最后,居然小孩子哭啼,大人都拿张辽的名字来吓唬他们,能够让小孩不敢哭啼。可是,和东吴一衣带水的刘备治下,就没有听说有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首先看看,东吴军民为什么会害怕张辽。东吴的军民害怕张辽,最主要的还是孙权害怕张辽。而
-
徐庶刚刚进刘备帐中,遭张飞关羽刁难,离开刘备的真正原因是啥?
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确实是因为他母亲的原因。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诸葛亮出场前的铺垫,他化名单福,投奔到刘备的阵营。刘备和徐庶交谈后,对徐庶十分佩服,于是任命他为军师。在《三国演义》中,没有写张飞和关羽对徐庶的态度,更不要说刁难了。在随后的战争中,曹操多次派兵来讨伐刘备。可是由
-
赵云的劳而无功是不是介入刘备家事过多的原因?
赵云是刘备手下的得力将领。他在与刘备相见之后,就得到刘备的器重。刘备用尽手段招揽赵云,而赵云也对刘备十分敬仰。后来赵云投奔到刘备手下,马上被刘备任命为自己的贴身护卫。他命令赵云在外面秘密招收数百将士,保证自己的安全。但是,赵云虽然在刘备手下出生入死多年,也建立了无数功劳。可是,在
-
如果关羽不大意失荆州,刘备会不会统一三国?
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有统一天下的意愿。其中刘备集团的意愿最为强烈。这是因为刘备是以匡扶汉室为政治口号的,他的手下,聚集了一大批以正统汉室支持者自居的人群。这些人,大部分意志坚定,不以势力强弱为意,而是以精神追求为准则。因此,刘备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在弱小时拼力坚持。在中原失败,逃往荆
-
刘备带庞统取西川,他与诸葛亮在取西川时有分歧还是隔阂?为什么?
谢谢邀请。在《三国演义》里,有一句著名的话,那就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里的卧龙指的是诸葛亮,而庞统指的则是庞统。这两人在进入刘备的阵营后,对刘备的事业发展居功至伟。尤其是在取西川的这个问题上,庞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对刘备集团的战略设想分为两
-
刘备给关羽封侯,关羽拒绝,为何却对曹操给的汉寿亭侯视如生命?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刘备并没有给关羽封侯。而蜀汉政权在刘禅时代给关羽一个谥号叫做壮繆侯。那是关羽死后多年的事了,不过关羽如果活着,也不会接受那个谥号的。这个在后文再做解释。我们都知道,关羽有一个侯爵,叫做汉寿亭侯。这个爵位让关羽十分重视,不管走到哪里,都打着汉寿亭侯的旗号。这个
-
法正是个背主的人,人品有问题,刘备为何不怕他再背叛他?
张松、法正和孟达,是蜀中迎降刘备的三个主要人物。他们原是在刘璋手下,见刘璋暗弱,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因此思得明主。他们的本意是献西蜀与曹操,张松专门以出使为名,带着西川地图去投奔曹操。谁知道曹操骄傲自大,根本就没有理睬张松。张松归来途中被刘备所留。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张松认
-
刘备在没有遇到诸葛亮之前,给自己做的战略规划是什么?
刘备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枭雄,他胸怀大志,以匡扶汉室,统一天下为己任。因此,虽然他多次失败,可是屡败屡起,百折不挠。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品质,才被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我们纵观刘备的足迹,他在逃到刘表的地盘之前,在整个北方的奋斗,就是想要占有一席之地,好实现
-
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消灭了陆逊东吴军,孙权是选择逃跑还是死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这次战役,彻底固定了三国的格局。在这次战役中,刘备率领的蜀军主力,出兵东吴。而东吴派陆逊为统帅,进行抵抗。陆逊在战役初期,先撤出山林地区,固守峡口,把几百里的困难地形让给了刘备。在双方对峙几个月后,刘备被陆逊磨得“兵疲意沮,计不复生”。再加上天气炎
-
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要是和孙权发生全面战争,谁会赢?
刘备在北方征战多年,但是始终不能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无法发展立足。最后只得南下荆州,借刘表的势力暂时容身。可刘表对刘备也是心怀疑虑,只是利用他防备北方的曹操,并不完全信任他。刘备当然也不甘心寄人篱下,他一方面发展自己的实力,一方面寻访人才,壮大自己的阵营。在这里,他三顾茅庐,请出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