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为何提出父母过世,守孝三年的孝道规矩?他的弟子宰予为何反对守孝时间过长?
孔子认为,人出生后“三年不免于怀”,守孝三年,就是为了报答父母三年怀抱之恩。宰我却认为,三年什么都不做,什么事都耽误了,凡事讲究推陈出新,三年守孝的办法过时了!孔子很生气,问宰我:“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所以这个期间什么事也做不了,你能做到心安理得地食美味穿锦衣
-
朱元璋为什么不喜欢孟子,还把他移出孔庙?
大约洪武二十七年左右的某天,明太祖朱元璋处理完奏章,习惯性地拿过一本书研读起来。朱元璋赤贫出身,没上过一天学,如今当了皇帝,身边全是一帮满腹经纶的家伙,肚子里不装点真家伙,岂不被这帮自以为是的家伙耻笑?这一天老朱读的是《孟子》,跟大儒们比,他虽然近似于半文盲,但也知道孟子地位的重
-
孔子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说的有道理吗?
如果按现代人的理解,这话是赤裸裸的阶级歧视。但孔圣人不是满嘴跑火车蹭流量的家伙,他这么说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是合理的,且是通行的规则。很多人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理解为: “老百姓不需要遵守礼仪,当官的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大错特错!什么叫“庶人”,什么叫“大夫”?“庶人”和
-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这句话的中心意思是说,水都居人们所厌恶之地,在平时他都处于比较低下的地位。而它的作用却是非常的强大。人们的日常一切都离不开水。植物动物也是一样。你需要她时她就在你身边,不需要时他就离你比较远。他就是这样的存在。而这样的善良。才是大善良。
-
孔子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对女性的轻视吗?你怎么理解?
《论语》中孔子最被现代人诟病的一句话恐怕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原话是“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中的“女子”怎样理解,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有人为孔子辩解,说这里的女不是指女人,而是相当于“汝”(你),子指的是先生。
-
中国古代的孔子教学为什么要收费?
知识从来都是很贵的,现在你们觉得知识满街都是,所以觉得不贵,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一旦知识产权严谨起来,你们就知道知识有多贵了,不然你们以为为什么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前国务卿希拉里为何随便写一本回忆录就赚几千万美元。一旦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你们还想随便免费看小说,免费看人家的文章,这是不
-
上联:四书五经学问深,如何对下联?
上联:四书五经学问深下联:才高八斗知识广
-
如何用一句话证明你读过《论语》?
我读『论语』时只能算囫囵吞枣,大多数句子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但是有一句话我印象最深,即:知者为知者,不知为不知!这是『论语』中孔子对得意门生子路的教诲,全文如下: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为知。音由:仲由,字子路。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路啊,我告诉你对待学问的态度吧
-
一些人说儒家没血性,难道卫青、霍去病、岳飞、文天祥等等都不是儒学培养下的将军吗?
谢邀。持这种观点的人大概把儒家思想仅仅局限在仁、义、礼、智、信这些礼义概念上,或者以为只是象孔孟、程朱这样的人才是儒家。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做人,即在封建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忠君、爱国、孝亲、友悌,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些人往往会说儒家的忠君治国思想是封建
-
学习《论语》可以让我们变得睿智,那么学习《愚公移山》可以让我们变得如何呢?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学习《论语》,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那么,我们学习《愚
-
听说以后中考要把书法列为必考科目,国学等传统文化会越来越被重视,你怎么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老穆解析 老穆认为,就目前而言,还不会实施该项目,书法试题,大都还是出现在语文考试科目中,且以“识别、鉴赏”为主。根据“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要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
西方有哪一历史人物在地位和影响力上,类似于孔子?
我想是柏拉图。孔子和柏拉图几乎处于同一个时代,在人类历史上被称为“轴心时代”。世界上所有文明中出现的圣贤和哲学家。他们从各自文明的文化特征出发,他们的生存意义何在?讨论了生命的本质和其他特别重要的命题。柏拉图和孔子有相同的观点:两人都是形而上的研究者,影响力延续数千年众所周知,孔
-
孔子不是思想家,他达不到思想家的高度,但他是伟大的教育家。你怎么看?
孔子是二千多年前的人物,方方面面都有历史的局限性,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与思维对其审视,孔子以我之见:他的思想能流传至今本身就说明其伟大,同时带弟子周游列国,传播此思想发扬光大,不谈其精华与糟糠,显而易见称为思想家,教育家并不为过……
-
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如何区别联系?
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它是一种德行,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范畴,被视为是最高的德行。它主张君子应当遵循“中庸之道”来修身养性,并以此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最终期望天人合一、天下大同。中’,折中,无过,也无不及,调和;‘庸’,平常。其实就是折中的和平常的东西。”
-
孔子学问通达,周游列国十几年,为什么没得到重用?
道不同不相为谋有人说,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为了当官,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以孔子的学识到哪个国家还谋不到一官半职,悠哉悠哉的过完自己的一生呢?他之所以要不畏艰险的周游列国,用他的学生子路的话来说,其目的就是“寻其义”,即推广道义。也就是说,他要做官的前提是,他要找到一个能够认同他的治
-
为什么很多研究《易经》的人不建议占卜?
很多研究易经的人当然不建议占卜了,因为,周易在西汉之后,逐渐分野为象数和经学两大体系,象数(术数)才是搞占卜的,经学则是从哲学的角度,解读《周易》的人文伦理,属于儒学经典这一大类。那么,研究《周易》的人是否也不建议占卜呢?误读“善易者不占”题主的问题,大概有个出处,就是荀子说的“
-
屈原与孔子,谁对中国5000年文化的影响更大更深?
当然是孔子。
-
为何秦一统以后,封建制度消灭了,而周公孔子还受当时人的崇拜?
这个问题是不是提错了?怎么与历史相差甚远啊?秦灭六国归统一后,建立的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制度的国家,怎么封建制度被消灭了?把人搞糊涂了,平台怎么能将这样有低级性错误的问题通过并发布于平台?秦实现天下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有效控制全国,除了统一文字、统一法令、统一度量
-
蒋介石的旧学水平到底怎么样?
旧学是指我国近代以前文人所谓学问的统称,也偏向于文史类的学问,众所周知,蒋介石爱读古籍,因此很多人好奇他的旧学水平到底如何呢?蒋介石的旧学水平还是颇高的,他自幼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童子功”很扎实,1948年重修的《武岭蒋氏宗谱》有这样的记载:“公元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公五
-
孟子如何惹的朱元璋,以至于牌位曾一度被逐出孔庙?
因为朱元璋不赞同孟子关于民贵君轻的思想,所以他很生气。话说有一天朱元璋翻看《孟子》时,读到《离娄章》这一节时,看到了一句话,这句话原文是: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我们知道,孟子是亚圣,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为儒家